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合集下载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女性的男性意向
现在四十七页,总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三、性别角色的未来——优化发展
男女双性气质的提出
男性
双性气

男性气

非女性
女性
女性
气质
非男非女
气质
非男性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七十三页。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贝姆 男女双性化气质测量。1—7分的等次(即按从来不……总是如此)
1、自我信赖
后果强化: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儿童还
学习预测自己行为的种种后果,这样,儿童不必
为了知晓某一行为会带来什么强化或惩罚措施而
去实践这一行为。(班杜拉实验)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七十三页。
3. 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
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是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并
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的。
认知发展理论两性观的基本内容
小学1—3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2 1;
小学4—6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5 1;
初中课本中男女主角之比为4 1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七十三页。
刻板印象
由于家庭、学校等教育因素,造就了
男女性别不同的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了社
会刻板印象。
张德曾调查了一个宣传干部学习班51
名学员,要求他们回答男人和女人各有什
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母
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随着
年龄的增长,按照身体和社会现实情况有选择地接受性别
角色,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明确。
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七十三页。
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
几点

6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6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社会关系——独立性与联系性 总体上,女性比男性更重视亲密关系。 女性通常用更多关系性的词汇描述自己, 乐于接受更多别人的帮助,体验更多与 关系有关的情感。如:男性在谈话时常 关注任务以及与大群体的关系,而女性 则更多关注个人关系。 女性通常表达更多的共情和情绪反应,。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university)于十六日上午发生恶性校园枪击 案件。截至当日中午,美联社以及来自校方的报道称,枪击已经造成33死亡,29 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目前无法确认袭击者是否为学生,屠 杀的动机也并不清楚。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实验:观看名叫玛丽、斯蒂芬、马太、 可伦的9个月大婴儿的录象带。 你对这些婴儿的知觉会受到什么因素 的影响?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性别刻板印象:在所属文化中关于作 为一个男性或者作为女性的定型。 伴随着儿童期的发展,儿童习得了他 们所属文化中与男性和女性有关的定 型,并知道适宜其性别的行为是被鼓 励的。 性别刻板印象有很多决定因素,其中 一些因素很微妙,另外一些则很明显。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思考题
1、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义和特点。 2、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的表现? 3、解释性别角色的差异性的两种基本观 点? 4、简述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理论。


男女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 体在一定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适当位置, 以及被该社会规定了的行为方式。 内涵: 以性别器官为标准所划分的社会角色 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 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第六章 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社会学理论更强调两性角色主要是通过社
会化的学习过程,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
的。
社会学理论认为,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
一个观察、强化、模仿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
程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
母亲强化:在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母亲
强化婴儿的某些行为,惩罚另一些行为,这一过
程也是两性角色的学习过程。
刺激的泛化与母亲地位类似的人,如父亲、
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每一阶段由于快感集中于某一性感带,个体的心
理表现出不同特点。
◇ 口腔阶段
◇ 肛门阶段
◇ 生殖器阶段
在性心理发展的头两个阶段,即口腔阶段和肛门阶
段,男孩和女孩的发展方式是相同的,只是到了生殖器
阶段(4—6岁),性别发展才开始分道扬镳。
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生殖器结构的不同,男孩产
的幼儿读物、学生课本中对女性的反映远远少
于男性;(属于什么研究)
幼儿课本中男女主角之比为31;
小学1—3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2 1;
小学4—6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5 1;
初中课本中男女主角之比为4 1
刻板印象
由于家庭、学校等教育因素,造就了
男女性别不同的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了社
会刻板印象。
张德曾调查了一个宣传干部学习班51
丈夫、父亲、祖父、职业男子等等角色。
◇ 跨性角色
有无限的多样性,在米德列出的性别角色当
中,还有很多是跨性角色的。
2. 性别角色的特点
功能分化与定型
•男女性别角色在团体活动中的不同功能及其在社
会生态中的不同地位
• 特殊功能论(帕森斯,1955)
– 核心家庭中,男子发挥着工具性功能,女子发挥着表达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第六章男女性别角色差异
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每一阶段由于快感集中于某一性感带,个体的心
理表现出不同特点。
◇ 口腔阶段
◇ 肛门阶段
◇ 生殖器阶段
在性心理发展的头两个阶段,即口腔阶段和肛门阶
段,男孩和女孩的发展方式是相同的,只是到了生殖器
阶段(4—6岁),性别发展才开始分道扬镳。
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生殖器结构的不同,男孩产
社会对性别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角色
期望,男性角色、女性角色。
◇ 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设定了
位置
男子:成功、地位。
女子:贤妻良母。
男女有选择地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男
女形成与其特定的性别角色相适应的不同的
心理内容与个性倾向。
◇ 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设定了
位置
◇ 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随着年龄的增长,按照身体和社会现实情况有选择地接
受性别角色,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明确。
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
下几点
第1,性别认同就是儿童将男性和女性加以
性别归类,这是性别角色态度的基础。
第2,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
的身体状况的判断而形成的。
第3,这种认知判断虽然是2—7岁期间儿童
男性的女性意向女性的男性意向第四节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三性别角色的未来优化发展男女双性气质的提出男性女性非男性非女性男性气质气质女性气质第四节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1自我信赖2温柔3乐于助人4维护自己的信念5快活的6忧郁的7独立的8害羞的9诚心诚意10活跃的11情意绵绵12夸耀的13武断的14值得一提的15幸福的16坚强的个性17忠诚的18不可捉摸19遒劲有力20女性的21可信赖的22善于分析的23表示同情的24嫉妒的25具有领导能力的26对他人的需求敏27诚实的28乐于冒险29有理解力的30守口如瓶男女双性化气质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社会对妇女成功的要求 太苛刻了,由于这样的刻板 印象,女性进退维谷。
第5章
拓展:男女性别角色心理差异面面观
社会心理学中的“性别差异”乃指两性之间 在个性和角色行为上的差异。
1. 两性在认知活动中的表现 大脑两半球各具优势 女孩的大脑发展较男孩要早一年半至两年。
第5,基本的普遍的性别角色发展于幼年 时期,这一过程从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生理上 的差别开始。
第6,这种习惯观念旋即表现为“男子 气”、“女子气”。
第5章
第7,儿童与同性人物(特别是同性双 亲)确立性别同一性。
第8,与同性人物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 角色价值观的形成,在各种养育条件下都会 产生。
第9,以上过程往往按照一般的发展途 径进行,其中大部分由认知的发展所决定。
2、温柔 4、维护自己的信念 6、忧郁的 8、害羞的 10、活跃的 12、夸耀的 14、值得一提的 16、坚强的个性 18、不可捉摸 20、女性的 22、善于分析的 24、嫉妒的 26、对他人的需求敏感 28、乐于冒险 30、守口如瓶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贝姆 男女双性化气质测量
31、容易作出决策的 33、笃实的 35、乐于安抚受伤的感情 37、有支配力的 39值得喜欢的 41、温和的 43、愿意表明立场的 45、友好的 47、轻信的 49、像一个领导的 51、适应性强的 53、不讲粗俗话的 55、具有竞争心的 57、老练得体的 59、温文尔雅
权威强化:权威形象的力量是促使儿童模 仿的原因之一。
后果强化: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儿童还 学习预测自己行为的种种后果,这样,儿童不必 为了知晓某一行为会带来什么强化或惩罚措施而 去实践这一行为。(班杜拉实验)
第5章
3. 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
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是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
并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的。
社会学理论认为,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 一个观察、强化、模仿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 程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
母亲强化:在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母亲 强化婴儿的某些行为,惩罚另一些行为,这一过 程也是两性角色的学习过程。
第5章
刺激的泛化与母亲地位类似的人,如父亲、 老师等,也同样可以成为儿童性别行为的有效强 化者。
第5章
刻板印象 由于家庭、学校等教育因素,造就了 男女性别不同的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了社 会刻板印象。 张德曾调查了一个宣传干部学习班51 名学员,要求他们回答男人和女人各有什 么特点。结果见下表:
第5章
男人女人的不同特点
男 人女 人 1. 胸怀宽广 1. 细心 2. 意志坚强 2. 善操家务 3. 直爽大方 3. 性情温和 4. 深思熟虑 4. 心地善良 5. 有勇有谋 5. 嫉妒、软弱、好哭、好嘟囔
第5章
◇ 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设定了 位置
男子:成功、地位。 女子:贤妻良母。 男女有选择地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男 女形成与其特定的性别角色相适应的不同的 心理内容与个性倾向。
第5章
◇ 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设定了 位置
第5章
◇ 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 色规范内化,就会自动地按照适合自己 性别行为方式来认识、思考、行动,造 成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差异。
荣格: 男性的女性意向 女性的男性意向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三、性别角色的未来——优化发展
男性
男女双性气质的提出
女性
双性 气质
女性 气质
男性 气质
非男非 女气质
非男性
非女性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贝姆 男女双性化气质测量。1—7分的等次(即按从来不……总 是如此)
1、自我信赖 3、乐于助人 5、快活的 7、独立的 9、诚心诚意 11、情意绵绵 13、武断的 15、幸福的 17、忠诚的 19、遒劲有力 21、可信赖的 23、表示同情的 25、具有领导能力的 27、诚实的 29、有理解力的
•一个核心家庭即为小群体,小群体中功能专门化—男子 发挥着工具性功能(出谋策划者),女子发挥着表达性功 能(和蔼可亲着)。
第5章
二、性别角色的功能 帕森斯的特殊功能论
•罗森克兰滋 •人格特质词汇调查 •成年男性:竞争性强、富有逻辑性、善于经商、自信 •成年女性:温和、善解人意
第5章
二、性别角色的由来
思考:最美人妖
第5章
1、男女性别角色定义及其特点
1. 定义 男女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 该社会规定了的行为方式。
应注意定义中的三个词:
一定性别——以性别器官为标准划分;
适当位置——性别社会化定向;
行为方式——性别的行为规范。
第5章
◇ 以性别器官为标准所划分的社会角色 社会对性别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角色 期望,男性角色、女性角色。
第5章
2. 性别角色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 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建立在两性体力差异基础上的角色分配 • 影响 – 积极的一面: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 消极的一面:造成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夸大了性别心理差异
第5章
二、性别角色的功能 帕森斯的特殊功能论
男女角色差异乃是受社会、家庭、学校 的影响而实现的。
第5章
中国社会心理学家的调查,中国现行通用 的幼儿读物、学生课本中对女性的反映远远少 于男性;(属于什么研究)
幼儿课本中男女主角之比为31; 小学1—3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2 1; 小学4—6年级男女主角之比为5 1; 初中课本中男女主角之比为4 1
第5章
经验证据:
女孩子 建造内部场景,家具,静态的人物和动物。 男孩子 建造楼房、宝塔容易引起倒塌,突出的用
来装饰,跑动着的汽车和动物。
埃里克逊认为,男孩与女孩所选择游戏的 外部空间与男女性解剖学的内部空间性是一致 的。
第5章
2. 社会学习理论的两性观
社会学理论更强调两性角色主要是通过社 会化的学习过程,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 的。
认知发展理论两性观的基本内容 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按照身体和社会现实情况有选择地接 受性别角色,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明确。
性别恒常性的获得
第5章
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以 下几点
第1,性别认同就是儿童将男性和女性加以 性别归类,这是性别角色态度的基础。
第5章
2. 性别角色的特点 功能分化与定型
•男女性别角色在团体活动中的不同功能及其在社 会生态中的不同地位 • 特殊功能论(帕森斯,1955)������ – 核心家庭中,男子发挥着工具性功能,女子发挥着表达 性功能
第5章
2. 性别角色的特点
文化制约性
•性别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容受社会文化的 深刻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 • Mead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社会中男女角色分 化情形的研究 – 阿拉佩什族:原始农业部落 – 曼杜古摩:原始游牧部落 – 赞布里部落:渔民部落 – 结论:男女气质和性格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 也取决于社会文化
32、有同情心的 34、自足的 36、自高自大 38、谈吐柔和的 40男性的 42、庄严的 44、温柔的 46、具有侵犯性的 48、无能的 50、幼稚的 52、个人主义的 54、冷漠无情的 56、热爱孩子的
58、雄心勃勃的 60、保守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贝姆 男女双性化气质测量
A、将你在第1、4、7、10、13、16、19、22、25、28、 31、34、37、40、43、46、49、52、55和58条目的得分加 起来,再除以20,就是你的男性气质得分。 B、将你在第2、5、8、11、14、17、20、23、26、29、 32、35、38、41、44、47、50、53、56和59条目的分得加 起来,再除以20,就是你的女性气质得分。 C、如果你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得分均高于估计中值4.9 分,那么在贝姆量表中,你就被视为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 的人。 D、如果你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得分均太低,那么在贝 姆量表中,你则被视为“非男非女”
•焦虑
第5章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分化 1. 男女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基因(染色体不同,XX—XY) 双性人?
第5章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分化 1. 男女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性激素
第5章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分化 1. 男女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大脑
第5章
二、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化因素
第5章
◇ 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假小子
同性恋
第5章
2. 性别角色的特点
男女性别角色具有多样性 ◇ 亚角色
性别角色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亚角色。例 如,在我国典型的男性角色中,至少包含着儿子、 丈夫、父亲、祖父、职业男子等等角色。
◇ 跨性角色
有无限的多样性,在米德列出的性别角色当 中,还有很多是跨性角色的。
第5章
性别认同及其发展
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 的结果,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 性别认同。 ◇ 性别分化。 ◇ 亲长认同。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反对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 性别歧视是世界普遍的现象!!!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妇女就业率
第5章
第四节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对待男女婴的态度
第2,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 的身体状况的判断而形成的。
第3,这种认知判断虽然是2—7岁期间儿童 形成的性别认同的结果,但儿童的性别角色的认 同往往受环境的某些变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