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典例精析】例: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案】(1)离开;正;想要;回去(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3)正确(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

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解析】(1)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2)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

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真题引路】【2021·山西省长治市·期末真题】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作者是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

2.选择加点字的意思。

(1)好.书画。

()A.认为……好B.喜欢C.优良(2)处士笑而然.之。

()A.认为……对B.然而C.然后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对错。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2)文中画“”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了他的天真可爱。

()(3)“笑而然之。

”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5.用“______”画出选文说明的道理。

【专项练习】一、课外阅读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②虎亦寻卒去。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不食嗟来之食①》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不食嗟来之食①》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不食嗟来之食①》齐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③辑屦④,贸贸然⑤来。

黔敖左奉⑥食,右执⑦饮,曰:“嗟⑧!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③蒙袂( mèi):用衣袖蒙着脸。

④辑屦(jù):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⑤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双眼无神)⑥奉:同“捧”,端着。

⑦执:拿⑧嗟(jiē):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语气词,喂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①吃②食物③道歉④感谢我⑤出去⑥离开(1)以待饿者而食之(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 )(3)其谢也( )(4) 可去()2.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来食! (喂!来吃!)B.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轻蔑给予的食物,才变得这么瘦弱!)C.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D.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4.你是否赞同这位饿者的做法?请简要说说理由。

5.试着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答案:1.(1)①(2)②(3)③(4)⑥2.B3.饿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或清高的人。

)他虽然“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但是听到“嗟!来食”,却“终不食而死”。

4.答案.示例一:赞同。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炷香。

”人活着就要有骨气,没有骨气,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示例二:不赞同。

人虽然需要骨气,但是若是都活不了了,还谈什么骨气?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英雄,所以努力活下去,才能为自己的理想继续奋斗。

5.【翻译】: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考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考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考试(含答案)本次考试共设12道选择题和2篇阅读理解题,分别为古诗文《登高》和《孔乙己》。

总分为100分,满分为120分。

选择题1.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B)A. 我们要学会研究,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2. 古诗《登高》的作者是(D)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众不同?(A)A. 掩耳盗铃B. 调虎离山C. 孟母三迁D. 画龙点睛4. 古诗《登高》中的“千山鸟飞绝”一句的意思是(B)A. 千山之中没有鸟儿B. 在登高之处可以看到千山和飞鸟的美景C. 天空中有千只飞鸟D. 千山的其他地方有飞鸟5. 古诗《登高》的下一句是(C)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 单怀万古心,无为谁生外。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6. 古诗《孔乙己》中的“小店”是(A)A. 饮食店B. 木材店C. 衣帽店D. 鞋店7. 古诗《孔乙己》中的“饱经忧患”一句的意思是(D)A. 没有经历过什么悲伤和困难B. 活得非常优哉游哉C. 时常感到惆怅D. 面对很多的烦恼和痛苦8. 下列哪句话体现了《孔乙己》中的“儒雅”主题?(C)A. “那时店内的一切——破旧粗陋的茶几凳子,柜里凌乱的饭食酒菜轻盈的小贩——都凝聚成庄严而又优美的涵义,深深地侵入我们的记忆。

”B. “我早已饱吃了数不清的爆米花和饮料,也看厌了现场放映的电影,乘机准备离开,可一个人突然走到了我的身边。

”C. “那人举止儒雅,走起路来依旧双手负在腰间,显得极有风度。

”D. “酒醒后漏长,罚款二元,留店工作一个时辰。

”9. 古诗《孔乙己》的作者是(B)A. 贾平凹B. 鲁迅C. 龚自珍D. 钱钟书10. “守株待兔”这个典故出自于(C)A. 《左传》B. 《孟子》C. 《列子》D. 《庄子》11. 唐代诗人中,以思想深邃著称的是(A)A. 李白B. 王维C. 杜牧D. 白居易12. 古诗《登高》和《孔乙己》的时代相差(D)A. 战国B. 秦朝C. 汉朝D. 五代阅读理解古诗文《登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芋充数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⑤以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使人:叫人。

②必:总是。

③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

④请:要求。

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宣王死,湣王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

2. 阅读理解。

一轴鼠画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⑤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③旦:早晨。

④物色:察看。

⑤逮:等到,及。

[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_________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4.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7.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B.听到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急忙B.重要C.严重9.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
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奇其对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

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八、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
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
4、D(②反映尹翁归直爽的性格和书生气,⑤写尹翁归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与表现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关)
5、D(“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

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