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及交通施工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本设计项目为XX市XXXX道路改造工程。
现状XXXX路为12~1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两侧各有5~9m宽人行道。
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好坏不均匀。
道路两侧为建筑工地、商业街道、学校、机关单位、居民楼、医院。
道路起点与XX市主干路民主南路相交,终点至在建1#大桥及大潭映像小区。
XXXX路为XX市的城市次干路,它的建设为解决XXXX路线区域内部及连接1#等地方交通提供便利。
本项目的改(扩)建,能减少人民路的交通压力,与1#大桥的配套建设,构成新的一条通往1#居民区的交通要到。
二、设计工作范围及任务
本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基路面、交通及沿线安全设施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等。
施工图设计在方案阶段设计已确定的线路走向、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和重大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并在勘测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统计主要工程数量等。
本项目改造要求:路面沥青化、市政管线下地。
三、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一)、设计标准
XXXX路为改造工程,执行城市次干路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计算行车速度:30km/h
2、停车视距:30m
3、平曲线最小半径:R=45m
4、竖曲线最小半径:凹R=1400 m,凸R=1500 m
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
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
8、标准路基宽度:道路红线宽度18.0~33.5 m,双向两车道
9、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二)、采用相关的规范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四、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
XXXX路为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新建沥青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白加黑)。
XXXX路起点位于XX市民主南路,桩号K0+000,沿既有XXXX路中线布置,以不动迁两侧主体建筑物、保持现状横断布置不变为原则布设平面,终点至西门电站大坝,终点桩号K1+398.798,设计路线全长1398.798米。
XXXX路线位根据现有道路布设,本次路线设计有6个交点,一处复合曲线,沿线共有5处交叉口,主要交叉口有宝山路、西桥南路、新建路、英才路及安平路等交叉口。
平面路线在经过现状支路口与小路口时设开口,保证居民出行不受影响。
平面设计在道路全线沿人行道中部设置60cm宽的导盲道,各交叉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处设置缘石坡道以方便残疾人通行。
在桩号K1+020~K1+140右侧体育场与道路之间空地设公交首末站。
(二)、道路纵断面
XXXX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点为起点民主南路,旧路改造道路两侧商业店面和居民房,设计建设中的A第二医院,以及两侧其它重要建筑物、小区以及其它公共建筑物的规划、实施标
高。
考虑现有XXXX 路的利用及沿街居住区、商铺店面的出行要求,新建路段(K0+000~K0+875)纵断高程以现状标高为主要控制因素,不宜提高及降低,并综合考虑规划的A 第二医院;罩面路段(K0+875~K1+398.798)主要按现状道路标高铣刨2cm 后加铺10cm 沥青混凝土为拉坡控制因素。
(三)、道路横断面
1、XXXX 路新建路段(K0+000~K0+875)道路宽度约23.5m ~33.5m ,车行道宽度14.0m ,两侧人行道4.5~12.0m 不等;中间车行道为双向两车道,左右各一条非机动车道;新建路段横断面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图(一)》(S-11)。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XX 路设计横断面采用两种断面形式组合。
(1)断面形式一:新建K0+000~K0+616路段设计按双向两车道布置,横断布置具体为:4.5~9.0m 人行道 + 2.75m 非机动车道 + 4.0m 机动车道 + 0.5m 中央双黄线 + 4.0m 机动车道 +
2.75m 非机动车道 + 5.0~10.0m 人行道。
布置如下图:
(2)断面形式二:新建K0+616~K0+875路段设计按双向三车道布置,即道路左幅(南侧)加设侧分带隔开非机动车道,横断布置具体为:2.5~4.5m 人行道 + 2.5m 非机动车道 + 2.0m 侧分带 + 7.5m 机动车道 + 0.5m 中央双黄线 + 4.0m 机动车道 + 2.75m 非机动车道
+ 5.5~7.5m 人行道。
布置如下图:
2、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白加黑)路段K0+875~K1+398.798按双向两车道布置,横断布置具体为:3.0m 人行道 + 2.5m 非机动车道 + 3.5m 机动车道 + 3.5m 机动车
道 + 2.5m 非机动车道 + 3.0m 人行道。
布置如下图:
(四)、路基
1、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设计说明
(1)标准横断面布置:
①K0+000~K0+616路段:4.5~9.0m人行道 + 2.75非机动车道 + 4.0m机动车道 + 0.5m 中央双黄线 + 4.0m机动车道 + 2.75m非机动车道 + 5.0~10.0m人行道;
②K0+616~K0+875路段:2.5~4.5m人行道 + 2.5m非机动车道 + 2.0m侧分带 + 7.5m机动车道 + 0.5m中央双黄线 + 4.0m机动车道 + 2.75m非机动车道 + 5.5~7.5m人行道;
③K0+875~K1+398.798路段:3.0m人行道 + 2.5m非机动车道 + 3.5m机动车道 + 3.5m机动车道 + 2.5m非机动车道 + 3.0m人行道。
(2)路拱型式:路拱采用直线式双面坡;行车道横坡度采用1.5%,坡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1.5%,坡向内侧;新建路段(立)路缘石高出行车道路面边缘18cm,罩面路段以两侧店面门口高度为控制。
(3)设计标高:路基中线。
(4)路基超高加宽设计:本项目两处平曲线须设路基超高、加宽。
本道路超高以绕路基中线旋转,超高最大横坡度为2%,超高缓和段10m。
本道路曲线内侧加宽,采用一类加宽,加宽缓和段10m,加宽值:①JD5处圆曲线半径为45m,每个车道加宽0.50m;②JD6处圆曲线半径为225.075m,每个车道加宽0.30m。
2、路基边坡坡率
根据A第二医院设计资料,A第二医院门口K0+300~K0+500路段为路基挖方路段,道路路基挖方边坡总高度均h≤8m,直接设一级边坡,按道路红线向医院方向扩宽2m设边坡,边坡坡率采用1:1.50。
3、旧路路基处理
旧路路段(K0+000~K0+875)路面全部破除、清除,并对旧路基进行处理。
本段路基按零填挖路基进行处理,对路基顶60cm深度内的密实度进行调查试验:若压实度达到≥94%,则挖出20cm路基土,结合设计路基标高再回填碾压;若压实度达到<94%,则挖出50cm路基土,结合设计路基标高再分层(下30cm+上20cm)回填碾压,每层压实度都应满足≥94%;重新处理后的路基顶面除压实度合格外,弯沉值也应满足要求。
4、老路绑宽地基处理
路基路面拓宽,在结合部位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新拓宽路基工后沉降较大,而老路基已经完成了相当的工后沉降量,这样不可避免地在结合部位产生沉降差的突变,由此产生的应力集中导致道路的纵向裂缝。
因此,需采取各种处治措施,以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进一步缩小新老路基的沉降差。
本次设计桩号K1+160~K1+210路段左幅(南半幅)行车道宽6.0m,而现状路宽只有3.0~5.0m,因此需加宽1.0~3.0m,即对老路进行绑宽:
(1)清除加宽路基部分内植物根茎、腐殖土及杂填土。
为避免新老路基在结合部位产生沉降差的突变,由此产生的应力集中导致道路的纵向裂缝,与老路相接处需开挖台阶,加强新老路基间联系。
同时做好排水与安全防护工作,以保证路基土干燥。
(2)严格控制新老路基结合带的压实,对新老路基结合带(大型压路机的压实施工死角)用打夯机分薄层填筑压实,必要时可采用冲击碾压加强压实。
5、路面排水工程
路面排水设施通过路拱横坡、道路纵坡及路面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通过雨水管道系统收集排放,具体详见相应的雨水排水管线设计图纸。
(五)、路面
结合道路现状路面使用情况及地下管线的布置,本项目新建路段路面全部破除,然后铺筑新的路面结构。
本项目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采用BZZ-100作为标准轴载,城市次干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1、行车道路面结构
(1)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总厚度为73cm;面层材料采用SBS(I-D类)改性石油沥青。
全路段结构为:
表面层——4cm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中面层——5cm 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7cm AC-25C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封层——1cm 改性乳化沥青
上基层——18cm 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20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8cm 天然砂砾垫层
(2)罩面路段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2cm再加铺沥青混凝土,加铺层≥10cm为控制,结构为:
表面层——4cm 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H-4cm≥6cm 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基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铣刨2cm
底基层——旧路面基层
(3)桩号K0+616~K0+875路段左侧(南半幅)人行道较宽,本设计中设有侧分带隔离机非车道,非机动车道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总厚度为58cm;面层材料采用SBS(I-D类)改性石油沥青。
全路段结构为:
表面层——4cm AC-13C细粒式改性配红色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5cm 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封层——1cm 改性乳化沥青
上基层——15cm 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18cm 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15cm 天然砂砾垫层
2、人行道路面结构
采用8cm环保透水砖(60cm×30cm) + 3cm干硬性水泥砂浆 + 15cm 厚透水水泥混凝土+ 10cm 厚天然砂砾垫层。
3、旧路结构拆除
拆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总体施工方法可采用风钻机或者凿岩机把路面大致破裂后再用挖机或者推土机清除的方法对路面上的碎裂混凝土进行清理:
(1)根据现场情况,先用风钻机对旧路面实施点对点的打孔成缝,使之开裂;
(2)组织挖掘机、装载机对拆除后的旧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
(3)对根据设计标高形成的新路基进行复测,复测后,对此路基按上述“3、旧路基处理”条进行处理。
旧有的人行道结构层拆除,宜采用人工破除;拆除顺序为:揭除人行道面板砖→破除人行道原有结构层→移除道路缘石。
4、新老路面搭接
本项目在民主南路需与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搭接处理,其他路口为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相搭接。
5、旧路面层铣刨施工
为了保证铣刨拉毛后路面的平整度,必须进行精铣刨,即铣刨机的铣刨鼓要选用精铣刨鼓。
标准铣刨鼓的铣刨刀头间距为15mm,适用于整个面层的铣刨,而精铣刨鼓的铣刨刀头间距为8mm,铣刨深度为0~50mm,适用于表面层的处治,处理后的路面将产生细致的纹理,满足行车平顺舒适要求。
铣刨完成后,彻底清扫铣刨拉毛面,用吸尘车吸尽铣刨路面的细小颗粒后以高压空气将表面浮尘吹净,确保铣刨裸露面洁净、干燥。
(六)、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1、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粗型密级配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粗型密级配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及粗型密级配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C)。
(1)沥青
本设计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SBS(I-D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
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要
针入度(25℃,5s,100g) 0.1mm 40-60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
延度(5℃、5cm/min),不小于cm 20
软化点(R&B) ,不小于℃60
运到粘度(135℃)[1],不小于Pa.s 3
闪点,不小于℃230
溶解度,不小于%99
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
储存稳定性[2](离析),48h软化点差,不℃ 2.5
密度(15℃) g/cm3 实测记录
TFOT (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针入度比(25℃,5s,100g),不小于%65
延度(5℃),不小于cm 15
PG分级PG 76-22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该和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本设计要求其质量应符合A级道
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2)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采用碎石。
粗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粗集料的粒径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规格。
必须采用大型反击式破碎石机加工成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尽量减少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石质应洁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干燥、表面粗糙、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单位
要求
表面层其它层次压碎值,不大于%18 20
洛杉矶磨耗值,不大于%28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吸水率,不大于% 2.0
坚固性[1],不大于%12
针片状颗粒含量:
按照配合比设计的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
15
12
18
0.075mm通过率[2](水洗法),不大于%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磨光值PSV,不小于-42 -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3],不低于- 5 4 (3)细集料
细集料的生产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级配,要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
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单位要求表观密度,不大于t/m3 2.50
坚固性,不小于% 12
0.075mm含泥量(水洗法)[1],不大于% 3
砂当量[2],不小于% 60
亚甲蓝值[2],不大于g/kg 25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4)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麻细得到的矿粉,要求原石料不含泥土,矿粉应始终保持干燥、洁净不成团块,能自由从矿粉仓自由流动,回收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为改善集料和沥青的粘附性,要求采用干燥的磨细一级消石灰粉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掺量应为矿粉总量的20%,面层用矿粉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单位指标
表观密度,不小于- 2.5
含水量,不大于% 1
级配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5~100
外观-无团料结块
亲水系数-<1
塑性指数% <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有关规定执行,必须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5)混合料组成
各层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
表面层AC-13C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混合料
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C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表面层AC-13C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下表:
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3C 13.2 2.36 <40
中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混合料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0C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中面层AC-20C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下表:
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0C 19.0 4.75 <45
下面层AC-25C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混合料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AC-25C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0.3 0.15 0.075
AC-25C 5-17 4-13 3-7
下面层AC-25C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下表:
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25C 26.5 4.75 <40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原材料
水泥:可以采用32.5级或者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宜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不得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粗集料:采用碎石,其压碎值不大于30%,上基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下基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
细集料:采用碎石料加工过程中的细料部分,及洁净的天然砂,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
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小于28%。
水:应洁净,不能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该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一般可以采用饮用水。
(2)水泥稳定碎石层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压实度应≥98%,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4MPa,推荐以3.5MPa控制;下基层压实度应≥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MPa,推荐以2.5MPa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层级配范围见下表:
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
%
塑性指
数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层100 90-100 67-90 45-68 29-50 18-38 8-22 0-7 <28 <6
3、粘层、透层及下封层
(1)粘层油:为了使各沥青混合料之间或沥青混合料与构造物之间完全粘接成一整体必须设置粘层,粘层沥青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PC-3,沥青用量0.3~0.6L/m2,沥青用量均应通过试洒确定。
粘层沥青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使用粘层沥青之前应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方法进行试验,且满足规范的要求。
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沥青温度在15o~17oC之间,气温低于10oC时不得喷洒粘层油。
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
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
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
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2)透层油:为了使基层与沥青下面层具有良好的结合条件,半刚性基层顶面必须浇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透层沥青采用中凝洒布型乳化沥青PC-2,透层油的用量0.7~1.1L/m2,应通过试洒确定。
透层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干且尚未硬化时喷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应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使用的喷嘴并保证均匀喷洒。
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洒布石粉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
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立即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
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油试验确定,确保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然后尽早铺筑下封层及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
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
(3)下封层(ES-3)
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竣工、透层油洒布后必须铺筑改性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
在5%水泥稳级配碎石层上做完透层油之后,待透层油充分渗透,稀释剂挥发或者水分蒸发后,表面干燥、洁净并刮除表面多余油膜部分后方可铺筑改性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ES-3)的沥青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混合料性能、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
稀浆下封层集料应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表面应洁净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无杂质的集料,通过4.75 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
稀浆下封层的厚度为10mm,施工中厚度不足部分由上一层沥青层补足,稀浆下封层矿料级配见下表: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ES-3 100 70~90 45~70 28~50 19~34 12~25 17~18 5~15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下封层施工应采用摊铺机摊铺,下雨或者气温低于10︒C时,都不得施工下封层,施工中遇雨或施工后尚未成型混合料应予铲除。
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稀浆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
施工工艺应通过铺试验路段后方可进行工程路段的施工,其施工方法等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
4、天然砂砾垫层
天然砂砾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液限应小于25%,塑性指数应小于9,天然砂砾的级配范围见下表:
类型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塑性指数53 37.5 9.5 4.75 0.6 0.075
垫层100 80-100 40-100 25-85 8-45 0-15 <25 <9
5、路面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0-200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路基竣工质量应该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的要求,即应该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对于石方路基表面应该整修平整,平整度应该达到20mm,纵断面高程偏差应该满足+10mm~-20mm的要求。
路基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不得低于94%,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检测的弯沉代表值不大于331.5(0.01mm)。
路基应基本沉降稳定,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
对受地下水影响的路段,应先进行排水处理。
必须在路基全面检查验收后,才能开始路面施工。
(2)路面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垫层铺筑前,应按规范对路基的强度、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查,满足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对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工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时行局部处理,直到满足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
在雨季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气候的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受雨淋,降雨时必须停止施工。
碾压时应在混合料处于或者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至达到按照重型击实方法确定的压实度,压实度要求按本说明第7.2项。
水泥稳定碎石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各种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放集料的场地应进行硬化;粗、细集料应该进行覆盖,防止雨淋。
水稳碎石应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同步摊铺。
本设计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下基层设计厚度均≤20cm,可采用单层铺筑。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铺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养生和交通管理。
(3)路缘石的施工
各种路缘石必须在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
路缘石埋置后应将回填材料压实或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面层施工时变形。
严禁在各面层铺筑后再开挖面层埋设缘石。
(七)、道路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设计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进行设计,并以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以交叉口流量、流向为依据,结合实际的地形因地制宜布置。
XXXX路沿线道路一共有5个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口;本设计进行平面布置,并进行交叉口渠化以及竖向高程设计。
本平面交叉主要采用加铺转角方式进行设计。
本道路为城市次干路,与支路相交时为无信号控制,而通过采用设置交通标志牌的方式。
对于部分平交的支路,本设计为只准右进右出,不得左转,具体见交通安全工程设计平面图。
为减少后期重复建设及对新建道路的破坏,设计将1#大桥交叉口只进行罩面处理,1#大桥交叉口处理及施工为1#大桥施工队。
对于沿线厂房出入口、小路或巷口、居住区出入口根据需要设置开口。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交通标志
沿线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标志,平交路口设置指路标志、让行标志以及信号灯设施。
(1)技术要求
1)标志版面设计
标志版面内容采用中文,标志的汉字高度详见标志版面图,高宽比为1:1。
2)反光膜
标志底膜采用二级反光膜,文字、符号采用二级反光膜,反光膜逆反射系数、色品坐标、耐候性能等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标志板材料
标志板、滑动铝槽采用铝合金板制作,并符合GB3194-82《铝及铝合金板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和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的规定;标志板板厚为3mm。
4)支撑方式
本路标志按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两种。
(2)标志结构说明及施工要求
1)标志板与滑动槽钢采用铝合金铆钉或铝焊连接,版面上的铆钉头应打磨平滑;
2)标志板与标志立柱采用抱箍连接。
3)立柱钢管外径≤152mm的立柱,采用普通碳素焊接钢管,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要求;立柱钢管外径>152mm的立柱,采用一般常用热扎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8166-1987)的规定。
4)立柱、横梁、法兰盘及各种连接件,均采用热镀锌处理。
立柱、横梁、法兰盘镀锌量为350g/m2,紧固件镀锌量为350g/m2。
5)路侧单柱标志,其版面底边与路基外缘高差应不小于2m,板面内边缘距路基外缘不少于250mm。
6)悬臂式标志的横梁应有2%~3%的预拱度,加工立柱时预先作好预拱度。
7)立柱顶部和横梁端部采用钢板焊接封盖,柱帽和横梁帽用钢板冲压成型。
8)在设计中,标志立柱高度应根据标志所在位置处的实际情况调整立柱的长度,保证静高。
9)标志板反光膜,必须按照反光膜生产厂家的贴膜要求进行粘贴。
10)圆形标志采用15mm 的折边进行加固,其余标志均采用卷边加固处理。
11)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面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
对运输及安装过程中造成变形的板面,应调平或更换。
12)标志板的制作、安装应符合GB5768-2009和相关规范要求。
13)安装标志时应注意安全,禁止在高压线下进行标志安装施工。
14)标志设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标志基础落在涵洞等构造物顶部时,可在小范围内调整。
15)标志安装完成后,应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①将抱箍和抱箍底衬处焊接成一体;②基础顶部外露螺栓浇注在混凝土层内。
2、交通标线
标线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
在标准路段设置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在与相连道路的平交路口设置渠化标线及路面导向箭头等,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1)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cm;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线长2m,间距4m。
(2)标线采用白色或黄色热熔型反光涂料。
(3)热熔型涂料的厚度为1.80mm±10%,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量18%的玻璃微珠,在喷涂时,标线表面还应均撒0.3kg/m2的玻璃微珠。
(4)施工路面标线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杂物和灰尘。
(5)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0℃。
(6)车道边缘线不应侵占行车道宽度。
(7)划标线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道路平曲线要素、匝道曲线要素等实地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