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
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

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因其无污染、无排放、储存能量密度大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核电技术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比如核事故、核废弃物处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核电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在核安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升。
第一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主要是采用高纯度氦气作为冷却剂,具有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其在核燃料利用方面也具有高效利用能源的优点,将燃料循环利用的率提高到90%以上。
通过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未来其将有望作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代表,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冷反应堆,并且正在加紧建设中。
第二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
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是将离子加速器技术和核聚变技术相结合而成,其通过不断制造高能离子束以驱动核聚变反应,产生高温高能量等离子体完成发电。
该技术具有不生成可持续性废物,不暴露人员于放射性材料、不会发生核事故等优点。
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技术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投入运行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第三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核热能化学联合循环(NHCC)。
NHCC是利用高温气冷堆发出的高温热能对化学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热能循环的过程。
NHCC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减排,同时还能将水和CO2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沸石和有机化合物,使核热能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环保。
但该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还需要生产实践进行验证。
以上提到的新一代核电技术,虽然在不同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新一代核电技术相对于传统核电技术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另一个挑战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各种新技术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测试,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于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有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有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如下:一、引言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近年来在核电装备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我国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我国核电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包括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2.技术水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核电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3.出口情况:我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已有多个核电项目成功出口到海外。
三、我国核电装备产业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产业链完整: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可满足核电项目建设的全方位需求。
●规模优势:我国核电装备产业规模大,具备大规模生产和供应能力,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进步: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正逐步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的创新升级。
2.挑战:●高端设备仍需进口:部分高端核电设备仍需依赖进口,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核电装备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企业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政策环境影响:核电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四、建议1.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电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升级,提升高端设备的国产化率。
2.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合作渠道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4.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核电装备产业的区域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核电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概述:
核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1 核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
1.2 核电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1.3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安全问题仍然是核电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核废料处理和处置问题亟待解决
2.3 资金和人材短缺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核电未来发展趋势
3.1 核电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
3.2 核电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升级
3.3 核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政策支持
4.1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核电行业的支持力度
4.2 推动核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3 加强核电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
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展望
5.1 核电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5.2 核电将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5.3 核电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总结:
通过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核电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惟独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安全监管,才干确保核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支持。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1引言核电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清洁能源,其中的设备备件更是核电站运行的核心,是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
传统上核电站设备备件大都由国外厂商提供,这不仅导致了对外依存度高、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还面临着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内完善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标准和技术水平,国产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会探讨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2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现状目前,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产值超过百亿,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然而,对于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工艺水平、加强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
3国产化管理模式针对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的现状,国产化管理模式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非标准化设备的研发制造;另一方面,要根据核电站设备备件的特点,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合格。
4技术难点与瓶颈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
如制造技术的瓶颈、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相关技术标准。
5推进国产化的建议为了有效地推进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我们需要精细化管理,从多方面推进:1.积极引进外部技术,并对于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优化。
2.加强国内产业链的协作,形成配套能力,以便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运作效率。
3.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以确保国产化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结论国产化已是推动核电站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加强质量与技术要求、完善产业链协作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需要和国际接轨,以进一步提高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水平。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第一篇: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自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至今,核电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各种核电材料不断出现并被应用。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备受世界各国重视。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我国作为核大国,核能发展的潜力巨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电关键材料及其特点以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电、材料、现状、趋势。
1、前言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而核电材料是核电技术的关键,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地被应用到核电领域中,推动了核电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核能作为国际公认的目前唯一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替代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超过20台,此外还有多个核电站和核电机组在建,核电在我国蓬勃发展。
2、核电材料及其特点 2.1裂变反应堆材料 2.1.1裂变核燃料裂变反应堆中用到的核燃料有铀、钚、钍,而铀是核电站最主要的核燃料。
2.1.2包壳材料包壳材料是指燃料芯体包壳所用的材料,要满足热中子吸收截面低、能够承受辐射损伤效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要求。
常见的包壳材料有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锆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以及石墨等。
此外,SiC也被用于制作包壳材料。
SiC包壳与水反应缓慢,与传统锆合金包壳相比,可把产生氢气的风险降低几千倍【1】.由于SiC及SiC 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辐照性能,其在核燃料元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2.1.3慢化剂材料慢化剂材料是能够将裂变时的快中子的能量降到热中子能量水平的材料,具有对中子散射截面大、吸收面积小以及质量数接近中子的特点。
主要的慢化剂材料有氢、氘、铍、石墨和氧化锆等。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谢谢
4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技术突破
01
更高效的核反应堆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03
更先进的核电站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02
更安全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核电安全性
04
更环保的核电技术: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动全球核电技术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目录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核电发展方向
核电技术挑战与机遇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1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国内核电技术发展
技术研发:国内核电技术研发机构众多,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等
技术突破:国内核电技术在反应堆设计、燃料循环等方面取得突破
技术合作:国内核电企业与国际知名核电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03
加强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泄漏的风险
04
降低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
优化核电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流程
降低核电项目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提高发电效率
优化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行,降低损耗
提高核反应堆的热效率
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发展核聚变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环保性:国内技术环保性较高,国外技术环保性相对较低
发展趋势:国内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外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
2
核电发展方向
提高安全性能
采用更先进的反应堆设计,提高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P1000核电机组设备现状及国产化分析

上 ,A P 1 0 0 0机 组 的 没计 著 降 低反 』 、 堆堆 芯损 坏
频率剑 2 。 3 7 X l O - 7 / r y l . 风 险 比 美 同 卡 炙 管 会 对 代
压 水 堆 的要 求 降 低 了 2个 数 量 级 .成 为 代 卡 发电
AP I O 0 0 核 电机 组 设 备现 状及 国产 化 分 析
汪映荣 , 郑 正
( ! i J 东} 乏 电下 『 限 f 』 东 南 2 6 5 1 1 6 )
摘 要 :A l J 0 0 0 f 』 【 卦 l 作为 i 代卡 蔓l 乜机 绀 , r 2 0 0 6 l j 1 人 中 , 经 历 了 l O年 的 努 力 .2 0 1 6年 , 以 台 机 组 完 成 热 试 为怀 忠 ,旗 小 从 没 汁到 l : 的 心 川 撼 于 “ 十 五 ” 发 展 清 洁 能 源 与制造 业 的 家 策 略
术 以 提 高 整 个 电 站 的 安 全 性 使 川 t发 全 系 统 能
1 0 0 0 MW 级 水堆 A P l 0 0 0 f 统 水 堆 核 J U
动 化 的删 念 , 分别 利 』 L } j 堆芯 补充水幸 f i 、安 个 汴 日 寸
技 术 的綦 础 I , 采J f J—t i = 能动 ”的支个 = 系统 .他 安 全性 、 济 仃 了
- - ¨ 2 A P 1 0 0 0恢 电 机 绀 建 造 . f f 分 别 足 浙 l
,
外壁 面 巾安 全 壳 冷 却 水 箱 的 分 装
安 先 穹
顶 和 柱 简 体 形 成 均 匀 水 膜 . 以 及 然 对 流 的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李秀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518124)摘要:介绍了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描述了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从购买方(工程公司)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核电设备质量管理分析对策自2005年12月15日,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全面开工以来,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国家核电建设的方针从“适度发展核电”调整为“积极发展核电”,红沿河、宁德、阳江、方家山、福清等核电项目相继开工。
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如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常规岛主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DCS)、变压器、水泵、阀门、管道、电缆等。
这些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都非常高,难度相当大。
以前,在大亚湾、岭澳一期等核电站的建设中,相当多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
现在,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家的要求下,各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持续、大幅提高,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时代。
面对如此之好的形势,国内企业大举进军核电设备制造市场,其中包括了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及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基本囊括了具有国内最高制造及管理水平的设备制造企业。
1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来核电设备制造的实践,各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四个凡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核安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人员、设备的专业化和工艺的标准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管理的精细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各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核电设备制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低级的人因质量事件频发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较多的不符合项。
中国核电设备材料国产化的前景及展望

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方面,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压水堆核电 机组的能力。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 断提升核电设备制造水平,满足了国内核电项目建设的需要。
三、技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电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核 电技术的发展将朝着更高参数、更安全、更环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中国 将继续推动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加强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提高核电设 备的制造能力,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总之,中国核电项目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未 来的发展中,应注重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提高设备制造能力和安全性,推动 中国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到2025年,我国核电设备材料的国产化率 要达到80%以上。此外,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 增长25%,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中国。因此,中国核电设备材料国产化具有 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面临的挑战
中国核电设备材料国产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技术难度较大。核电设备 制造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技术和研发能力。其 次,成本压力较大。由于核电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本土化生产需要在保证质 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往往能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3、加强人才培养: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4、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核电项目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 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核电事业的国际化发 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当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
筹建中的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8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核电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 当前我国核电发展现状1.1 核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 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
1.2 核电技术水平提升- 我国在核电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建设核电站的能力。
- 核电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1.3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
2.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趋势2.1 多元化的核能发展路径-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采取多元化的路径,包括传统压水堆核电、高温气冷堆核电、钠冷快堆核电等。
- 多元化的核能发展路径可以提高核电的灵便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地区和需求的能源供应。
2.2 提高核电技术水平和安全性-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继续提高核电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加强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 提高核电技术水平和安全性是保障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公众对核能的信任和支持。
2.3 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互协同,形成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格局。
- 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总结:总体而言,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核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采取多元化的路径,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并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以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核电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摘要: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发展核电站。
然而,核电站的发展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现本文主要是对中国核电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前景作出展望,主要目的为核电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前言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但是,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
如何进一步解决“电荒”问题,促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此,对核电产业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健康科学的发展对于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
1.当前我国核电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1 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大我国核电起步较晚,依然处在初始阶段,发展速度较慢,导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大。
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我国核电发电装机容量的远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发展水平,占据不到全国的3%。
据统计。
核电发电量超过本国总发电量的20%的有十九个国家。
但在我国,核电发电总量仅为总发电量的1%,与美国、法国、日本等世界法多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很大的差距。
1.2 核电技术国产化程度不高,技术较为落后当前,我国核电技术不够成熟,主要表现核电设备不成熟、核电技术不成熟以及核废料处理技术的不成熟三个方面。
相关统计指出,当前我国有自主设计和建造的300MW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但是在关键技术以及百万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设备方面,依然需要依赖外放的支持,部分比较专业的设备依然需要从国外购置,自己还无法生产[3]。
例如:在岭澳核电站项目当中,主要是从法国引进两台100万千瓦压水堆机;在秦山三期核电站这个项目当中,主要是我国与加拿大共同合资的一个项目,在项目中主要应用了加拿大成熟的核电技术。
当前,我国仅仅掌握了压水堆技术,在重水堆技术方面并没有掌握。
经调查发现,在压水堆的铀资源利用率方面仅为1%~2%,,七月都都只能作为核废料进行处理,这样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还给核废料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国内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及应对建议

在应急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继电器故障频发,对应急柴油机的安全和可靠性提出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通过对在役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对在役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对建议一全数字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在可靠性、可维护性、数据的记录存储方面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安全性。
可给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
1引言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全厂应急安全电源与核电厂的安全直接相关,在厂用电源和辅助电源都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快速启动,以提供应急照明和为保证反应堆安全停堆所需的设备用电,使其继续运转,保证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确保放射性物质不向大气泄漏。
核级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属于安全级设备。
但我国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发展缓慢,之前主要采用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装置,即采用继电器和模拟仪表构成控制系统。
而采用简单硬件的控制系统故障频发,直接威胁柴油的安全运行进而直接威胁核电站的安全。
近些年国内一些厂家通过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非安全级控制部分进行了升级,实际上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并且还存在可靠性差、难维护、数据记录数量少时间短等缺点。
所以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仪控系统全部数字化、国产化成了当前迫切需求。
2当前仪控系统主要设计方案根据国内投运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仪控系统进行分析,应急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近些年出现的继电器+PLC混合控制系统。
下面分别对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实现方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2.1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采用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实现较为简单,控制系统使用几百个继电器、模拟仪表通过硬接线进行逻辑搭接实现柴油机的控制和显示,从而实现柴油机启停等自动控制功能。
这类控制系统的典型代表例如某核电站机组使用的是法国WartSiIa公司的UD45V12型柴油机,控制系统使用的是TEC继电器。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核能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我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核电发展现状1.1 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左右。
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1.2 核电技术的进步我国在核电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一系列核电技术,包括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核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1.3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核电发展的挑战2.1 安全风险的考验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我国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未来,我国核电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
2.2 废核燃料的处理核电站产生的废核燃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废核燃料的处理技术,包括再处理和深地质处置等。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对我国核电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3 资金和人才的需求核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的短缺问题。
未来,我国需要加大对核电的投资力度,并加强人才培养,以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3.1 加强核电安全管理未来,我国核电发展的重点将是加强核电安全管理。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核电安全管理经验,加强核电站的安全监测和事故应对能力,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3.2 推动核电技术创新核电技术的创新是核电发展的关键。
AP1000核电设备国产化概况

AP1000核电设备国产化概况AP1000核电设备及其国产化(一)目前,AP1000核电设备进入国产化建设关键时期。
对AP1000核电设备及其国产化情况的了解有助于AP1000国产化进程的推进。
近日,我司对相关情况进行汇总,撰写了《AP1000核电设备及其国产化》一文,文章将分别从AP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方面,对AP1000核电设备结构及其国产化情况进行介绍,供参考。
AP1000核电设备及其国产化(一)AP1000是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一种双环路和百万千瓦级的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其反应堆一回路由1台反应堆压力容器、1台稳压器、2台大容量的蒸汽发生器、4台屏蔽式主泵、4条冷段和2条热段管道组成。
由于主泵入口直接和蒸汽发生器下封头焊接在一起,取消了第二代反应堆中蒸汽发生器与主泵入口之间的U型连接管道;同时,通过对主管道简化设计,减少了焊缝和支撑。
AP1000堆芯设计类似于西屋设计的M314堆型,其主回路设计类似于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设计的System 80,蒸汽发生器采用Delta125,主泵采用大型屏蔽泵,专设安全设施采用了非能动技术。
AP1000是在AP600的基础上适当改进的结果,机组采用单堆布置方式,为了达到更高的电站功率,一方面加大了核蒸汽供应系统主要部件的尺寸,包括增加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高度、堆芯长度,另一方面增大蒸汽发生器、稳压器、汽轮机的尺寸和容量以及燃料组件的数目。
为了实现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采用了带变频器的大型屏蔽泵。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还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核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现已形成了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简称哈电)、东方电气集团(简称东电)和上海电气集团(简称上电)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简称一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简称二重)和上海电气重型机械集团(简称上重)为重点的大型铸锻件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简称沈鼓)、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核苏阀)和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大高阀门)等一批国家级骨干企业的核级泵阀制造基地,此外,还有一批专业生产厂家具备了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环吊、主管道及配套设备的批量生产条件。
中国核电变频器国产化调研报告

中国核电变频器国产化调研报告摘要: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调研目的与意义二、中国核电变频器发展现状2.1 核电变频器定义与作用2.2 我国核电变频器发展历程2.3 我国核电变频器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三、国产化进展及挑战3.1 国产化政策推动3.2 国产化取得的突破3.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四、国产化发展策略与建议4.1 加强政策支持4.2 提高技术研发能力4.3 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4 强化国际合作五、结论5.1 调研总结5.2 对我国核电变频器国产化的展望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清洁能源发展受到各国重视。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电变频器作为核电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因此,加快我国核电变频器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调研目的与意义本报告旨在调研我国核电变频器国产化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希望通过本报告,为政策制定者、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核电变频器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核电变频器发展现状2.1 核电变频器定义与作用核电变频器是一种将直流电源转换为可变频率、可调电压的交流电源装置,主要应用于核电站的主泵、冷却水泵等关键设备。
核电变频器在核电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2.2 我国核电变频器发展历程我国核电变频器的发展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过程。
早期,我国核电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变频器。
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核电变频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2.3 我国核电变频器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目前,我国核电变频器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竞争格局以国内企业为主导。
随着国产化政策的推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核电变频器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核电是当前发展较快的新能源,相较于传统的石油、煤炭燃料发电,核电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被认为是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报告就目前核电领域的发展状况作出综合性分析,旨在为核电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核电发展现状1、发电量增长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核电发电量达到2.5万亿千瓦时,比2017年增长了1.3%。
全球核电发电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欧洲、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核电发电量的增加。
2、设备故障率下降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核电发电厂的设备故障率已从1970年的80%下降到仅有6.5%。
时,市场上经济性更高、技术更先进的新型号核电发电机组也逐渐被市场接受,这些新型号发电机组平均可以有效地延长核电发电厂的使用寿命,缩短发电停机时间,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二、核电发展前景1、技术进步使得核电成本降低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核电发电机组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核电成本显著降低,从而更加有利于核电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例如,欧洲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核电装备技术研究,实现性能优化和投资成本降低,让核电更加经济实惠。
2、政策引导使得核电发展更加活跃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核电的发展。
例如,美国及全球一些国家已经承诺“核技术延续计划”,以解决原有发电厂设备的老旧低效的问题,利用新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碳排放。
三、展望未来综上所述,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核电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取代石油、煤炭的有效方式发展前景可观。
未来,利用核电发电平台的同时,还需继续完善相关的技术,增强其可靠性、稳定性,提高发电效率,以实现核电发电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本报告关于核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核电发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以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实践和思考的角度,探讨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的必要性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离不开设备(备件)的稳定供应和良好质量。
然而,由于核电站设备(备件)的技术难度和专业性,过去很大一部分设备(备件)依赖进口。
这不仅增加了设备(备件)供应的不确定性,还增加了运营成本。
因此,实现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设备(备件)的供应稳定性。
通过建立国内设备(备件)生产基地,可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确保设备(备件)的及时供应。
此外,国产化还可以减少国外供应商对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垄断程度,增加供应商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供应稳定性。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设备(备件)的质量控制。
国内生产的设备(备件)可以更好地满足核电站的特殊需求和标准,减少因技术差异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此外,国产化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使国内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加先进和高品质的设备(备件)。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进口设备(备件)通常价格较高,而且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费用和关税。
通过国产化管理,可以降低设备(备件)的采购成本,减少运营支出,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效益。
二、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的挑战然而,实现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并非易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核电站设备(备件)的技术难度较高,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其次,核电站设备(备件)的研发和生产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此外,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管理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设备(备件)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志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介绍了世界核电工业未来趋势及我国核电工业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及加快国产化进程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核电从国产化技术引进1、概述当前世界电力能源结构中,火电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64 %。
由于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储量有限及火电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其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从长远来看,由于资源短缺火电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的地位可能被其他能源所取代。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经过欧美国家几十年的研发及实践,其制造技术与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运行安全性的提高及常规能源短缺现状使得世界各国都看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核电发展前景,并拟大力发展本国核电业。
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国均计划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大力发展核电,以节省常规能源,改善本国能源缺乏的现状;从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核电大国发展核电所走过的道路来看,不是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及能源的需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堆型研发,就是引进吸收外国技术后进行改进,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核工业体系,继而稳步发展本国核电工业技术水平,并使本国装机容量达到较为经济、合理的比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强劲,对电力的需求量迅速膨胀,而火电由于资源所限,经常因燃料问题减产或停产;在政府政策导向下,核电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规划中解决未来能源供应问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手段。
大力发展核电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由于核电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又长,我国要依靠设备进口发展核电,昂贵的造价直接影响到核电建设及运营成本,这无疑是阻碍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
唯一出路即是实现核电设计自主化和大力提高设备国产化率,从而减少核电站建设投资,降低发电成本,使核电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2、我国核电国产化现状总体上讲,核电国产化即意味着自主设计、自产设备、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四个方面。
其关键是自主设计,它是实现自主工程管理和设备采购的前提。
只有掌握了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才能依据本国情况对设备采购技术要求、材料等进行合理选用,才能更有效地处理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与技术问题,才能有效地指导核电站的建造、安装、调试等各项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摆脱国外公司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制纣,使我国核电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核电政策导向的积极推动下,国内核电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外方合资等途径已具备了一些核电主体设备的生产资质及制造能力,并已有一些资产的重要设备或部件用于近年来投入商业运行的在役电厂。
目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和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重在外方技术支持下已有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能力;上海第一机床厂的堆内构件制造国产化率已达80%;东方锅炉厂与上海锅炉厂都已有蒸汽发生器的制造经验,哈尔滨锅炉厂也具备该设备制造能力;上海锅炉厂和核工业524厂已有稳压器制造业绩;沈阳水泵厂、东方电气集团拟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百万千瓦级主泵。
另外,四川化工机械厂已有主管道制造能力;大连起重机厂已成功制造了多部环吊设备;国内三大汽轮发电机厂都已具备一定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组的制造能力。
但总体上来看,上述主体设备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制造目前均仍由国外供应商掌握。
国内各大设备制造商已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想一切办法提高主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从材料研究、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加大投入。
相信一段时期之后,国内核电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3、核电制造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3.1 核电设备制造技术我国核电设备制造技术一直都在走引进消化之路。
对于一般设备的制造,当所用材料、制造工艺等在国内制造企业技术、装备能力达到要求后即可具备一定的产能,满足国内核电建设的需求;而一些关键技术,如百万千瓦级汽机转子焊接、压力容器内壁堆焊、蒸汽发生器管板堆焊及钻孔、堆芯吊篮制造等,以及压力容器大锻件、蒸汽发生器管束等材料,国内企业尚未完全掌握其技术要求,工装等也有一定差距。
这些主要因国外技术转让费用昂贵、谈判困难所致。
3.2 生产能力由于国内大部分已获资质的主体设备制造商对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制造刚刚起步,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工装、管理等各方面均与国外成熟制造厂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一批重要设备在制造时需进行工艺评定,这也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臻成熟,所以产能问题相对较严重。
目前在建或已核准开工项目的重要部件大部分还只能在国外采购。
3.3 产业结构状况尽管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采取多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宣传并推动一些制造商申请核电设备生产资质,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也对核电市场前景看好,准备在此方向加大投入,争夺未来核电产品市场,但由于核电厂设备种类繁多、质量等级要求较严、投入大,惯有的短视行为造成不少制造商仍处于观望状态。
就目前在建核电站设备采购情况看,除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中间再热器、主泵、主汽轮机、发电机等大型主体设备外,一些核二、三级设备及常规岛设备,如主给水泵、辅助给水泵、润滑油站主油泵,润滑油泵,余热排出泵、安注泵、喷淋泵、重要厂用水泵、设备冷却水泵,旁路控制阀、各类安全阀、核级调节阀、截止阀、球阀、控制阀等,核二、三级无缝钢管、核级管件、坚固件、弹簧支吊架、液压阻尼器、部分型钢、板式热交换器、蒸发器、脱气塔、固体与气体废物处理系统设备、海水过滤及阴极保护系统设备、贝类捕集器等;各类压力等级配电装置、铅酸蓄电池、直流系统设备、电气贯穿件、干式变压器等主要设备或部件往往仍在国外采购。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及安全性要求,国外制造商往往报价较高。
如果采购数量少或合格供应商少,则价格更高得离谱。
而这些设备总体来讲,国内相关制造商在取得核电设备生产资质后在外方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下是完全可以进行自主设计制造的。
3.4 设备制造中的设计、部件采购等细节问题由于国内制造商技术能力的不足,而核电建设单位又必须考虑国家关于不断提高核电国产化率的要求,一些核电站辅助系统设备、BOP系统设备在采购招标时,迫不得已将设备按采购地域分开,部分与国内制造商签订采购合同,其它重要且国内无法制造的设备则与国外制造商单独签订采购合同。
由于在对设备结构、安全性等级、具体设计等方面提出要求的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国内制造商有能力制造的设备仍在国外采购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内资源、提高了设备采购成本。
例如某电站从国外整体采购的中压主蒸汽阀。
该阀依据ANSI标准制造,用于压力等级并不高的中压蒸汽管道上,压力等级和技术要求均不太高,国内很多泵阀制造商均有该类阀门的制造资质。
从技术角度讲,完全可以在国内采购阀门本体,油动伺服机构则可单独从国外采购,在油动伺服机生产厂的参与下进行联动功能试验,完全可满足阀门功能需求。
又如高压主蒸汽阀门,除滑动、密封面部件需进行表面渗氮硬化处理外,其它包括阀体铸件等在内的部件国内制造商均有能力完成,阀门总装也不是问题,但仍向国外供应商整阀采购,似觉不妥。
再如高安全等级的主蒸汽管道、波动管等,如因国内材料方面不符合要求,可在国外采购原材料,然后在国内进行预制及组焊。
其它诸如各类核级阀门、核级管道、管件、紧固件、各类水泵、支吊架、阻尼器、各类法兰金属、石墨垫片等,在国内相关生产厂已取得资质的情况下,并考虑其生产制造能力,部分设备完全可在国内采购。
3.5 特殊材料且小采购量、非损耗型设备或部件的制造问题对这类边缘设备而言,国内并无此类设备的制造厂。
由于设备采购数量少、制造成本高、利润低,在无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厂家不愿进行此类设备的制造,这也是影响国产化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4、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针对上述制约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步伐的各种因素,国家相关部门、核电承建及设备采购单位、核电设备制造商应关注如下问题:4.1 更广泛的核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引进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产化研究机构,探求各个专业产品领域的技术引进;鼓励国内设备制造商建立研发部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并为我所用,较全面地掌握核电系统设计及设备制造技术。
4.2 加强核电制造业准入管理按国际惯例,依据世界通用的核电标准及国家核安全法规和导则,进一步建全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管理制度,尽可能吸引国内有潜质的供应商加入核电制造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让这些制造商尽快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核电设备制造资格的申报及审批,尽快参与核电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4.3 增加投入,提高设备产能已具备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的企业应尽快决策,加大投入,提高自身核电类设备或部件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强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部件采购管理,切实缩减原材料采购周期,减少设备制造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少同类设备外购数量。
4.4 注重设备采购谈判中商务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核电建设单位应从采购管理入手,提高合同谈判人员素质,合理制订采购计划,与国内外供应商签订更科学、合理的采购合同,并理顺同一系统设备之间的接口,避免产品完工后最终装配出现不符问题而返工甚至报废。
同时采购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内潜在供应商资质报批情况,了解相关供应商生产能力及生产准备情况,以便在新项目初期及时调整采购范围,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成本增加。
4.5 加强与国外合格供应商的资金与技术合作与国外供应商以合资、股份制方式在国内建厂或增设专门生产车间,将外购设备生产转移至国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为后续自主研发奠定基础,尽快完成国产化转化。
这方面德国MTU等公司已先行一步,山西柴油机厂已与MTU合作建厂,专业生产核级相应型号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沈鼓集团也已与国外合作进行主泵的制造。
4.6 边缘设备国产化的解决途径对于一些需求量少,材料特殊,采购成本高的边缘设备,国家相关部门要鼓励一些制造商开展此类设备的制造供应业务,从税收、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使国内尽快具备此类设备的生产能力,以求不受制于人,被迫高价外购。
4.7 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的有机结合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在发展产能的基础上,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从材料选用、制造工艺、设备系统优化等方面开展科研,发展自己的核电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增强我国核电设备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国外项目的竞争力。
5、结束语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毫无疑问会经历无数的曲折艰辛,但只要充分了解世界核电的发展方向与我国核电发展状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与核电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摆正自身位置,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把握当前核电大发展的良好契机,实现核电国产化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发展并壮大我国民族核电工业指日可待!作者:张志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现从事核电设备采购及设备制造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