1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

1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
1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法学也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

一、民事责任概念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1)民事责任的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侵犯民事权利或违反民事义务的情况下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强制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的特征

①民事责任是因违反民事义务,依法应承担一种法律后果。

②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但不限于财产责任。

③民事责任是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

④民事责任的范围与违法行为造成的权利损害相适应。

2、民事责任的历史发展和立法体例。

(1)民事责任的历史发展

(2)民事责任的立法体例

3、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4、民事责任的种类

(1)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3)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

(4)共同责任和单独责任

(5)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6)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概述

(1)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概念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简称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2)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特点

①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所产生的责任。

②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③违约责任的方式和范围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④违约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

(3)我国合同法与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2、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1)归责原则的概念

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违约当事人的民事责任的法律原则。

(2)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合同时,应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

(3)严格责任原则

所谓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在违约发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应主要考虑违约的后果是否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是违约方的故意和过失。

3、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1)概述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具备何种条件才应承担违约责任。

(2)磁于违约责任构成要件的各种学说

(3)违约行为

①违约行为的含义和特点

②违约行为的种类

(4)过错

4、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1)免责事由的概念

(2)不可抗力

(3)债权人的过错

(4)免责条款

①负责条款的含义

②免责条款的效力

5、违约责任形式

(1)强制实行履行

(2)支付违约金

(3)标的物瑕疵补正与其它补救措施

(4)损害赔偿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1、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

(1)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①侵权行为的含义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损害行为。

②侵权行为的特征

③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

④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介绍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键的断裂与新建的形成,参与成键原子的电子壳层重新组合就是导致生成稳定多原子化学键的明显特征。因此阐述化学键的理论应当描写电子壳层的相互作用与重排,借助求解满足适当的Schrodinger 方程的波函数描写分子中电子分布的量子力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然而,对于一些实际的体系,不引入一些近似,就不可能求解其Schrodinger 方程。这些近似使一般量子力学方程简化为现代电子计算机可以求解的方程。这些近似与关于分子波函数的方程形成计算量子化学的数学基础。 2、1 SCF-MO 方法的基本原理 分子轨道的自洽场计算方法 (SCF-MO)就是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核心部分,因此在介绍本文计算工作所用方法之前,有必要对其关键的部分作一简要阐述。 2、1、1 Schrodinger 方程及一些基本近似 为了后面介绍各种具体在自洽场分子轨道(SCF MO)方法方便,这里将主要阐明用于本文量子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的基本近似,给出SCF MO 方法的一些基本方程,并对这些方程作简略说明,因为在大量的文献与教材中对这些方程已有系统的推导与阐述[1-5]。 确定任何一个分子的可能稳定状态的电子结构与性质,在非相对论近似下,须求解 R AB =R 图2-1分子体系的坐标

定态Schrodinger 方程 ''12121212122ψψT p B A q p A p pA A pq AB B A p A A A E R Z r R Z Z M =??????? ?-++?-?-∑∑∑∑∑∑≠≠ (2、1) 其中分子波函数依赖于电子与原子核的坐标,Hamilton 算符包含了电子p 的动能与电子p 与q 的静电排斥算符, ∑∑≠+?-=p q p pq p e r H 12121?2 (2、2) 以及原子核的动能 ∑?-=A A A N M H 2121? (2、3) 与电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及核排斥能 ∑∑≠+-=p A B A AB B A pA A eN R Z Z r Z H ,21? (2、4) 式中Z A 与M A 就是原子核A 的电荷与质量,r pq =|r p -r q |,r pA =|r p -R A |与R AB =|R A -R B |分别就是电子p 与q 、核A 与电子p 及核A 与B 间的距离(均以原子单位表示之)。上述分子坐标系如图2、1所示。可以用V(R,r)代表(2、2)-(2、4)式中所有位能项之与 ∑∑∑-+=≠≠p A pA A B A q p pq AB B A r Z r R Z Z r R V ,1 2121),( (2、5) 原子单位 上述的Schrodinger 方程与Hamilton 算符就是以原子单位表示的,这样表示的优点在于简化书写型式与避免不必要的常数重复计算。在原子单位的表示中,长度的原子单位就是Bohr 半径

最新通信原理试卷一及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随机过程X (t )的自相关函数,则其均值为 ,方差 为 ,平均功率为 。 2、多径传播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有:(1)使载波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即衰落信号);(2) ; (3) 。 3、调制信号是幅度为的单音信号,,则已调波DSB 发送信号功率为 。 4、对于正在运行的FM 系统,若调制信号幅度增大,则频偏 、 所需传输的带宽 。 5、若将f (t )先 而后使它对载波进行FM 即得PM 。 6、在模拟调制系统AM 、DSB 、SSB 、VSB 和FM 中,调制效率最低的是 。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 7、数字信号的码元时间长度为1ms ,如果采用八电平传输,信息速率是 。 8、16ASK 信号的带宽是2ASK 信号带宽的 倍。 9、在模数转换中,实际的抽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和 。 10、在能够消除码间干扰的二元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若传输带宽为3KHz ,滚 降残留谱宽度为1KHz ,则对应的奈氏带宽为 KHz ,传输速率= bit/s. 11、一码长n=7的汉明码,监督位r= ,编码效率= 。 12、对输入信号S(t)采用匹配滤波器进行最佳接收,该匹配滤波器的单位冲击响应h(t) 为 。 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GMSK 2、误码率 3、门限效应 4、数字基带信号 5、匹配滤波器 τ τ-+=e R X 1)()(t m m A m A f ?b R

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简述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概念。 2、简述消除码间干扰的方法。 3、简单比较ASK 、FSK 、PSK (DPSK )系统相干解调时的性能。 四、均值为0,自相关函数为 的高斯噪声 ,通过传输特性为 (A 、B 为常数)的线性网络,试求: (1)输入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4分) (2)输出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4分) (3)输出噪声功率;(2分) 五、某调制方框图如图1(b )所示。已知的频谱如图1(a ),载频,,且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试求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并说明为何种已调制信号。(共12分) 图1 六、若采用2ASK 方式传送二进制数字信息。已知发送端发出的信号振幅为5V , 输入接收端解调器的高斯噪声功率,今要求误码率。 试求:非相干接收时,由发送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衰减应为多少?(6分) (注:非相干接收时) 七、设二进制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现已知 试求:(1)画出传输特性的波形;(4分) (2)求该系统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及相应码元间隔 。(4分) ()m t 21ωω<<1H ωω>1ω()s t ()s t 212 310n W σ-=?410e p -=/4 1 2r e p e -=00 0(1cos ),||()0,H else πτωτωτω? +≤?=? ??()H ωB R s T

赤平投影原理及讲解

一、序言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有许多,但无论是平面滑动的单一楔形断面滑体、单滑块和多滑块分析法,还是楔体滑动的仿平面分析法、楔体分割法、立体分析法、霍克分析法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推荐法等,在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时,需要知道滑体控制平面(包括结构面和坡面、坡顶面)或直线(包括平面的法线)的地质产状,以及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间夹角等。其中平面和直线的产状可以通过现场测量获取,除此之外的几何参数,在没有发明极射赤平投影之前,都是用计算法求得,不仅它们的计算公式复杂,而且计算过程繁琐,也很容易出错。如果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求解边坡稳定性分析所需的几何参数,那就可以简化这些几何参数的计算过程,而且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在现场测量出各个控制平面的地质产状即可。 二、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 (一)投影要素 极射赤平投影(以下简称赤平投影)以圆球作为投影工具,其进行投影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投影要素,包括: 1.投影球(也称投射球):以任意长为半径的球。 2.球面:投影球的表面称为球面。 3.赤平面(也称赤平投影面):过投影球球心的水平面。 4.大圆:通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而成的圆,统称为大圆(如图一(a)中ASBN、PSFN、NESW),所有大圆的直径相等,且都等于投影球的直径。当平面直立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大圆称为直立大圆(如图一(a)中PSFN);当平面水平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大圆称为赤平大圆或基圆(如图一(a)中NESW);当平面倾斜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大圆称为倾斜大圆(如图一(a)中ASBN)。 5.小圆:不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而成的圆,统称为小圆(如图一(b)、(c)中AB、CD、FG、PACB)。当平面直立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小圆称为直立小圆(如图一(b)中DC);当平面水平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小圆称为水平小圆(如图一(b)中AB);当平面倾斜时,与球面相交成的小圆称为倾斜小圆(如图一(b)中FG或图一(c)中PACB)。 6.极射点:投影球上两极的发射点(如图一),分上极射点(P)和下极射点(F)。由上极射点(P)把下半球的几何要素投影到赤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下半球投影;由下极射点(F)把上半球的几何要素投影到赤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上半球设影。一般采用下半球投影。 7.极点:通过球心的直线与球面的交点称为极点,一条直线有两个极点。铅直线交球面上、下两个点(也就是极射点);水平直线交基圆上两点;倾斜直线交球面上两点(如图五中A、B)。 (二)平面的赤平投影 平面与球面相交成大圆或小圆,我们把大圆或小圆上各点和上极射点(P)的连线与赤平面相交各点连线称为相应平面的赤平投影。 1.过球心平面的赤平投影随平面的倾斜而变化:倾斜平面的赤平投影为大圆弧(如图二中的NB′S);直立平面的赤平投影是基圆的一条直径(如图一(a)中的NS);水平面的赤平投影就是基圆(如图一中的NESW)。 2.不过球心平面的赤平投影也随平面倾斜而变化:直立平面的赤平投影是基圆内的一条圆弧(如图三KD′H);倾斜平面的赤平投影有以下三种情况:⑴当倾斜小圆在赤平面以下时,投影是一个圆,且全部在基圆之内(如图三FG);⑵当倾斜小圆全部位于上半球时,投影也是一个圆,但全部在基圆之外;⑶当倾斜小圆一部分在上半球,另一部分在下半球时,赤平面以下部分的投影在基圆之内,以上部分的投影在基圆之外。当球面小圆通过上极射点时,其赤平投影为一条直线(如图一(c)中PACB的投影为AB);水平小圆的赤平投影在基圆内(如图四中A′B′),A′B′是一个与基圆同心的圆。 (三)直线的赤平投影 直线AB的投影点就是其极点A、B和极射点P的连线与赤平面的交点A′、B′。铅直线的投影点位于基圆中心;过球心的水平直线的投影点就是基圆上两个极点,两点间距离等于基圆直径;倾斜直线的投影点有两个,一点在基圆内,另一个在基圆外,两点呈对蹼点,在赤平投影图上两点的角距相差180°(如图五)。 (四)吴氏网及其CAD制作 目前广泛使用的极射赤平投影有等角距投影网和等面积投影网。等角距投影网是由吴尔福发明的,简称吴氏网;等面积投影网是由施密特发明的,简称施氏网。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球面上大小相等的小圆在吴氏网上的投影仍然是圆,投影圆的直径角距相等,但由于在赤平面上所处位置不同,投影圆的大小不等,其直径随着投影圆圆心与基圆圆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而在施氏网上的投影则呈四级曲线,不成圆,但四级曲线所构成的图形面积是相等的,且等于球面小圆面积的一半。使用吴氏网求解面、线间的角距关系时,旋转操作显示其优越性,不仅作图方便,而且较为精确。而使用施氏网时,可以作出面、线的极点图或等密度图,能够真实反映球面上极点分布的疏密,有助于对面、线群进行统计分析,但其存在作图麻烦等缺点。

通信原理_试卷_及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A 02.12.22 一填空题:(每个空0.5分,共15分 1. 基带传输系统的总误码率依赖于和之比。 2.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干扰分为和两种。 3. 若线形系统的输入过程(t i ξ是高斯型的,则输出(t o ξ是型的。 4. 通断键控信号(OOK 的基本的解调方法有及。 5. 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的三个特点分别为、、。 6. 根据乘性干扰对信道的影响,可把调制信道分为和两大类。 7. 包络检波法的系统误码率取决于和。 8. 起伏噪声又可分为、及。 9. 数字基带信号(t S 的功率谱密度(ωS P 可能包括两部分即和。 10.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1. 模拟信号是利用、和来实现其数字传输的。 12. 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是、数字传输系统和D/A 。 13. 设一分组码(110110;则它的码长是 ,码重是 ,该分组码与另一分组码(100011的码距是。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每题0.5分,共5分 1. 码元传输速率与信息传输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 一般说来,通过键控法得到二进制移频建控信号(2FSK 的相位(n ?、n θ与序列n 无关。(

3. 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总可以由一个等效的基带传输系统所替代。( 4. 白噪声是根据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特点定义的。( 5. 基带传输系统的总误码率与判决门限电平有关。( 6.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 B 与N S 可以互换。( 7.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可以认为它等效于一个时变的线性网络。( 8. 对于受到高斯白噪声干扰的连续信道,若增加信道带宽B ,则信道容量C 无限制地增加。( 9. 小信噪比时,调频系统抗噪声性能将比调幅系统优越,且其优越程度将随传输带宽的增加而增加。( 10. 一种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与该 编码的最小码距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 一个随机过程是平稳随机过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且其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无关; (B 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且其相关函数仅与时间间隔有关; (C 随机过程的数学期 望与时间有关,且其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无关; (D 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时间有关,且其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有关; b 下列属于线性调制的是。 (A 相移键控; (B 频移键控; (C 振幅键控; (D 角度调制。 c 采用同步解调残留边带信号时,只要残留边带滤波器的截止特性在载频处具有特性,就能够准确地恢复所 需的基带信号。 (A 互补 (B 对称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单项选择题 1.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中“可以这样行为”对应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是:() A、命令性法律规范 B、禁止性法律规范 C、授权性法律规范 D、选择性法律规范 答案:C 2.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细胞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条文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规范 答案:D 3.以下关于对正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 B、正义是指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事物 C、正义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D、正义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 答案:C 4.下列关于法的溯及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B、法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 C、法律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 D、一般各国采取的通例是“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答案:D 5.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 A、判决书 B、委任状 C、结婚证 D、行政法规 答案:D 6.下列关于法学的研究对象说法正确的是:()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 B、法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C、法学研究的法是纸面上的法,不包括生活中的法 D、法学研究的法是依照人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 答案:A 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原则的作用:() A、对政治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B、直接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C、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D、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答案:A 8.关于法的词义演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最初就是同义 B、在中国古代,法和刑二字是通用的 C、借助神意来判断某人是否有罪是中国古代人常使用的一种裁判形式 D、法的古体字是“灋” 答案:A 9.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 A、种类 B、机制 C、数量 D、目的 答案:A 10.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 B、判例 C、正义和公平观念 D、道德 答案:B 11.下列关于法学一词的来源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先秦时的“刑名之学”与现代法学相似

通信原理试卷A-B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A-B答案..

浙江工商大学2009 / 2010 学年第 一 学期答案A 课程名称:_通信原理_考试方式: 闭卷 完成时限:12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D A B C D B C 1. 以下方法中,( D )不能作为增大视距传播的距离的方法。 A. 中继通信 B. 卫星通信 C.平流层通信 D.地波通信 2. 在光纤中,( A )。 A. 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B. 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 C .纤芯的折射率等于包层的折射率 D . 不能确定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哪个大 3. 提出部分响应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并( B )。 A. 消除码间干扰 B. 加速传输波形的尾巴衰减 C .降低噪声的影响 D. 使得传输波形的频谱变成理想低通特性 4. 高斯白噪声通过窄带理想带通滤波器后为窄带高斯噪声,后者包络的一维分布为(C )。 A. 高斯分布 B. 莱斯分布 C. 瑞利分布 D. 均匀分布。 5. 在AM 、DSB 、SSB 、VSB 等4个通信系统中,有效性最好的通信系统是( D )。 A. AM B. VSB C. DSB D. SSB 6. 设基带信号为()f t ,载波角频率为c ω,?()f t 为()f t 的希尔伯特变换,则DSB 信号的一般表示式为( B )。 A. 0()[()]cos c s t A f t t ω=+ B. ()()cos c s t f t t ω= C. 12?()[()cos ()sin ] c c s t f t t f t t ωω=- D.1 2 ?()[()cos ()sin ]c c s t f t t f t t ωω= +。 7.2DPSK 中,若采用差分编码加2PSK 绝对相移键控的方法进行调制,a n 为绝对码,b n 为相对码,则解调端码型反变换应该是( C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AM 系统,无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是___相干解调_________。 2.已知FM 波的表达式63()10cos(21010sin(10))s t t t ππ=?+(V),可求出载波频率为__106 Hz___ ,已调波的卡森带宽为_11_kHz ,单位电阻上已调波的功率为_50_W 。 3. 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如果时域上波形畸变可引起相邻码元波形之间发生部分重叠,造成 码间干扰 。 4. 多径传播会引起 频率选择性 衰落 n n n b a b ⊕=-11 -⊕=n n n b a b 1 -⊕=n n n b b a 1 1--⊕=n n n b b a

第一章 法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法的一般理论 单选 1 法的产生,是()发展的结果。A生产资料B生产主体C生产力D生产关系 C 2 ()不属于法律规则的要素成分。A假定B处理C法律后果D立法 D 3 根据法的地位、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 C 4 从法律的制定上看,()不属于法律原则的功能。 A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B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C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D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B 5 法律通过()来调整社会关系。 A对组织的控制B对行为的作用C对思想的控制D对舆论的控制 B 6 ()不属于法律创制的方式。A沿袭B制定C认可D解释 A 7 法律以()为内容。A法律解释B权利和义务C责任认定D违法情形 B 8 法律的实施由()保证。A军队B警察C法庭D国家强制力 D 9 ()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社会作用D预测作用 C 10 按照法的分类,属于程序法的是()。A刑法B合同法C农村土地承包法D行政诉讼法 D 11 下列我国法律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 A刑法B民族区域自治法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D宪法 D 12 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将法分为()。 A实体法与程序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 B 1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法律由()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14 立法程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讨论C法律的通过D法律的适用 C 15 ()是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之一。A法的制定B法的约束C法的适用D法的提出 C 16 法的制定也称为()。A立法B执法C司法D遵法 A 17 下列法律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的是()。A宪法B治安管理处罚法C公司法D集会游行示威法 B 18 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属于()法律部门。 A民法商法B经济法C刑法D社会法 D 19 ()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导法律部门。A行政法B经济法C国务院组织法D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D 20 法治必须以()为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A法律B强制力C民主D法律意识 C 多选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与其他多样化的法的定义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A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联系。B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C揭示了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关系。D 揭示了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A,B,C,D 22 法律的本质是()。 A法律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B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C法律的目的是调整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关系D 法律是通过利益调整来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A,B,D 23 法的特征包括()。 A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B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D具有国家强制力,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A, B, C, D 24 法的规范作用大体上可以概括为()。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社会管理作用D预测作用A,B,D 25 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A评价作用B阶级统治作用C预测作用D指引作用 B 26 影响法的效力层次的主要因素是()。A制定主体B制定时间C适用范围D法律解释A,B,C 27 法的效力范围一般包括()。 A法的权利义务范围B法的对象效力范围C法的空间效力范围D法的时间效力范围B,C,D 28 当代中国的立法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A合宪性原则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原则C社会主义民主原则D科学性原则A,B,C,D 29 下列通常属于法的制定的程序的是()。A立法调研B法律的遵守C法律的通过D法律的适用 C 30 下列法律部门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A民法商法B行政法C经济法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A,B,C,D

通信原理试题A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调制信道根据信道传输函数的时变特性不同,可分为()和()两类。 2:信道容量是指() 3: 扩频的主要方式有()和()。 4: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和()。 5: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与其功率谱密度是()变换关系。 6: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与()有关。 7: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的三个特点分别为()、()和()。8:消息中所含信息量I与出现该消息的概率P(X)的关系式为(),常用的单位为()。 9:卷积码的译码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0:模拟信号是利用()、()和()来实现其数字传输的。 二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抗衰落技术有哪些。 2、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3、随参信道对所传信号有何影响?如何改善? 4、什么是复用技术?主要类型有哪些?复用与多址技术二者有何异同? 5、在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中,为什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三画图题(每题5 分,共5 分) 已知信息代码为:1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0 1 0,请就AMI码、HDB3码、Manchester码三种情形, (1)给出编码结果; (2)画出编码后的波形; 四计算题(每题10 分,共50 分) 1、现有一振幅调制信号,其中调制信号的频率f m=5KHz,载频f c=100KHz,常数A=15。 (1)请问此已调信号能否用包络检波器解调,说明其理由; (2)请画出它的解调框图; (3)请画出从该接收信号提取载波分量的框图。 2、下图中示出了一些基带传输系统的总体传输特性,若要以2000波特的码元速率传输,请问哪个满足抽样点无码间干扰的条件?

通信原理试卷及答案

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2、已调波t 10sin t 5cos )t 2cos t (cos )t (s ?+=传输带宽为 Hz 4π 。 3、已知彩色电视图像由5105?个像素组成。设每个像素有64种彩色度,每种彩色度有16个亮度等级。如 果所有彩色度和亮度等级的组合机会均等,并统计独立,则每秒传送100个图画所需的信道容量 bps 1058? 。 4、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610 2-?,群同步采用连贯式插入的方法,同步码组位数为5,错码数为2,则漏同步概率大小为 11104-? 。 5、设信号t cos A 9)t (m ω+=,其中V 10A ≤。若m(t)被均匀量化为60个电平,则所需的二进制码组的位数N 为 6 。 6、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定量指标,模拟通信系统通通常采用 信噪比或均方误差 作为可靠性指标。 7、编码信道对信号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其模型可用 数字转移序列 来描述,常用于数字通信中。 8、对于如下的码组:(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若用于纠错,其纠错能力为 仅能纠1个错误 。 9、随参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包括 (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2)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3)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 10、10、设二进制码元速率为 2B R ,N 进制码元速率为BN R ,且有k 2N =(k 为自然数),则2B R 和BN R 的关系为 N log R R 2BN 2B = 。 二、简答及简要分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二进制数字代码为111000000000000101,写出对应的HDB 3码。 答:编码结果为 1-110001-100-11001-101 2、简要分析当传码率为B 1043?时,图示a 和b 两系统能否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答:由图可知,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Hz 1000f s =,对应的无码间干扰的传码率最高为B 1023?,所以当以给定的传码率传输时,a 和b 两系统都会存在码间干扰。 3、什么是复用技术?主要类型有哪些?复用与多址技术二者有何异同? 答:复用是一种奖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技术。常见的信道复用采用按频率区分或按时间区分信号。按频率区分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分复用,按时间区分信号的方法称为时分复用。 二者的共同点是共享通信信道。不同点主要有:(1)多址技术指通信信道被分布在不同位置上的用户远程共享,而复用技术指信道被局部范围的用户所共享;(2)在复用系统中,用户的要求通常是固定的,在多址系统中,用户的要求会随时间而动态变化,此时须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4、在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中,为什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答:模拟信号要通过数字通信系统,必须将模拟信号转化为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形式,即首先要由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即首先进行抽样,是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然后对抽样值进行量化,使其幅值离散化,这样得到的数字信号不一定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所以需要进行编码,从而得到适合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字信号。 5、A 律30/32路PCM 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多少?为什么? 答:A 律30/32路PCM 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2.048Mbps 。原因是每一路信号进行8kHz 速率抽样,每个抽样值用8bit 进行量化编码,所以一路信号的速率为64kbps ,32路复用,则此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64*32=2.048Mbps 。

通信原理十套试卷及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一 1、如果系统满足理想低通传输特性,则频带利用率可以达到: a、1B/Hz b、1bit/Hz c、2B/Hz d、2bit/Hz 2、一个均值为零的平稳高斯窄带噪声,它的包络一维分布服从 a、高斯分布 b、均匀分布 c、瑞利分布 d、莱斯分布 3、模拟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有可能出现在_________信号的解调中: a、DSB b、AM c、PM d、SSB 4、发端发送纠错码,收端译码器自动发现并纠正错误,传输方式为单向传输,这种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被称为: a、FEC b、ARQ c、IF d、HEC 5、在“0”、“1”等概率出现情况下,以下哪种码能够直接提取位同步信号: a、单极性不归零码 b、双极性归零码 c、单极性归零码 d、双极性不归零码 6、无码间串扰的基带系统传输双极性信号时,误码率与信噪功率比ρ的关系为 a 、 b 、 c 、 d 、 7、平稳随机过程协方差函数C(τ)与自相关函数R(τ)与均值m的关系为: a 、 b 、 c 、 d 、 8、以奈奎斯特速率进行抽样得到的以下抽样信号,仅用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可能将原始信号恢复出来的就是。 a、自然抽样 b、曲顶抽样 c、理想抽样 d、平顶抽样 9、由发送端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接收端把这个专门的同步信息检测出来作为同步信号的方法,被称为: a、外同步法 b、自同步法 c、位同步法 d、群同步法 10、连贯式插入法中的群同步保护,在维持态时通常要求: a、判决门限提高,漏同步概率提高 b、判决门限降低,漏同步概率提高 c、判决门限提高,漏同步概率降低 d、判决门限降低,漏同步概率降低 11、设x(t)为调制信号,调相波的表示式为:,则PM调制方式的瞬时角频率偏差为: a 、 b 、 c 、 d 、 12、码长n=7的汉明码,监督位应就是: a、2位 b、3位 c、4位 d、5位 13、如果在已知发送独立的符号中,符号“E”出现的概率为0、125,则符号“E”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a、1bit b、2 bit c、3 bit d、4 bit

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和方法精编

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和 方法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介绍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参与成键原子的电子壳层重新组合是导致生成稳定多原子化学键的明显特征。因此阐述化学键的理论应当描写电子壳层的相互作用与重排,借助求解满足适当的Schrodinger 方程的波函数描写分子中电子分布的量子力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然而,对于一些实际的体系,不引入一些近似,就不可能求解其Schrodinger 方程。这些近似使一般量子力学方程简化为现代电子计算机可以求解的方程。这些近似和关于分子波函数的方程形成计算量子化学的数学基础。 SCF-MO 方法的基本原理 分子轨道的自洽场计算方 法(SCF-MO)是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核心部分,因此在介绍本文计算工作所用方法之 前,有必要对其关键的部分作 一简要阐述。 Schrodinger 方程及一些基本近似 为了后面介绍各种具体在自洽场分子轨道(SCF MO)方法方便,这里将主要阐明用于本文量子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的基本 R AB =R 图2-1分子体系的坐标

近似,给出SCF MO 方法的一些基本方程,并对这些方程作简略说明,因为在大量的文献和教材中对这些方程已有系统的推导和阐述[1-5]。 确定任何一个分子的可能稳定状态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在非相对论近似下,须求解定态Schrodinger 方程 ''12121212122ψψT p B A q p A p pA A pq AB B A p A A A E R Z r R Z Z M =??????? ?-++?-?-∑∑∑∑∑∑≠≠ () 其中分子波函数依赖于电子和原子核的坐标,Hamilton 算符包含了电子p 的动能和电子p 与q 的静电排斥算符, ∑∑≠+?-=p q p pq p e r H 12121?2 以及原子核的动能 ∑?-=A A A N M H 2121? 和电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及核排斥能 ∑∑≠+-=p A B A AB B A pA A eN R Z Z r Z H ,21? 式中Z A 和M A 是原子核A 的电荷和质量,r pq =|r p -r q |,r pA =|r p -R A |和R AB =|R A -R B |分别是电子p 和q 、核A 和电子p 及核A 和B 间的距离(均以原子单位表示之)。上述分子坐标系如图所示。可以用V(R,r)代表-式中所有位能项之和 ∑∑∑-+=≠≠p A pA A B A q p pq AB B A r Z r R Z Z r R V ,12121),( 原子单位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笔记

(一)、关于纯粹法学理论 作者在此书里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纯粹法学理论”。所谓“纯粹法学理论”主要就是关于实 在法的一般理论。而实在法是和具体的国家的法相联系的,所以作者的这个理论就是通过 对与国家相伴随的实在法的分析、对一切与法有关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试图发现法的自 身的性质,从而推出一套可以普遍适用于世的法的基本理论。在绪论中作者指出纯粹法学 理论的唯一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法这个对象,“使和某一特殊法律秩序有关的法学家、律师、法官、立法者及法律教师,尽可能正确的了解并陈述本国的实在法。” 凯尔森认为法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然像其它科学一样有自己的认识对象——法律,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方法——对“法律实际上是什么”进行现实的论述,而不是对法“应 该是什么”抽象的论述,也就是研究的是法的实然状态而不是应然状态。所以凯尔森的法学理论必然将与实然法律无关的其他因素都撇弃在法理学这门科学之外。 所以,我们能够看得出纯粹法学的“纯粹性”主要体现在它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实在法”的 范畴,它要回答的是问题是“法律实际如何”,而不是“法律应当如何”。主张要从结构上来 分析实在法,而不是考虑从心理上(道德与正义)、经济上、政治上这些因素来对实在法 进行解释或评价。这就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决定了它必然与持正义观念的自然法学区别开来。 首先他将法与正义划清了界限。认为“将法和正义等同起来的倾向是为了一个特定社会 秩序辩护的倾向。这是一种政治的而不是科学的倾向”。因为正义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一 个价值判断是这样的陈述,他宣称某个东西是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目的,其本身并不是达 到一个进一步目的的手段。这种判断始终是由感情因素决定的”。因而正义价值的判断也总是依靠纯粹主观的相对价值判断。而“既然人类分成许多民族、阶级、宗教、职业等等,彼此往往发生分歧,所以也就有着许多不同的正义观念,多到使人甚至不能简单地讲正义的 地步”。所以“这种价值判断是大量的,彼此不同,且互不相容”。 “可是人们却倾向于将自己的正义观说成是唯一正确的、绝对有效的观念。理性地辩护我们的感情的需要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我们甚至冒着自欺的危险来满足这种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感情欺骗自己的理性。自然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学说认 为“有着一种不同于实在法的、比它更高而且绝对有效和正义的人类关系安排,因为这种安排导源于自然、人类理性或上帝意志”。自然法学者声称自然法是绝对的,普遍的有效。凯尔森坚决反对自然法学说,因为自然法的理论基础是不可知的、非经验所能触摸的,“自然法学说的特征是实在法与自然法之间的基本二元论。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至善 的自然法,而实在法只能由于符合自然法才能证明是正当的”,这个学说将世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围,一个使我们用感官可以感觉到的可见世界,我们称之为现实:另一个是不可 知的理念世界。在这个可见世界中的每个东西,在另一个不可见的世界中有着他的理想模 型和原形。“这种理念定义中包含了先验主义,人们不可能客观的认识理念,那么,人们就对现实和理念间的关系自由的选择这种或那种解释。如果人们对理念世界有充分的洞察力,那他就能使自己的世界,特别是它的社会世界、他的行为适应其理想模型。……因此也就 不存在先验的理想世界和经验的现实世界的区别,理想会变为现实。如果人们能知道自然 法学说所断言存在的那种绝对正义秩序,那么实在法成为多余的而且简直是毫无疑义的。 实在法的立法者面对从自然、理智或神圣意志中了解的社会正义秩序的存在,他们的任务 如同是在灿烂阳光下精心人工照明那样愚蠢的工作”。总的来说,凯尔森认为自然法学违背了一门科学研究对象特定性的原则,科学应当是以现实世界为研究对象,将超越人们经验 所能认识的的东西排除在其研究范围之外。自然法学脱离了这条路线,所以不是科学。

第一性原理计算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计算方法及其基本原理介绍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建的形成,参与成键原子的电子壳层重新组合是导致生成稳定多原子化学键的明显特征。因此阐述化学键的理论应当描写电子壳层的相互作用与重排,借助求解满足适当的Schrodinger 方程的波函数描写分子中电子分布的量子力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然而,对于一些实际的体系,不引入一些近似, 确定任何一个分子的可能稳定状态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在非相对论近似下,须求解定态Schrodinger 方程 ''12121212122 ψψT p B A q p A p pA A pq AB B A p A A A E R Z r R Z Z M =??? ?????-++?-?-∑∑∑∑∑∑≠≠ (2.1) 其中分子波函数依赖于电子和原子核的坐标,Hamilton 算符包含了电子p 的动能和电子p

与q 的静电排斥算符, ∑∑≠+?-=p q p pq p e r H 12121?2 (2.2) 以及原子核的动能 ∑?-=A A A M H 2? (2.3) 和电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及核排斥能 ∑∑≠+-=p A B A AB B A pA A eN R Z Z r Z H ,21? (2.4) 式中Z A 和M A 是原子核A 的电荷和质量,r pq =|r p -r q |,r pA =|r p -R A |和R AB =|R A -R B |分别是电子p 和q 、核A 和电子p 及核A 和B 间的距离(均以原子单位表示之)。上述分子坐标系如图2.1所示。可以用V(R,r)代表(2.2)-(2.4)式中所有位能项之和 ∑∑∑-+= ≠≠p A pA A B A q p pq AB B A r Z r R Z Z r R V ,1 2121),( (2.5) 原子单位 上述的Schrodinger 方程和Hamilton 算符是以原子单位表示的,这样表示的优点在于简化书写型式和避免不必要的常数重复计算。在原子单位的表示中,长度的原子单位是Bohr 半径 能量是以Hartree 为单位,它定义为相距1Bohr 的两个电子间的库仑排斥作用能 质量则以电子制单位表示之,即定义m e =1 。

通信原理试卷A卷

2010─2011 学年 第 2 学期 《通信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 (每小题 2分,共20 分) 1.在数字通信中,最佳接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分析确知信号的接收时,采用的最佳接收准则是 。 2.主要用来度量通信系统性能的参量为 和 。 3.在AM 、DSB 、SSB 、FM 中, 的有效性最好, 的可靠性最好, 的有效性与DSB 相同。 4.信道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干扰、另一类为 干扰。 5.模拟通信的多路复用多采用 技术,数字通信的多路复用多采用 技术。 6.PCM30/32基群帧结构中,TS 0时隙主要用于传输 信号,TS 16时隙主要用于传输 信号。 7.在数字调制系统中,提出位同步的方法可分为 , 。 8.加性高斯白噪声的特点是:其均值为 ,其功率谱密度为 ,其概率密度函数服从 分布。 9.根据信道特性参数变化速度,可将调制信道分为 和 。 10.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码间串扰越大,眼图的张开度越 ,误码率越 。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10 分) 1.三种数字调制方式之间,其已调信号占用频带的大小关系为( )。 A .2ASK= 2PSK= 2FSK B.2ASK= 2PSK >2FSK C .2FSK >2PSK= 2ASK D.2FSK >2PSK >2ASK 2.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 )。 A .占用频带小 B.抗干扰能力强 C .传输容量大 D.易于频分复用 3.以下属于码元速率单位的是( )。 A .波特 B .比特 C .波特/s D .比特/s 4.各模拟线性调制中,已调信号占用频带最小的调制是( )。 A .AM B .DSB C .SSB D .VSB 5.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基带传输方式的是( )。 A .PSK 传输方式 B .PCM 传输方式 C .FSK 传输方式 D .SSB 传输方式 三、画图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有一信息序列为1100001010000000001,试编成AMI 码和HDB 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编码后的波形。

通信原理试卷

第 1 页 共 13 页 《通信原理》试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 衡量,可靠性用 衡量。 2、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取值的信号。 3、 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 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 有关。 姓名: 年级: 专业: 院校:

4、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乘性 噪声是否存在?。 5、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6、设调制信号为f(t)载波为cosw c t ,则抑制载波双 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 式为1/2 。 7、对最高频率为f h的调制信号m(t)分别进行AM、 DSB、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宽带分别 为、zfh、fh。 8、设系统宽带为W,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 码率为波特。 9、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 用前后码元载波的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 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0、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 第 2 页共13 页

由传输性不良引起的,二是传输中叠加的 加性噪声。 11、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利用折线近似时,A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3折线近似,M律对数压 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 12、一般来说,我们把信号的高限频率和低限频率 之比远的称为基带信号。 13、时域均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接收波形本身来 进行补偿。消除取样点的,提高判决的 可靠性。 14、奇偶监督码能监测出奇数个错误,适用于检测 随机错误。 15、从设备来看,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网管 中心,远程集中器(含分组拆装设备),和 线路传输设备组成。 16、分组交换网中网管中心就是执行网络管理和 第 3 页共13 页

第六讲分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分析法 大纲要求: 1.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曲线; 3.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 一比耳定律的原因;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的工作原理; 5.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6.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基本内容: 一、吸光光度分析概述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包 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有些物质的溶液是有色的,若物质的溶液本身是无色或浅色的,但 它们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后生成有色物质。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其 浓度有关,浓度愈大,颜色愈深。如果是通过与标准色阶比较颜色深浅 的方法确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则称为目视比色法,如果是使用分 光光度计,利用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程度确定物质含量,则称为分光光 度法。 吸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试样中的微量组分,具有以下特点: a.灵敏度高。常可不经富集用于测定质量分数为10-2~10-5的微量组 分,甚至可测定低至质量分数为10-6~10-8的痕量组分。通常所测试的浓 度下限达10-5~10-6mol·L-1。 b.准确度高。一般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为5%~10%,分光光度法为 2%~5%。 c.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 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d.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快速。 二、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我们将眼睛能够感觉到的那一段的光称为可见光,也就是我们日常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