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已经有20多年,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不仅在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方面,己经陆续掌握了喷漆、弧焊、点焊、装配和搬运等不同用途、典型的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并成功的应用于生产,掌握了相关的应用工程知识。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 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目前大约有 400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仅有1/5是国产的,其余的则是从40多个国外厂商进口的机器人。总之,各种各样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是人类走向文明和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和标志,在未来社会中,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技术将一定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金来自百度文库加工以及金属制品业等。在日、美、西欧等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工业机器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的发展,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制造业,还用于农业、林业、交通运 输业、原子能工业、医疗、福利事业、海洋和太空的开发事业中。
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着工业机器人。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一个典型的机器人系统由本体、关节伺服驱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通讯接口等几部分组成。一般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具有4~6个自由度,其中2~3个自由度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置,其余2~3个自由度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姿态。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具有三个自由度,也就是机器人的整个手臂部分,来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进入发展期,机器人开始向适用化发展,并被用于电焊和喷涂作业。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进入适用化时代。日本虽起步较晚,但结合国情,面向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使用机器人的措施。其机器人拥有量很快超过了美国,一举成为“机器人王国”。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短短的40年,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而且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工厂里成了工人必不可少的伙伴,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航空航天、军事、服务、娱乐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据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去年关于世界机器人的报 告,仅2003年新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接近10万个,使世界目前使用的机器人总数超过75万。世界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约38 .9万;其次为德国(9.1万)、美国 (9万)、意大利(3.9万)、韩国(3.8万)、法国(2.1万)、西班牙(1.3万)和英国(1.2 万),并且报告估计2004年,全世界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将超过100万。
1.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
20世纪50年代是工业机器人的萌芽时期,1954年美国戴沃尔发表了“通用重复
型机器人”的专利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1958 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1959 年美国 UNIMATION 公司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美国是机器人的故乡。
五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1
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的是在工厂车间环境中,配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代替人来完成材料或零件的搬运、加工、装配等操作的一种机器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对工业机器人所下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设备,以执行种种任务” 。
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进入普及时代,汽车、电子等行业开始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特性化的要求,产品的批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而且产品的一致性也大大提高,为商家占有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利润。
20世纪90年代初期,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与需求达到了一个高峰期。1990年世界上新装备工业机器人80943台,1991年装备了76443台,到1991年底世界上己有53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作在各条战线上[1]~[5]。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均把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研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世界各国普遍在高等院校为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介绍机器人技术的有关课程。为了培养机器人开发、设计、生产、维护方面的人才,我国很多高校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机器人学课程。
1.2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机器人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上述学科发展密切相关。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并向着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从传统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变,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人化和微小型方向发展,并将服务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总趋势是从狭义的机器人概念向广义的机器人技术(RT) 概念转移;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向解决工程应用方案业务的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RT)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在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 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中,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金来自百度文库加工以及金属制品业等。在日、美、西欧等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工业机器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生产的发展,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制造业,还用于农业、林业、交通运 输业、原子能工业、医疗、福利事业、海洋和太空的开发事业中。
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着工业机器人。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一个典型的机器人系统由本体、关节伺服驱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通讯接口等几部分组成。一般多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具有4~6个自由度,其中2~3个自由度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置,其余2~3个自由度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姿态。本文设计的机器人具有三个自由度,也就是机器人的整个手臂部分,来决定了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进入发展期,机器人开始向适用化发展,并被用于电焊和喷涂作业。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进入适用化时代。日本虽起步较晚,但结合国情,面向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使用机器人的措施。其机器人拥有量很快超过了美国,一举成为“机器人王国”。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机器人技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短短的40年,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而且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工厂里成了工人必不可少的伙伴,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航空航天、军事、服务、娱乐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据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去年关于世界机器人的报 告,仅2003年新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接近10万个,使世界目前使用的机器人总数超过75万。世界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约38 .9万;其次为德国(9.1万)、美国 (9万)、意大利(3.9万)、韩国(3.8万)、法国(2.1万)、西班牙(1.3万)和英国(1.2 万),并且报告估计2004年,全世界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将超过100万。
1.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
20世纪50年代是工业机器人的萌芽时期,1954年美国戴沃尔发表了“通用重复
型机器人”的专利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1958 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1959 年美国 UNIMATION 公司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美国是机器人的故乡。
五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1
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的是在工厂车间环境中,配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代替人来完成材料或零件的搬运、加工、装配等操作的一种机器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对工业机器人所下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设备,以执行种种任务” 。
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进入普及时代,汽车、电子等行业开始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特性化的要求,产品的批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而且产品的一致性也大大提高,为商家占有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利润。
20世纪90年代初期,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与需求达到了一个高峰期。1990年世界上新装备工业机器人80943台,1991年装备了76443台,到1991年底世界上己有53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作在各条战线上[1]~[5]。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均把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研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世界各国普遍在高等院校为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介绍机器人技术的有关课程。为了培养机器人开发、设计、生产、维护方面的人才,我国很多高校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机器人学课程。
1.2工业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机器人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因此它的发展与上述学科发展密切相关。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并向着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从传统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变,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人化和微小型方向发展,并将服务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总趋势是从狭义的机器人概念向广义的机器人技术(RT) 概念转移;从工业机器人产业向解决工程应用方案业务的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机器人技术(RT)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在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 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