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合集下载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何自新;郑聪斌;王彩丽;黄道军【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05(010)002【摘要】靖边气田发现于1989年,它是我国首次在陆上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与探明的非常规隐蔽性大型岩溶古地貌气藏.2000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909.88×108m3.而后通过气田的开发及扩边勘探,又使气田面积向东延伸扩大,落实三级储量1011.4×108m3.气田主力产层由奥陶系马家沟组五1层溶斑白云岩与粗粉晶白云岩组成,具有沉积稳定、成层分布、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大面积、中低产、埋藏深、非常规、隐蔽性强的特点.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在稳定地台区寻找海相碳酸盐岩气田的启示.【总页数】8页(P37-44)【作者】何自新;郑聪斌;王彩丽;黄道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郭旭升;郭彤楼;黄仁春;段金宝2.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三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海相砂岩油田勘探与发现 [J], 周新源;杨海军;胡剑风;朱永峰3.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海相砂岩油田的勘探与发现 [J], 周新源;杨海军;蔡振忠;赵福元;胡剑风4.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五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凝析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J], 韩剑发;韩杰;江杰;张敏;刘炜博5.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四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流花16-2轻质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J], 孙金山;刘鑫;杜克拯;蒋钱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_亚段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_亚段沉积特征

第35卷第5期2023年9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5No.5Sept.2023收稿日期:2022-09-23;修回日期:2022-11-27;网络发表日期:2022-12-29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研究”(编号:ZD2022057)资助。

第一作者:杜江民(1984—),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河北地质大学教务处。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3)05-0037-12DOI :10.12108/yxyqc.20230504引用:杜江民,崔子豪,贾志伟,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3,35(5):37-48.Cite :DU Jiangmin ,CUI Zihao ,JIA Zhiwei ,et al.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a 55sub-member of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 ‐tion in Sulige area ,Ordos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3,35(5):37-48.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杜江民1,2,崔子豪1,2,贾志伟3,张毅3,聂万才4,5,龙鹏宇1,2,刘泊远1,2(1.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31;2.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31;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成都610051;4.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天然气评价项目部,西安710018)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新领域杜金虎; 李相博; 包洪平; 徐旺林; 王雅婷; 黄军平; 王宏波; 完颜容; 王菁【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9(046)005【总页数】16页(P820-835)【关键词】天然气勘探领域; 成藏地质条件; 中新元古界;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杜金虎; 李相博; 包洪平; 徐旺林; 王雅婷; 黄军平; 王宏波; 完颜容; 王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北京100007;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西安71001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陆上沉积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围绕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及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等勘探领域先后发现了5个(15~20)×108 t级的大油区,1个3×1012 m3级、2个1×1012 m3级的大气区,目前已成为国内产量最高的油气生产基地[1]。

伴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下一步勘探方向非常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安岳大气田获得重大发现以来[2],与四川盆地同处欧亚板块的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寒武系勘探前景如何,下古生界奥陶系除已发现的风化壳气藏外是否还有新的领域类型等。

最近,赵文智等[3]通过对中国3大克拉通的研究,认为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中新元古界—寒武系都发育有规模优质烃源灶、有效储集层,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成藏组合。

事实上,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与寒武系已获得了一些勘探新发现,如盆地西缘奥陶系多口井(如忠4井等)见到低产气流;盆地南部麟探1井、旬探1井、耀参1等井在寒武系—奥陶系见含气显示;盆地中央古隆起庆阳附近陇17井、陇26井在寒武系发现了低产气藏。

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西北部奥陶系)

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西北部奥陶系)

图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构造区划简图1 区域地质概况1.1 研究区位置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研究区范围大致为:北至伊盟隆起、南抵吴旗、东到城川—额尔和图一线、西达盆地西界,面积约9万km 2(图1-1)。

鄂尔多斯盆地跨越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该盆地属华北克拉通的西缘部分,也是其中最稳定的一个地块,四周以构造断裂与周边构造单元相接连,盆地东部以离石断裂带与吕梁山隆起带相接,南面与渭河地堑以其北界断裂相连,西缘则以桌子山、惠安堡—沙井子断裂带分别与河套弧形构造带西南翼和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东翼相接,北边与河套地堑为界,是一个矩形构造盆地,也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包括:西缘逆冲带、天环凹陷、伊陕斜坡和伊盟隆起四大构造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是从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中期以后,由大华北盆地逐渐收缩而成的内克拉通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多次演化。

盆地基底先后受迁西、阜平、五台及吕梁—中条四次主要构造运动影响发生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形成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为主的复杂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过程依先后次序历经中、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谷及坳拉槽发育阶段,早古生代的陆表海盆地、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时期的克拉通盆地、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类前陆盆地以及新生代的周缘断陷盆地等形成阶段。

早奥陶世末的加里东运动,华北地块整体抬升,经历了1.4亿年的沉积间断,大部分地区缺失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的沉积,但在盆地西北部地区不同程度发育中晚奥陶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局部有碎屑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下奥陶统顶部马家沟组地层由于经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淋滤作用,风化壳及溶蚀孔缝发育,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重要储层,也是目前主要的产气层。

1.2 盆地古构造特征及演化概况鄂尔多斯盆地自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五大构造旋回和多阶段的拉张—扭动及其反转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中新元古代断裂、早古生代海相台地升降、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平原、新生代盆地周边断陷等五个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P80-115)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P80-115)

19992000源自20012002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产能建设,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 5970.95×108m3,累计建井1377口,形成了89.8×108m3的年生产能 力。
长庆气区2006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动用情况表
气田(区块)
靖边 榆林气田南区
平均压力系数0.945 气藏温度:平均105.1℃。
温度梯度为2.927 ℃/100m 流体性质:甲烷93.89%,CO25.14%,H2S1494928mg/m3,平均691mg/m3
靖边气田属于岩性圈闭、弹性气驱、无边底 水、常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深层气藏。
靖边气田含气面积分布图
靖边气田产能建设始于1996年,至1998年底,利用探井累计建产能12亿方; 1999年进入开发建设阶段,通过开展排水采气、定压定产生产、区块关井测压 等开发试验和各种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地调整挖潜和实施有效的工艺措施,实 现了气田的高效开发。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3763.65×108m3,形成 了50×108m3年生产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
目录
一、盆地地质概况 二、天然气勘探历程及资源现状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四、天然气发展规划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二)气田开发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1994年:靖边气田陕81井组的先导性开发试验拉开了长庆气田开发 的序幕;
陕200井区
低产低渗区 陕100井区
地方油区
陕227井区西
陕230井区
② 榆林气田
圈闭类型:地层-岩性 地 层:山西组山2段 岩 性:中粗粒是因石英砂岩 储集空间:残余粒间孔、溶孔、晶间孔 裂缝类型:不发育,少数微细裂缝 砂岩厚度:10~35m,平均16m 有效厚度:1.6~32.5m,平均8.5m 孔 隙 度:平均6.2% 渗 透 率:0.1~10md,平均4.521md 气藏压力:平均26.80Mpa,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

沉积底形相对陡,砂体呈条带状展布 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 油藏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砂带 湖岸线摆动幅度较小,主要形成长8-长7期储盖组合



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成藏组合剖面图
7、侏罗系油藏主要受控于三叠系
顶面古地貌形态
油藏沿古河道两侧呈似等间距分布。以马岭、元城、樊家川、华池等油 田为代表。
升,下白垩统与古近系的接触关系在盆地西缘为角度不整合,在桌
子山至平凉间呈微角度不整合,再向东到天环向斜内变为假整合接
触。早白垩世沉积西部厚度较大,沉积了一套紫红色至杂色的陆相 沉积。
6、晚白垩世盆地消亡期

白垩纪晚期的燕山运动已较前期减弱,使全区普遍隆起,缺失晚
白垩世沉积。大型鄂尔多斯盆地消亡,发育结束。此时鄂尔多斯盆 地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油气的生成、运移、成藏也基本完成。新生 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对油气运移、成藏的影响不大。
据各自的特点,选定不同的突破方向,从而提高勘探效益、取得显著
突破。
三、油气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在中生代的区域构造背景上,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大构造
旋回和复杂的多幕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奠定了中生代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格局, 特别是晚三叠世沉积的延长组暗色湖相泥岩地层是中生代生油岩。燕山运动 基本继承和发展了盆地的构造特征,燕山运动早期西缘逆冲推覆带发育,前 陆盆地形成,此时沉积的下侏罗统富县组地层、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是油气 的重要储集层。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中期,盆地西缘断裂活动强烈,在西缘 形成长达600km以上的逆冲、逆掩断裂带,火山大规模活动,是全区的一次 重要构造热事件,延长组的生油岩进入生排烃高峰。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晚期 盆地整体抬升,此时,盆地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的斜坡构造形态。至早 白垩世末期,盆地内地层埋深达最大,延长组地层埋深基本都在2100m以上,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关键 词 :鄂 尔多斯 盆地 ;古生界 ;天然 气
D : 1 .9 9 Jsn1 71 3 62 15 .O OI 5 6 / .s. 6 —6 9 .0l .OO 1 0 i
Anay i n Ga p o ai n P e tai heUpp rP o o cStaum n t eSo t e se nPl t e 0r o sn lsso sEx l r to ot n i t n e e z i r t i h u h a t r a t d sBa i r of h WA NG ic e g L Yl x e Gu .h n . V 0 u. u
区;构造位置位于 陕北斜坡 东南部 ,面积 约2 0 0 m。 . ×1 。 k
陕甘 宁 盆地 沉 积 盖 层 发 育 ,平 均 沉 积 岩 厚度 50  ̄ 00
7 0m 0 0 。盆地中部除缺 失上奥陶统 、志 留系、泥盆系及下 石 炭 统外 ,各纪地层 层序基本齐全 ,沉积岩厚 约6 0 m 0 0 ,研 究


l- )
兽性越逑 椽邑 壤红色 I 获I色、繁 虹色耪耪囊泥 鲁 髭崭每漶 灰 色捷昧 色据曩瞬砖 羝 棚壮善 互屡
王 桂 成 吕友 学
( 安 石 油 大 学 , 陕 西 西安 7 0 5 西 1 6) 0

要: 鄂 尔多斯 盆地 东 南部 已有少数探 井在上 古生界 见到工 业 气流 。研 究表 明 :本 区发育下 古生界 海相 、上古生界 海
陆有 两套烃 源岩 ,其 分布广 ,生烃 能力强 ,资源丰 富,二 叠系下石 盒子组及 山西组碎屑砂 岩 发育 ,为 良好储 集层 ,上石 盒子 组为湖相 泥岩与上倾 方向致 密泥岩提供 了 良好 的直 接 盖层 及侧 向封 堵 条件 ,勘 探 前景 良好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特征及勘探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特征及勘探进展
1 № 32 6C i e o u )la o1 0 h aPt l m Ep t n 0 n re c I ’
维普资讯
产烃率平均为 24 8mg/g ,累计生烃 强度为 (4 8× 2 -2) ls /k ,排烃强度为(2 6×1s 3 m2 0m3 m2 1-1) 0i /k 。 n 需要指 出的是 , 目前对 岩溶古地貌 气藏的气源认 识 尚有 争议 【9 部分学者 对低 丰度碳 酸盐岩烃 源岩 的供 8】 .,
22 . 古岩溶储集体与古沟槽充填封堵构成 7理想的储
集场 矮
岩溶 古地貌 气藏 的储 集岩 主要 为含 蒸发岩 屑 的微 晶 白云岩及粉 晶白云岩 。经 多期古 岩溶 改造后 最终形 成的 可见孔 隙 , 各类储集 岩 中溶 洞 、 在 溶孔伴生 , 微孔 隙、 裂缝 共存 , 构成 了复杂 的配 置关 m。 】 根据 其组合
奥 陶纪 末期 的加里 东运 动 ,导致 盆地 本部 整体抬 鄂 尔多斯 盆地现 今 区域构 造较 为单 一 ,其 周边 构 升 ,使 奥 陶系碳酸 盐岩 经 历了长期 的风化 剥蚀 和大 气 造 活跃 , 层发育 ;内部构 造稳 定 , 层平 缓;整 体东 淡 水淋 滤 。从 而 在准平 原化 的背景 上伴随 古风 化壳 的 断 地
探 的思路 , 拓 了稳 定地 台区找 气的新领域 。 开 回顾十 多 统 形成 了3 个不 同的沉积 分区 , 即盆地 中东部 为局限海 年 来的 天然气 勘探 实践 ,分 析岩 溶古地 貌 气藏 的 形成 蒸 发盆 地环境 ,西 部和南 部则 为开 阔海碳 酸盐 岩斜坡
背景及成 藏地 质特征 ,总结 海相 碳酸盐 岩天 然气 地质 及缓坡 沉积 ,发 育 了不 同成 因的 白云岩 及不 同晶粒 的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探讨摘要:在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和构造特征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和勘探开发程度,探讨了天然气资源具有多层系、复合连片、源储紧邻、互层叠置、储盖良好的独特组合模式,勘探潜力巨大。

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资源;潜力;探讨1.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横跨蒙、陕、甘、宁、晋五省(区),总面积约37×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铀矿四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

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占盆地总面积近1/3。

根据烃源岩特征、储集条件、封盖条件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天然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探讨天然气勘探潜力,对下一步内蒙古天然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区域地质背景2.1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复合型盆地,太古代和元古代基底构造控制着沉积盖层和构造形态。

盆地经历了元古代张裂型裂陷槽(坳拉谷)、早古生代复合型克拉通坳陷、晚古生代近海型坳陷、中生代内陆湖盆坳陷及新生代周缘断陷5个演化阶段。

2.1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

盆地发育早期,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的直罗、定边一带。

燕山运动早中期,盆地内强烈的水平运动形成了西缘逆冲和南缘隆起,燕山运动中晚期盆地东部形成的吕梁山使盆地东部抬升,与华北地台分离,形成现在的构造格局。

3.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3.1成藏条件3.1.1生气条件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主要烃源岩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生气条件优越。

此外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是靖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

(1)上石炭统太原组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测试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太原组泥岩层系有机碳含量整体位于1.00~3.00%之间,平均2.4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展布及勘探潜力席胜利;李振宏;王欣;郑聪斌【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6(027)00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三隆两鞍两坳陷"的古构造格局.3个隆起在平面上呈"L"型展布,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储层的区域展布.奥陶系主要的储集类型包括东部坳陷的盐下储集体、古隆起斜坡带的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古隆起鞍部的马家沟组四段白云岩储集体、古隆起西部的中奥陶统重力流储集体和古隆起南部斜坡带的生物礁储集体.风化壳岩溶是最有利的储集体,在该储集体中目前已发现靖边大气田.其他4种类型储集体的勘探虽然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结合储层特征及油气运聚分析,仍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开拓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关键所在.【总页数】8页(P405-412)【作者】席胜利;李振宏;王欣;郑聪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 [J], 郝哲敏;苏中堂;王玉萍2.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J], 魏新善;赵俊兴;陈洪德;张道锋;代榕;郭彦如;陈娟萍;任军峰;柳娜;罗顺社3.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沈安江;王招明;郑兴平;贺晓苏;郑多明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格局及其储层展布 [J], 王少飞;李振宏;王飞雁5.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侧向供烃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J], 包洪平;黄正良;武春英;魏柳斌;任军峰;王前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第 33 卷 增 刊 2
2012 年 12 月 文 章 编 号 :0253-2697(2012)S2-110-08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3 S.2
Dec. 201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付金华1,2,3 白海峰2,3 孙六一2,3 马占荣2,3
(1.中 国 石 油 长 庆 油 田 公 司 陕 西 西 安 710018; 2.低 渗 透 油 气 田 勘 探 开 发 国 家 工 程 实 验 室 陕 西 西 安 710018; 3.中 国 石 油 长 庆 油 田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陕 西 西 安 710018)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两隆两鞍两坳陷”的 古 构 造 格 局。2 个 隆 起 在 平 面 上 呈 “L”型 展 布,共 同 控 制 着 奥 陶 系 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区域展布。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包括风化壳 溶 孔 型、白 云 岩 晶 间 孔 型、台 缘 礁 滩孔隙型、岩溶缝洞型4种。风化壳溶孔型储集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在该储集体中目前已发现并 探 明 靖 边 大 气 田;白 云 岩 晶 间 孔 型储集体勘探获得初步突破;其他2种类型储集体的勘探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近期勘探已发现 一 些 新 的 苗 头,存 在 较 大 的 勘 探 潜 力 ,是 开 拓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下 古 生 界 天 然 气 勘 探 新 领 域 的 关 键 所 在 。 关 键 词 :奥 陶 系 ;风 化 壳 溶 孔 ;白 云 岩 晶 间 孔 ;台 缘 礁 滩 孔 隙 ;岩 溶 缝 洞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TE11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相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相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分 成岩相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 成岩相 ; 碳、 氧稳定 同位 素; 海相碳酸盐岩 ; 奥 陶系; 鄂尔 多斯盆地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Ca r bo n a n d o x y g e n s t a bl e i s o t o p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d i a g e n e t i c f a c i e s o f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奥 陶 系 碳 酸 盐 岩 成 岩 相 碳、 氧 稳 定 同 位 素 特 征
王 起 琮, 张 阳, 肖 玲
( 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摘要 : 根据岩石薄片及 阴极发光 图像 , 研 究 了鄂尔 多斯盆地 奥 陶系碳酸 盐岩成 岩相 类型及 岩相特 征。据碳 、 氧 稳定 同位 素 ( 8 ”C , 8 1 8 0 ) 分析数据 , 研究 了各类成岩相 的地球化学特征。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 台地在 早古生代处 于近地表成岩域 , 划分为正常海水 、 蒸 发海水 、 早期大气淡水及热海水 4类成岩环境及成岩相。正常海水、 热海水及 蒸发海水 成岩相 的 8 O和 8 ” C值普遍较 高 , 随生物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i n s e c t i o n a n d c a t h o d o l u mi n e s c e n c e i ma g i n g, t h i s pa p e r d i s c us s e d t h e t y p e s o f d i a g e n e t i c f a c i e s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i t h o f a c i e s o f Or d o v i c i a n c a r b o n a t e r o c k s i n Or d o s Ba s i n . I n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c a r b o n a n d o x y g e n s t a — b l e i s o t o p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e a l s o s t u d i e d t h e g e o c h 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a c h d i a g e ne t i c f a c i e s . Du in r g t h e e a r l y P a — l e o z o i c, t h e Or d o v i c i a n c a r b o n a t e p l a t f o r m wa s i n a n e a r — s u r f a c e d i a g e n e t i c t r a c t a nd c a n b e d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d i a g e n e t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s a n d f a c i e s i nc l u d i n g n o r ma l s e a wa t e r , e v a p o r a t i v e s e a wa t e r , e a r l y me t e o ic r f r e s h wa t e r a n d h o t s e a wa t e r a c - c o r di n g t o t h e d i a g e n e t i c me di um. Th e 6 0 a n d 81 3 C o f d i a g e n e t i c f a c i e s o f n o r ma l s e a wa t e rh o t s e a wa t e r a n d e v a po r a t i v e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164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气藏盆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1-2]。

目前已发现了以靖边气田为代表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壳气藏和以苏里格、榆林气田为代表的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

为了使天然气探明储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急需寻找下一步储量接替领域。

由于寒武系勘探起步较晚且尚未在盆地寒武系内部发现较大规模油气藏,因此对寒武系油气成藏潜力的认识尚不明确,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通过对盆地部分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岩心特征、地化分析等资料,分析了寒武系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以期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1 地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退-海进的演化进程,形成了海槽、陆棚缓坡、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和滨岸四大沉积体系[3-4]。

通过对盆地区域地震大剖面的精细解释,进一步刻画了盆地寒武系地层展布特征见图1。

寒武系沉积具有“西南厚、盆地中部及东部薄”的特征,存在镇原古陆、乌审召古陆和伊盟古陆三个古陆中心,存在南部、西部和东北部沉积中心三个沉积中心,沉积了一套浅海相为主、广泛发育的碳酸盐岩夹泥页岩地层[5]。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地层厚度图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气藏勘探潜力分析郭洪娟 聂冀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河北 邯郸 05600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因其埋藏深、物性差,勘探程度一直较低,近年来新井陆续在寒武系钻获高产天然气流,表明该层系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已知钻井资料,落实了寒武系展布特征,明确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寒武统徐庄组深灰色-黑色细粒沉积建造及下寒武统三道撞组灰黑色泥页岩联合供烃,是寒武系潜在的烃源岩。

晚寒武世强烈的白云岩化形成规模分布的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和溶洞,局部发育裂缝,发育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及下生上储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系 勘探潜力 成藏模式Exploration Potential Analysis of Cambrian Gas Reservoir in Ordos BasinGuo Hongjuan,Nie JiqiangThe First Geology Group of Hebe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Bereau ,Handan 056001Abstract :Due to its deep burial depth and poo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exploration degree of Cambrian system in Ordos Basin has been low. In recent years ,new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in the Cambrian system and obtained high production gas flow ,indicating that this system has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Based on precis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the well drilling data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brian system are revealed ,and the coal measure strata of the Upper Paleozoic ,the dark gray-black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Cambrian Xuzhuang Formation and the grayish-black mud shale of the Lower Cambrian Sandaozhuang Formation are identified as the potential source rocks of the Cambrian system. In the Late Cambrian ,intense dolomitization formed large-scale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reservoir Spaces are mainly intergranular pores ,dissolved pores and karst caverns ,and locally fractures developed. There are thre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self-generation and self-storage ,upper generation and lower reservoir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reservoir.Keywords :Ordos Basin ;Cambrian system ;Exploration potential ;Accumulation Model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652 寒武系碳酸盐岩成藏有利条件2.1 中、下寒武统发育有利烃源岩目前盆地内的探井在中寒武统徐庄组中钻遇了厚度15~80m 的暗色泥岩,有机碳介于0.1%~0.7%,均值为0.25%,具备一定生烃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特征及勘探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特征及勘探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特征及勘探进展杨华;黄道军;郑聪斌【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6(011)003【摘要】依据古岩溶和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理论,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及非常规隐蔽性大型岩溶古地貌气藏的烃源、储层、盖层、圈闭及运聚规律等基本特征,提出了稳定地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与圈闭是成藏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重点,深入研究了古岩溶成因和岩溶古地貌的发育特征,揭示了古风化壳孔、洞、缝网络与气藏圈闭形成的机制和分布规律.并通过古地貌模式的建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奥陶系古风化壳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了进展.【总页数】6页(P1-5,12)【作者】杨华;黄道军;郑聪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高桥构造平缓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储层分布 [J], 张银德;周文;邓昆;王彩丽;王勇;蒙晓灵2.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古地貌恢复与天然气富集关系--以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为例 [J], 张添锦;王云3.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J], 拜文华;吕锡敏;李小军;魏伟4.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J], 曹红霞;吴海燕;任星民;武渝;梁全胜;仝敏波5.岩溶盆地中微隆起带的存在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岩溶古地貌为例[J], 刘洪军;贾亚妮;李振宏;郑聪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
利目标
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储层类型,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储层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岩溶区,具有以下的发育特征和有利目标。

一、发育特征
1. 岩溶组合丰富: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的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在岩溶组合丰富的地区。

在该地区,岩溶类型多样,包括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流等形式。

2. 单元发育完整: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在不同单元内,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岩溶储集层单元,每个单元内部分布着多个岩溶缝洞储层。

3. 缝洞储层发育:在岩溶储集层单元内,主要发育的是缝洞储层。

该储层由多个缝洞组成,缝洞内壁被多层物质堵塞,形成了多层缝洞储层。

4. 地质条件复杂:该储层分布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岩性、构造、沉积等条件均对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有利目标
1. 建立缝洞储层模型:针对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特征,可
以建立相应的缝洞储层模型,为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2. 深入探究储层成因:对于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为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3. 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针对该储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岩溶特征,需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包括地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成因。

4. 深化地质探测技术:针对该储层的特征,可以进一步深化地质探测技术,包括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量、水文地质调查等,以提高对该储层的认识和了解。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
李佐有;谢非;胡天宝;陈琳;车新凯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
【年(卷),期】2024(43)1
【摘要】为助推天然气高效勘探,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研究。

在揭示了地层构造、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梳理了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生、储、盖配置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成藏模式。

奥陶系烃源岩以泥质岩型为主,白云岩、石灰岩、页岩均可作为储集层。

天然气成藏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大陆斜坡浊积灰岩源内自生自储式、碳酸盐台地灰岩近源上生下储式、碳酸盐台地白云岩远源上生下储式。

根据完钻井资料,研究区内成藏模式以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为主,是下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总页数】6页(P73-78)
【作者】李佐有;谢非;胡天宝;陈琳;车新凯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地质调查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侧向供烃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膏盐岩下天然气成藏新认识
2.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3.塔里木盆地塔中I号断裂带西缘奥陶系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
4.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新认识及勘探重大突破
5.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_何自新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_何自新

表 " 靖边气田基本参数表
靖边气田
油气田位置 区域构造位置 发现井"年份$ 发现井流量
无阻流量
首次产气时间 探明储量"年份$ 可采储量"年份$ 储量丰度 发现依据
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
陕参 $ 井和榆 , 井"$’(’$ 陕参 $ 井’天然气 #/’(* *!$%*+,-. 榆 , 井’ 天然气 )/2’’ 2!$%*+,-. 陕参 $ 井’天然气 !(/,!$%*+,-. 榆 , 井’ 天然气 $,/)!$%*+,-. 陕参 $ 井’$’(’5&&6,% 榆 , 井’ &’(’6%(6%) 天然气 ! ’%’/((!&%(+,"!%%%$ 天然气 & (2&/**!&%(+,"!%%%$ 天然气 %/2%!&%(+,- 1+! 陕参 & 井&榆 , 井&林 & 井&林 ! 井在奥陶系古 风化壳发现连片的古岩溶孔洞缝储集系统
透&低丰度&大面积&中低产&埋藏深&非常规&隐蔽性强的特点% 论述了气田
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气藏的地质特征$以及在稳定地台区寻找海相碳酸
盐岩气田的启示%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古岩溶储集层
何自新 !+%/ 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长庆石油勘探局总地质师&中国石油长
储集层
层位 沉积环境 总厚度 有效厚度 主要岩性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与天然气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与天然气成因

174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平均每年的天然气产量大约为452×108m 3,大约为全国天然气总生产量的35.42%,是中国天然气年产量最多的地区。

现阶段国内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产气源于何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下古生界马沟组地层样品的有机度分析,仅有3%的样品的总有机碳(TOC)值达到0.5%。

对于那些认为下古生界具备产气能力的观点来说,有效的烃源岩的最低TOC值应为0.2%。

TOC值高的烃源岩有更大的潜力生成可燃气体,如煤成气或油型气。

然而,在该地区的下古生界马沟组地层中,仅有少数样品的TOC值达到0.5%的阈值。

根据这些样品的有机度分析结果,可以推断出下古生界的烃源岩在产气能力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有效的烃源岩通常具备较高的TOC值,而该地区的样品中只有少数样品达到0.5%的标准。

对于持有“下古生界具备产气能力”的观点的人来说,这个发现可能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他们认为有效的烃源岩的最低TOC值应为0.2%。

但是从古至今均没有在下古生界发现过含有机质较为丰富的烃源岩[1]。

由于早期的地质勘探技术较低,对能够分析地下含烃能力的样品较少,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新设置的勘探井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进行讨论,对下古生界烃源岩的产烃能力进行评价。

1 天然气成因分类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150口天然气井的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结合天然气的物性特征,本研究采用了排水收集法在井口测试过程中对天然气进行采集,并使用德国ISO-PRIME 100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进行测试,执行标准为PDB。

通过对天然气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

通过采取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岩芯740个,进行TOC检测。

测试仪器为法国热解有机碳分析仪ROCK-EVAL6。

测试环境温度为300℃,保持恒温3min,接着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900℃。

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CS-230碳/硫分析仪进行试验,利用红外吸收法开展进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相碳酸盐岩是世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 随着四 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 勘探的突破 , 海相盆地已经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的重 要接替领域 , 国内掀起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热潮。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自从 以 1989 年陕参 1 井获工业气流为标志 , 发现靖边大气 田以来,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勘探, 盆地中部靖 边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大气田累计探明 天然气地质储 量达4 193 41
成多种类型的有效储集体 , 与上、 下古生界两套烃源岩 相配合, 可以形成多套含气组合。 2 1 古生界发育两套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和下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两套烃源岩 , 气源供给充足。晚 古生代, 盆地在陆表海背景上沉积了晚石炭世 纪近海平原 海陆过渡相 二叠 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 地
734




2011 年
第 32 卷
上而下划分为 10 个亚段 , 其中上部的马五 1+ 2 、 马五4 亚段是靖边风化壳气藏的主力产层。 奥陶系沉积期, 由于近南北向中央古隆起 ( 也称西 部古隆起 ) 的分隔作用, 盆地西部与盆地中东部分属祁 连、 华北两大海域, 地层发育特征存在显著差别。盆地 中东部主要发育下奥陶统冶里组、 亮甲山组和马家沟 组, 主要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 而且由于后期剥 蚀, 大部分地区顶部均出露马五段白云岩, 仅局部残留 马六段灰岩; 而盆地西部奥陶纪地层发育较全, 下、 中 奥陶统均有分布 ( 图 1) , 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和深水 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相沉积。
2
2
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有利条件
细粉晶准同生白云岩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其 中奥陶系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系。早 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盆地中东部岩溶风化壳气藏的成因 机理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上 , 形成了适合于该盆地实际 的岩溶风化壳气藏成藏地质综合理论 。近年随着 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深入 , 对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 ( 马
10 m , 靖边气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3
55 10 m , 成为向北京及周边大城市供气的主力气源。 笔者从奥陶纪沉积岩相古地理、 储层类型及成藏 条件研究入手, 结合天然气勘探的最新进展, 确定了不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 2008E - 07) 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部分成果。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杨 华 , 男 , 1963 年 9 月生 , 1984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 , 现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常务副总经理 , 低 渗 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 长期从事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和生产工作。E -mail: yh -cq@ pet rochina. com. cn
图 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地层划 分与岩性对比 Fig. 1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lithologic correlation of Ordovician in Ordos Basin
( 现今可以在马家沟组马五段地层中见到大量硬石膏 结核及板条状的石膏晶体被溶蚀后残留的孔隙 ) 及环 陆泥云坪沉积 ( 图 2 ) 。马五亚期, 含硬石膏白云岩坪 相带在盆地中部靖边地区近南北向展布 ( 图 3 ) , 分布 面积近 15 000 km ; 岩性以泥
710018;
魏新善2 , 3
任军峰2, 3
陕西西安 710018;
(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陕西西安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陕西西安 710018)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 、 烃源岩条件 、 储层类型及成藏主 控因素的 综合分 析 , 认 为奥陶 系存在 盆地中 东部风 化 壳、 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 、 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 。 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 展 , 优选 出奥陶系 岩溶风化壳 作 为勘探的现实目标 ; 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 岩体 、 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 育多类有效 储层及圈闭 , 成藏 潜 力巨大 , 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 替领域 。 关键词 : 鄂尔多斯盆地 ; 奥陶系 ; 白云岩 ; 风化壳 ; 礁滩 ; 勘探领域 中图分类号 : T E122 1 文献标识码 : A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1 年 9 月 文章编号 : 0253 2697 ( 2011) 05 0733 08




A CT A PET ROLEI SINICA
V o l. 32 Sept.
N o. 5 201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杨 华1, 2 付金华1 , 2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domains in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s, Ordos Basin
YAN G H ua 1, 2 FU Jinhua 1, 2 WEI Xinshan2, 3 REN Junfeng 2, 3
( 1. Changq ing Oilf ield Comp any , P etr oChina, X i an 710018, China; 2. N ational Engineer ing Labor ator y of Ex p lor ation & Develop ment of L ow P er meability Oil / Gas F ields , X i an 710018, China; 3. Res ear ch I nstitute of Ex p lor atio n & Dev elop ment, Changq ing Oilf ield Comp any , P etr oChina, X i an 71001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O rdov ician in the O rdos Basin, such as sedimentar y characterist ics, co nditions o f sour ce ro cks, types of reser voirs and major co ntr olling facto rs of hydrocar bo n accumulations and t raps, we could identify fo ur pr ov inces in O rdov i cian carbonates, i. e. g as reserv oir s in the w eathering cr ust o f the middle and easter n basin, dolo stones distr ibuted around the Cale donian paleo - uplift , platfo rm mar gin belts and the pre - salt of the easter n basin. Integr ated w ith new adv ances in the g as ex plo ration of this basin, g as r eser voirs in the weathering cr ust wer e selected as pr eferr ed targ ets fo r the next g as ex plor at ion. M eanwhile, var i o us effectiv e reservo ir s developed in dolo stones circumjacent to the paleo - uplift, platfo rm mar gin belts and the O rdov ician pr e - salt in the eastern basin wer e t ho ug ht a gr eat po tential to ser ve as successiv e domains for the future g as ex plo ratio n. T his study is o f gr eat import ance in guiding g as explorat ion in Or do vician mar ine car bo nat es o f the O rdos Basin. Key words: O rdos Basin; Or do vician; do lo sto ne; weather ing crust; r eef flat; explo ration do main
第5期

华等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 然气勘探领域
735
图 2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 马五段东西向沉积模式 Fig . 2 EW direction sedimentary cross - section of the 5 th stage of Majiagou Formation in Ordovician of the middle - eastern Ordos Basin
[1 - 13]
为主 , 并普遍含 石膏结 核、 石膏 砂屑等 易溶 矿物 ; 分 布范围基本与加里东风化壳期岩溶斜坡位置一致, 经 历风 化壳期淋滤溶 蚀, 易于 形成溶蚀孔洞 型储层[ 16] [ 图 4( a) 和 ( b) ] 。而且由于含膏层段的成层性好, 形 成的储层平面上分布连续、 稳定, 为风化壳气藏大面积 分布奠定了基础。
层中煤层累计厚度一般为 10~ 30 m, 其有机碳含量高 达 70 8% ~ 83 2% , 分布范围广且厚度稳定, 在晚侏 罗世 早白垩世末期煤系烃源岩达到生排烃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