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批判——评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批判——评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历史的批判

——评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土木院2002级给排水3班杨鹏20020130325

学完“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的课后,自己深感中华文化之博人精深,对于规定的论文一下犯了难,不知从何着手,好像处处可写,又好像处处皆不可写。掩卷而思,忽然想起前一阵子看的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思想的介绍,颇有所感,遂决定在白己的结业论文中浅谈一下个人观点。之所以是“个人观点”,一是因为鄙人不是专家,所言不登人雅之堂;二是因为专家必不和本人一般层次,这样的问题是不屑一谈的。

“内圣外王”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所谓“内圣”,也即修身养性,追求圣人之德,大人之境;而所谓“外王”,也即匡扶天下,成就王佐之业,不世之勋。“内圣外王”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之最高境界,实为历史上无数文人儒士之梦想。例如,青年时的毛泽东对这一思想便极为推崇,在他眼中“古圣”范仲淹和“今圣”曾国藩实为“内圣外王”之典范。

我觉得,在早先的儒家思想中“内圣”与“外王”是并重的,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孔圣人曾言管仲“知仁而不知礼”,虽然“仁”“礼”二字与“内圣”“外干”之意不尽相同,但从他老人家《论语》中的原文来看“不知礼”显然是说管仲不遵周礼,道德品质上有问题,而“知仁”显然是孔老大子在认为管仲有道德作风问题的同时对其辅佐齐王,六合诸侯的王霸之业的肯定。孔子之后孟子也有肓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在先贤的心想中“内圣”与“外王”并无先后次序与必然联系。

然而宋代之后,“内圣外王”的思想却有了变化。宋代程朱理学主张知识分子当首先追求自身之心性,德操,然后方成就天卜之业。如朱熹就曾言:“存天理,灭人欲。”在他们这里,“内圣”变成了“外王”之基础,不“内圣”无以“外王”,“外王”乃“内圣”之最终口标。住他们的逻辑当中,“内圣”成了“外王”的必要条件,而“外王”是“内圣”的最终归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在前,“治国平大下”在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思想这样通俗地说,一个人

要想成就伟人功业,就必须有如圣人一般良好的道德操守,而只有有良好的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最终成就“使海县消一,寰宁人定”的大业。我以为,这思想的本身是好的,知识分子当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不然,一个道德败坏的知识分子只能为己谋私,危及国家与社会。但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超并不代表其便有安邦定国之能.便能成为国家成为社会的栋梁。

“内圣外王”思想演变的结果,使得中国至宋而后的知识分子,人都有读经背史之能,而无经世致用之才,以至于满清入关,国破家亡,众多儒生只能痛哭流涕,一死以报君王,而无一人能有所作为,为君分忧,以至有人叹曰:“百无一用是书生。”套用诸葛孔明的话说是“卜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腐儒是尔。”究其原因,根在程朱理学对“内圣外王”之新解。这样一种“内圣”为“外王”先决条件,不“内圣”无以“外王”的思想误导了此后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求圣贤之道,不重实际问题的解决,空谈心性。他们学的不是经世致用之才,而是克己立身之道。张载有言,知识分子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丢弃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根本责任,舍本逐末,去追求空泛的心性。此行虽能“独善其身”,然无以助天下。至宋以后,中国文化等各个方面缺少创新,缺少人的发展,不能说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僵化没有关系。

我以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学以致用最为关键,无用的东西学了于己何用,于社会何用,于国家何用?知识分子的个人道德素质当然关键,但道德素质不代表一切,更不代表道德素质高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就是说“内圣”不一定“外王”。空谈心性只能这些知识分子们走入误区。孔圣人乃一代圣贤,试问他如此“内圣”,能成秦始皇鞭策寰宁,一扫六合之功吗?曹操曾几下求贤令,言明德操上虽有缺陷但确实有才之人可破格提拔录用。孔明也曾在舌战群儒中痫批空谈心性,空言经典的腐儒。由此可以说,“内圣”不一定便“外王”,而“外王”者也不一定便“内圣”。

“内圣外王”的思想从两千多年前起便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气质。清初之所以盛行“反儒家思想”正是因为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由于明朝灭亡的历史事实看到了这样一思想的弊端——在这样的思想体系下教育出来的都是些文弱书生,而无有力挽狂澜的之能的人才。所以他们提

出了类似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土张。中国至宋之后,科技文化等方面逐渐为两方所赶超,我个人觉得这与“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影响甚至最后扩展到了民族气质,形成了中国人在教育之上的独特观点。

在我看来“内圣”和“外王_”应当是并重的。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既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同时应当注重培养自己之能力,只有将二者合而为一,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才是一个真止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知识分子。

了解了中国古代“内圣外王”的思想,就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文化,。以上是我对“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看法,主要以批判为主。由于只是一个人学生的个人观点,不很专业,思想难免肤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