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层 大 气
温度 (摄氏度)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0
对流层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常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垂直分层
高度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78% 氮气—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氧气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二氧化碳 CO2
1%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臭氧—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② 水汽和杂质
含量很少,却在天气扮演重要的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生产的实践经验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并掌握 结合生它活们、的生作产用的。实践经验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并掌握它们的作用 2.绘制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掌握大气层的结构,理解各层的特点及与
人类的关系,促进地理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结合人2.绘类制活大动气对垂大直气分中层二示氧意化图碳,的掌含握量大影气响层的的学结习构,,帮理助解学各生层建立正
平流层
鲍姆加特纳从空中跳下的高度
a. 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b.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 臭氧层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d.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
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e.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
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流星。(80-120千米) c.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
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 重要作用。
电离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归纳中间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 气层。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中间层的顶界气温 降至-83℃~-113℃。 出现强烈地对流运动,又称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 流层。这是由于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暖,致使 空气产生对流运动。
高层大气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a.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b. 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

高度 km
பைடு நூலகம்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归纳电离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会出现极光 会出现极光,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1.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成分 干洁空气
微量成分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作用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 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 含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 存造成不利影响。
平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归纳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主要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
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特点成因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 度和季节而变化。
纬度 季节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对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千 米) 140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100 -50 0 50 100
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确系的,人促地进协地调理观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
3.结合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影响的学习,帮助 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大气的组成
① 干洁空气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21% 系列1, 氮气, 21% 1%
系列1, 氧气,
78% 78%
系列1, 其他, 1%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中间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高度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60
中间层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高度 140 (km)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80
中间层 60
40
平流层 20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高 层 大 气
温度 (℃)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 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固体杂质, 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大气上热下冷,大气不易形成对流,以水平运动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平流层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