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
和发展的主体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我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为师者如何去引导。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以转
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课程改革首先要摆正和处理
好的一对关系。
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学校教学的
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
现在的课程不只是“文
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它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
其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
的实质是交往。
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
识,习得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教学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创新的过程,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
最后,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
只有关注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就会使教学过程成为道德表
现和人格体验的过程,会使知识学习过程成为道德的提升和
人格养成的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实现教学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
1.导入阶段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只能被动地学习,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搞好教学的“开场白”,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愿望。
作为教师,我们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创建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
我在讲《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没有按照以往的方
式进行导入,而是问道:“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般都要掌握哪些知识?”学生们经过思考列出了几点,如读通课文、识记生字、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紧接着我又问:“你们能够完成自己提出的目标吗?”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给学生宽松的时空,倡导自学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宽松的自由的探索空间,给足时间
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在课堂上,我们都在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语文课上,我常常有意识地把时空让给学生,导入后,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进行自学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学生们不仅能够围绕目标进行学习,还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很多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3.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机会,倡导合作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推动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
通过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很
少有合作互助的机会,合作的意识和动机显得十分淡薄。
绝大多数学生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一种学习的个人行为。
这种学习方式使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冲动,不愿与他人一起分享
学习成果。
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隔离、嫉妒、疏远和对立。
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求学生将自
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场景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
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4.帮助学生学习,进行反馈总结
本阶段意在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议,使
学生正确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
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别,在对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表现与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评价和鼓励,千万不
可挖苦和讽刺。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