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进入21世纪,我国图书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出版业开始进入强社生存、弱社淘汰、行业大洗牌的竞争局势,在这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作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图书编辑,仅仅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出版业的需要,笔者认为新时期图书编辑在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基础上还应提升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出版发展趋势
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和把握图书出版工作的大政方针。
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传承、发展、宣传先进文化的载体,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在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编辑加工各个环节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多出精品、服务广大读者。
对出版行业市场趋势、大格局要了然于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产品的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的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销售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图书的使用价值是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知识价值和审美情趣的统
一,是图书选题策划的要义,是图书生命力之所在。
因此,图书编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趋势、读者的阅读取向来精心策划选题、设计产品。
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出版社的自身特点和优势。
每个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出版社专业出版方向、出版特色、销售渠道、营销能力、作者队伍建设、编辑能力、财力等因素,处理好局部与大局的关系。
实践证明,一些优秀的出版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他们在图书选题策划、图书产品设计过程中较好地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场需求大趋势和出版发行大格局密切相关。
二、倡导创新意识,注重文化传承
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节奏、新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表明,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动力和出路。
图书编辑作为创新文化的主体,必须具备洞悉信息的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图书编辑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变化中善于发现新的文化需求,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图书出版工作的新境界。
要处理好文化传承和产品创新的关系。
图书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以政治导向为前提、以图书市场的发展为依据、以图书产品为核心,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
图书编辑要承担起开发、优化选题和原型作品的职责,使图书在内容、形式、体例、装帧设计等方面具有独创性,使原型作品在文化价值、知识价值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赋予每个选题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和雷同。
要坚持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有机统一。
人类的创新活动遍布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图书编辑和出版社要承担起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成为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桥梁和纽带。
在选题策划时要提倡和鼓励内容的原创性、文本体裁、版式、装帧设计的独创性,图书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完美统一,才能以高质量取胜,出版社才能在图书市场和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树立市场意识,提升选题策划的能力
树立图书双效是决定选题策划成败的唯一标准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样要受到市场的检验,图书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在图书市场的销售中才能实现。
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选题策划是关键,而图书选题策划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图书编辑必须具有强烈的
市场意识,树立读者是图书市场的主体,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这一观念,深入细致地做好市场调研、认真研判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分析读者的阅读取向、阅读兴趣、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策划选题、设计产品。
要根据目标读者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确定图书的内容、体例、装帧、定价和印数,使图书产品“适销对路”。
树立全程策划观念。
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版式装帧设计、印刷、宣传、营销、发行等诸多环节。
成功的选题策划是将策划思想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将选题策划与图书营销过程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已被现代营销理念所取代,图书编辑要想方设法突出图书的卖点,在图书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促销方式等方面策划到位、技高一筹,实现图书双效的最大化。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百年老店是靠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诚实守信赢得顾客,出版社也是如此。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出版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当下优秀的出版社、著名出版人、双效俱佳的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在读者的心目中已渐渐形成品牌,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有明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和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把本社、本人、本书打造成品牌的事业追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迅猛发展,编辑队伍迅速扩大.而这种令人欢欣鼓舞的现象,同时也给我们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些隐忧.其中比较明显的一项就是,我们现在庞大的编辑队伍中,尚有一些人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与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就不利于我国图书出版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那么,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图书编辑来说,应具有怎样的素质与
修养呢?笔者以为概括起来讲,就是学,识,才,德四个方面。
一、编辑的"学"所谓"学",指的是"学问",是知识层次和结构.
过去人们往往称编辑为"杂家",这个"杂家"的含义是具有正负面的.负面的意思是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都知之不深;正面的含义则是指编辑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杂"得有水平,"杂"而成家.但不论怎么说,"杂家"这种提法虽然抓住了编辑工作的某些特点,但却极不
完善和准确.一个编辑如果只是有着较宽的知识面,而缺乏自己的专长,那么在编辑工作中,对付一些专业性不很强的稿件也许还能胜任,但要审读和处理那些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书稿,恐怕就会力不从心了.所以现在又有人提出编辑应该成为"学者型"的编辑,对此,笔者也是有条件地赞同的.因为编辑在学问方面固然应该具有"学者"的素质,但并非是"学者"都能够成为称职的编辑,编辑的工作性质毕竟与专门从事科研着述的专家学者有所不同,所以对二者的要求自然也就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一个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博"而"专",一专多能的.具体讲就是:首先,一个编辑应该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
自己的本专业方面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其次,编辑应该具备有关编辑工作方面的基础知识,这至少应该包括:
1.语文方面的知识.编辑审读书稿,除了要对它的思想内容把关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它进行文字加工.出版社现在实行的是责任编辑制,每一个责任编辑都要对其负责的书稿独立地进行文字加工,所以语言文字功夫就应是我们现在每一个编辑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而这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到图书的质量.近年来,一些图书中的错别字连篇,病句不断,语言不规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等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就缘于此.因此,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尽量掌握一些语法,词汇,修辞,逻辑等语文方面的知识,就是我们从事编辑工作一项基本任务。
2.理论,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应当具备相当的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能给我们以观察问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提高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特别是对于我们辨别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稿件质量的高低,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我们的编辑还应该了解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的出版法规,政策,法律.前几年,有些出版物对我国民族和宗教政策的掌握欠缺,因而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后果;还有一些出版物引起侵权等法律纠纷,这些都提醒我们,编辑工作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法律观念。
3.有关出版方面的知识.校对,设计,印刷等出版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是编辑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知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只要自己在工作中能多留心,多向有工作经验的同志请教,就不难掌握,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二、编辑的"识"。
所谓"识",就是"见识","眼光",人们常说"学识",可见"识"与"学"是有密切联系的.而编辑的"识"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能否对书稿的质量高低做出准确恰当的判断和评价.编辑的这种"识"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学问素养,要想准确辨别出书稿的优劣,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学问"也就一定有了"见识",读书不少而见识不高的人也是有的.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仅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将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学"才能转化为"识"。
三、编辑的"才"。
这里的"才",指的是工作能力.一个优秀的编辑还应具有以下才能:
其一、组织才能。
提出好的出书选题只是编出好书的第一步.好的选题能否最终实现为好的图书,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组织加工工作.编辑不仅是图书选题的提出者,往往也是实现选题的具体组织者,譬
如挑选和约请合适的作者,要求和协助作者按选题计划的要求来完成书稿,以致最后让书稿以最佳的成品形式到读者手中,这大量的组织
协调工作,往往都要依靠编辑去做,而能否做好这些工作,又往往直接关系到选题能否实现或很好地实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编辑提出了一些好的选题,但这些选题不是最后落空就是成书后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关编辑人员缺乏组织才能,不能很好地组织实施选题则往往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一个优秀的
编辑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其二、宣传才能。
图书宣传对编辑来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当前,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各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对市场的需求非
常重视,但是一些出版社和编辑人员只是一味地去被动适应或盲目迎合,而缺乏主动的开拓和积极的引导,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出版社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编辑搞选题就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
而是要主动地去开拓,去占领,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读者加以宣传,对市场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形成图书出版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良性循
环机制.所以,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也应是一个好的宣传家。
其三、社交才能。
做编辑和做学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结交作者,组织书稿,调查市场,联系读者等等,实际上都算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一个优秀的编辑,就不能仅仅是学问家,而且也应是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