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学原理
区域地理学
研究内容
01
地理志
02
人地关系研 究
03
景观研究
04
区域地理调 查
06
区域综合研 究
05
专题性研究
地理志是利用文字、表格、地图等记述或总结区域地理环境情况的书册。它反映区域各个地理要素和地理环 境的特征,是传统区域地理学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地理志为研究历史时期和现代区域的地理环境提供 比较全面的资料,对区域经济开发和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地理志按记述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全国地理志和 地方性地理志。
把特定区域的人与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利用、 改造。
研究区域地理景观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对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评述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利用地理调查资料,进行区域特征和区域 分异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划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研究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发展
古希腊时期
1970年代
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一般所认为区域地理学的“古典”时期是从十九世 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区域地理之所以能成功的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常见的解释是由于当时对各大陆内部 强烈的探索欲望所致,许多国家为了要对领土有效的管理,并希望将不同的国家与地方融合起来,因而派遣了不 少的探险队,而这些探险队的主要目的便是去研究各地的地理知识,尤其是许多关于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十九 世纪晚期,在地理学正式成为大学中的一门学科之前,许多的自然科学家,像是洪保德(及Aime Bonpland)便 开始探索当时尚属未知的世界,洪保德的学术研究是抱持着整体论的观点,例如,在其对南美洲长达九千页的研 究巨册中,可以同时看到研究的主题包含有自然及人文现象。因此,地理学在大学中很早就开始教授区域地理, 也由于洪保德的关系,区域地理可视之为地理学的启蒙学科。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晚期,由于特殊性观点的兴起, 对自然科学采取整体论的观点逐渐不再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整体论的观点却在地理学界发展并成为持续的影 响二十世纪地理研究方法中的主流思考。在德语国家中,奥地利地理学家Viktor Kraft(1929)发表了对地理学 知识论分析极具影响的看法─地理学的目的与方法,遵循着新康德主义的批判路线,Kraft将地理学区分为普通 地理学(例如系统性的,以建立地理学法则为主)及区域地理学(景观学,以研究地表景观为主)的两个分科, 由他所持的观点来看,仍旧认为区域是地理学的研究主体─地理学唯一应该研究的主题,所以区域地理学应该是 地理学的核心,也因此,系统地理学及其分支应作为区域地理学研究的辅助科学,并且区域地理学应具备有整合 的角色,因为区域地理在知识论的架构下,同时研究自然及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整体区域并成为地理学 研究核心的事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区域地理学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依旧以整体论的观点作为其方法论上论证的主要 方式。
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知识点高二文科时期,学生将学习到许多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论述和介绍。
1. 区域地理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口分布以及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联系性。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陆地区域、海洋区域和空间区域。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遥感技术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样本并进行调研的方法;统计分析是通过对区域数据进行整理、比对、分析以及建模来揭示地理规律;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航天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理信息,包括地表覆盖、气象数据、地貌等。
3. 区域地理的重要概念在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掌握。
例如,区域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某些自然或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区域相互联系则强调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区域发展则关注了地区内部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势。
4. 主要区域地理知识点(1) 亚洲地理知识点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际板块,包括许多重要的国家和地区。
学习亚洲地理需要关注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分布、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
(2) 欧洲地理知识点欧洲是世界上最不规则的洲际板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学习欧洲地理需要了解欧洲的地势、气候、国家分布、政治文化等。
(3) 非洲地理知识点非洲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学习非洲地理需要掌握非洲的地貌、气候、国家分布、经济发展等。
(4) 美洲地理知识点美洲包括南北美两个大洲,具有广阔的领土和多元的文化。
学习美洲地理需要了解美洲的地理特征、国家分布、人口分布等。
(5) 大洋洲地理知识点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小的洲际板块,由许多小岛组成。
学习大洋洲地理需要了解大洋洲的地形、气候、国家分布、文化等。
5. 区域地理的实际应用区域地理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区域地理第1章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第1章知识点总结1. 区域地理学的定义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以区域规律性和地方特色为研究目标,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形成阶段、现代阶段和发展阶段。
初期形成阶段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现代阶段是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主要研究区域内相互作用关系和区域内部发展规律;发展阶段是21世纪,主要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
3.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区域划分、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等内容。
其中,区域划分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据,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单位;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是研究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活动的空间配置和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发展是研究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发展的动态过程;区域规划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实现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4.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获取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统计分析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区域内部的特征和规律;模型建立是通过建立地理模型来研究区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和卫星技术来获取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
5. 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区域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整体性问题和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区域内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信息技术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区域内部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将区域地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成果。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探究——亚洲地理为例
1、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32350 30170
16180
15000 10000 5000 0
750 中 国 韩 国 日 本 新 加 坡 8600 3670 380 马 来 西 亚 蒙 古 以 色 列 沙 特 阿 拉 伯 440 印 度 1340 哈 萨 克 斯 坦 210 尼 泊 尔 350 孟 加 拉 国 6910 2160 泰 国
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 咸海、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 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著名的内流河有 泊)、中国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 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等。 巢湖、洪泽湖、太湖)、青海湖(中国最大的 咸水湖、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Hale Waihona Puke 北印度洋海区冬 季气 候
气 候 特 点
河 流
分 布 特 点 主 要 河 流
影 响 因 素
认识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方法:
人文地理 人口
人 口 人 种
民族文化
民 族 文 化
经济
农 业
交通和旅游
交 通 旅 游
工 业
(一)亚洲的自然地理
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范围 26°E~169°W (跨了165个经度,大部份地处西半球) 11°S~81°N (跨了92个纬度,大部份地处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 部与欧洲大陆紧邻。
印度孟买的纺织品展销
印度最大的行走式机器人
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经济发
区域地理学原理
区域地理学原理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regional geography i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ization, which involves dividing the Earth's surface into distinct regions based on various criteria such as physical features, culture,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olitical boundaries. 区域地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区域化的概念,这涉及根据诸如地理特征、文化、经济活动和政治边界等各种标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Regional geograph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how they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one another. 区域地理学旨在了解不同区域的独特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One perspective in regional geography is the study of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hich examines how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terac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区域地理学的一个视角是人地关系的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
Another perspective is the regional analysi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involves examin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trade, within different regions. 另一个视角是经济活动的区域分析,该分析涉及研究不同区域内农业、工业和贸易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高二上学期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区域地理知识点在高二上学期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区域地理的内容。
一、地理基础知识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理基础知识。
首先是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同时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理解区域地理提供了基础。
二、区域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类型地域特征、区域差异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陆地、水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三、地球上的自然区域自然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自然要素较为相似、具有一定地理差异的地域范围。
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几个典型的自然区域,如气候区、植被带、动植物分布区等。
这些自然区域的形成与地球的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地球上的人文区域人文区域是指地球上人类社会活动丰富、人口分布较集中、人类行为对地理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地域范围。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典型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分布区、城市群、经济区等。
这些人文区域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区域地理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区域地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人地关系等。
自然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对区域地理形成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因素如经济、文化、历史等也对区域地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地关系则是指人与地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六、区域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意义区域地理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实际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区域地理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从而在规划、决策和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通过对高二上学期区域地理知识点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区域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区域地理学概述
区域地理学概述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世界区域的一个分支。
一个地区本身被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类似的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地区。
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是与地方的文化、经济、地形、气候、政治和环境因素有关的特定独特特征,如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此外,区域地理学也研究地方之间的具体界限。
这些区域通常被称为过渡区,代表一个特定区域的开始和结束,可以大也可以小。
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之间的过渡区相当大,因为这两个区域之间有混合。
区域地理学家研究这个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的明显特征。
区域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虽然人们研究特定区域已有几十年,但区域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根源在欧洲,特别是法国地理学家保罗维达尔德拉布兰奇。
在19世纪末,布兰奇发展了他的环境、支付和可能性主义(或可能性主义)的思想。
环境是指自然环境,支付是指国家或地区。
可能性主义是一种理论,认为环境对人类有限制和限制,但人类对这些限制的反应是发展文化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定义一个地区。
可能性主义后来导致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认为环境(以及自然区域)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唯一责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区域地理学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开始发展。
这一时期,地理学因其具有环境决定论的描述性和缺乏特定焦点而受到批评。
因此,地理学家们想方设法保持地理学作为一门值得信赖的大学学科的地位。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地理学成为一门区域科学,研究为什么某些地方相似和/或不同,以及是什么使得人们把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分开。
这种做法被称为区域分化。
在美国,卡尔·绍尔和他的伯克利地理思想引领了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海岸。
在此期间,区域地理学也由理查德·哈茨霍恩(Richard Hartshorne)领导,他与阿尔弗雷德·赫特纳(Alfred Hettner)和弗雷德·舍费尔(Fred Schaefer)等著名地理学家一起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区域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地理学原理》评介
区域(Region),从哲学层面上看,是地球表层特定空间的时空统一体,具有物质的客观存在属性;从地理学层面上看,是地球表层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空间系统。
区域概念是地理学的核心,认为地球表层可以划分出诸多具有鲜明特征的范围,特定范围的复杂模式和要素现象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是对范围内有部分和过程分别进行研究所产生的意义的补充,提供了额外的观点和理解深度。
早期的区域地理学研究以区域描述为主,在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东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古罗马时期斯特拉波所著的《地理学》、中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等论著中可见一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赫特纳、哈特向进行区域分异研究。
二战后,部门地理学快速发展,此时的区域地理学一味强调区域独特性,忽略区域综合和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
而现代区域地理学则更加重视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结构和演变规律。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暂无公认的区域地理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这阻碍了其深入研究与传播。
本书的作者吴殿廷教授等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把研究对象——区域作为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分为十章,从区域系统的组成要素、特征类型、功能结构、矛盾冲突、差异划分、战略规划、研究方法等层面,尝试初步构建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框架,这也是本书一大创新点所在。
其深入探索了区域的运行规律与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总结出五大基本原理,推进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由于区域研究本身复杂多变,本书最后还探讨了区域地理学研究中不甚完善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的赵济教授在为本书所作序言中提到“该书在区域的自然规律总结提炼方面有待加强”,但不得不说,此书是一个好的尝试,为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迈出了一大步,希望后续会有更多相关论著问世。
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域地理学原理》评介陈 曦(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区域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区域地理学的名词解释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研究地球表面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规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区域地理学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领域。
1. 区域地理学(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可以定义为对地球上的特定区域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它关注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问题。
区域地理学专注于特定地理区域的形成原因、区域特色、演变过程和区域发展规律。
2. 区域(Region)区域是指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独特性和边界的地理单元。
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特征和经济特征进行分类。
一个区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特征相似的地理单元组成,其研究对于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3. 区域分类方法(Regionalization)区域分类方法是将地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类型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指标和研究目的进行,常用的分类指标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经济因素以及历史文化因素。
4. 区域类型(Regional Type)区域类型指的是根据一些共同的特征或属性而将地理区域归类到同一类别的过程。
不同的区域类型可以反映不同的地理现象和特征。
例如,农业区、工业区、海洋区等都是根据其特定属性而进行划分的区域类型。
5. 区域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区域一体化是指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共同协议和合作达到相互融合、互利共赢的目标。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贸易流通和资源共享。
6. 区域发展(Regional Development)区域发展是指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区域发展研究关注不同地理区域内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策略。
7.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区域规划是指对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和利用的过程。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03
世界地理的重要性
世界地理对于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世界地理对于国际合作、环境保
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的概念
世界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气候、地貌、水文、植 被、动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和演变过程。
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共 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 区。
中国自然地理
01
02
03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有热 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等多种气候类型。
水文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区域经济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 点,包括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经济区划 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研究。
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对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了 解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制定 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地区 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资源环境基础
区域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质 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包括人口素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
政策和制度环境
政策和制度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 作用,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以及市场机制 等。
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
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
对不起,我无法给出关于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的具体信息。
不过,我可以为你介绍地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
区位选择与放弃:这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这种选择往往以放弃在其他区位的利益为代价。
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这表明人们在选择区位时,会考虑如何在特定空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
差异性的度量和解释受到尺度和规模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对地理特征的解释和理解会受到观察尺度和规模的限制。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这是指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布不均,导致地表景观的多样性。
外驱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这强调了外部力量(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形成地表特性的一种基本自然过程:这描述了地球表面地形形成的基本过程。
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随其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地理位置的距离会影响地区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以上就是一些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附区域特征84个地理知识大盘点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附区域特征84个地理知识大盘点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附区域特征84个地理知识大盘点!_分析_影响_河流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
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一、把握区域特征: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
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研究的重心
一、区域地理学的发展
区域地理学是以多种新的科学方法去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 的区域系统及其区域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理学以区域性为特征,所 以区域地理学可称为地理学的正统学科。
早期的地理学是综合的,区域地理与专论地理分化不明显。当时人们对 地球表层的而貌还不完全了解,地理学的任务主要是认识地球表层,地理学 研究方法带有考察和发现地表空间的性质。15、16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在人 类文化科学史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观全球,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文化景观,都很难找到绝对相同的地段。 正因为地理圈的这种不均一性,才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需要去认识各种不同 性质或不同功能的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才具备客观基础。例如,同一个大城 市郊区,以发展郊区农业和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目的区域位置、面积、形状、 界线不同,其评价等级也不一样。至于对一个特定区域(如一个镇),如何 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的整体功能以争取最优的效益?除了考虑人类现阶段 的开发能力和市场需要外,也要根据地表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和区域功能的 正确评价。所以说,地理圈的不均一性与地理学的区域性密切相关,前者是 客观基础后者是主观认识。
从上述劳动区(地)域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看,人类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 不均衡性(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其基础就是地域差异。
区域地理思想演变及对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启示
区域地理思想演变及对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启示作者:朱锦伟马懿宁苏筠房艺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7期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最基本的两个特征——综合性和区域性在区域地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思想史上的一个流派、一种研究范式,研究历史悠久。
2000多年前的《禹贡》是一部论述中国区域地理的著作,而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已经有著作开始关注区域地理。
从古代到现代,随着认知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人们对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试图梳理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区域地理思想史的演变,从中获取对当今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启示。
一、区域地理学的主要思想和研究方法1.古代区域地理学的主要思想和研究方法19世纪以前,人们主要运用区域划分的方法认知区域地理。
通常,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物为区域划分界线,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分区进行描述性记载,所涉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社会方面概况,如当地的自然特征、物产、社会习俗等,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这些知识主要通过地理考察、地理探险和与之相应的地图获取。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国性区域地理著作。
该书以自然条件差异分区,以天然的山、河、海等为界,对所知道的“天下”做地理区划,把全国划分为冀、青、徐、扬、荆、豫、梁、雍9州,这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对九州主要采用描述的方法进行概述,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特产和运输线路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和区域对比。
西方古代对区域地理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有人类居住的已知世界。
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著述中,整个世界可以划分为非洲、亚洲和欧洲三部分,以自然物河流作为三大洲的界线,已经具有空间尺度概念,按范围大小描述为地球、地区、小地方。
在区域地理研究上出现较早的著作是古罗马时期斯特拉波(Strabo)的《新地理学》。
这本书按政治单位对欧洲人已知的世界各地区进行区域描述,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探讨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和联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而要学习区域地理,就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区域地理学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实地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使学生对地理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地理现象有更真实的感受。
要学习某一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该地区的自然景观,感受当地的气候氛围,这样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学习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可以通过讲授地理概念,组织讨论当地的人文风情,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调研,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和体验该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
三、跨学科整合区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需要跨学科整合来进行学习。
在进行跨学科整合时,可以参考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比如自然地理与生物学、地球科学的理论相结合,人文地理与社会学、历史学的理论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特点。
可以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设计,比如开设综合性实地考察课程,组织地理、生物、历史等专业的学生一起前往某一地区进行综合性实地考察,以实现跨学科整合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区域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可以利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学习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识,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展示一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文景观等信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了解该地区的特点。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C
D
F
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 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 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 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 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 自然灾害。
一、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
添加标题
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
添加标题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
以及长江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生态问题
(淹没、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泥沙
淤积、三峡景观、水生生物、蚊虫孳生)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添加标题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
添加标题
如西北的荒漠化:
添加标题
如华北平原的盐碱化:
流失严重、生
态环境脆弱
怎么办?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 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再如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如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珠江三 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低山丘陵、横断山 区的立体农业;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西 北内陆的生态农业等等。
07
添加标题
为什么——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通常要分析影响##的地理因素。如##与##的相互关系;##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与##地区发展的差异等问题。 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廓。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
区域地理学习思路1. 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读图找出区域南北边界,写出其纬度范围,判断温度带、高中低纬度地区;读图找出区域东西边界,写出其经度范围,计算区域所跨经度度数。
②半球位置:根据区域纬度范围与赤道的关系,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区域经度范围与20°W、160°E的关系,判断东西半球。
③海陆位置:读图找出区域所在大洲,与相邻大洲的位置关系(什么方向邻什么大洲);读图找出区域与相邻海洋位置关系(什么方向临什么大洋)。
2.领土组成:①区域所在的大陆,包括的半岛、岛屿②国家、首都3.地形特征:①地形:种类(类型复杂多样/单一);主要类型(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有的区域需再划分成小区域,如西部···,东部···)。
②地势:哪高哪低,起伏大/小。
3.河流特征:①受地势哪高哪低的影响,河流自···向···流入···海/洋。
注意: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河流流向可以作为判断地势高低的依据。
②重要河流(如:流经国家最多、长度最长)4. 气候特征:①种类:包括哪些气候类型,类型复杂多样/单一②以····气候为主/···气候分布广③区域特殊气候(如:亚洲的季风气候)5. 自然灾害特征:①地震、火山多发成因: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在···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故多火山、地震②旱涝灾害频发成因:西南季风不稳定,易发生水旱灾害。
西南季风强,降水偏多,雨期较长,易发生洪涝灾害;西南季风弱,降水偏少,雨期较短,易发生干旱灾害;6. 农业特征:受气候、地形、河流的影响,①主要粮食作物种类有···,分布在···②主要经济作物种类有···,分别对应的主要产地为···7. 工业特征:受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的影响①主要工业区有哪些工业区分布在哪,原因(本国自然资源条件如何;靠近港口,交通便利/靠近原料产地和交通线路)②工业模式为:进口-加工-出口(日本)服务外包产业(印度)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俄罗斯)8.旅游业:①看图辨认著名旅游景点及其所在国家②旅游业发达的原因: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书P29活动)9.城市:①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如:东南亚)②著名城市:首都、重要港口、重要工业中心、重要宗教城市、旅游城市10.人口、民族、宗教:①人口数量···,增长速度···②以···民族为主/多民族国家③信仰···宗教。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1)
第一章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一、整体把握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位置影响气候,气候影响了动植物、水文特征;气候、动植物和地质条件影响土壤,河流又可以塑造地形,地形可以影响气候、植被;一地的自然条件又会影响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区域地理复习要建构出知识体系,找出形成该区域特征的主要因素,以及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去分析位置、自然、人文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整体地、宏观地把握住一个区域。
(见图1)图1 区域地理整体性知识体系框架二、建立地理要素认知结构1.地理位置:明确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的基础和前提。
主要从“地理位置的描述”、“地理位置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评价”这三个维度来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从每一维度认识地理位置时,又都依循一定的“思维路线”。
(1)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二是要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①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纬度位置选择参照物的“技术路线”可以概括为:第一,首先观察一个区域或地方有无赤道、回归线和极圈这样的特殊纬线穿过;第二,若没有特殊纬线穿过,则要判断区域南北所跨的大致纬度范围,例如,欧洲西部绝大部分处在40°N—60°N之间,地中海地区大部分位于30°N—40°N之间等。
海陆位置要注意观察和确定区域所属的陆地和其临近的海洋等等。
依据用途才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系,如,要评价某一区域的热量条件,我们通常选择纬线和纬度为参照物,描述纬度位置;再如,“某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内”,其评价指向一定与季风气候有关。
②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从两者之间的方位、距离和可接近性等几个角度去描述。
例如,对于海陆位置的描述,在确定了相应的陆地、海洋作为参照物之后,描述该区域与陆地、海洋的空间位置关系,首先要从“方位”这一角度入手。
区域地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多为高山和高原,这种地形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候是区域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聚居等。
中国气候多样,北方多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多为高原气候和寒冷气候。
这种气候分布格局导致中国各地的农业、畜牧业、林业产业有着不同的特点。
水文地质是指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黄河、长江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流域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和经济发达区,黄河流域则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
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地区的人口、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
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城乡分布格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它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
社会结构是一个地区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等。
中国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资源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大地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能源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中国的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这就需要不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规划和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球表面的区域差异和区域系统的形成、演变以及相互关系。
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基于一些核心原理,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原理:
区域性原理:区域地理学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区域”,即地球表面上特定区域的空间单元。
区域性原理认为,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和人文环境,这种区域性差异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
区域系统原理:区域地理学关注的是区域系统,即在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地理要素和过程的组合。
区域系统原理强调地理要素(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在特定区域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系统。
区域差异原理:区域地理学研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可以体现在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和人文要素(如人口、文化、经济等)上。
区域差异原理探索这些差异的原因、机制和影响。
区域识别和划分原理:区域地理学致力于识别和划分不同的区域,以便研究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区域识别和划分原理考虑到不同地理因素的组合,如地貌特征、气候区划、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以确定独特的区域边界和特征。
区域发展原理:区域地理学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均衡性。
这一原理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平衡现象,分析区域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促进和管理区域发展。
这些原理为区域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研究者通过运用这些原理,深入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演变和相互关系,为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和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