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可打印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可打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 惟弈秋之为听惟: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2. 翻译下列句子。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两个人同时学下棋,结果却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差别。
C. 文中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D.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点明了弈秋的身份。
解析:1. 善:擅长。
诲:教导。
惟:只。
援:引,拉。
2. 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3. B 选项不正确。
两个人同时学下棋,结果不同,不是因为智力有差别,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孔子东游东:___- 问其故故:___-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___- 及日中则如盘盂及:___2. 翻译下列句子。
-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也。
3. 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 从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解析:1. 东:向东。
故:原因,缘故。
去:距离。
及:到,到了。
2.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3. 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是因为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一个从视觉角度,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大,中午时小,所以得出早上距离近,中午距离远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凉,中午时热,所以得出早上距离远,中午距离近的结论。
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③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④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迷惑失道:迷惑而找不到归途。
④掘:挖。
[1]解释下面子中加点的词。
A.春往而冬反() B.迷惑失道() C.遂得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__的来历,现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
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
②盖:原来是。
③趣:催促。
④遽:jù,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日:______________遂出笼释之释:______________是乃益鸟是:______________尔安得久饲之尔: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答:______________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①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③也;黄雀延④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⑥其后之有患⑦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释)①居:停留,居住。
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
③傍:通“旁”,旁边。
④延:伸长。
⑤务:一定,必须。
⑥顾:考虑。
⑦患:灾祸。
[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______)(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_____)(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______)(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______)[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是本文给人启示的是()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B.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C.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
D.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
2.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涉:者:其:自:坠:于:遽:契:是:[2]写出句子的意思:遽(jù)契(qì)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执①竿入城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④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①执:握。
②俄:一会儿。
③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再入城呢?④遂:于是。
[1]开始的时候这个鲁国人是怎样进城门的?(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鲁国人怎样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不符合小古文内容的一项是()A.执竿者不会随机应变,遇事不知变通。
B.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______)[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部编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
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
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
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
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
④铩,摧残,伤残。
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
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__________)(2)乃反顾翅(__________)(3)支意惜之(__________)(4)少时翅长欲飞(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桃园结义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国,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国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思,天人共我!”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_______)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_____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人物)在______(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_______(人物)最大。
这篇文章选自名著《_______》。
[4]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讴(ōu):歌唱。
②穷:穷尽。
③弗:不。
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
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⑥抚节:按着节拍。
⑦悲:悲壮。
⑧响:声音。
⑨遏:阻住。
⑩行云:飘浮的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感悟。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
少女:________ 故:________[2]翻译: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学习精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尧②之时,十日③并④出。
焦禾稼⑤,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射十日,中⑥其九日。
日中九乌⑦尽死,堕⑧其羽翼⑨,故⑩留其一日也。
万民皆⑪喜,置尧以为天子⑫。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十日:十个太阳。
④并:一起。
⑤焦禾稼(jià):烤焦了禾苗庄稼。
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⑥中(zhòng):射中。
⑦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
后也以乌指代太阳。
⑧堕(duò):掉下。
⑨羽翼(yì):翅膀。
⑩故:特意。
⑪皆:都。
⑫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十日并出(__________)(2)中其九日(__________)(3)日中九乌尽死(__________)(4)故留其一日也(___________)(5)万民皆喜(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④,白喙⑤,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詨⑥。
是炎帝⑦之少女⑧,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⑨为⑩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⑪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传说中的山名。
②柘(zhè)木:柘树,桑科植物。
③鸟:乌鸦。
④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通“纹”,纹理。
⑤喙(huì):鸟兽的嘴。
⑥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詨,呼唤,大叫。
⑦炎帝:传说中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一。
⑧少女:小女儿。
⑨故:所以。
⑩为:化为,变成。
⑪堙(yīn):填塞[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读文章,然后思考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衔高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赛跑定案有老姥mǔ遇劫于路,唱贼。
路人为逐禽之。
贼反诬路人。
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
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字词解释:姥:______ 唱:______ 禽:______ 诬:______ 莫:______孰:______ 俱:______ 走:______ 正色:______盖:_____ 必:______2放驴破案唐张鷟zhuó为河阳尉。
有客驴,缰断,并鞍失之。
三日访不获,诣yì县告。
鷟推穷甚急,乃夜放驴出而藏其鞍。
鷟曰:“此可知也。
”遂令不秣mò饲驴,去辔pèi放之。
驴寻向昨夜喂处,乃搜索其家,于草积下得之。
人服其智。
字词解释:尉:_______ 并:_________诣:______ 推穷:______遂:______ 秣:______ 辔:______ 乃:______于:_______3张用良不杀蜂京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shì),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bó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去。
蛛遽束缚fù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shì蛛。
蜂又数shuò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
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
字词解释:尝:______ 为:______ 恶:______ 则:______ 薄:______竭力:______ 遽:______ 急:______ 数:______自是:_____4齐人攫金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2 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我,能将几何带兵B.多多而益善耳更加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喜欢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的原因[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
(1)“______”通“_______”(2)“______”通“_______”[3]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译文:_______________(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六年级古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译文)
阅读一:《孙子兵法》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地方,是一个不
能不仔细观察的事情。
答案
这道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用
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阅读二:《论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研究并且时常复,不也是一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种喜乐吗?被人不了解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是主观的,因为它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阅读三:《山海经》
原文
大泽之次有兽焉,其状如狐而四足,其音如婴儿,见则不殃。
译文
在大泽的附近有一种动物,它的形状像狐狸,有四只脚,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声音,见到它不会有灾难发生。
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是个人解释性质的,没有具体的答案。
总结
以上是三篇古代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记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④,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以:用。
④足:足够。
[1]“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______;同样,“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2. 阅读理解。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结合注释阅读文章,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
北人食菱的方法是“_______ ”,当别人告诉他正确的食菱方法“_______”,他却“_______ ”,为自己找的理由是“_________”,结果闹了笑话。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_________”,否则,只能让别人取笑。
[2]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设酒杀鸡做食C.不食五谷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内容将“”处补充完整。
[2]本文选自《______》,成语“_______”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适合形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A.知音 B.志趣相投 C.知恩图报 D.心有灵犀[4]你能写出一句与友谊有关的名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2)_______[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⑶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⑵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⑷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
麟亦责之。
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踞傲乎——骄傲自大B.麒麟生诞——这里指诞辰C.何以贺与——语气词,表示疑问D.如今世上恶薄——厌恶[2]翻译下面的句子。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中的蝙蝠类似于生活中的哪种人?作者是讽刺还是赞美这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仔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
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嗜鱼()[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嗜鱼,何故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加点字。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_______[2]《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
[4]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的词语是()A.站立B.高耸入云C.波涛汹涌D.汹涌澎湃[5]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3. 文言文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__②砚穿则易_______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文阅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蚌方出曝:_________ (2)今日不雨:_________(3)两者不肯相舍:________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 [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含义是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
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
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
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
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仆对(12分)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曰:“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
1、解释字词:(4分)
(1)主仆(对):(2)主人待仆(甚)薄:
(3)衣食常不(周):(4)蝉食(何)物:
2、翻译语句:(3分)
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3、仆人的言外之意是?(2分)
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草书大王(13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
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字词:(4分)
(1)张丞相(好)草书:(2)侄(罔然)而止:
(3)(执)所书问曰:(4)(致)余忘之: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就是;
B、索笔(疾书):快速地写;
C、(当)波险(处):在······的地方;
D、丞相(熟视)久之:仔细地看;
3、翻译语句:(3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4、这则故事该责备的是谁?为什么?(3分)
(三)愚人食盐 (12分)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①盐。
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注释:
①.益:增加②.甚美:(味道)很美。
③.缘:因为④.患:害
1、解释词语:(4分)
(1)(昔)有愚者:(2)(乃)益盐:
(3)缘有盐(故):(4)(安可)如此?: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适)友人家:到
B、母已(具)食:准备
C、母出盐而(怪)之:奇怪
D、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都
(5)翻译语句:(3分)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
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6)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做什么事要动脑筋,合理掌握“度”,懂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
(四)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注释: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解释字词:
(1)仕(于)南方:在(2)(并)壳入口:连同
(2)(欲)以清热也:想要(4)何地不有:哪里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却,但是
B、(仕)于南方:在······做官
C、欲(以)清热也:用来
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把······作为
3、翻译语句: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五)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踊痛哭之事。
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1、解释下列括号内的字:(4分)
昔孟子(少)时:年轻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旁边
(此)真可以居子也:这(遂)居于此:于是
2、文中“一一习记”中孟子“记”住了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3、孟母分别迁到了哪几个地方?(3分)
墓旁、市集、学宫
4、读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4分)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或父母对子女的爱渗透在各个方面。
(六)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
”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②彘(zhì):猪。
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耳:开玩笑罢了。
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戏:开玩笑。
他:孩子⑦待:依赖。
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
⑨而:则,就。
1、解释下列括号内的字词:(4分)
2、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
(3)曾子(欲)捕彘杀之(4)今子(欺)之
2、给下句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翻译语句:(3分)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曾子之妻不杀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本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看待曾子杀彘的行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