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信小程序专题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1、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的轻应用集合体 (4)
1.1、小程序本质上搭建了获取服务的最短路径 (4)
1.2、小程序的获取方式直指线下、分享线下流量 (5)
1.3、小程序时代的变革:APP分化、O2O流量高度互通 (6)
1.3.1、未来的移动APP市场:小程序+重度应用 (6)
1.3.2、线下导流,连接一切 (9)
2、微信思维:流量扩展、商业模式升级、连接一切 (10)
2.1、订阅号:网络媒体变迁的产物,提升微信广告价值 (10)
2.2、从订阅号到服务号、小程序,从连接内容到服务 (12)
2.3、小程序:微信广告价值再升级,商业模式拓展性强 (13)
3、投资建议 (15)
3.1、微信广告价值提升受益 (15)
3.2、O2O流量互通受益 (16)
4、风险提示 (16)
图表目录
图表1:微信小程序四大特征 (4)
图表2:体验优于网页、轻于APP的微信小程序 (5)
图表3:小程序五大入口 (6)
图表4:2016中国网民手机APP数量分布 (7)
图表5:2016中国网民APP使用频次分布 (7)
图表6:小程序带来的APP市场变革 (8)
图表7:线下场景导流微信小程序 (9)
图表8:微信功能账号推出历程 (10)
图表9: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 (10)
图表 10:以微信为首的自媒体传播平台逐步繁荣 (11)
图表 11:部分微信明星订阅号融资情况 (11)
图表12:2013-2017年微信公众号数量及预测 (12)
图表13:微信商业模式 (12)
图表14:微信功能账号的分类 (13)
图表 15: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对比 (14)
图表16:微信支付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15)
1、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的轻应用集合体
追溯微信小程序的发布历程,其最早的概念是2016年1月张小龙首次对外透露的“应用号”,后经历2016年9月的内测、2016年11月的公测、2016年12月底微信公开课的详解后,历时一年的推演,于2017年1月9日正式对外发布。
1.1、小程序本质上搭建了获取服务的最短路径
小程序的特性是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应用程序形态。微信小程序本质就是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微信平台上的功能服务,搭建了一条用户获取服务的最短路径。
图表1:微信小程序四大特征
就如PC端时代的浏览器,集成了各类应用的流量入口,因此各类服务触手可得,而移动端应用以APP形式发展,高度分散,服务触达性差。小程序使得用户获取服务不需要等待 APP的打开时间、首次使用的注册时间(小程序自带微
信登录信息)以及繁杂功能的查找时间。从用户角度低频应用整合需求度高,从开发者角度小程序入口开发难度低、也降低了互联网创业者的试错成本。
图表2:体验优于网页、轻于APP的微信小程序
1.2、小程序的获取方式直指线下、分享线下流量
在微信六年的发展历程里,微信积累了超8亿的活跃用户,而2016年12月,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数 9.17 亿,微信活跃用户已经基本占中国移动宽带用户(3G/4G)用户的100%。可以说微信流量基本等同所有移动端线上流量。可以说微信的线上流量拓展空间,已非常低。
小程序不仅能够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其获取方式直指线下,引导开发者尝试连接线下场景,一方面为开发者带来新的流量,另一方面,帮助微信构建线上
+线下更大的流量入口。用户只能通过线下扫描、微信搜索(精确搜索)、公众号关联、好友推荐、历史记录五种途径找到小程序。
图表3:小程序五大入口
可以看出微信人为地限制了小程序的线上导流,微信小程序无法分享到朋友圈,无法订阅号的文章里放上小程序的二维码通过长按打开小程序。通过主动精确搜索、朋友分享,不会为小程序提供迅速扩散的作用,因而微信意在引导开发者尝试线下的导流渠道,进一步即通过二维码连接现实世界,将大量未开发的线下流量导流至线上(微信小程序)。
因此从小程序获取的路径来看,小程序通过二维码搭建了线下到线上的渠道,与线下的场景分享它所占有的用户时间。例如当人进入加油站这一线下场景,如果有一通过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快捷结算方式,那么扫码的概率比现场场景更高,因而微信小程序分享到了用户线下场景的时间。
1.3、小程序时代的变革:APP分化、O2O流量高度互通
一方面从功能角度,小程序完全能够替代一些低频的 APP和体验不佳的服务号,形成轻应用集合区域,但限于功能的不完全性(仅保留 APP核心功能),重度应用独立性依然较强。
另一方面,微信线上场景高度丰富,但线下仍有很多未被连接的场景,微信对小程序入口的引导有望通过小程序去连接这些场景,捕获线下流量。
1.3.1、未来的移动APP市场:小程序+重度应用
据Talkingdata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APP数量达到了1600万款。APP
的世界已经趋于饱和,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 APP充斥了各个应用商店。而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对比2015年仅提高0.3小时,因而每个 APP 对用户时间的竞争加剧,高频使用的APP只占到用户手机APP总量的不到30%。
图表4:2016中国网民手机APP数量分布
图表5:2016中国网民APP使用频次分布
因此,轻应用集合是一种趋势,移动端应用以APP形式发展,高度分散,服务触达性差,使得非高频使用的APP成为用户手机的“累赘”。早在2013年左右,百度和UC分别对轻应用的模式进行了尝试:百度的轻应用是以搜索为核心的生态,UC 的轻应用是以浏览器为核心的生态,二者都是Web APP的插件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