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首先依赖于市场参与者对 政策的信任。
第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地位、目标、利益驱动和制约机制不同。
政府往往比较关注经济政策的短 期效果,对长期效果不感兴趣。
第三,从长远的观点判断利息、货币 量、物价等指标,专门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有独立于政府和国会的中立机构进行。
其次,只有当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才能通过改变自身负债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第三,只有统一发行,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才能直接带动全社会 货币存量的变化,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分享货币发行权是否可行?
第四章有提到
5.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和意义。
(1)早期的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主要职责是保持货币的稳定。
(2)存款准备金作为银行支付保证的意义已经淡化,主要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3)随政府经济职能的加强,政府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中央银行代理国库的业务量大幅增加。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督职能的分离。
首先,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强,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越来越成为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使得中央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和管理者以及金融监管目标和政策目标的矛盾增加。
第一章
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答: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显现
2.货币信用关系的广泛存在和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新的矛盾?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整个社会信用工具的总供给者。
(3)中央银行既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又是引导者,在金融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
3.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为什么要遵循主动性原则。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为什么要遵循流动性原则。
5.为什么中央银行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3.战后一些国家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基本原因。
答: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原因: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需要采取中性立场,以社会利益为目标;
中央银行不应以赢利为目标;
信用货币发行产生的巨额利益应归于国家。
4.《皮尔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货币发行的影响。
分支机构的规模与业务量无关,而与行政级别有关。各分支机构之间根据行政级别发生垂直的隶属关系。
3.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这种设置模式是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并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
第四章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涵义。
答: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具体制定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为根本目标,遵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货币信用规律,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6.简述中央银行职能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内容。
答:1.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其次,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纽带的作用。
最后,金融成为经济核心,中央银行成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机构之一。
2.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和变化
2.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的国际化相伴而行。
3. 各国政府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干预程度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宏观协调已提上重要日程。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1. 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 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2.以证券作为货币发行准备的优缺点。
答:货币发行以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 债做准备。这种制度的优点是给予中央银行较大的利用货币发行调节宏观经济的余地。
缺点是货币发行的调控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高的控制技术。
3.为什么中央银行必须垄断货币发行权?
答:(1)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货币流通混乱。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2.现代经济运行的特征以及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现代经济运行的特征:
1. 实物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交融在一起,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首先,银行券的流通范围依据发行银行的实力、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和分支机构设置状况而大相径庭,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流通范围非常 有限,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不同的银行券有不同的流通范围,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根本属性相矛盾,给社会生产和流通带来困难。
第三,银行券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和多种银行券同时流通,而兑换却必须分别在原发行银行进行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2)保证全国货币市场的统一。
(3)保持币值稳定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节货币流通量。
(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首先,只有垄断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负债中的货币发行才是社会货币供 应的总闸门,中央银行负债才能成为支撑流通中各种货币的基础。
答:第一,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因为发行银行券的银行经营规模和信誉优劣 而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差异很大。
第二,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的迅速增长使交换和清算的速度减缓。
第三,银行的破产倒闭使信用体系和经济运行不断受到冲击。
第四,缺少统一规则的竞争使金融秩序经常出现混乱。
答:首先,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增强,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越来越成为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使得中央银行作为市场参与者和管理者以及金融监管目标和政策目标的矛盾增加。
其次,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加,而这些市场的监管方式与传统的存贷款市场有所不同。
3. 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3.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4.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何在?
答:第一,货币政策的特殊性。
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及其效果都依赖于市场机制。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需要具备高超的金融市场专业知识、与金融机构广泛的业务联系,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对货 币政策的理解和配合。
5.决定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答:(1)法律地位。(2)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
(4)决策机构的组成。(5)对中央银行的检查。(6)收人来源及其支配。
第五章
1.货币发行的原则及其理由。
答:1.垄断发行原则
只有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才能统-国内货币的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
答:1844年7月29日,《皮尔行发行货币。
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按3英镑17先令9便士兑换l盎司黄金的比价向发行部兑换黄金。
进一步确认英格兰银行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偿货币地位。
5.银行券分散发行将产生哪些问题。
3.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
4.对存款不支付利息
5.受政府制约但又独立于政府
6.中央银行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
答:(1)银行信用构成一国信用制度的基础,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四,银行券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它的流通和支付能力取决于它兑换金 属货币的能力。
最后,更加重要的是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带来了"货币发行纪律"问题, 即如果银行券的发行超过客观需要,将给经济造成混乱。
第二章
1.中央银行的特点。
答:1.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2.不以营利为目的
(2)有利于中央银行各项政策的贯彻和货币政 策的集中统一,少受地方政府的干预;
(3)有利于贯彻市场经济的原则;
(4)设置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根据需要确定设置的数量和分布。 2.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这种设置模式一般是为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与国家行政区划一致,逐级设置分行或支行,并规定分支机构的行政级别。
最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制巳经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也需要专门的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避免金融盲点的产生。
第三章
简述题
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的主要特点。
答: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主要特点:
(1)反映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而非一般行政机构;
2.信用保证原则
通过建立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使货币的发行与贵金属或某些资产保持一定的联系,既对货币发行产生→定制约作 用,也有利于提高货币的信誉,维护币值的稳定。
3.弹性原则
即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萎 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货币过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 混乱。
答:1.调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维护金融业的稳定
3.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吸收存款的目的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扩大资金运用,最终实现增加盈利的目的。中央银行吸收存款则是为了获得履行其职能手段的 要,目的是为了调控信贷规模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其次,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加,而这些市场的监管方式与传统的存贷款市场有所不同。
最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制巳经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也需要专门的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避免金融盲点的产生。
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分离的主要原因。
第四,虽然金融和货币政策有其特殊性。但是,金融仅仅是社会经济宏 观体系中的一部分,金融必须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货币政策也仅仅是 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部分,必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相一致,并且目标的实现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天灾人祸,中央 银行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