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综合全面,参考权威)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826cd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是指社会工作从社区、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方面出发,借助社工的专业技能和异质资源,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这一理论对于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对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
一、理论发展历程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社会学家Meadows和Murrell在1995年的文章《优势视角和社区精神》。
后来,社会工作领域的学者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制定了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由哈佛大学社会工作教授Rapp和Goscha在2006年提出的“优势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框架”。
二、理论内涵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发掘和利用客户自身的优势资源,同时借助社会工作者的技能和社会资源,协同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客户在面对困境时有着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而社工的角色就是发现和利用这些优势,实现可持续和长期的改善。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在于:1. 强调客户资源。
优势视角强调客户的独特资源和潜力,并将他们视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来源。
2. 建立助力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社工与客户之间应建立平等、合作和信任的关系。
这样,社工才能真正发掘和利用客户的优势,促进问题的解决。
3. 多种方法。
优势视角采用多种方法,如具体行动、家庭会议、社区会议等,以帮助解决问题。
使用多种方法有利于发掘客户资源,并且协助客户解决问题。
三、应用示例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1. 青少年家庭暴力案件调解:社工帮助受害者发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如亲友的支持、法律保护等。
同时,协助加害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造成的危害,并寻求支持帮助。
2. 社区发展项目计划:社工通过调查研究,发掘并利用社区内存在的资源,如青年组织、商业团体和志愿组织,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社工理论-优势视角
![社工理论-优势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ad51cf5770bf78a652954fa.png)
一、理论脉络
1989 年Weick、Rapp、Sullivan和Kisthard发 表的《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可谓是优势 视角的宣言。 Saleebey 1992年《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从批评现存的主流的病态或缺陷 模式开始,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研究、 社会建构、叙事治疗和寻解治疗。被划归于社 会建构传统。
(四)干预技巧 优势实践的核心是探索并利用优势,因此 发现或辨识案主的优势是优势为本的干预技 巧的目标之所在。 发现优势的五类问题:生存问题、支持问 题、例外问题、可能性问题、信心问题。
四、贡献与局限
优势视角更像是一个思维方式,颠覆了我 们以往关于人和环境的问题思维,从而为我们 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带 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积极的意义。一系列的研究 已经表明优势视角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精神疾 病、老人服务、药物滥用等领域。
(二)评估
从优势视角出发,评估就是为社工与案主形 成伙伴关系、命名与重新命名问题、从缺陷到优 势的视角转换提供最初且持续的机会,并赋予案 主表达自己的声音,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方式。 优势评估 主要原则。 优势评估的架构,全面的评估应该包含四个 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关系 合作的、相互的和伙伴性的关系。伙伴 关系这一目标要求社工不仅要为案主建立 助人计划,而且要在助人过程中分享权力 和决策,让案主为其自我恢复负责。案主 是助人工作的指引者,是自己资源的动员 者,而社工是他们的生活顾问。
名词解释:优势、抗逆力、成员资格 简答:优势视角的实践原则是什么? 优势视角实践中的专业关系特点是什么?
三、实践框架
(一)实践原则 优势视角的实践原则是从案主或案主系统 的优势出发,并致力于从一个合作的专业关系 进入社会工作干预实践。优势为本的实践聚焦 于四个保护性因素,在合作中寻求可能性。
社会工作经典理论之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经典理论之优势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4517eb0b8f67c1cfbd6b816.png)
矫正对象
精品课件
(二)应用步骤
1、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专业关系强调此 关系应是一种合作的、相互的和伙伴式的 关系,是一种与他人一起共事的关系,而 非一个人凌驾于另一个人之上的关系。
开展活动如游戏及表现出的同理心都有利 于伙伴关系的建立。
残废后进生残废后进生22问题视角导致了案主对自己的悲观期望和预问题视角导致了案主对自己的悲观期望和预一个人一旦被标志为有问题的人他的性格经一个人一旦被标志为有问题的人他的性格经验知识愿望等各种因素将慢慢退到后场取验知识愿望等各种因素将慢慢退到后场取而代之的是机体障碍行为偏差等消极语言和观而代之的是机体障碍行为偏差等消极语言和观案主被不断地视为问题之人案主被不断地视为问题之人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他们便他们便成为一个永久的异类身份这种成为一个永久的异类身份这种标签标签使得案主开使得案主开始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不再憧憬和希望通过始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不再憧憬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未来由此而形成了放弃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未来由此而形成了放弃奋斗的亚文化即失去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期望奋斗的亚文化即失去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期望而变得自暴自弃而变得自暴自弃
精品课件
优势视角强调: ⑴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
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⑵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
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机遇。 ⑶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 ⑷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精品课件
二、与问题视角的比较
(一)定义 (二)问题视角下造成的问题 (三)与问题视角的比较
精品课件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 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越强烈 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自尊心、 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 发展和人格成熟。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d774e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5.png)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个体优势和自身资源的视角,强调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身优点,克服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逐渐受到,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未来研究方向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以个体优势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身优点,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与传统的问题导向视角不同,优势视角理论个体的积极面和潜在能力,通过激发个体的优势和资源来实现自我发展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近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逐渐得到和应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国内,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治疗、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等领域。
在心理治疗方面,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中,帮助患者发现和利用自身优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教育领域,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师培训等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在公共管理领域,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
在社会政策方面,优势视角理论被应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支持中,弱势群体的能力和需求,以制定更为精准的社会政策。
然而,尽管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个案研究,缺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和对不同人群的普适性分析。
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仍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
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优势视角理论的演变过程、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解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增强全能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增强全能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4732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增强全能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一、增强全能理论1.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增强权能的思想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了。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取向与增强权能的观点一直相吻合。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巴巴拉·索罗门在1976年出版的《黑人的增强权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中首先提出了增强权能的概念,并使增强权能的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
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强权能时代”是在1980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增强权能的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都有快速发展。
2.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
根源包括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
(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3.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1)伦理价值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上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
(2)干预认可干预认可指来自各个方面的对干?划可能的允许范围。
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在各方面允许的范围内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资源。
社会工作者要协调各方面的限制,使之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达到一致。
(3)概念框架增强权能观点认为。
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
(4)助人过程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注重独特的助人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二是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三是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四是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五是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成为服务对象。
关于优势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文献综述
![关于优势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4f74319b52acfc789ebc94f.png)
关于优势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文献综述作者:陈淑苗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期【摘要】如何推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
但是,我国对农村的认知是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社会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僻、技术落后等缺乏视角。
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农村社会工作秉承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树立社工与居民及居民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个人能力及社区能力的增强而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可持续发展一、国外关于优势视角的解释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近代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践模式,1982年,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福利学院Charles Rapp教授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处遇方案,他们认为案主仍然具有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往往被我们忽视。
优势视角注重发掘个人的优势,认为人是有潜力的,淡化问题标签,但是不忽略问题。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有其特定的资源、社会关系和机会;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转变;受助者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是主动的;焦点集中于优点而不是问题和病理。
二、国内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一)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缘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开创了乡村建设运动。
晏阳初主张从乡村建设入手,进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社会改造。
晏阳初的该思想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中国发展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其次,农村人口仍占中国总人口相当大的比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宴阳初指出,“中国今日的生死问题,不是别的,是民族衰老,民族堕落,民族涣散,根本是人的问题”。
(二)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学理诠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也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伦理基础和专业指向。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学理解释有以能力为本和以问题为本两个维度,能力为本主要是强调通过增强个人能力和社区能力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本强调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增进农民福利。
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d777e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c.png)
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一、优势视角理论概述1、什么是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是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重要理论。
它与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诸如“落后视角”的方法不同,它以当前的社会运转和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因素为研究重点,赋予了社会阶层在生活中的权利以及相关的分层的行为的影响。
2、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原则优势视角理论着重于把握当下社会结构和权利分布,其基本原则由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Croly提出,即:(1)低阶层因社会制度不平等分布而无法发挥潜在的优势;(2)权力是有限的而非无定形的,它是公平和折衷的;(3)强有力的文化系统有助于实现有利利润目标;(4)社会关系是一种互助模式,而不是更加积极的模式。
二、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社会工作者平等待人的态度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应当采取平等而亲切的态度对待所有群体,尊重他们自身的文化习惯,当社会工作者尊重群体身份时,他们就是尊重优势视角理论,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努力巩固社会的公正,以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2、建立信任优势视角理论强调改善双方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一种互相受重的关系。
从优势视角的角度来看,建立信任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即高等社会群体与低等社会群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不断发现和尊重利益差异上的,从而可以消除各方之间的敌对感,建立双赢的协作关系。
3、加强改变市场系统优势视角理论也主张对市场系统采取结构性改变,不仅在企业把握机会和触发变化的领域,而且在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认知上。
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才能改变社会层次的失衡现状,实现优劣势的转换,让被弱势群体受到有效的关注,实现社会公平。
三、结论优势视角理论是当今改善低阶层社会的重要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应用优势视角理论的过程中,要以建立双方信任、开展结构性改革等为宗旨,再结合社会工作实际情况将特定问题得到解决,发挥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最佳功效。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5303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内在能力,通过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独特优势,每个人都能改变自身的问题。
它是对传统缺陷模式和问题视角的反思。
优势视角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也贯穿于评估、干预和评价的整个助人过程。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
社会工作者要甄别、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推翻和抛弃歧视性标签,链接资源,消除困境,达到目标。
优势视角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
即使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
最重要的是,天赋和潜能需要得到发掘和展示的机会。
总而言之,优势视角强调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那些为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抗逆力和资源的,即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服务对象合作,社会工作者可以最好地服务于他/她;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
以优势和资产为本的取向可以激发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希望和动机。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9fdaf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6.png)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优势视角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该理论强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更多地关注个体的优势、资源和潜能,而非仅仅聚焦于其问题和缺陷。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探讨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的应用领域、研究方法、主要观点以及存在的争议和挑战。
本文还将对优势视角理论在国内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内容与特点优势视角理论,作为一种关注个体潜能与资源的社会学理论,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核心内容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个体的内在优势: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潜能,这些优势可能隐藏在个体的经历、技能、信仰或人际关系中。
这些优势是个体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倡导积极的视角转换:该理论鼓励人们从传统的“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即从关注个体的缺陷与问题,转向发掘和培育个体的优势与潜能。
这种视角转换有助于个体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优势视角理论认为,个体的优势与潜能不仅源于自身,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支持性、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优势的发挥与潜能的实现。
倡导参与与合作:在优势视角的框架下,个体不再是单纯的服务对象或治疗对象,而是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他们与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朋友等共同参与到问题解决与潜能开发的过程中。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优势视角理论不仅关注个体当前的优势与潜能,还着眼于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它鼓励个体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实现个人的长期发展目标。
在国内的研究中,优势视角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
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验证该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阐述优势的观点-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阐述优势的观点-概念解析以及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08a6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7.png)
阐述优势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将详细讨论优势的观点,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优势观点是指从积极、有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事物,并通过发掘优势和积极因素来实现目标和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优势观点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并取得成功。
通过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我们能够在个人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结果。
本文将首先介绍优势观点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随后,将探讨在教育、职场、领导力和创新等领域中优势观点的应用,以及它对组织和团队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将通过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来支持和说明优势观点的有效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优势观点的主要观点和优势,并展望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优势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适应变化、充分发挥潜力,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优势观点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掌握运用优势观点的方法和技巧,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题的概述。
可以参考以下示例进行撰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功能。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优势的观点。
然后,介绍了整个文章的结构和目录,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织框架。
最后,总结了引言部分的重点,为接下来的正文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通过三个要点的阐述,深入探讨了优势的观点。
第一要点中,详细介绍了某个具体的优势,提供了相关的背景信息和论据支持。
第二要点中,探讨了另一个优势,并分析了其优势的原因和影响。
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综合全面-参考权威)
![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综合全面-参考权威)](https://img.taocdn.com/s3/m/097db16a10661ed9ad51f3b5.png)
优势视角理论一、理论渊源(一)对传统理论视角的反思与优势视角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之前,社会工作像其他助人专业一样,主要遵循临床医学治疗的以问题和病理为核心的问题视角,它以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切入点,认为服务对象是有问题,有疾病,有瑕疵的,社会工作者正是以权威的治疗者出现的,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找出原因、解释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198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的实验引起了优势视角的迅速崛起和学术界对于优势视角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负责此项目的charles Rapp教授与Ronna Chamberlain博士放弃了既有的实务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视角,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认为身处困境,具有疾病或问题的人仍然具有优势与资源,只是缺少发现与挖掘,这一视角即优势视角。
此后,优势视角作为一个全新的、正向积极的社会工作处遇方式而得到不断发展。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sthard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教授Dennis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
此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与发展优势视角,澄清了它的复杂应用过程及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使其越来越富有实用性。
(二)优势视角的思想来源从优势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案主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以及案主如何构造和理解、解释意义世界。
以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为例,存在主义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理解是人的存在的方式,理解本身不是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去理解存在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存了主义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们要真诚用心的生活,无论什么形式的存在都是符合人的本质的存在,人们应该按着自己的选择而非按规定了的生活,在实务中鼓励案主以自己的选择、理解去生活,工作者不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解释案主及其生活或选择。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bda26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e.png)
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是从批判传统的问题视角和缺陷模式开始的。
一直以来,主流社会工作都是把目光聚焦于人们的问题。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这是将人界定为问题,把需要帮助的人群标签化。
其背后的假设是:这个人或这群人存在着已经被标定的问题,或者说他们是病态的,而描述他们的语言都是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的。
另外,传统的社会工作将个体抽离环境,以问题为本的评估促使服务对象进行个人式的自我述说。
这种言说方式最终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个人。
优势视角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社会工作的这种言说方式。
优势视角理论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是孤立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看到服务对象的内在潜力和可能性。
在创伤、痛苦和困境中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希望并将希望转化为行动,最终走出困境。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脉络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维希等四人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成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
1992年,丹尼斯·塞利比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
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广泛认识。
首先,关于抗逆力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一些心理学家在有关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有的儿童或者青少年暴露在高危的环境中,却能有良好的适应和发展。
沃林等的研究显示,在面临高风险压力时只有1/3的孩子退缩,大约2/3的孩子不会退缩。
研究者发现,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儿童对高压力环境的“良好适应”。
这种适应有两种表现,一是对高压力环境的绝对适应,也就是不受高压力环境的影响;二是这种适应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优势和缺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简单地用“适应”一词就无法涵盖这种状况。
抗逆力一词则涵盖了这种现象。
抗逆力的界定并无统一概念,一般来讲,可以把抗逆力理解为一种即使身陷明显的特定压力和困境中也不会退缩,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品质。
这在一定层面上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优势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优势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1d89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a.png)
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一优势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优势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质疑传统问题视角的服务,并且进行最早的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探索。
优势视角提出之后,迅速获得了巨大反响,成为80年代之后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一、优势视角的主要观点优势视角开始于对病态或缺陷模式的批评和怀疑,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研究、社会建构、叙事治疗和寻解治疗。
优势视角对病态模式的反思和批评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他们质疑对问题的理解,认为以往的服务介入策略以问题为焦点,假设服务对象因为有问题才寻求帮助,而且整个服务都围绕着修补服务对象的问题。
优势视角发现,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与社会工作者的关注焦点直接相关,如果对服务对象的关注不足,就会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服务活动;如果关注服务对象的能力和资源,就会在服务活动中注重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
将优势概念引入社会工作,并不是简单添加问题的对立面一一优势,而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立场,让服务对象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
优势视角有以下几个关键的概念:1.优势这是优势视角的核心理念。
优势视角认为几乎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美德和特征等。
在生活中,到处存在着优势,重要的是需要从优势的取向去看待和发现。
例如,社区也是充满优势的资源,非正式的组织环境可能会给予个体支持和资源。
2.赋权优势视角认为发现和探寻个人在社区、机构、社会中的潜在优势和资源是一种去标签的过程,这本质上是一种赋权。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强调发现个人的潜在资源,摒弃固有的思维定式,相信自我的能力和抉择。
这一颠覆性的理念促使服务对象摒弃传统的理念,将自我问题化的视角转向自我优势,实现了自我赋权,能够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成员资格优势视角认为没有成员资格就意味着存在被边缘化、被异化和被压迫的危险。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公民,为他们的社区负责,并成为有价值的成员。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e6f5ed076c66137ef06197e.png)
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的涵义(一)优势视角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道德和责任。
它与其他医治模式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在案主如何生活和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
优势视角的进展史:优势视角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其概念框架是基于对缺点模式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它的核心是对案主优势和资源的洞察。
1989年,美国堪斯萨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Weick, Rapp, Sullivan和Kisthard发表《社会工作实践的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斯萨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编辑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版本。
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激烈转向,思想来源于:1.对病态模式的反思和批评2.抗逆力的研究3.寻解医治二.优势视角的组成成份在社区建设概念中所包括的优势视角的组成成份有赋权,成员制和本土抗逆力。
下面我就解释下这几个名词的含义。
(一)赋权;赋权意味着帮忙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腕的用意和进程。
(二)成员制中的成员资格:优势取向从承认咱们服务的所有人犹如咱们自己一样是一种类的成员,并享受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
(三)抗逆力:抗逆力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
它是一个进程————源于迎接自己世界的需要和挑战的关于能力知识,洞察力和美德的持续成长和阐明,虽然这是矫正性的。
三.优势视角的原则(一)每一个个体,集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
优势视角就是要甄别但尊重这些有可能用于扭转不幸,对抗疾病,消除痛苦,达到目标的力量和资源。
对案主身份和现实的揭露并非仅来自对问题,麻烦和障碍的冗长叙述。
而在案主到来之时,你要假设他们从经验这种获益良多,他们有渴求,有兴趣,他们能够和专门好地处置一些情形。
四.优势视角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一)评估案主的优势: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赋权优势视角将案主的赋权视为社会工作的关键所在,而案主的优势是赋权的燃料和能源。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b1a4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解析竞争中的优势摘要: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分析竞争中优势的框架,通过识别和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本文将介绍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几个实施优势视角理论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概述概括了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背景和目的。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找到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式。
优势视角理论提供了分析竞争优势的框架,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并实现业绩增长。
第二部分: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原理。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而能力则是企业运用资源实现目标的能力。
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
第三部分:优势视角理论的应用介绍了优势视角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首先,企业应该对其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通过SWOT分析等工具,识别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能够支持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接下来,企业需要明确其核心竞争力,并确保其与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相匹配。
最后,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利用其优势并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四部分:实施优势视角理论的案例分析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展示了优势视角理论的实际应用。
以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为例,通过优势视角理论,该公司发现自己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于是,该公司调整了战略重心,加大了对研发团队的投入,并加强了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
这些措施帮助该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结论:优势视角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企业分析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框架。
通过理解和应用该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战略,并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然而,企业在应用该理论时也需要注意适应市场变化和灵活调整战略的重要性,以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抗逆力与优势视角文献综述
![抗逆力与优势视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a74bc0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a.png)
抗逆力与优势视角文献综述1、优势视角的兴起198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的实验引起了优势视角的迅速崛起和学术界对于优势视角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负责此项目的charle Rapp教授与Ronna Chamberlain博士放弃了既有的实务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视角,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认为身处困境,具有疾病或问题的人仍然具有优势与资源,只是缺少发现与挖掘,这一视角即优势视角。
此后,优势视角作为一个全新的、正向积极的社会处遇方式而得到不断发展。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thard四人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教授Denni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了解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使得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广泛认识。
第二,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在服务对象遭遇逆境时,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幸,但是即便是在逆境下,周围环境中充满着资源,环境在增加了人产生各种问题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提供各种保护性因素。
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人们把不幸实践看作是生命中的转折点,接受挑战并抓住机遇,实现个人跨越式的发展。
第四,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在一个环境中,个人、团体和社区都有一些东西可以提供,都会有一些别人需要的知识、勇气、才能或物资,这些资源通常不属于社会服务机构,而是分散于社区之中。
只有认知到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这一点并积极寻找,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它挑战社会工作基于缺陷的传统范式,为社会工作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积极的意义。
优势视角的缺点:(1)优势视角从概念上而言是初步的,其成效证据还不充分。
(2)优势视角似乎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的积极思维。
(3)优势视角可能忽视了案主在求助之时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或困难,仅仅强调优势而忽视问题可能导致案主的利益受到损害。
论优势视角理论在处理海员重大工伤恢复中的应用
![论优势视角理论在处理海员重大工伤恢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635f6190c69ec3d4bb7546.png)
四 唧 弼 町∞ 皿 ∞ 回姗 四图删 0 蛔 暖 蜘
海 员在 意 外遭 遇 重 大 船 舶 事故 后 ,因 受到 了巨 大打 击 ,容 易导 致 应 激 能 力受挫 、个人 身体 状 况 欠佳、心理 压 力加 大 ,并 出现 再 社 会 化 障 碍 ,影 响后 续 正常 的 工作 和 生 活。本 文通 过 案 例 阐述将 优 势 视 角理 论应 用 于海 员重 大 工伤 恢 复 中,将 在 优 势 视 角下 对 不 同海 员案 主 内外 优 势 的挖 掘 运 用 于航 海 社 会工作 实 践 当中 ,构 成 一 个完 整 的 结 合 模 式 。
= 、优 势视 角下航 海社 会 工作介入 的案 例研 究
(一 )案 例 介 绍 案 主李 甲 (化名 ),河 南 人 ,是 某 知 名 海 运有 限 公 司 的一 名轮机 员。在一 次远 航 中,由于船 长 操 纵 不 当,间 接 引起 了机舱 着 火、爆炸 ,导 致 当时在机 舱 工作 的他 和另 一 名值 班 机 工 重 度 烧 伤 。由于 父母 能 力 有 限 ,无 法提 供 帮 助 ,而他 在 未婚妻 及未婚 妻 家人 的积极争取 与精心 照料下 被 由事发 地 医院 转入 我 国某 一线城 市 治疗,病 情稳 定后 转 入某市 进行恢 复。事后 ,本来就性 格 内向、不善言辞 的李甲 更 加郁 郁 寡 欢 ,不爱说 话 也 不爱 出门 ,绎 常对 自己的 伤 疤 遮遮 掩 掩 ,有 一些 自闭倾 向,遇 到 困难 也常常 失去 耐心 和信心 ,对未来也是 一片茫然 ,不知如 何重新 回归工作 。一 次偶 然 的机 会 ,笔 者 通过 外 展结 识案 主李 甲,;隹备对李 甲 进行 个 案介入 。
在 人 际交往 方面 的优 势 :船 上同事 关 系简 单 ,相 处比较 融 洽,互相 关怀 、分忧 解 难 、船 长 定 期组 织 活动 来丰 富海 员 的船 上 生活 等 :海 员所具 有 的个人优 势 :抗拌 折较 强、丰 厚 的航 海 阅 历 、扎 实的 专业 技 能 、资历 越 深 职 、 优 势 越 高等。通 过 挖掘 海 员的优 势 以帮 助海 员重 新定 义 自身,重 塑 自信 ,从 而在社 会工作 者 的帮助下 ,迅 速 走 出困境 。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56b38d31b765ce0408143e.png)
作者: 王亮[1]
作者机构: [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73-76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2期
主题词: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问题视角
摘要:优势视角是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自2005年以来,这一新的实践模式在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者们围绕优势视角,在理论和实务领域都开展了有益的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了目前国内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情况,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优势视角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视角理论一、理论渊源(一)对传统理论视角的反思与优势视角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之前,社会工作像其他助人专业一样,主要遵循临床医学治疗的以问题和病理为核心的问题视角,它以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切入点,认为服务对象是有问题,有疾病,有瑕疵的,社会工作者正是以权威的治疗者出现的,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找出原因、解释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198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的实验引起了优势视角的迅速崛起和学术界对于优势视角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负责此项目的charles Rapp教授与Ronna Chamberlain博士放弃了既有的实务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视角,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认为身处困境,具有疾病或问题的人仍然具有优势与资源,只是缺少发现与挖掘,这一视角即优势视角。
此后,优势视角作为一个全新的、正向积极的社会工作处遇方式而得到不断发展。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sthard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教授Dennis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
此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与发展优势视角,澄清了它的复杂应用过程及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使其越来越富有实用性。
(二)优势视角的思想来源从优势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案主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以及案主如何构造和理解、解释意义世界。
以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为例,存在主义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理解是人的存在的方式,理解本身不是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去理解存在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存了主义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们要真诚用心的生活,无论什么形式的存在都是符合人的本质的存在,人们应该按着自己的选择而非按规定了的生活,在实务中鼓励案主以自己的选择、理解去生活,工作者不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解释案主及其生活或选择。
①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界定社会工作的本质时,一定要强调理解和解释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优势视角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进行界定,可以将其简单定义为这样一种递进过程:交流——理解——解释——互助。
这里的交流是一种人与人①李晓凤.两种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危机和繁荣[J].学术论坛,2004(2).之间真诚的、多价值取向的情感的交流,由于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场景中,因而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碰撞,这就需要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理解双方,包括理解彼此的意义体系、经验和情感等,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强调真实感受,避免专业权威对解释所造成的一种非真实性,即追求专业判断而非真实性判断和描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达到工作者和案主互助的目的。
②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理解社会工作,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互助过程。
优势视角是以案主的优势和潜力为出发点,因而也就避免了对它进行批评:即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案主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的可能性。
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激烈转向,其思想主要来源于:第一,对病态模式的反思与批评。
病态模式认为个人有已被命名的病态或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疾病导致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外部力量去除其疾病因素。
优势视角认为病态模式限制了服务对象内在动力与潜能的发挥,妨碍服务对象的自决、责任承担与自我成长。
第二,逆抗力研究。
20世纪90年代的干预研究发现,个人、家庭、学校、社区、邻居等各种层面都含有逆抗力因素,对脆弱性、风险、障碍的过分强调应该以对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进行平衡。
这种发现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第三,寻解治疗。
寻解治疗突破了“聚焦于问题”的实践惯性,而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二、基本假设优势视角建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
所以,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一)每个人、群体、家庭和社会都有自己的优势优势视角集中于识别,发动和联系到个人、家庭、小组或社会具有的资源、财产、智力,这些作为服务对象可以改变自身行为和生命的潜力。
(二)精神创伤和虐待、疾病和痛苦,可能带来伤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挑战说到负面经验能够带给个人、家庭或社会机遇,并不是意味着忽略负面经验带来的创伤和苦楚。
优势视角承认太多人面对不幸的时候能恢复精神,人们试图探索和学习这种战胜不幸的能力。
②童敏.后现代语境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2003(6).③张洪英.小组工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68页(三)假设不知道成长和改变的能力,调动服务对象强烈的渴望人们经常把自己界定在别人的评价、诊断中,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某些断定。
优势视角会保持服务对象的高需求,并将他们的希望、价值、渴望和幻想结合起来。
(四)环境中充满资资源每个环境中都有个人、家庭、非正式群体、协会、帮助他人的机构。
当有机会的时候,他们拿出各种资金和资源以供他人的需要,例如知识、陪伴、特殊的天赋、时间、场地、以及其他的。
④三、主要理论观点——优势词典优势视角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强调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优势视角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就是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认为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
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
⑤(一)优势视角优势视角认为人有巨大的潜能与力量,它们使人们可以去直面不幸,超越自我与环境的限制。
Saleebey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与社区资源等。
(二)增能西门(Barbara Levy Simon)1994年将增能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
⑥(三)成员资格成员资格是指人归属于某一团队或团体及由此而来的身份、权利与参与。
优势视角认为,没有成员资格便有被边缘化、被异化和被压迫的风险。
因此,成为成员和市民,想有参与权和责任,保证和安全等特征是增能的第一步。
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他们的需要得到④刘梦.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第56页⑤张洪英.小组工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69页⑥Saleebey D.,ed,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Boston,MA:Allyn and Bacon,2004.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
(四)悬置怀疑社会工作者应该悬置对服务对象的怀疑,以充分信任的态度去构建新的专业关系,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去协助服务对象创造新的生活。
(五)逆抗力逆抗力是个人自我纠正的取向,是弯曲不折或弯曲之时时可以反弹的能力。
逆抗力使那些被视为处于危机状态或者弱势的个人、家庭或社区等各种服务对象直面身心内外的挑战,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
四、处遇原则和过程(一)处遇原则对于优势视角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原则,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者都赞成优势视角的以下五个基本工作原则。
1.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这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信念,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只有服务对象有学习、成长及改变的能力,社会工作的助人服务才有意义。
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和潜能,可以学习、成长和改变,只是有些被发现并利用,而有些则被某些问题或不足所掩盖,所以社工应努力带动服务对象一起,发现其优点,并鼓励其尝试与探索。
在实践中,社工首先应相信案主的能力,注重观察服务对象在某些事情上的努力与展现出的能力,给于肯定和称赞,并应表达“在一起”的意愿,鼓励服务对象持之以恒,进而建立友好互助的伙伴关系。
然后,社工应注重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想望和动力,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和引导服务对象改善现状,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
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服务目标以及具体方案,当服务对象较为独立的取得一些成就,或达成一项目标时,其改变与成长的动力会快速增强。
另外,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也是社工服务的一个重点。
⑦2.焦点在于优点而不是问题和病理,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淡化问题,引导服务对象的正向思考,并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运用这些优势与资源解决问题,发展自我,这也有助于其改进的热情和动力。
在与服务对象的接触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同理,接纳、倾听等技巧,放低姿态,进入服务对象的生活与心灵世界,去聆听,去感受,进而深入的发掘⑦董瑞.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原则及其应用浅析[J].青年与社会,2013(5).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需引起关注:首先,社工应对服务对象的家庭状况及生活、工作环境有着较为整体且系统的认识,发掘并肯定其优点,给予服务对象信心,如聪明乖巧的孩子,细心谨慎的父亲等。
其次,处于困境中的服务对象可能会忽略自己以往的优势与资源,因此,社工应注意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回忆与重温过往的正面经验,分享成功、自豪或快乐的经历等,唤回过去的经验与信心,继续发展优势。
3.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的服务于案主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不同,问题视角中工作者是权威的治疗者,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不对称。
而优势视角则注重服务对象自决及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潜能,因此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的助人关系必然以服务对象为指导者,其有权利决定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