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秋十月,稻香橙黄,在一片橙香浓郁、色泽诱人的脐橙林中,穿梭着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会昌县筠门岭镇龙头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会昌县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赣州市第二届、三届人大代表——蓝少璋。

“人大代表就是要带富一方百姓”
望着满山遍野的脐橙树,闻着一阵阵沁人心脾橙香,丰收的喜悦写满了蓝少璋的脸,让他感慨万千。

龙头村是一个山多耕地少的边远山区村,也是一个畲族村,祖祖辈辈都是靠种水稻为生,田少人多的现实,使群众的生活日益艰难。

蓝少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

通过考察,蓝少璋找到了发展的金钥匙,那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果业。

蓝少璋决定自己带头开荒种果,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走产业致富之路。

他带头种果、带头学习种果科技知识、带头抓果品销售。

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纷纷转变观念,从田间走上山头。

为帮助群众种好果,蓝少璋不仅手把手传授自己所学技术,还经常组织果农到外地学习考察。

2008年,他带领村民组建了全县首家以有机脐橙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丰收脐橙专业合作社,通过两年多的
发展,合作社已拥有社员200多户,果业面积4200多亩,全村人均种果3亩多,每年每户均增收上万元,龙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猪—沼—果”现代生态农业村。

“促进民族团结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
龙头畲族村有畲、汉两族群众1400多人。

作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蓝少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各种场合,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自己履职的重要内容。

他还结合党支部工作,积极开展畲汉党员与村民结对帮扶活动,即:一名汉族党员帮扶一名畲族困难群众、一名畲族党员帮扶一名汉族困难群众,充分体现民族大家庭中畲汉一家亲。

今年以来,在他领导下,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村“两委”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党支部成员定期走访联系党员户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畲汉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畲族村的和睦融洽。

“建设和谐小康的龙头新村是我最大的心愿”
昔日的龙头畲族村,学校是危房,出行是烂泥路,村庄无规划,空房难处置,脏、乱、差现象十分普遍。

为改变这种现象,自2003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以来,蓝少璋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关于要求搞好龙头村水泥路改造的建议》、《关于要求解决畲族村饮水工程的建议》、《关于要求将龙头畲族村列入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的建议》、《关于加快黄坌、龙头畲族村农网改造步伐的建议》等,积极向上争资争项,积极推动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十年来,累计争取省、市、县有关部门专项资金40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利、桥梁、水泥路、果业公路、民族希望小学、村委会办公楼等基础设施,使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龙头畲族村,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改建了卫生厕、住上了整洁房,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昔日闭塞的贫困少数民族山区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产业优势明显、居住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安定的民族生态新村。

2007年1月,龙头畲族村作为赣州市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指定的唯一参观点,得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蓝少璋的突出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他先后被评为全县“十佳杰出青年”、“全民创业典型”、“首届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还被省人民
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带领村民致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蓝少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荣誉不能代表明天,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供稿:曾红胜胡重良)
流芳乡位于湖口县南端,地处都昌、湖口两县交界处,历史上这里都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贫穷小山乡,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商贸繁华、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小城镇。

这一切变化都与一个人的勤于履职分不开,她就是流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十三、四届县人大代表,十四、五届乡人大代表梅慧菊。

2003年3月,梅慧菊当选为流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县、乡两级两届人大代表,她深感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辜负人民的期望,多为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历时八年,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舍小家情系山乡
作为乡政府的当家人,作为流芳乡人民选出来的县、乡人大代表,她把流芳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时连家都顾不上回,八年来,儿子一直寄宿在亲戚家,吃喝在学校。

流芳是距离湖口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2003年时这里只有一条砂石马路通往县城,其它的大多是泥沙路面,群众上县城办事,来回要4、5个小时,十分不方便;全乡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工业企业,只有几家手工作坊,农业是传统的粮、油产业,只能解决温饱,全乡财政税收不到20万元,经济十分落后。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伊始,就从改善交通状况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手。

经过当年的努力,流芳乡的四条干线公路都得到了改善和重修,先后完成了均流线、流春线、流舜线和流苏线的路面硬化和改造工程。

使流芳成为连接都昌春桥、苏山和湖口舜德、城山两县四乡的中转站,为流芳发展集市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2005年和
2006年先后引进了吊瓜和九江水梨进行种植,目前流芳已成为湖口县的吊瓜产业种植基地,全乡吊瓜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吊瓜每亩产值4000多元,比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增收2000多元,使广大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同时,她还以培植乡级财源入手,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2008年先后引进茂云船舶加工有限公司和光宇门业有限公司,当年就实现了投产,2009年全乡财政税收达942万元,排在全县12个乡镇的第二位,今年又成功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纯外资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已实现财税入库1600万元,当年财税入库额可望突破2000万元,乡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流芳从经济弱乡向经济强乡的跨越,以舍小家赢得了流芳这一大家的和谐发展。

助一家情注孤儿
作为一乡之长和县、乡人大代表,流芳每一个群众,每一个家庭都是她关注的对象。

因此,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关心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

在2003年6月上任不久后的一次走访中,她了解到流芳村阳渡口自然村的欧阳晶晶姐弟三人,因父母病亡无人照管,正在读书年龄的她们都居无住所、四处流浪的情况后,立即与乡村干部一起,找到她们姐弟三人,当即表态:以后乡政府就是你们的家,乡政府送你们读书。

为了她们的住房问题,她四处奔走,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政府部门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方式,帮她们在乡集镇凤凰街建了住房一所,解决了她们的居住问题。

为了帮助她们完成学业,她多次与上级教育部门争取,当她了解到九江十一中可以为她们姐弟免除学杂费
时,她不顾工作劳累,两次到学校与校方见面,并且承诺,她们姐弟三人的生活费用,采取政府救助一点,人大代表凑一点,自己帮一点的办法由她协调解决,一定要让她们完成自己的学业,2006年老大欧阳晶晶考上了九江学院。

2009年老二、老三也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圆了她们的大学梦,使她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

象这样的事还很多、很多,梅慧菊就是这样,竭尽全力,用真情对待每一个群众、每一个家庭,用爱心促进全乡人民的和谐安康。

为大家情洒百姓
“为官一任,造富一方”这是梅慧菊始终挂在心头的信念,“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这是梅慧菊始终记在心间的责任。

从上任一开始,就决心让流芳在她的任期内发生改变,让流芳的老百姓过上和谐美好的生活,流芳集镇因“都湖贸易并集于此,南境市之盛者”而被誉称为“流芳市”,在清代中期由于鄱阳湖水运繁荣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因为造湖坝的修建和水运的不通衰落下去,“再创流芳古埠新辉煌”成为她的目标。

2009年乡政府斥资100多万元对集镇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启动流芳乡“一港两岸”工程,致力把流芳集镇建设成为集贸易、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目前“一港两岸”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完工,今年年底可全面完成。

这项工程的建成,使流芳集镇成为都、湖两县的商贸集散地,实现流芳从小山乡到小城镇的跨越。

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现状,超前谋划,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向县政府建言献策,争取县政府支持对敬老院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敬老院,集敬老、养老为一体,设施
齐全,环境优美,是全县最好的敬老院之一,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梅慧菊就是这样,八年如一日,从关注流芳的发展入手,从关注民生入手,在自己的岗位上,敢于献言,勤于履职,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以一个人大代表的为民情结,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将自己青春和爱心奉献流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诺言,以柔肩重担的豪迈气概续写着流芳新的辉煌。

—记分宜县人大代表夏菊生
在分宜县洋江镇只要提起夏菊生,大家都知道他是该县十四届人大代表、洋江镇车田村委会主任。

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处处想着群众、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要当好代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夏菊生从当选为分宜县十四届人大代表这天起,就时刻牢记要当好人大代表,履行好代表职责,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他在繁忙的工作和农事季节之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等,认真学习科学技术。

通过学习,不仅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而且更加明确了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进一步增强了当好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履行代表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当好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

这是夏菊生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的座右铭。

人大代表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民主渠道。

他经常与群众交谈,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尤其是在每年召开县人代会前,他都会深入到群众家或召开群众座谈会收集意见,进行疏理形成书面意见或建议交大会秘书处。

他当选为县十四届人大代表
三年多来,共向大会提出意见、建议十多条,其中有2条建议被评为优秀代表建议。

如他所在的车田村暮霞、芳塘两个自然村距村委会3公里之多,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遇到雨雪天气,路难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2008年初召开的县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修通车田村暮霞、芳塘两个自然村水泥公路的建议”。

县交通局收到此建议后,高度重视,当年5月份就动工改造,于10月份全部竣工,两个自然村120余户6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要当好代表必须带领群众致富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夏菊生认识到,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事情,更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他深知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带领当地群众致富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深知要想带领群众致富,首先必须自己先摸索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

为此,近年来,他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起了全镇首屈一指的养猪场,目前存栏生猪300多头,今年纯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

同时,他还带领本村的村民发展养猪业,目前,全村养猪大户发展到7户,全村的生猪存栏数达4000多头,今年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在他的带领下,养猪、养鸭、养鱼、种菜等在全村蔚然成风,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门路。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记顺义区马坡镇西马坡村支部书记
陈广利
来源:区人大办区信息中心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10
年01月12日
陈广利,现任马坡镇西马坡村支部书记、区人大代表。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时向百姓许下的诺言。

为此,他扎根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密切关注民生,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南陈路,是马坡镇西部7个村通往城区的重要交通路段,2006年以前,这条路路况不佳、标线不清晰,而且没有一盏路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还严重限制了村级企业的发展。

村民们最大的愿望,便是有一天家门口的路能变得宽敞、平坦、明亮,这同样也是陈广利的愿望。

2006年,陈广利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他所提的第一条议案便是建议政府对南陈路路段进行改造。

几年来,在他一条又一条议案的推动下,南陈路路面平坦了、道幅拓宽了、路线延伸了、标线清晰了、路灯也亮起来了,真正成了一条舒心路、一条放心路。

每每走在这条旧貌换新颜的路上,陈广利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言语难以形容的喜悦和欣慰。

同时,他还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各种问题。

如在全村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陈广利深入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切实享受参合后带来的各种好处。

二、恪尽职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几年来,陈广利始终恪尽职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懈努力。

“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是陈广利自担任村支部书以来的一贯做法,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依法办事、民主决策”作为当好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在开展村务活动中,从不搞个人说了算,该开会的事必须通过会议决定,该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就认真征求。

村里的大事要事在形成决议前都让村民参与决策,决议形成后及时向群众公开,并聘请村代表参与会后管理,保证决议落实到位。

村财务是群众最关注的敏感问题,他严格按规定管
理,做到事前民主讨论研究,事中公开透明,事后及时公布。

村里形成了村民对财务放心,对干部信得过的良好局面。

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建立了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

还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组建了由本村群众参加的秧歌队,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三、呕心沥血,带领群众致富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村村民的共同富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这是陈广利常说的一句话,他把带领村民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西马坡村位于顺义新城马坡组团第12街区中心地带,是顺义区规划经济适用房建设所在地。

这为加快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陈广利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大胆推新,提出了“建设餐饮一条街” 的设想。

如今,西马坡村“餐饮一条街”共有大中小饭馆 10 家,吸引了大量食客。

村固定资产已达3500万元,2008年实现税收630万元,村民就业率达100%。

陈广利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位基层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

古城赤子
——记陕西白水县城关镇古城村党支
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双荣
郝洁王小丽
一、情结
二、失手
古城是一个山区行政村的名字。

因为古时曾在这里筑城设县而得名。

站在白水县城,放眼西南边陲,你可清晰看见几个树影婆娑、炊烟袅袅的小村庄。

它们自南河沟底到西塬顶上,依次排列,名为北沟、古城、卜家、山咀,四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名曰古城,刘双荣就出生在塬上的卜家村。

一、情结
在刘双荣童年的记忆中,古城非常的美好。

那是他童年的乐园。

他对这片土地深沉而强烈的热爱,这种爱渗透了他的每一滴血液,融入到他的每一个细胞。

长大后,刘双荣深切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贫瘠。

首先是严重缺水。

干旱季节,所有的庄稼一片枯萎,太阳把大地撕开一道道的裂纹,也把庄稼人的心拽得滴血;冬季里,西北风像鞭子一样抽打着赤裸的土地,“呜呜”的哀鸣声让人不寒而栗。

最可恨的是家家户户的水窖里集不到一滴水,经常要到几里路外的村子挑水吃,一瓢水洗一家人的脸,宁舍一碗面,不给
一杯水,水贵如油的日子特别难熬。

其次是交通不便。

古城与白水虽是隔沟相望,但走起来却要大半天,那是一条又长又陡又弯又窄的土路。

晴天尘土半尺厚,一脚踩下,满身黄土;雨天一路泥泞,常见有人鞋帮升上天,鞋底找不见。

空手走起来都要提心吊胆,拉货运物,就更是艰难。

从初中到高中,他在这条路上跑了六个年头,饱受其苦。

水和路的困难像两只铁钳一样紧紧夹在古城人的脖子上,让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人在穷困线上艰难地喘息着,拼命地挣扎着。

高中毕业那年,不满20岁的刘双荣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心中涌出一个念头:一定要让古城人用上自来水,走上柏油路,过上好日子!这个梦想一经产生,便在他的心灵里扎下深根。

从那时起,他便为实现这一梦想而积蓄着力量,寻找着机会。

二、失手
1996年,刘双荣实现梦想的机会终于降临了,他被推选为古城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拉开了实现梦想的大幕。

第一步是修建村办小学。

一番筹划,多次奔波,争取到了县财政的资金扶持。

可是,村里没有一分钱,配套资金哪里来?刘双荣把自己的20万积蓄全部拿了出来。

有了钱,工程进展十分顺利。

上任一年后,一座崭新的教学大楼在古城村头矗立起来。

接着,他又开始实施筑路工程。

古城村距离县城虽然只有五公里,但要打通道路,扩展路面,却是移山填海般的艰巨,需要近百万元的投资。

对于贫困的古城人来说,这无异于修造“天路”。

然而,天不怕、
地不怕的刘双荣对此却毫不胆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干起来再说!”他先从银行贷来30万元,然后买回一台推土机,工程破土动工了!一个月后,他觉得工程进展太慢,于是又去白水电厂找到了在那里管基建的哥哥,软缠硬磨要来了一台推土机。

又一个月后,路基推出来了。

就在刘双荣为实现梦想踌躇满志、锐意挺进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梦想破碎了。

事发之因在于庙会。

古城村头的沟峁上有一座古庙,供奉着送子娘娘,故为娘娘庙。

过去每年正月十九,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到这里“过庙会”,烧香磕头,求子祈福。

“文革”开始后,庙会被迫取消,一直没再恢复。

1998年,有群众找到刘双荣,建议整修娘娘庙,恢复古庙会。

刘双荣说:“我是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不信娘娘神!送子娘娘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破坏者,坚决不许祭拜!”义正辞严的一番话,让来人无话可说,然而两句话却根本动摇不了群众对神灵的信念。

村上不支持,群众就自发地搞。

在几位村中长者的组织下,群众捐款集资,购买行头,排练“社火”。

正月十九那天,庙会还是热火朝天地开张了!刘双荣听着震天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悲哀和愤懑之情。

他来到村委办公室,打开扩音机,通知马上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党员们陆续来到了会场,唯有组织庙会的四名老党员迟迟不见,双荣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又讨论了新一年的支部工作计划,会议就要结束了,那四名党员还是没到!刘双荣火从心起,当即作出决定:报告乡党委,开除四人的党籍!
消息很快传到了那四个人的耳朵,然后在群众中迅速传开。

四名老党员公开表示接受不了支部的处分,部分热心庙会的群众也纷纷指责刘双荣
是醉翁之意在庙会。

于是,他们针锋相对,联名上书乡党委,要求撤销刘双荣的党支部书记职务。

在此情形下,乡党委批准了群众的请求。

刘双荣是在筑路的工地上接到“免职”文件的。

那一刻,他愣了。

醒过神时,他感到胸口憋闷,喉咙窒息。

他愤怒,他怨恨,他委屈,他懊悔,他心有不甘!古城啊,我对你一片痴情,你却为何不容于我?难道你吝啬到连一年的时间也不肯给我吗?我的路还没有铺上柏油,新建的学校还没来得及扎上围墙,我怎能丢得下手,放得下心呢?!眼含泪花,踉踉跄跄,他朝家里走去。

他想哭没泪,欲诉无门!刘双荣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凄凉!一脚踏进家门,却见老母亲正痴痴地倚门张望。

顿时,满腹委屈一齐涌上心头,他扑进母亲的怀里,小孩似的哭着说道:“妈,我被撤职了!”母亲抚摸着他的脸,喃喃地说:“好!好!不当干部啦,妈就不再给你操心了!”听着母亲的叨叨絮语,刘双荣原本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是啊,连最疼我的人都不懂我的心,别人怎么能理解我呢?他擦掉眼泪,默默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一头扎进床上的被窝,蒙头便睡,两天之后的一大清早,刘双荣领着妻子,带着行李,黯然离开了古城。

他绕着村头新建的教学楼转了一圈,然后沿着新开的路基向县城走去。

他将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平静的生活。

步履轻松,但心情沉重!
有道是:出师未捷壮士伤,青山无语古城泪。

三、苦恋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七个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