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及人之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吾老及人之老
老人搭把手不是理所当然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别把老人受累当应该》,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浙江的陈阿姨打拼了半辈,好不容易等到儿子成家立业了,自己想享几年清福,就跟儿子声明自己不想带孙子了。
结果儿媳妇不乐意了,放话说:等你老了,是不是我们也不用管了?
而?V西陆川县也有一位老人,为了让儿子儿媳专心工作,倒贴养孩11年。
谁知儿子儿媳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老人一气之下将他们告上法庭,讨要“带孙费”,得到法院支持。
“老年漂”竟然漂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
子女应当明白一个道理:结婚生子之后,育儿是每一代人自己的分内之事,老人考虑到子女工作疲累帮忙带孩子是情分,是值得的感恩一件事。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育儿过程中,当子女忙不过来的时候,请老人帮忙,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也能让老人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但子女若将育儿重担完全托付给父母,当起甩手掌柜则显得不负责任。
碰到两代人日常生活上的观念冲突,多做换位思考、多替老人体谅。
在育儿这件事
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父母的意愿,有的老人不愿意帮子女带孩子,子女也不应当强求,要自己承担起作为父母的责任,尽可能借助社会资源、家政力量分担自己的压力。
“老年漂”子女情感支持必不可少
“老年漂”现象出现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它既能满足一家三代之间的亲情融合,又省去了常回家看看的长途奔波劳碌。
子女在外漂泊奋斗,老年人跟随子女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生活,在异乡奉献自己的晚年时光,成为城市的“候鸟”,这其中有着难以消弭的烦恼与孤独。
很多年轻人的初衷是好的,害怕父母在家孤单寂寞,主动将他们接到自己奋斗的城市一同生活;也有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自子女,而请父母来帮助分担一些压力,却忽略了因离开故土,漂泊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彻底离开了原先的人际圈子和生活环境对他们造成的精神困境。
尽管不少父母也愿意用“老年漂”的方式跟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但对他们来说,异地养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虽然可以享受三代同堂、子孙绕膝的家庭欢乐,但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
生活文化的差异,社交的缺失,让所谓的“老年漂”们一度陷入到孤独和压抑的境况当中。
异地生活的老年人群社交圈很小,身边没有太多的熟人朋友,方言差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都给他们的融入制造了
不少隔阂。
时间久了,还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人至老年,其实更需要情感方面的支持。
对于老年父母而言,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逐渐缩小,亲情对他们的影响更加重要,积极的子女代际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提升自尊感,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代际关系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失调,长期下来,痛苦与孤独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导致自杀。
子女的关心与交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子女在奔波之余也应该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带他们多出去走一走,这对预防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有很大作用。
同时,子女应积极鼓励父母进行适宜体育锻炼,扩大交友圈,培养自己晚年的兴趣爱好,加强对父母的关怀,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孤独。
异地养老更需社会接纳
除了需要积极适应新环境,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之外,异地城市生活的“老年漂”们还面临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无法便捷地共享。
看病难、求医贵成为他们的心头病。
“老年漂”是城市里求医需求较大的群体,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老年漂”一族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老年漂”群体,不仅需要子女的关心,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加强医保政策、户籍管理、社区服务与志愿工作等都是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009年提出“异地就医结算”目标至今,一些城市虽然
出台了医保界地安置政策,但办理手续非常麻烦,而且异地住院要回原居住地办理申请手续和报销。
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仍需要继续完善与发展。
目前全国统一建居民健康档案正在实施,在未来,异地养老生活的范式包括很多项内容:给予流动老年人口同城待遇、调整和落实公共福利、制定相应支持政策、社区志愿帮扶等都值得提倡。
城市老年群体对社区服务工作与社会志愿服务提出了
更大的要求。
社区层面上,街道与社区可配备专业社工人员,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培训,引进公益项目,提供心理咨询渠道与多种活动场所,为这些老人们提供生活融入、心理安慰、家庭关系调节、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老年漂”们的幸福保障,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再只有带孩子,也为了缓解年轻父母的压力,育儿形式也应该更为多元化。
女性产假、试点男性产假、提升公立和民办托儿所数量、发展家政服务业、社区社工帮扶等多种育儿举措或许都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母的养育之恩,难以报答。
关爱老年人不仅是子女,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之所在。
养老爱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传统
美德。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高龄化趋势增加,“老年漂”一族只是当代老年人群体的一个缩影。
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与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