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路:无论正方、反方,都要论述清楚“先后关系”的原因,即为什么要“一方优先、另一方稍后”。
以优先环境治理的观点为例,可以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优先保护环境的可行性(先环境治理的意义)两方面入手,同时要兼顾反向论证,即要强调为什么不能等经济发展好了再解决环境问题。
反之亦然。
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经济建设重点关乎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生存比发展重要,先谋生再论发展。
当今时代,由于人类环保意识的淡薄,我们几乎把自己推向了生存的边缘,经济发展不仅迷失了自己本真的方向,而且已经深陷环境问题的囹圄。
➢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危机
环境污染了固然可以尝试治理,生态破坏后的恢复则常常是花了买西瓜的钱去换不来芝麻,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更是覆水难收。
可以多举例子:全球变暖导致的南北极冰川融化,酸雨降临导致的土壤腐蚀,氟利昂在臭氧层上的杰作,水体污染带来的水生植物的种类锐减,乱砍乱伐导致的植物濒危。
➢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称,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我国经济将几乎陷入停滞。
广大城乡劳动者因环境污染导致了健康状况的下降,进而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和总产值的减少的例子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比比皆是。
同样的,因健康状况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百姓生活负担加重,居民的消费水平就会下降,这与全球性的经济投资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做法背道而驰。
更
严重的是,纵观全球的环保现状,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经济建设的收益。
简单的水桶原理告诉我们,水桶的短板决定了水桶的水量,不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不可能获得进一步的经济发展的。
➢很多环境问题难以治理,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难以实现
资源耗尽不能弥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生态破坏难以修复:物种缺失造成生态失衡,气候恶化难以捉摸。
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
人为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就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受破坏。
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雌性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前来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大气环境正在恶化。
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不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而得到缓解
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来自两个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譬如盲目开荒、
滥砍森林、草原超载等,也在不断侵害着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巨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痕迹会越来越深刻,很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且难以控制的不利影响。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群落的扩展,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会有增无减。
➢环境治理的能力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因为经济发展而有本质的提升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不能被动等待科技进步和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依靠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可能解决某些已有的问题,但新的环境问题也会不断涌现。
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继续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是不可能从本质上提升我们环境治理能力的。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建设,环保先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建设的方向,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四个着力”中强调要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为了推进这一战略,国家甚至允许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为“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和领导人对环境的重视已经大过经济发展。
专家指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
可以说,经济建设,环保先行的理念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环境治理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反而会孕育出新的经济生命
力,促进新的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就得益于人类社会和国家对节能环保与环境治理的重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可供选用的例证:
北京的雾霾……空气污染在中国到处都能感受得到,几年前世界银行公布,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以首都北京为例,为了达到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北京已经为减少和降低空气污染做了大量的努力。
然而,从北京举办奥运成功到现在,雾霾又成为了关注热点。
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中国有300万人会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而早逝。
在中国的主要河流周围,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因水源被污染而成为癌症村、矮子村。
另外还有移民问题。
分析家认为,在2000到2020年之间,中国有3000万到4000万人口会因为环境污染而被迫移民;更为重要的是,污染是中国不安定因素的一个源泉,当工厂污染或者补偿不力的时候经常会酿成冲突。
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例如美国於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减至5000㎏,严重地破坏了水产资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中国大陆50年代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
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害虫的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
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大
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
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
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
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
“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
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
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
先发展经济,后环境治理
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
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从经济发展的概念出发,强调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涵盖了环境保护要求的,优先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并行的。
经济发展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类,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
发展经济学家艾尔玛·阿德尔曼认为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和经济规模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文化程度提高等。
所以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概念分析,先发展经济是可以涵盖环境保护目标的,先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要破坏环境。
必须强调,经济发展绝对不是破坏环境,那样的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治理环境,才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念。
➢从价值层面分析,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存续(时刻注意,经济发展的大目标是涵盖了环保目标的,先经济后环保不等于不环保。
)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保护环境”的涵义有两方面:1、把已经被破坏的修复回来;2、保护没有被破坏的不再被破坏。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了环境问题,而发展才是人类不变的主题。
环境问题限制了发展,要解决,但环境问题的解决只是阶段性的关键,而不能替代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主题。
发展经济也让我们有能力兼顾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为环保带来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
人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人也要环保,要吃饭与环保兼顾也只能靠发展经济。
可以说,发展经济治的是环保的本。
而为了环保而环保,只是原始的、不成熟的方式。
➢从人类需求出发,保护环境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要以保证人类的基本生存为前提,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