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实体经济到底有多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实体经济到底有多惨!
中国实体经济形势不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得大家都听厌了。但是中国实体经济具体有多严峻?数据摆在这里一看,你就会发现,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在拉动实体经济方面,都慢慢靠不住了。这三个出路,都越来越不好走了。
具体原因,一是原材料、人工、能源等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二是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制造业纷纷外逃;三是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投资增速减缓;四是民众消费意愿不足,内需不振。
【出口下垂】
先说中国的出口形势,这几年来出口增速一直在减缓,有很多月份出口甚至出现了环比负增长。
整体出口的疲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来最近几年全球化过程遭遇挫折,国际贸易就有所停滞。中国制造业的高成本也导致了产品成本上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首先,最近一年汇率的增长,从去年人民币兑美元位于:1的低位重新涨到了今年:1的高位,对中国的出口很不利。其次,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涨,而且涨势较快。衡量原材料价格的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今年增长很迅猛,多个月同比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具体体现在工业原材料上,则是生产原料如铜从7月份以来,从最开始的45000元/吨涨至53000元/吨;包装原材料如瓦楞纸由2016年10月14日的3105元/吨涨至现在5300元/吨以上。实
际上,中国的实体经济经历了全面的成本上升。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用电成本同比增长%,用工成本同比增长%,而营业收入的增速仅为%,营收根本赶不上各项成本的增长,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
所以就有了最近几年的实体经济外迁潮:2014年,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新工厂,最近几年福耀玻璃在海外累计投资将近12亿美元;富士康预计将在印度建厂,投资50亿美元;2017年初希捷苏州工厂关停……这个名单还能继续列下去。
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美国在税收、能源成本更低而且更靠近市场,中国崛起路上的出口成本优势在一步步被蚕食,制造业往外流失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
【消费不举】
刚才说企业用工成本增长了,那么是不是工资高了,老百姓就有钱消费,刺激消费,经济不就好起来了吗?
让我们看看人均收入和消费的这张图吧。
可以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在稳步增长的,今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到了%,比去年的增长率提高了个百分点。但是前三季度人均消费增长率下滑到%,比去年增长率下滑了个百分点。
为什么收入增长加速,消费增长却放缓呢?让我们看一看细化的消费各项。2017年前三季度增长最快的消费支出是医疗保健消费,其次是居住消费和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而在各项消费支出中,今年前三季度增长加速的只有医疗保健消费。
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说明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民众花费大量金钱在医疗保健方面,也就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快速增长的是居住消费——也就是水电燃料费、住房装潢支出、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租赁房租、取暖费、物业管理费、维修服务费等各项支出——和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这两样消费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大。
人民群众把钱都花在了治病、租房和教育、文化等领域,而在实体经济依赖程度较大的食品烟酒消费、衣着消费、交通和通信消费和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方面,增长率都有所下跌。食品烟酒消费和衣着消费增长率甚至分别跌到了惨不忍睹的5%和%。
而且这项统计里面,并没有把购房支出算进去。
到2017年第一季度,为了购房,居民杠杆率已经涨到了%的高位,这么高的杠杆率,消费增长放缓也就不意外了。
也就是说,传统的三座大山,即住房支出(包括购房和租房)、医疗支出和教育等支出还在压迫中国消费者,这让扩大内需,通过消费拉动实体经济成为一场空谈。
【投资萎靡】
实在不行就搞投资啊,拉高经济的最好办法就是投资,见效快啊。可是现在也不能随随便便投资了。
为什么?看看中国企业恐怖的杠杆率吧。刚才看到居民为了购房愣是扛了%的杠杆率,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那就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到2016年逼近了150%。这么高的杠杆率,还怎么投资?再去借钱融资吗?不怕杠杆爆掉,明斯基时刻来临?
具体到不同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国有控股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高。
这是因为,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2014年到2016年,每年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都比国有企业高25%-30%。比如2016年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只有%,而民营企业则为%。
为了防止非金融企业继续加杠杆,最近放水量的增长也在趋缓,民营企业想得到贷款就更难了。
央行一看这样不行,小微企业快要渴死了,于是2017年9月30日,央行亟不可待地发了的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政策文件。然而这些资金却正在以经营贷、普惠金融的名义悄悄溜进楼市。小微企业还是得不到钱,继续嗷嗷待哺。别说普惠金融了,很多公司拼了老命都要上市。可是上市之后,它们虽然融资更容易了,但是得到的资本在前几年却用来买房。去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共披露了53宗上市公司花费超千万元购买土地和房产,涉及金额达到了93亿元。而到今年,上市公司又在集体抛售房产。你以为他们是要卖房投资实体经济?
错!它们是拿钱去买理财产品了。截至今年8月份,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规模达亿元。这钱无论是在楼市还是在理财产品市场,都很难进入实体经济,只是在虚拟经济中空转。
所以今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就同比增长速度来看,自三月以来一直都在下降。
也就是说,上市企业宁愿融资之后购买理财产品也不投资实体经济,而众多小微企业却一直得不到融资,融资成本对它们来说也很高,这造成的综合结果就是,钱一直在虚拟经济中打转,实体经济一直得不到钱。
归根结底,还是制造业在承受这几方面的压力:
原材料等成本飞涨,营收增长停滞,利润承压;汇率升高,出口增长迟缓,出口收入承压;贷款成本高,融资困难,投资承压;民众消费意愿不足,内需疲软,市场承压。
出口成本增加、消费增长萎缩,投资口惠而实不至,实体经济原先可以依赖的三条路,越来越不好走。PS:为了方便大家讨论财经话题,观潮君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想入群的朋友请扫这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