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有效防治措施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措施
【摘要】稻纵卷叶螟防治以保护水稻3片功能叶为重点,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要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在幼虫初孵期用药,提高防效。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
稻纵卷叶螟俗称稻纵卷叶虫、刮青虫。青虫,白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
1.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纵卷水稻叶尖,并躲藏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造成水稻严重减产。
2.识别特征
2.1成虫
体长7—9毫米.翅展16—19毫米。雌蛾体、翅黄褐色。前翅外缘具暗褐色宽带,有3条黑褐色横线,中间1条短,不达翅后缘,后翅也有2条黑褐色横线.并与前翅上内外两条横线相接: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一黑色毛簇组成的眼状纹。
2.2卵
卵长约1毫米,宽 0.5毫米,近椭圆形,扁平。初白色。后渐变浅黄色至黄褐色。
2.3幼虫
5—6龄,多数为5龄。头褐色,体淡黄绿色或绿色,老熟时为
橘红色。幼虫前胸背板上有黑色斑纹,中.后胸背面具8个黑色毛片,前排6个.后排2个。每腹部节背面有毛片6个,前排4个,后排2个。
2.4蛹
蛹长7—10毫米.长圆筒形,末端尖细,臀棘突出,有8根臀刺。蛹体初为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金黄色,将羽化时翅和体上出现黑褐色线纹。蛹体外常襄着白色薄茧。
3.发生规律
3.1生活史
我国每年发生1—11代。东北。华北各地每年发生1—3代;江苏、安徽、河南的中南部、湖北的中部和北部为4—5代;湖南和江西及浙江三省北部、湖北、安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杭嘉湖地区、福建的中部和北部、湖南;江西、浙江的中部和南部为5—6代;广东,广西、台湾和福建南部为6—8代: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为9—11代。在我国北纬30?以北地区不能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的蛹越冬.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为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
3.2主要习性
(1)迁飞习性。该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在每年的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同时随气流的下沉和雨水的降落拖带而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到了秋季,成虫又随季风回迁到南方,繁衍后代,扩大种群。
(2)趋光性。成虫有趋光性;特别是对金属卤素灯有极强的趋性。在灯下雌蛾多于雄蛾,有卵雌蛾多于空腹雌蛾,上半夜多于下半夜。
(3)趋嫩绿性。成虫喜欢选择生长嫩绿。处于圆秆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的稻田植株上产卵。
(4)补充营养。咸虫羽化后,需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植物花蜜作为补充营养.以促使卵巢发育。
(5)卷叶为害。①幼虫一般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形成小苞,此时称“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束腰状虫苞.称之为”束叶期”;三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在四至五龄期喜欢频繁转苞为害.虫苞呈枯白色,严重时整个稻田一片枯白;②幼虫活泼.通常在剥开虫苞查虫时,幼虫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显然幼虫具活泼后退的习性。
(6)结茧化蛹。幼虫老熟后.多爬至稻丛基部无效分蘖的小叶、枯黄叶片、叶鞘处、稻株间或地表枯叶上,然后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
3.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稻纵卷叶螟最适宜气温22℃-28℃,相对湿度高于
80g6。若6—9月份雨日多。湿度大,有利于其发生。但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其发生和为害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2)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为害程度不一样。通常叶色浓绿,宽软的品种受害重,矮秆品种重于高秆品种.晚粳稻重于晚籼稻,杂
交稻重于常规稻。
(3)栽培。①由于20世纪60年代后,东南亚矮秆、早熟,高产品种的推广,加之我国南方稻区大规模的水稻改制,北方旱作区水稻的种植,及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为该虫南北往返迁飞和种群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②栽培管理不当,田间灌水过深,施氮肥偏晚或过多,导致与水稻徒长的田块,为害严重。
(4)天敌。稻纵卷叶螟天敌有近百种,各虫态均有许多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①卵期的寄生性天敌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捕食卵的天敌有印度长颈步甲.黑尾长颈步甲,黄尾长颈步甲、双斑长颈步甲。稻红瓢虫。青翅蚁形隐翅虫、黑足蚁形隐翅虫和蜘蛛类等;②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有卷叶螟绒茧蜂、螟蛉绒茧蜂、扁股小蜂、菲岛抱缘姬蜂、广黑点瘤姬蜂等;蛹期寄生性天敌有无斑黑点瘤姬蜂:螟蛉瘤姬蜂,广大腿蜂及无脊大腿蜂;
③蛹.成虫和幼虫的捕食性天敌有步甲、青蛙、蠼螋、隐翅虫。蜘蛛、蚂蚁等。
以上这些天敌可减轻一部分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
4.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防治以保护水稻3片功能叶为重点,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要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在幼虫初孵期用药,提高防效。
4.1农业防治
①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
②抓紧早稻收获.及时暴晒稻草,可杀死其上的幼虫和蛹。③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596的面积的稻田早培、肥培,作为诱杀田.并重点防治。
4.2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每3—4公顷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轻为害。(2)性诱剂诱杀。每667平方米放置1—2个专用诱芯,诱杀成虫,每30天更换一次诱芯。
4.3生物防治
(1)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赤眼蜂,每667平方米每次放3万一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可收到良好的效果。(2)喷洒b.t制剂可湿性粉剂或 b.t乳剂(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以上)1.5—2.25千克/公顷,对水900升喷雾,效果良好。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0.1%洗衣粉作为湿润剂。此外如能加人药液量1/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
4.4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为分蘖期。圆秆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期。掌握百丛3厘米以下小苞30个,立即用药防治。常用药剂为:每667平方米用40%丙澳磷乳油80—10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80毫升,或20g6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80毫升.或、16%氟腈‘毒死蜱乳油50—100毫升,对水50—60升喷雾.7天防治1次,每代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