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环境化学第一章 地球的大气的环境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 第一章整理-绪论

环境化学 第一章整理-绪论

二、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 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Wc = Ws - B 式中:Wc表示环境容量,Ws表示规定的环境标准
值,B表示环境背景值。它们的单位可以用质量, 也可以用浓度。 对一具体的环境空间(如耕地土壤): Wc = M (Ws – B) 式中:M为耕地土壤质量(千克或吨),这时Wc的 单位为质量。
5.土地退化,生产潜力下降
6.森林破坏,物种消失加快
森林破坏造成物种的栖息环境改变和消失,已严重影 响了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并使生物多样性以骇人的 速度消失。
7.人口膨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8.垃圾成灾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一般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导 致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在环境中的累积数量 和速率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使环境 质量变差,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产 生了有害影响。
酸雨可导致材料腐蚀,危害森林,破坏水生和陆地 生态系统,引起农作物减产。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 地受酸雨之害,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酸雨频率不断 上升。 当前,我国酸雨覆盖率已占国土面积的近40%,并 有半数以上城市受酸雨之害。
4.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不断 增加,而人类容易利用的河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几 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物时,一种污染物能加强其它污染物的危害 性的
一种有毒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抑阻, 使其效果相互抵消或减弱的现象。 实验证明:金属广泛存在拮抗作用,如Se对 Hg,Zn对Cd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能、电磁波等 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水体中反常

第三篇 第1章 大气组分-2012-10.

第三篇  第1章  大气组分-2012-10.
水汽上升凝结形成水云或 冰云,以降水的形式降到 陆地和海洋。
陆地、海洋和大气中的水量及年交换量
14
三、大气中的水汽
表 全球水分分配估算
绝大部分水分储存于海洋、极冰及河流、湖泊、地下水中。在陆地水 中,极冰量最大,地下水次之,最后为河湖的水量。
大气中的水汽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001%,相当于覆
盖全球表面厚度为2.5 cm水层。
2
第一章 大气的性质和组成
(1)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层次的特点。 (2)了解大气中离子和自由基的来源。 (3)了解大气重要污染源。 (4)了解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
一、地球大气成分
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和悬浮于其中的固体粒子或 气体粒子(称为大气气溶胶)所组成。
在地球大气的气体成分中,水汽是最重要、最活跃的,
15
三、大气中的水汽
湿空气 _ 水汽和干空气的混合气体。
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湿度。
由于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的不同,空气湿度用多个物理量表示;
测量水汽含量的最基本方法是称重法,即直接测量一定体积湿空 气中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可获得最基本的湿度参量 _ 混合 比与比湿,其它湿度参量为导出量。
es (T )-纯水平液面时的饱和水汽压
RV -水汽的比气体常数 LV -相变(汽化)潜热。
第三篇 大气环境化学
研究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存在
状态等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累 积、消除等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和变化规 律,探讨大气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1
第三篇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大气的性质和组成 大气的气相反应及光化学烟雾 大气的液相反应及酸沉降 大气颗粒物(大气气溶胶)

《大气环境化学》ppt课件

《大气环境化学》ppt课件
H2CO hv H HCO
H O2 M HO2 M
HCO O2 HO2 CO
来自醛光解的HO2的链反应:
HO2 NO HO NO2
其他醛类在大气中浓度较低,光 解作用不如甲醛重要。
亚硝酸脂和H2O2的光解作用:
CH 3ONO hv CH 3O NO
CH3O O2 HO2 H2CO H2O2 hv 2HO HO H2O2 HO2 H2O
态物种 A 。
激发态物种能发生如下反应:
辐射跃迁,通过辐射磷光或荧光失活
A* A h
碰撞失活,为无辐射跃迁
A* M A M
以上两种是光物理过程
光离解,生成新物质
A* B1 B2
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种
A* C D1 D2
这两种过程为光化学过程
次级过程 初级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进一 步发生的反应,如大气中HCl的光化学反 应过程:
SO2 h SO2* 240 400nm
SO2*在污染大气中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
( 图2-10)
(6) 甲醛的光离解
HCHO中H-CHO的键能为 356.5 kJ/mol, 它对 240 – 360 nm 范围内的光有吸收,吸 光后的光解反应为:
HCHO h H HCO HCHO h H 2 CO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参考书目 环境化学 戴树桂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大气的组成 氮(78.09%)、氧(20.95%)、氩
(0.9%)、CO2(0.03%)、稀有气体 (CH4、SO2、NH3、CO、O3)<0.1%、水 (正常范围 1-3%)
大气固体悬浮物 来自:工业(生活)烟尘;火山喷 尘;海浪飘逸盐质。 >10μm称降尘(数小时) <10μm称飘尘(数年)

《大气环境化学 》课件

《大气环境化学 》课件

PART 05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REPORTING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政策法规
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等,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减 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标准制定
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交通运
总结词
交通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 物等。
详细描述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来自汽车、摩托车和运输车辆等。 这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农业活动
总结词
农业活动如施肥、喷洒农药等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如 氨气、氮氧化物等。
《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
REPORTING
• 大气环境化学概述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形成 •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 • 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 大气环境化学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大气环境化学概述
REPORTING
大气环境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大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中 化学物质的形成、转化、传输和影响 等过程的学科。
要点一
与地球科学
要点二
与生物学
研究大气化学与地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如火山喷发对大气 化学的影响。
研究大气污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体对大气污染 物的适应和进化。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其影响因素。
大气中化学物质的环境效应与健康影响

大气的环境化学第一章 地球的大气的环境-精品文档

大气的环境化学第一章 地球的大气的环境-精品文档
Gas Content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28.016 32.000 39.944 44.010 48.000 Gas Content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20.1087 4.003 83.700 2.016 131.300
N2 O2 Ar CO2 O3
较大。 500km以上 磁层
第三节:大气的能量平衡
大气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平均温度又称地表的平均温度,就是地表以上 1.25~ 2m 之间的气温,约15℃ (12~27 ℃)。 ★大气和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 ★太阳辐射能的输入和输出就构成了大气的能量平衡。 辐射平衡对地球表面的环境控制极为重要。
1.按大气中化学组成的分布,大气圈可分为均质层 (90km以下)和非均质层(90km以上); 均质层--- ---90km以下大气组成比例几乎不变, 主要是N2 、O2、Ar,该层“干洁空气”的平均 分子量接近常数。 非均质层,90km以上N2和 O2的解离,平均分子 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hemical component of homosphere, clean and dry atmosphere:
(3)中间层(mesosphere) 从平流层顶到约80km的高度称为中间 层,此层中温度又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弱, 相当强烈的垂直混合,这是由于高空吸收 辐射的物质(尤其是臭氧的浓度减少), 在80km左右可降到最低温度(170k),空 气更为稀薄。
(4)热层(thermosphere) 从中间层顶至约800km高度的大气层 称为热层,该层中O2对太阳远紫外线有强 烈的吸收,因而使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 升而急剧升高,气温可高达1473K以上。 此层空气非常稀薄,O2、N2分子在太阳紫 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发生电离而成为 离子或原子,故此层又称为电离层。

环境化学完整ppt课件

环境化学完整ppt课件

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气体,对 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有重要影响。
土壤污染及危害
重金属污染
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 的过度使用。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通过食物链富 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有机物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污水、石油泄漏、农药使用等。有 机物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面临挑战和机遇探讨
复杂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复合型、区域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对环境化学提出更高要求。
新兴污染物研究
新型污染物如纳米材料、微塑料等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风险 控制成为研究热点。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01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化学逐渐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随着环境 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化学的研究和应 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化学研究内容
01
02
03
04
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 和归宿
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和降解过程
化学物质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 毒性效应和风险评估
环境污染的监测、治理和修复 技术
生物转化
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等生物因素会对污染 物进行降解、转化或吸收。生物转化是土壤中污 染物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
05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输与转化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来源及危害
工业排放
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的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通
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 土壤、水源污染,进而影响生 物体。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03
全球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各国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开展跨国
的大气环境化学研究项目,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大气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价值
揭示污染源
通过研究大气环境化学过程,可以深入了解污染物的来源 和传输路径,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环境变化
大气环境化学研究有助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为应对 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提供决策支持。
02 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大气组成与结构
描述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氩气(约1%)等组成,还有少量其 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各层温度和高度不同,对流层是 地球表面最主要的保护层,也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环境。
大气环境化学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 大气环境化学过程 • 大气环境化学的影响 • 大气环境化学的防治措施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的基础
01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调节气候,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
02
大气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循环和转化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对生
02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和大气组成等因素影响。
03
化学反应可以是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反应,也可以是大气污染物与大气 成分之间的反应,如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
04
这些反应可以导致大气污染物的转化、分解或合成,从而影响大气的 质量和人类健康。
03 大气环境化学过程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环境化学课件》PPT课件

《环境化学课件》PPT课件
物体。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通过饮水和食物链进
入生物体。
土壤污染
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
物链进入生物体。
其他途径
包括食物摄入、皮肤接 触等途径,使污染物进
入生物体。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转化与排泄机制
01
生物转化
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可将污染物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代谢产物,如肝脏中
化学法
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电解和混凝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包括活性污泥 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包括土壤淋洗、土壤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和电动 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转化或固定,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REPORT
《环境化学课件》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环境化学概述 • 大气环境化学 • 水环境化学 • 土壤环境化学 •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动过程及毒性效
应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危害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等。
水环境化学原理
1 2
水中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水质指标与标准
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
3
水处理原理与技术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REPORT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了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图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的目的。

第一节环境化学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地球作为宇宙中较小的一分子,人们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和递进的过程。

“星云假说”在当时,18世纪占有重要的意义。

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先后独立提出来的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俘获说、灾变说、星子说,大部分各有其合理的部分,以现有的事实为基础又提出一些任意的假说,思想上带有片面性。

“星云假说”认为地球的形成是由星云状的物质凝聚的结果,这种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质点组成,它的体积很大,曾遍布在整个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

质点分布不均匀,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大部分物质向中心集结,逐渐形成原始的太阳。

同时,环绕在太阳周围的质点由于互相碰撞,向原始太阳的某一轨道面集中,而形成环绕太阳旋转的,包括地球在内的各个行星。

因单纯建立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上,含有形而上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太阳系演化学说40多种。

演化:在地球形成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地球逐渐冷却,内中的物质同时发生异作用。

使地球逐步分出了不同的圈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三个圈层位于不同的深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深度越深,密度、压力和温度越高。

软流层:集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由地幔顶部和地壳的坚硬岩石组成了厚约为70—100km的岩石圈同时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

由于有了水、空气给生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形成了生物圈地球各圈层形成之后各个圈层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原始大气成分(H、He)→部分C、N、O→CH→→→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对某一生物主体而言,环境指的是那些影响该主体生存、发展和演化的外来原因和后天性的因素。

化学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环境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环境的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的组成大气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其他气体(约1%)组成。

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氮气和氧气是人类呼吸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

这些污染物来自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活动。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排放。

3. 大气的自净作用大气具有自净作用,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来清除污染物。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被光化学反应氧化成硫酸雾,然后形成酸雨,从而清除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也可以和臭氧发生反应,形成氮氧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4.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球的温度,但过强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大气成分的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大气成分,例如质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水环境化学1. 水的组成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是生命的基础,也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参与物。

2.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是指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可以饮用或其他用途的要求。

水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杀菌法、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等,保证水的洁净。

3. 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是对水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分析,包括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大气层外界的阳光强度是以太阳 常数(Solar Constant)来表示的,定义 为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每单位面 积接受到的光的总量。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数字是1368W/m2。
CO2
二、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太阳电磁辐射经过大气 时,大气中各种组分 (N2 、O2、O3水蒸气、 CO2和尘埃)能辐射、反 射、或散射一定波长的 辐射. 到达地面:50% 反射回宇宙 30% 大气层吸收 20%
例:环境中水的质量循环如下图,其中,大气中MH2O=7.2×1014mol,计 算大气中水的输入速率和输出速率。
n
FH2O=(2.16×1016+0.9×1015)=2.25×1016 mol/y
n
RH2O=(1.9×1016+3.5×1015)= 2.25×1016 mol/y
ü大气中水的含量处于相对 稳定的状况,同样计算,海 洋和地壳中水的含量也是处 于稳定状态。
Ne
182×10-5
He
53×10-5
Kr
12×10-5
H2
5×10-5
Xe
0.9×10-5
N2,O2 and Ar
99.9%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20.1087 4.003 83.700 2.016 131.300
The proportional is almost steadiness and the relative
以上)直接与地表的水圈、土壤岩石圈相接触,具有以下4个特点: A.吸收地表热量,底层空气先被加热,然后热量被传递到高
层;由于海、陆、昼、夜及纬度和地形的差异,低层空气 的温度差异很大,形成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流,直接影 响到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B. 绝大部分空气组分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能,只能吸收地面辐 射能,因此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尘埃等固态物质进入该层,造成扬尘、飞沙;水蒸气进 入该 层,形成云、雾、雨、雪、霜、露等天气现象。 D. 从地面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几乎都直接进入对流层,因此空 气污染问题主要出现在该圈层。
小知识点:
逆温: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 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 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 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温度梯度:是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 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 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
太阳当顶时,各物质对太阳辐射最大吸收的近似区域
1 O2
O3
O3 H2O H2O CO2 CO2
O3 CO2 H2O
0 0.1 0.2 0.3 0.4 0.6 0.8 1
2 3 4 5 8 10
波长/μm
大气吸收谱
20 30
290nm----被N2、O2、O3 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300~800nm-----基本不被吸收,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构成 光谱上的‘窗’, 占太阳光总能量的40%。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表面温 度约为6000K,到达地球大气层外界的太阳辐射光谱几乎包 括了整个电磁光谱,但是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170-4000nm。
太阳电磁 辐射能量
x射线、γ射线 1%
紫外线 (200~400 nm) 9% 可见光(400~800 nm) 40% 不可见的红外线(800~3000 nm)50%
第一章 地球的大气环境
第一章:地球的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的发展史
The evolution of components of atmosphere
Atmosphere
CH4
N2
N2
H2 Basic component
O2
Reducing atmosphere Oxidation atmosphere Modern atmosphere
(3)强可变组分(停留时间为2—200天):CO、NOX、NH3、SO2、
H2S、有机HC、H2O、颗粒物等。
物 种 H 2 O C O N O x ti(d ay s) ~ 1 0 7 3 ~ 1 8 5 8 ~ 1 0
S O 2 H 2 S 2 ~ 4 0 .5 ~ 2
H C S P M ~ 2 1 0 ~ 3 0
行星边界层(摩擦层):地面以上1 ~2km
近地面层:50~100m
自由大气层:1~2 km 以上对流层大气
对流层顶: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
( 2)平流层(stratosphere)
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的大气层即为平流层。 ★30—35 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气温趋于稳定,故又称为
同温层;
★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升高,到达平流层顶, 气温可上升到270—290K,故该层也称为逆温层。因下冷上热,空 气没有垂直对流运动,主要为大气平流运动。
1.按大气中化学组成的分布,大气圈可分为均质层 (90km以下)和非均质层(90km以上);
均质层--- ---90km以下大气组成比例几乎不变, 主要是N2 、O2、Ar,该层“干洁空气”的平均 分子量接近常数。
非均质层,90km以上N2和 O2的解离,平均分子 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hemical component of homosphere, clean
源(sources):通过循环过程(如大气中的化学过程、 生物活动、火山爆发、放射性衰变以及人类活动)而产生 的过程
汇(sinks):通过大气中的化学过程、生物活动、物理 过程(如形成颗粒物或沉降)而由大气中去除气体的过程
The source, sink and circulation of components:
该层空气稀薄,水分少,很少发生天气现象;
该层大气含尘量低,透明度高;
该层中离地面高约15—35km范围内,集中存在有约 20km厚的臭 氧层。因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故使得平流层气温升高。
由于平流层中大气稳定,故一旦污染物进入,将造成长期滞留的严 重后果。
(3)中间层(mesosphere) 从平流层顶到约80km的高度称为中间
molecular mass of the air is 28.966. 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
2.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分布,可将在大气分为电离层
(60km以上)和非电离层(60km以下)。
60km以下,大气成分处于中性,即非电离状态; 60km以上为电离层,离子密度大; 60~90km主要为NO光解离;
and dry atmosphere:
Gas Content
Relative
Gas Content
molecular
mass
N2 78.084 O2 20.946 Ar 0.934
28.016 32.000 39.944
CO2 0.02~0.04 44.010 O3 (0~5)×10-6 48.000
体 积(%)
78.1 20.9 0.934 0.0330 0.00182 0.00052 0.00016 0.00011 0.00005 0.000028
一、大气组分的源、汇和循环
循环(cycles):大气组分通过大气圈与其他三个圈(水 圈、土壤圈、生物圈)之间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 过程,不断进行着物质转化或转换
由于可变组分和强可变组分在大气中停留时间短,有 可能积极参与平流层或对流层中的化学反应。它们在大气 中的时空分布受局地源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高度, 其分布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故对于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输 入(出)速率变化相对比较敏感,所以这两类组分是我们 研究的主要对象。
ü当发生剧烈的地质或气候 变化时,输入和输出速率会 变化,进而达到一个新的平 衡点。
2. 大气组成的停留时间(存在时间、寿命)
气体和微粒在大气中的留存(形式)称为储库(reservoir)。
停留时间(t):某种组分在大气储库中存在的平均时间称为平 均停留时间或停留时间。
ti 输入大速气 Fi率 或中输总 M出 i量速 Ri 率
逆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第四节、大气的物质组成
地球表面大气主要是由 氧、氮、和氩组成,它们 占空气总质量的99.9%以 上,其余气体加起来还不 到0.1%,且某些组分如 CO2、O3浓度是有较大变 化的,各种组分各有其不 同的循环过程。
成分
N2 O2 Ar CO2 Ne He CH4 Kr H2 N2O
Minor component
H2O N2 H2S NH3 Ar
土星、木星、海王星
H2O CO2 O2
金星、火星
H2O 原始生命光合作用
First stage
Second stage
Third stage
第二节 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在铅直方向上的温度、化学组 成、物理特性,大气圈可分为若干层次。
(1)对流层(troposphere) 平均厚度约12km,密度大,质量约为整个大气圈80%~90%(3/4
高能量的太阳光量子还能引起分子的解离:
N2hN
离地面高度 (km)
160
140
120
N2h NN
100
80
60
原子及分子氧
和氮的吸收 40
20
分子氧吸

O3的吸收
20 40 60 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0 波0长 0(nm0) 0 0 0 0 0 0 0
等。
物 种 A r ti(y ) ~ 1 0 7
N e ~ 1 0 7
K r ~ 1 0 7
X e ~ 1 0 7
H e ~ 1 0 7
N e ~ 1 0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