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科学业评价方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学科学业评价方案
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学生在课堂里学什么?怎么学?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中,教育评价改革,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构建“和谐”的学生评价机制,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历史学科的学生评价改革,应该是多方面的.17世纪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生的眼目.”这足以充分说明历史学科在学校综合课程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历史教育评价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指导思想
我认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业成就的全程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评价内容
评价的时候,一方面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必须围绕课程提出的多个维度的目标,注重学生成长记录,以学生为本、导向为
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及学业成就,.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因此,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三、评价方法
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业成就的评价最重要的就是评价的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方法,例如: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应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历史学科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和体验.要将评价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肯定其活动价值.
四、具体评价措施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占40%)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有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教师的当堂点评以鼓励为主.(10分)
(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20分)
(3)单元检测后的反思和错题分析报告.(10分)
2.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占60%)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的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地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10分)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回答的问题是否准确,语言的表述是否通顺条理等.(5分)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特别关注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作一些修正.(5分)
(4)单元综合练习评价.(10分)
(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20分)
总之,新课程下七年级历史学科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改革的背景,针对目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存在的问题,实行总体转变,努力实现其基本内涵,使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向转变到与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可以做为学业成就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业成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要关注学生学业的阶段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
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度,从而达到对学生全面准确公正客观的目的.
学习随笔参加“创课”学习有感
参加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走进XX中的创课教研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总的感受是课改无论怎么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根本.创课的精髓体现于一个“创”字上,更要好好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创”度,由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源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差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他们的脸上也能看到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创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创课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创课的主阵地.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如果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所谓“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补课”我不认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以及所有同行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