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总用水量约为 10678m3/d,占 武汉市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234 万 m3/d)的 0.24%,占武汉市富余供水 能力的 0.73%。因此,武汉市水资源量及供水设施能为武汉市城市轨道交 通交通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3)类比既有轨道交通能耗水平,则至 2020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总 用电规模为 36790×104kwh,其中本次建设规划新增用电为 19011× 104kwh/a。同时,依据《武汉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武政[2012]34 号)到 2015 年,武汉市市全社会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623 亿千瓦时,年均 增长 12%,则本次规划新增用电量占规划总用电量的 0.31%,占年新增用
2020 年形成总规模 439.1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其中新增(延伸)线
路 15 条、长度合计 226.9 公里,地下线 178.1 公里、地面线 1.7 公里、高
架线 47.1。
规划建设 6 个车辆段,8 个停车场。
项目
已运营 线路
已批在 (拟)建
线路
建设规划方案建设线路一览表
线路名称
1 号线 2 号线一期 4 号线一期 1 号线延长线 2 号线延长线南段 3 号线一期 4 号线二期
线路起止点
东吴大道‐‐堤角 金银潭‐‐光谷广场 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 东吴大道‐‐金山大道 光谷广场‐‐流芳 三金潭‐‐沌阳大道 武昌火车站‐‐黄金口
线路总长 (公里)
28.5
小计 (公里)
27.7
72.7
16.5
1.2
5.8 139.5
27.9
16.7
5
新增线 路
延伸线 路
6 号线一期
金银湖‐‐体育中心
因此,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布局具有环境合理性。 ②敷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本轮建设规划新增和延伸线路总规模为 226.9 公里,其中在城市中心 城区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规划地下线总规模 178.1 公里,占本次规划总 规模的 78%。规划项目实施后,由于轨道交通的大运量输送客流,可相应 减少其它地面交通车辆的流量,特别有利于核心城区声环境质量、大气环 境质量的改善。 规划仅 1 号线径河延伸线、2 号线北延(机场线)马家湖大堤‐佳海工 业园站段、4 号线西延线、21 号线三环线‐阳逻段、11 号线西段(24 号线) 全线共 5 部分线路采用高架敷设方式,规划线路均位于 2 类区和 3 类区, 不涉及 1 类区,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总体协调。 综上所述,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规划线路敷设方案具有环境合理
规划实施后,城市环境质量能保持相应功能区的限值要求。
(2)需特别关注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集中居住用地、教学科研用地、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疗养地和医
院等社会关注区 。
二、规划概述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规模:规划至
11 号线东段
武昌火车站‐‐左岭
11 号线西段(24 号线) 新汉阳站‐‐蔡甸
19 号线一期
高新大道—高新五路
21 号线
新荣‐‐阳逻
1 号线径河延伸线
金山大道‐‐径河
2 号线南延
流芳‐‐藏龙岛
4 号线西延
黄金口‐‐新汉阳站
8 号线北延
三金潭‐‐汉口北
合计
2、投资估算
36.0
30.9
16.5
4.5
15.0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 2605 号 2014 年 6 月 武 汉
1
目录
一、评价工作概述
1、评价工作思路 2、评价范围及对象 3、环境保护目标
二、规划概述
1、建设内容及规模 2、投资估算
三、规划影响分析
1、轨道交通规划政策符合性和相容性 2、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3、规划方案环境可行性分析 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基本规定,具备了继续扩大地铁建设规模的基本条件。
(2)基于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符合
6
《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有关要求。 (3)除 8 号线一期(三金潭~梨园)计划 2017 年建成外,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总体上符合《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轨道交通建设目标。 (4)《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规划布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五、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附图: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敷设方案
2
一、评价工作概述
1、评价工作思路 本次评价将主要围绕《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实施与城市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以及规划实施 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其中以本项规划与城市相 关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为评价重点。
32.9
14.2
17.1
11.7
9.1
26.7
32.5
226.9
12.6
5.3
29.2
3.6
8.1
2.9
6.0
439.1
新增建设规划线路总投资 1445.5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6.4 亿元(含
新城区高架线路),
三、规划影响分析
1、轨道交通规划政策符合性和相容性
(1)武汉市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国家关于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
7
电量的 2.5%。 因此,武汉市能源发展能为为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提供充
足的电力资源保障。 (4)规划建设项目属于城市具有系统性影响、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
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不在《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所禁止建 设的项目。其中对于涉及生态底线内的规划项目,将分别依据风景名胜区 管理规定、森林公园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分析其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因 此规划总体上符合《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3、规划方案环境可行性分析
7 号线一期
东方马城‐‐野芷湖
8 号线一期
三金潭‐‐梨园
2 号线北延(含 2 号线 延长线北段)
金银潭‐‐宏图大道 宏图大道‐‐天河机场
5 号线
Fra Baidu bibliotek
武汉火车站‐‐青菱
7 号线南段(27 号线)
野芷湖—纸坊
8 号线二期
梨园‐野芷湖
9 号线一期
植物园—汤逊湖
9 号线支线
中南民族大学—恒安路
10 号线东段
武汉火车站—阳逻
(1)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对规划指标的影响分析 ①建设规划指标 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目标是:以目前正在实施的 7 条轨道交通线 为基础,以远景线网为依据,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实现国家中心 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宏远目标,构建“1+6”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和两江四岸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 略,推进“两型社会”和“公交都市”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在满足城市财力、客流需求和建设能力的前提下,新增轴向放射轨道线路 支撑六大新城组群建设,强化空间拓展支撑力,完善主城中心区内轨道骨 架网络。规划主要指标是,到 2020 年,新增 15 条轨道交通线路(段), 线网总规模达到 440 公里左右,基本形成覆盖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②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本次规划环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主要包括:规划 1 号线径河延伸线建
9
楔;进一步明确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承接主城区疏解 的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次规划新增和延伸线路在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 步沟通和串联了主城与周边二、三、四级城镇轨道交通联系,尤其主城与 是与吴家山、盘龙城、蔡甸、纸坊和阳逻新城的联系。通过本轮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的实施,将能改变单一道路交通为基础的城镇带形发展,为将外 围产业组团、居住新区及中心商业区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和促进城市发展, 形成结构紧凑、集约发展的轴向组团式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市规划发展 目标,有力促进城市城市空间的拓展,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空间布 局目标。
8
议沿道路左侧(西侧)布设,规划 5 号线在昙华林片历史街区的线位建议 绕避得胜桥 304 号、刘家淇故居、安全巷 29 号以及青龙巷 85、88、91 号 等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规划 21 号线武生路站至平江路站(由西港路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阳逻开发区站至施岗站区段两区段尽量沿道路 中线或偏向道路右侧(南侧)布设;调整优化规划 5 号线中山路站、规划 8 号线二期博物馆站及小洪山站、规划 9 号线支线博文路站站址或车站布 局;调整、优化规划 11 号线东段(29 号线)长岭山车辆段、规划 19 号线 龙泉山车辆段和规划 5 号线青菱车辆段选址。
3
在满足城市生态保护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声环境、振动环境、大气环 境、电磁环境、城市景观环境影响预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的结论,依据 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对轨道交通周边和沿线的产业带进行分析,特别是 对在建和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周边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 制意见和建议,防止产业带在轨道交通沿线无序蔓延,对土地资源、能源 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
价。 (2)评价时段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为 2014 年~2020 年,评价时段为规划年度近
期 2020 年。
3、环境保护目标 (1)规划实施需实现的环境变化目标
4
规划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武汉市的相关政策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
相容、与城市相关专项规划协调。
规划规模应满足城市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工作思路详见下图。
城市规划符合性分析 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
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 环境和自然资源
选址选线是否合理 敷设方式是否合理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总体工作思路图
2、评价范围及对象 (1)评价范围 在市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开展评
(1)规划符合性分析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性质)、城市发展目标(社 会、经济和环保)、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分析轨道交通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2)规划协调性分析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相关专项规划,就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案、场 (段)站选址,分析《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的协调性。 (3)规划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分析 在详细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环境特征、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 求,分析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根据武汉市城市资源供应能力、 区域环境质量、分析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分类占地、能源消耗、水源消耗) 与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性。 (4)环境影响分析
局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所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发 展目标和《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 版)》中线网布局结 构。 2、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1)本轮建设规划总用地规模占到 2020 年武汉市城市市域规划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 0.64%、占城市主城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29%。在缓解 武汉市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同时,轨道交通规划的 实施将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承载能 力。因此,武汉市城市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制约因素。
③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环评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主要是针对涉及各类生态环境、 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目标的局部线路、车站和部分车辆段,不涉及规划线 路的总体布局和起迄点的调整。因此,本次规划环评的结论对规划方案进 行优化调整后,不会改变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建设规模, 不会对规划指标产生影响。 (2)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①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新一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空间布局目标是,利用江河湖泊的 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的隔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 轴向延展、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 式空间结构;同时通过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形成东部、 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在六大新城组群之间, 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条放射型生态绿
10
性。 ③技术标准的环境合理性 武汉市自八十年代开始轨道交通研究工作,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
第三轮规划。目前武汉市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包括轨道 1 号线、2 号线一期 和 4 号线一期,总长 72.7 公里;3 号线一期、4 号线二期、6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1、2 号线延长线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3)类比既有轨道交通能耗水平,则至 2020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总 用电规模为 36790×104kwh,其中本次建设规划新增用电为 19011× 104kwh/a。同时,依据《武汉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武政[2012]34 号)到 2015 年,武汉市市全社会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623 亿千瓦时,年均 增长 12%,则本次规划新增用电量占规划总用电量的 0.31%,占年新增用
2020 年形成总规模 439.1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其中新增(延伸)线
路 15 条、长度合计 226.9 公里,地下线 178.1 公里、地面线 1.7 公里、高
架线 47.1。
规划建设 6 个车辆段,8 个停车场。
项目
已运营 线路
已批在 (拟)建
线路
建设规划方案建设线路一览表
线路名称
1 号线 2 号线一期 4 号线一期 1 号线延长线 2 号线延长线南段 3 号线一期 4 号线二期
线路起止点
东吴大道‐‐堤角 金银潭‐‐光谷广场 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 东吴大道‐‐金山大道 光谷广场‐‐流芳 三金潭‐‐沌阳大道 武昌火车站‐‐黄金口
线路总长 (公里)
28.5
小计 (公里)
27.7
72.7
16.5
1.2
5.8 139.5
27.9
16.7
5
新增线 路
延伸线 路
6 号线一期
金银湖‐‐体育中心
因此,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布局具有环境合理性。 ②敷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本轮建设规划新增和延伸线路总规模为 226.9 公里,其中在城市中心 城区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规划地下线总规模 178.1 公里,占本次规划总 规模的 78%。规划项目实施后,由于轨道交通的大运量输送客流,可相应 减少其它地面交通车辆的流量,特别有利于核心城区声环境质量、大气环 境质量的改善。 规划仅 1 号线径河延伸线、2 号线北延(机场线)马家湖大堤‐佳海工 业园站段、4 号线西延线、21 号线三环线‐阳逻段、11 号线西段(24 号线) 全线共 5 部分线路采用高架敷设方式,规划线路均位于 2 类区和 3 类区, 不涉及 1 类区,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总体协调。 综上所述,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规划线路敷设方案具有环境合理
规划实施后,城市环境质量能保持相应功能区的限值要求。
(2)需特别关注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集中居住用地、教学科研用地、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疗养地和医
院等社会关注区 。
二、规划概述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规模:规划至
11 号线东段
武昌火车站‐‐左岭
11 号线西段(24 号线) 新汉阳站‐‐蔡甸
19 号线一期
高新大道—高新五路
21 号线
新荣‐‐阳逻
1 号线径河延伸线
金山大道‐‐径河
2 号线南延
流芳‐‐藏龙岛
4 号线西延
黄金口‐‐新汉阳站
8 号线北延
三金潭‐‐汉口北
合计
2、投资估算
36.0
30.9
16.5
4.5
15.0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 2605 号 2014 年 6 月 武 汉
1
目录
一、评价工作概述
1、评价工作思路 2、评价范围及对象 3、环境保护目标
二、规划概述
1、建设内容及规模 2、投资估算
三、规划影响分析
1、轨道交通规划政策符合性和相容性 2、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3、规划方案环境可行性分析 4、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基本规定,具备了继续扩大地铁建设规模的基本条件。
(2)基于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符合
6
《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有关要求。 (3)除 8 号线一期(三金潭~梨园)计划 2017 年建成外,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总体上符合《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轨道交通建设目标。 (4)《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的规划布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五、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附图: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敷设方案
2
一、评价工作概述
1、评价工作思路 本次评价将主要围绕《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实施与城市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以及规划实施 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其中以本项规划与城市相 关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为评价重点。
32.9
14.2
17.1
11.7
9.1
26.7
32.5
226.9
12.6
5.3
29.2
3.6
8.1
2.9
6.0
439.1
新增建设规划线路总投资 1445.5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6.4 亿元(含
新城区高架线路),
三、规划影响分析
1、轨道交通规划政策符合性和相容性
(1)武汉市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国家关于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
7
电量的 2.5%。 因此,武汉市能源发展能为为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提供充
足的电力资源保障。 (4)规划建设项目属于城市具有系统性影响、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
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不在《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所禁止建 设的项目。其中对于涉及生态底线内的规划项目,将分别依据风景名胜区 管理规定、森林公园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分析其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因 此规划总体上符合《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3、规划方案环境可行性分析
7 号线一期
东方马城‐‐野芷湖
8 号线一期
三金潭‐‐梨园
2 号线北延(含 2 号线 延长线北段)
金银潭‐‐宏图大道 宏图大道‐‐天河机场
5 号线
Fra Baidu bibliotek
武汉火车站‐‐青菱
7 号线南段(27 号线)
野芷湖—纸坊
8 号线二期
梨园‐野芷湖
9 号线一期
植物园—汤逊湖
9 号线支线
中南民族大学—恒安路
10 号线东段
武汉火车站—阳逻
(1)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对规划指标的影响分析 ①建设规划指标 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目标是:以目前正在实施的 7 条轨道交通线 为基础,以远景线网为依据,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实现国家中心 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宏远目标,构建“1+6”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和两江四岸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 略,推进“两型社会”和“公交都市”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在满足城市财力、客流需求和建设能力的前提下,新增轴向放射轨道线路 支撑六大新城组群建设,强化空间拓展支撑力,完善主城中心区内轨道骨 架网络。规划主要指标是,到 2020 年,新增 15 条轨道交通线路(段), 线网总规模达到 440 公里左右,基本形成覆盖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②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本次规划环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主要包括:规划 1 号线径河延伸线建
9
楔;进一步明确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承接主城区疏解 的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次规划新增和延伸线路在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 步沟通和串联了主城与周边二、三、四级城镇轨道交通联系,尤其主城与 是与吴家山、盘龙城、蔡甸、纸坊和阳逻新城的联系。通过本轮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的实施,将能改变单一道路交通为基础的城镇带形发展,为将外 围产业组团、居住新区及中心商业区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和促进城市发展, 形成结构紧凑、集约发展的轴向组团式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市规划发展 目标,有力促进城市城市空间的拓展,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空间布 局目标。
8
议沿道路左侧(西侧)布设,规划 5 号线在昙华林片历史街区的线位建议 绕避得胜桥 304 号、刘家淇故居、安全巷 29 号以及青龙巷 85、88、91 号 等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规划 21 号线武生路站至平江路站(由西港路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阳逻开发区站至施岗站区段两区段尽量沿道路 中线或偏向道路右侧(南侧)布设;调整优化规划 5 号线中山路站、规划 8 号线二期博物馆站及小洪山站、规划 9 号线支线博文路站站址或车站布 局;调整、优化规划 11 号线东段(29 号线)长岭山车辆段、规划 19 号线 龙泉山车辆段和规划 5 号线青菱车辆段选址。
3
在满足城市生态保护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声环境、振动环境、大气环 境、电磁环境、城市景观环境影响预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的结论,依据 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对轨道交通周边和沿线的产业带进行分析,特别是 对在建和规划中的轨道交通周边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 制意见和建议,防止产业带在轨道交通沿线无序蔓延,对土地资源、能源 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
价。 (2)评价时段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为 2014 年~2020 年,评价时段为规划年度近
期 2020 年。
3、环境保护目标 (1)规划实施需实现的环境变化目标
4
规划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武汉市的相关政策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
相容、与城市相关专项规划协调。
规划规模应满足城市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体工作思路详见下图。
城市规划符合性分析 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
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 环境和自然资源
选址选线是否合理 敷设方式是否合理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总体工作思路图
2、评价范围及对象 (1)评价范围 在市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开展评
(1)规划符合性分析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性质)、城市发展目标(社 会、经济和环保)、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分析轨道交通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2)规划协调性分析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相关专项规划,就轨道交通线路敷设方案、场 (段)站选址,分析《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的协调性。 (3)规划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分析 在详细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环境特征、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 求,分析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制约因素;根据武汉市城市资源供应能力、 区域环境质量、分析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分类占地、能源消耗、水源消耗) 与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性。 (4)环境影响分析
局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所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发 展目标和《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1 版)》中线网布局结 构。 2、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1)本轮建设规划总用地规模占到 2020 年武汉市城市市域规划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 0.64%、占城市主城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29%。在缓解 武汉市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同时,轨道交通规划的 实施将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承载能 力。因此,武汉市城市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制约因素。
③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环评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主要是针对涉及各类生态环境、 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目标的局部线路、车站和部分车辆段,不涉及规划线 路的总体布局和起迄点的调整。因此,本次规划环评的结论对规划方案进 行优化调整后,不会改变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建设规模, 不会对规划指标产生影响。 (2)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①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新一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空间布局目标是,利用江河湖泊的 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的隔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 轴向延展、组团布局的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为核、多轴多心”的开放 式空间结构;同时通过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的新城组团,形成东部、 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在六大新城组群之间, 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条放射型生态绿
10
性。 ③技术标准的环境合理性 武汉市自八十年代开始轨道交通研究工作,本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
第三轮规划。目前武汉市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包括轨道 1 号线、2 号线一期 和 4 号线一期,总长 72.7 公里;3 号线一期、4 号线二期、6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1、2 号线延长线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