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体规则性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办公楼
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
xxxx
xxxxx
一、针对条文 (3)
二、工程概况 (3)
三、设计依据 (4)
3.1 本工程所遵循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和标准 (4)
3.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四、结构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5)
4.1 结构设计标准 (5)
4.2 抗震设防有关参数 (5)
五、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6)
5.1 活荷载标准值 (6)
5.2 风荷载 (6)
5.3 雪荷载 (6)
六、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 (7)
七、计算分析 (7)
7.1 左右塔楼(1-1〜1-3轴,1-8〜1-10轴) (7)
7.2 中部塔楼(1/1-3轴〜1/1-7轴) (12)
八、得分判定 (17)
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
针对条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第7.2.1条:
“择优选择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不规则,得三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XXX
建设地点:XXX
项目名称:XXX
总建筑面积:XXX
建筑基底面积:XXX
建筑层数:XXX
主体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高度:XX
建筑功能:办公+ 商业
三、设计依据
3.1 本工程所遵循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和标准
⑴《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⑵《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⑷《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⑸《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⑻《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⑼《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
(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5)《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
(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
(1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其他国家及地方规范、设计条例、规定
3.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公司提供的《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四、结构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4.1 结构设计标准
4.1.1 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1.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4.1.3 地基基础(或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4.2 抗震设防有关参数
4.2.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4.2.2 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0.35s,结构阻
尼比0.05。

4.2.3 本场地地基土层地震液化程度判定:本工程不存在可液化土层,场区地震稳
定性良好,属抗震有利地段。

4.2.4 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为地下一层顶板。

4.2.5 结构抗震等级见下表,施工单位按构造措施对应的抗震等级进行施工。

五、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1 活荷载标准值
生间垫高部分的荷载。

2. 屋面板、钢筋混凝土挑檐、悬挑雨篷和预制小梁,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I.OkN;楼梯、走道、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顶部水平荷
载为 1.0kN/m。

3. 楼面及屋面施工荷载不应超过2kN/m2,否则应加设支撑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结构安全。

未注明的楼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取值,设备、电气等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由相关专业提供荷载数据,并应在结构施工前由生产厂家(承包商)复核确认,任何调整情况须及时通知设计院。

4. 考虑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楼面活荷载附加值为 1.0 kN/m 2o
5.2 风荷载
基本风压取值见下表。

地面粗糙度列别为B类。

5.3 雪荷载
基本雪压为0. 5KN/m2(按重现期为50年采用)
地面粗糙度列别为B类。

六、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软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编制的PKPM系列软件。

七、计算分析
结构计算根据抗震缝分2个部分分别计算,分别是左右塔楼(1-1~1-3轴, 1-8~1-10 轴)、中部塔楼(1/1-3 轴~1/1-7 轴)。

各部分具体计算过程参见结构计算书。

将各部分计算结果统计如下。

7.1 左右塔楼(1-1~1-3 轴,1-8~1-10 轴)
7.1.1 位移验算结果
===工况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548.(第17层第1塔)
===工况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370.(第17层第1塔)
===工况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634.(第25层第2塔)
===工况4 === 丫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390.(第12层第1塔)
===工况5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414.(第12层第1塔)
===工况6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366.(第12层第1塔)
===工况7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 911.(第25层第1塔)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0(第1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0(第25层第2塔)
===工况8 === 丫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2650.(第11层第1塔)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3(第24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8(第23层第1 塔) ===工况9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26 1 7560 -1.64
25 1 7522 -2.69
2 7482 -8.95
24 1 7441 -7.55
23 1 7153 -7.55
22 1 6868 -15.87
21 1 6560 -17.21
20 1 6246 -18.15
19 1 5937 -18.94
18 1 5629 -18.53
17 1 5314 -19.07
16 1 5000 -19.16
15 1 4691 -19.65
14 1 4383 -19.77
13 1 4075 -19.73
12 1 3761 -19.11
11 1 3452 -18.75
10 1 3151 -18.07
9 1 2843 -17.88
8 1 2529 -17.36
7 1 2220 -16.46
6 1 1912 -15.75
5 1 1603 -15.99
4 1 1287 -14.15
3 1 973 -13.27
2 1 660 -12.26
1 1 349 -11.12
===工况10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Z)
26 1 7557 -7.01
25 1 7503 -7.02
2 7482 -11.95
24 1 7343 -9.24
23 1 7219 -7.38
22 1 6921 -7.24
21 1 6613 -7.14
20 1 6300 -6.99
19 1 5991 -6.79
18 1 5682 -6.56
17 1 5374 -6.29
16 1 5061 -5.99
15 1 4752 -5.74
14 1 4443 -5.47
13 1 4135 -5.18
12 1 3822 -4.84
11 1 3513 -4.49
10 1 3246 -4.23
9 1 2938 -4.03
8 1 2625 -3.86
7 1 2316 -3.59
6 1 200
7 -3.40
5 1 1698 -3.16
4 1 1383 -2.97
3 1 1069 -2.75
2 1 755 -2.54
1 1 444 -2.39
===工况11 === X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0(第1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0(第1层第1塔) ===工况1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0(第1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20(第1层第1塔) ===工况13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0(第26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6(第26层第1 塔) ===工况14 === 丫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3(第26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7(第26层第1 塔)===工况15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26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5(第26层第1 塔)===工况16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4(第24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9(第26层第1 塔)
7.1.2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X 向刚重比EJd/GH**2= 3.38
丫向刚重比EJd/GH**2= 2.83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7.1.3 楼层侧向刚度比
X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5层第2塔)
丫方向最小刚度比:0.9797(第25层第1塔)
7.1.4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层号塔号X 向承载力丫向承载力Ratio_Bu:X,Y
26 1 0.2817E+04 0.2493E+04 1.00 1.00
25 1 0.2583E+04 0.2363E+04 0.92 0.95
25 2 0.2517E+04 0.2071E+04 1.00 1.00
24 1 0.2254E+05 0.2130E+05 4.42 4.80
23 1 0.2016E+05 0.1855E+05 0.89 0.87
22 1 0.2083E+05 0.1965E+05 1.03 1.06
21 1 0.2210E+05 0.2110E+05 1.06 1.07
20 1 0.2312E+05 0.2212E+05 1.05 1.05
19 1 0.2414E+05 0.2307E+05 1.04 1.04
18 1 0.2714E+05 0.2600E+05 1.12 1.13
17 1 0.2808E+05 0.2679E+05 1.03 1.03
16 1 0.3168E+05 0.3071E+05 1.13 1.15
15 1 0.3267E+05 0.3163E+05 1.03 1.03
14 1 0.3379E+05 0.3262E+05 1.03 1.03
13 1 0.3460E+05 0.3341E+05 1.02 1.02
12 1 0.3708E+05 0.3539E+05 1.07 1.06
11 1 0.3775E+05 0.3636E+05 1.02 1.03
10 1 0.4322E+05 0.4162E+05 1.14 1.14
9 1 0.4445E+05 0.4248E+05 1.03 1.02
8 1 0.4517E+05 0.4331E+05 1.02 1.02
7 1 0.4708E+05 0.4515E+05 1.04 1.04
6 1 0.4799E+05 0.4599E+05 1.02 1.02
7.2
中部塔楼(1/1-3轴~1/1-7轴)
7.2.1
位移验算结果
===工况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70.(
第8层第1塔)
===工况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42.(
第8层第1塔)
===工况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98.(
第8层第1塔)
===工况4 === 丫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839.(
第12层第1塔)
===工况5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670.(
第12层第1塔)
===工况6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675.(
第10层第1塔)
===工况7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197.(
第8层第1塔)
X 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2( 第1层第1塔)
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2(第1层第1塔) ===工况8 === 丫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42.(
第9层第1塔)
5 1 0.5575E+05 0.5406E+05 1.1
6 1.18 4 1 0.5664E+05 0.5514E+05 1.02 1.02 3 1 0.5742E+05 0.5590E+05 1.01 1.01 2 1 0.5798E+05 0.5694E+05 1.01 1.02 1
1
0.4738E+05 0.4726E+05 0.82 0.83
X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0.82 层号:1 塔号:1 0.83
层号:1 塔号:1
丫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9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0(第23层第1塔) ===工况9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23 1 2958 -3.62
22 1 2914 -8.07
21 1 2843 -11.76
20 1 2710 -13.83
19 1 2577 -15.56
18 1 2444 -16.82
17 1 2311 -17.71
16 1 2178 -18.36
15 1 2045 -18.72
14 1 1912 -19.04
13 1 1779 -18.99
12 1 1646 -18.41
11 1 1513 -17.93
10 1 1380 -17.36
9 1 1247 -16.84
8 1 1114 -16.01
7 1 981 -14.87
6 1 848 -13.60
5 1 715 -12.15
4 1 582 -10.71
3 1 449 -9.21
2 1 31
3 -7.48
1 1 174 -5.72
===工况10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Floor Tower Jmax Max-(Z)
23 1 2959 -6.73
22 1 2914 -7.26
21 1 2843 -7.38
20 1 2710 -7.26
19 1 2577 -7.10
18 1 2444 -6.89
17 1 2311 -6.64
16 1 2178 -6.38
15 1 2045 -6.09
14 1 1912 -5.82
13 1 1779 -5.51
12 1 1646 -5.13
11 1 1513 -4.80
10 1 1380 -4.45
9 1 1247 -4.16
8 1 1114 -3.82
7 1 981 -3.45
6 1 848 -3.07
5 1 715 -2.69
4 1 582 -2.30
3 1 449 -1.94
2 1 31
3 -1.55
1 1 174 -1.18
== 工况11 === X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3(第1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3(第1层第1塔)
===工况1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5(第2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5(第2层第1塔)
===工况13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23层第1塔)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4(第23层第1 塔)
===工况14 === 丫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16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0(第22层第1 塔)
===工况15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0(第23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3(第22层第1 塔) ===工况16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丫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10(第23层第1塔)
丫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3(第22层第1 塔)
7.2.2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X 向刚重比EJd/GH**2= 3.11
丫向刚重比EJd/GH**2= 3.49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7.2.3 楼层侧向刚度比
X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3层第1塔)
丫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3层第1塔)
7.2.4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层号塔号X 向承载力丫向承载力Ratio_Bu:X,Y
23 1 0.2174E+04 0.2416E+04 1.00 1.00
22 1 0.3950E+04 0.3982E+04 1.82 1.65
21 1 0.9112E+04 0.1111E+05 2.31 2.79
20 1 0.9783E+04 0.1182E+05 1.07 1.06
19 1 0.1028E+05 0.1240E+05 1.05 1.05
18 1 0.1174E+05 0.1416E+05 1.14 1.1
4
17 1 0.1216E+05 0.1467E+05 1.04 1.0
4
16 1 0.1484E+05 0.1739E+05 1.22 1.1
9
15 1 0.1543E+05 0.1802E+05 1.04 1.0
4 14 1 0.1597E+0
5 0.1859E+05 1.03 1.03
13 1 0.1657E+05 0.1939E+05 1.04 1.0
4
12 1 0.1761E+05 0.2071E+05 1.06 1.0
7
11 1 0.2072E+05 0.2332E+05 1.18 1.1
3
10 1 0.2126E+05 0.2389E+05 1.03 1.0
2
9 1 0.2176E+05 0.2450E+05 1.02 1.03 8 1 0.2231E+05 0.2530E+05 1.03 1.03 7 1 0.2318E+05 0.2626E+05 1.04 1.04 6 1 0.2388E+05 0.2755E+05 1.03 1.05 5 1 0.2755E+05 0.3283E+05 1.15 1.19 4 1 0.2798E+05 0.3333E+05 1.02 1.02 3
1
0.2869E+05 0.3412E+05 1.03 1.02
2 1 0.2995E+05 0.3600E+05 1.04 1.06 1 1 0.2426E+05 0.3024E+05 0.81 0.84
X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81 层号:1
丫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84 层号:1
塔号:1 塔号:1
八、得分判定
a)由上述计算过程可知,由抗震缝分成的三个结构计算体均属于形体扭转规贝且平面凹凸尺寸未超过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平面规则性判定表填写如下:
b)竖向规则性判定表填写如下:
综合整体情况属于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