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家校合作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出)务工子女良好学习 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原创】《对家校合作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出)务工子女良好学习 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对家校合作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出)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简介1.课题由来: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前来看,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凤”,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如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乃至全面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本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样本学校具有代表意义。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居多,而漳州市漳浦县官浔学校留守儿童居多。
本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乃至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和可供参考的实证案例。
针对这两所学校学生的家庭构成的特点,努力探究农村地区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教育合力,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达成一致并相互促进,对孩子实施有益的影响与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
2.课题研究目标:从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发,调查了解农村地区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教育合力的现状与研究价值。
优化学校、教师与家庭沟通的策略,创新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途径,形成科学的、长效的家校教育合力构建模式。
建立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的同盟伙伴组织——家校教育共同体。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创办家长学校,探索农村小学开展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环境往往不够良好,他们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
如何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家校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方面应加强师生配合。
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情况的调查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灵活调整,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针对后进学生,学校可以开设补习班或者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课外活动方面,学校也应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在学业之余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学校应当强化管理监督。
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家长紧密合作,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共同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观学校,加强家校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家庭方面也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长应当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父母还应当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家长还应当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强,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生活,他们的子女也在城市中成长。
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面临的是辍学、贫困等问题,其中作业习惯的养成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规范的学习环境:为子女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2.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划好时间,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对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亲子阅读、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小就爱上学习。
4.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孩子自主寻找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
学校教育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要学习场所,加强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作业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师人数和减少师生比例,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注重课外活动:多组织一些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有益于知识技能提高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开拓视野,培养兴趣,以更多的方式吸引孩子对学习的关注。
3.建立家校互动机制:通过家校联系卡、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管理中。
1.利用社会资源:社区图书馆、文化中心、义务教育主管部门和志愿者协会等,可以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重要场所和资源。
通过上述场所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服务、活动等,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社会辅导,将慈善助学等活动遍及更多的社区、学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城市,他们的子女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现实中,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作业习惯都不太好,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也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要想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身份等方面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差距,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子女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学校不认识、师资不足、生活环境差等。
二、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在学习方面,环境的影响相当重要。
因此,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好的作业习惯,需要注意学习环境的建设。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如安静的学习空间、好的照明设施、供暖设备等。
(2)为他们开设课后辅导班,提供适应他们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料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3)与学校老师和领导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子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协调解决。
(4)积极推广智能化教育,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形成数字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节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的作息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饮食营养的摄入。
(2)让他们有计划地安排作业时间和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巩固和复习,避免记忆不牢,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如制作笔记、做练习题、与同学交流等。
(4)鼓励他们多看书,多阅读各种资料,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5)平时多交流,与老师、同学和家人保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养成性研究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养成性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很多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一同来到城市生活。
由于这部分人群的特殊身份和生活背景,他们在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养成性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务工的特殊原因,他们面临着与城市内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相比较不一样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由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繁忙,他们可能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和关注,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引导。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面临与本地孩子的融入问题,遭受到歧视和排斥,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这些因素导致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相对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二、影响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因素1.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也会从小学会整理书桌、按时完成作业等。
2.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会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那么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有望改善。
3.社会环境:外来务工子女在社会上可能面临着歧视和排斥,这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社会能够提供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包括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那么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有望得到改善。
三、改善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他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检查作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务工人员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入城市的学校。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务工人员子女往往存在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低的问题。
家校合作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家校共同努力来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在子女学习中的角色不可忽视。
作为家庭中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影响。
务工人员家长需意识到自己在子女学习中的重要性,需积极参与到子女学习中。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成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进取。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家长可以和子女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任务。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学习资料,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还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支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家长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学习工具等,给予孩子必要的学习条件。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
家长会议可以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与老师共同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
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群,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社交平台,方便与家长沟通交流。
学校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学校通知、学生学习进展等信息,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学校还可以加强家长培训。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班,培训家长关于学习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子女。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现代社会,务工人员的子女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家校合作是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问题的背景、家庭与学校在培养学习习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让我们了解一下问题的背景。
许多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父母长时间的工作繁忙,面临着许多学习方面的困难。
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不能得到充分的照顾和关注。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校合作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手段。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习习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学习习惯的首要影响因素,而学校则是其重要的补充和巩固。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包括安静的学习地方、适当的学习工具以及合理的时间安排等。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学校则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支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实施家校合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互通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可以定期与班主任或相关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困难,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传授一些与学习习惯培养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包括图书馆、辅导班等等。
家校合作是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庭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校则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支持。
实施家校合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建立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为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创造出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和科学的策略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高效和积极的学习习惯。
以下是一些策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 建立稳定的作业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保证他们有一个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地方完成作业。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作业,培养孩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2. 分解大任务为小任务:对于较大的作业项目,帮助孩子将其分解成小任务,每次只专注完成一个小任务。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掌握和理解任务,并保持他们的动力和集中精力。
3. 设定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设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励孩子努力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后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励,如购买一本喜欢的书或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
4. 父母的参与和监督:父母应该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但同时要保持适度,不要代劳,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5.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分配时间,合理安排作业和休息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6. 激发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发展兴趣,并通过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作业中融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7. 给予赞扬和鼓励:当孩子完成作业或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父母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励孩子不断努力。
8.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和学习工具。
鼓励孩子寻找学习支持,如向老师请教问题或与同学共同学习。
9.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定期进行户外运动或参加兴趣班活动。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0. 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完成作业良好的孩子,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务工人员纷纷外出打工,为了生活而奔波奋斗。
而他们的子女大多留在家乡或是他们所在城市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很多人都认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学习习惯欠缺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务工人员子女确实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现象。
他们缺乏规律的学习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成为了他们学习上的障碍。
2. 缺乏家庭教育大部分务工人员的子女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照顾成长的,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在身边进行家庭教育。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上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容易形成自我放纵的习惯。
3. 社会关注度不够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孩子,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家庭条件差,自然而然地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这也使得一些务工人员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并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解决方法1. 家长参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家长的参与度。
务工人员的家长需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他们需要回家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觉性和目标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支持学校应该主动出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务工人员子女。
可以组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状况,积极与家长沟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家长会、家长学习班等活动,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能力。
3.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大对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可以举办一些公益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上不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需要建立相关政策,促进务工人员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权益。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许多地方,大量的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无法给予足够的教育关注和指导,导致学习习惯的形成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以便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学校还应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家长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加大投入,提供先进的教育设备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还应该提供学习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应该定期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情绪,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和问题。
家长还应该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指导。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导性。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校和家长应该明确孩子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学校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不同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沟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和学校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孩子的学习,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其中许多人的子女也随之流入城市。
这些子女的学习环境与城市中的孩子们存在显著差异,他们通常面临着学习困难和适应问题。
家校合作成为了培养这些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家校合作在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作用,并提供一些建议。
家校合作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许多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在相对拥挤和嘈杂的环境中,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
家校合作可以通过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合适的学习用具等帮助改善这种状况。
学校可以在放学后开放图书馆或自习室供学生使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家长也可以通过购买适当的学习用具,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工具。
这样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务工人员子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往往面临课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学习焦虑等问题。
家校合作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一对一的辅导班,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阻碍。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将有助于务工人员子女树立自信,提升学习效果。
家校合作能够培养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务工人员子女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校合作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并与他们一起进行学习探索和分享。
这样的学习活动将帮助务工人员子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为了实现家校合作的效果,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包括家访制度、家长学校等,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顾。
这给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资源,常常容易产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的问题。
家庭和学校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出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要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系群、开设家长微信群等方式,方便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家校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家校互信,形成合力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互信是有效进行合作的前提。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家访等方式,了解家庭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努力和教育成果,增加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家长在教育中也应加强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与学校及时沟通,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三、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帮助务工人员子女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的辅导力度,组织针对学生的补习班、讲座和学习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校还可以建立家庭作业疑难解答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问题的解答和指导。
家庭也应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鼓励孩子多读书、积累知识。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
家长还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课外学习。
四、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为了激发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动力,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很多农民工纷纷外出打工,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少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而自己则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必须面临单纯依赖老人或者亲戚帮助学习的情况。
如何培养这些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情况,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现状1. 功课辅导薄弱:由于务工人员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理会子女的学习问题,很多务工子女的功课辅导并不及时到位,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课业负担较重的问题。
2. 自律性不强:由于家长无法经常在身边督促,许多务工子女缺乏自律性,容易放纵自己,习惯性拖延做作业。
3. 家庭教育不足:由于务工人员缺乏教育常识和教育技巧,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家庭教育,导致子女学习习惯不好。
4. 沟通不畅:家长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也无法与老师及时进行沟通,给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带来不便。
以上种种问题,制约了务工子女的学业发展,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1. 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
2.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引导他们正确教育子女。
3. 设置学习扶贫班:学校可以结合当地扶贫工作,设置学习扶贫班,对务工子女进行重点帮扶,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关爱。
4. 增设学习辅导班:学校可以开设学习辅导班,由专业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务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加强与务工家庭之间的沟通,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和教育子女。
以上种种措施,旨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自身素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在新环境下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一环。
为孩子设计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确保有足够的光线和舒适的座椅,以创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个角落整洁,放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如书籍、文具等,以便孩子随时开始学习。
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作业时间表,将作业分解为更小的任务,帮助孩子分配时间和优先级。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参与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要及时检查和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他们按计划完成作业。
鼓励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积极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长也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进行额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写作、科学实验等,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四,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是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有效策略。
家长可以设定小目标,鼓励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这种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五,家长应该成为良好作业习惯的榜样。
孩子从小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习惯。
家长应该自己也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与孩子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营造一个学习共同体。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展示出对学习的重视和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家长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中的很多人携家带口来到城市生活。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存在作业习惯不良的问题,影响其学习和成长。
研究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业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作业,不仅要关心孩子是否完成作业,还要关注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作业习惯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保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环境通常较为简陋,家庭条件有限,但是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家庭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保证孩子能够有一个专心作业的空间。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邻居或同学家互帮互助,建立一个学习交流的小组,共享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是孩子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业计划,包括每天的作业时间、完成作业的顺序、休息时间等。
在制定作业计划的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人差异,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学会管理时间和安排作业。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手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比较艰苦,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家长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有趣的故事、参观学习资源丰富的地方、购买适合孩子年龄的辅助学习工具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提升孩子的学习成果。
五、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缺乏监护和关注,因此在作业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
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可以在学校或社区提供学习场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学习。
2. 定期监督和检查作业:教师和家长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确保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是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有效手段。
3. 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给学生建立奖励机制,激励他们完成作业。
可以设置小奖励,例如赞扬、表扬信或小礼物,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
4. 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指导,对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缺乏了解。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笔记、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等。
5.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家长传达学校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7. 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习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合作,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社区可以共同举办一些艺术、体育等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教育部门、社区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指随父母从农村流入城市生活和学习的孩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往往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将孩子留在老家或者送到城市的留守儿童学校或者亲戚家里。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人格养成至关重要。
制定一份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业习惯的指导和管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形式,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普及孩子作业习惯养成相关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作业问题。
政府还可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作业习惯给予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学校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业习惯的培养。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学校是他们习得作业习惯的主要地点。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作业习惯的培养活动,比如作业习惯教育周、作业习惯教育月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作业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
学校还可以开展作业指导班、作业检查等活动,辅导孩子们做作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家庭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业习惯的关注和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作业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去,帮助他们制定作业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养成认真、自觉、科学的作业习惯。
家长还应该注重对孩子的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孩子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四、社会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业习惯的关注和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常常处于较为特殊的环境中,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家校合作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出)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由来: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前来看,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凤”,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如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乃至全面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本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样本学校具有代表意义。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居多,而漳州市漳浦县官浔学校留守儿童居多。
本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乃至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和可供参考的实证案例。
针对这两所学校学生的家庭构成的特点,努力探究农村地区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教育合力,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达成一致并相互促进,对孩子实施有益的影响与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
2.课题研究目标:
从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发,调查了解农村地区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教育合力的现状与研究价值。
优化学校、教师与家庭沟通的策略,创新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途径,形成科学的、长效的家校教育合力构建模式。
建立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的同盟伙伴组织——家校教育共同体。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创办家长学校,探索农村小学开展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外来(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促进外来(出)务工家庭子女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性养成,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使外来(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外来(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弄清外来(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
(2)关注外来(出)务工子女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3)探索不同年级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合作的方式;
(4)探究外来(出)务工子女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5)找到适合外来(出)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6)创办家长学校,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二、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1、开展调查、设计问卷。
编制调查问卷,对外来(出)务工子女父母及老师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和老师在外来(出)务工子女教育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思考行之有效的办法。
2、集思广益,活动中行
根据问卷调查的调查分析,集思广益。
开展家访活动,让老师到学生家里跟学生家长直接面对面,及时了解外来(出)务工子女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并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慢慢渗透武装家长的头脑。
同时通过举办相应的关爱外来(出)务工子女的活动,使他们能真正敞开心扉,溶入到班集体中。
3、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互联
本学期,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成立家长委员会,架设起了学生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梁。
促使学生自制、自律。
同时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到校园跟孩子共同参与活动,让这些孩子深切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
4、美丽校园在行动
俗话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好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身心。
外来(出)务工子女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普遍较差。
因此,通过美丽校园的创建,可以进一步美化孩子的行为。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就开始着手校园的美化行动。
我们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楼梯文化、厕所文化、公开栏的美化创建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做一个文明、自信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三、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内容。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理论知识。
4.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6.继续创建“美丽校园”,为学生创建美好的环境。
7.针对外来(出)务工子女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
8.家访工作持续深入进行,同时利用“班级QQ”“班级微信群”等聊天工具密切联系家长,家校沟通畅通方能形成合力。
9.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沟通。
通过家长会,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习惯形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理论支持。
10.形成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