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倡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依托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所谓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用教材。在教材上,编者引进了许多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材,明确项目的整体制作方法和步骤;二是要改进教材。教材中给出的各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或者说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水晶笔简》的筒身的制作过程,教材给出的步骤是先将胶片做成圆筒,然后再粘贴上下、内外固定的纸片,这样学生在粘贴纸片的时候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做改进:先粘贴纸片,再圈圆筒,学生做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样一变,学生剪纸时还可以少剪一张,学生的制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三是要拓展教材。教材给出项目对学生来讲是模仿制作,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停留在模仿上,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创新。如水晶笔筒模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四方体、三角体、六边体筒身的水晶笔筒。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制作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怎样把握教师引导的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即便是自主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但怎样把握引导的度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制作步骤和方法的归纳引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制作步骤和方法进行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将其灌输给学生。一旦学生初步明白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就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进入动手制作环节,有关细节的问题可以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予以解决;二是对重点难点的指导。这一个环节到底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还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后,要看教师是否对教材进行了改进。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或者是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在动手制作之前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要点、少走弯路,提高制作效率。如水晶笔筒中筒身的制作改进就应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作指导。如果是沿用教材,这一环节放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全面精细的指导,就会大量地占用学生的制作时间,致使课堂教学结构失衡,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在平常的教学调研和优秀课的评比中,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大量的、重复的(录像加示范)的指导而出问题。三是评价过程中的引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是重要的环节。评价的主体要具有多元性: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参与评价等;评价的对象要具有针对性:既要评价已完成的作品,又要评价未完成的作品,往往未完成的作品更具有评价的意义;要评价作品,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其实,教师的智慧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三、怎样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较好地养成学生对话、协作的习惯,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但是在小组全作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制作任务后,无所事事,总是处于观望、坐等的状态。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设计,让这部分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

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帮助其他同学;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环节。如在水晶笔筒的分组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完成了水晶笔筒的筒底或筒身的剪贴任务,同组同学仍在模仿制作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其开展水晶笔筒子创新性制作。这些创新作品是否能够完全制作出来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维与制作。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够渗透这一点,就可以较好地培养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积极思维和创新的习惯。

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出版的《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四年级上)、第九册(五年级上)、第11册(六年级上)教材中,分别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园区的各小学四、五、六年级均进入此内容的学习阶段。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这些内容不太好上,主要是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好把握。对此,我提出了我的四点意见。

一、研究性学习要为学科教学服务。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各个学科正在尝试使用的学习方式。为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适当安排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无论是那一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通过对某一主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四年级的《水果》的研究性学习,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认识水果的作用和特点;能用主题网站和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初步培养信息的搜集、鉴别和加工能力,初步养成好的上网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认识水果并不是本课的真正目标,而只是通过水果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的研究活动,使学习达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否则,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会上成一节科学课,而不是信息技术课了。当然不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四年级是采取书面与口头的表达形式,对于五年级建议用电子小报的形式表达,对于六年级建议用网页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不可死搬硬套。

在《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教材中研究性学习内容有《水果》、《电脑游戏的利与弊》;第9册的内容有《轿车的发展》和《人和动物》;第11册的内容有《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教材对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具体环节都作了明确的提示,教师可以参考。但有些环节是不适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或者说有很多内容不是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找到结果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调

查才能得出的结论。比如,你的家乡水果的出产情况、特点、家乡的传统习俗等,就必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来搜集相关信息,有些研究性环节就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了,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主题或环节,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探究,教师也可以建立专题网络引导学生研究。当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师应先体验探究过程。

教师事先体验探究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探究的主题是否合适、各个环节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探究主题自己都无法通过网络探究得出结论,那学生如何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何以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先利用相关的主题网络或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明确那些主题网络是可靠的、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能否通过相关网络探究的活动得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结论等。也只有这样的预设才能应对课堂教学的具体造成。有些教师由于没有认真的去体验,想当然去设计,以至提供给学生的网站打不开、打开了网络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可用,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探究活动,教师从此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四、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因需而定。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但并不是每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需要小组协作的,如果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就没有必要去安排小组协作了。其实,小组协作学习不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其要追求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因此,探究任务有必要设计小组协作学习时,就必须对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小组长的选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的内容、时间与方法等都要作比较具体的安排,也只有这样小组协作学习才可能有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