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和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及结构

气相色谱仪基本原理及结构

« · Ü « ¬ñ  Π¸ È Å Õ
input
H2
input
AIR
气路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 气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纯净的、流速稳 定的载气。它的气密性、载气流速的稳定性以及测 量流量的准确性,对色谱结果均有很大的影响,因 此必须注意控制。 常用的载气有氮气和氢气,也有用氦气、氩气和空 气。载气的净化,需经过装有活性炭或分子筛的净 化器,以除去载气中的水、氧等不利的杂质。流速 的调节和稳定是通过减压阀、稳压阀和针形阀串联 使用后达到。一般载气的变化程度<1%。



噪音: 20uv 灵敏度: 8000mvml/mg 线性范围: 10000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介绍



原理: 射线与载气分子作用产生慢电子,具 有亲电基团的试样分子能捕获慢电子而变 成负离子,这种负离子能与载气受放射粒 子所产生的正离子复合,从而改变检测器 的基流,使之减少,输出信号。 特点: 只对具有亲电基团的样品分子才有应答对 水敏感,载气必须充分干燥,脱氧,易受 污染。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色谱理论基础
1.“色谱”二字的由来 *朗格于1850年关于色谱分离过程的报告是最 原始的色谱法论文集 *拉姆齐在1905年用色谱法分离过气体混合物 2.茨维特实验的原形 *色谱法最初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首先提出并 命名的.1906年茨维特用右边图示的实验装置 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分离并确立了色谱柱, *1952年马丁和辛格创立了气液色谱法并由此 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奖金 *1958年出现了第一台商品化的GC *我国在1956年开展研究,1965年前后北分、 上分相继投入试制

化学分析中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化学分析中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化学分析中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化学分析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色谱分析是化学分析中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简述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一、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色谱分析根据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各自的亲和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

分离后,采用检测器对不同的组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其基本原理可用GSC、GLC、HPLC等三种最基本的色谱分析方法来说明。

1.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SC)在气相色谱中,分离过程发生在色谱柱的固定相上,流动相为惰性气体(如氦气或氮气),被分析物进入柱子后在柱中发生逐渐分离,然后显现在柱端的检测器上。

若被分离物为极性小的化合物,应选用非极性的固定相;若被分离物为极性大分子,则选用极性固定相。

2. 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液相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发生在柱子的液相(固定相),流动相为时常为有机溶液(称为流动相溶剂;其中添加的一些荧光剂或其他增敏剂是不同的某些化合物)。

被分离物根据溶液中分布系数的差异,分别在固定相上产生不同的保留时间,形成色谱峰。

固定相的选用应依据被分离物的性质和颜色来选定。

3. 气液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GLC)气液色谱属于液相色谱的一种变种。

通过用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在液态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如通过丝状的固定相来实现固定相的定向性。

由于固定相具有更高的位置为气相性能,气液色谱可用来分离低则疏水化合物。

二、色谱分析的技术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建筑材料和制造工艺化的快速发展密切关联。

目前主要应用的色谱分析技术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固相微萃取、固相微回收、固相扩散法以及静电场色谱、离子色谱等。

1. 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具有高分离度、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无污染等优点,是同类分析技术中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之一。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法定义与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一、定义与分类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以气体为流淌相的色谱法,1952年由马丁(Mattin)、辛格(Synge)以及詹姆斯(James)等首次建立。

按照固定相的物质形态不同,Gc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as-solid chromatography,GSC)和蔼液色谱法(gas-liquid chrolnatography,GLC)两类。

按色谱柱的粗细和填充状况,GC可分为填充柱色谱法和开管柱色谱法两种。

填充柱(packed column)是将固定相填充在内径通常为4mm的余属或玻璃管中;开管柱(open tubular column)是将固定相涂布于柱管内壁,中空,所以又称为空心柱。

因为开管柱的内经通常惟独0.1~0.5 mm,所以又称为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按分别机制,GC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和分配色谱法。

GLC属于分配色谱法,而GSC因为固定相常用吸附剂,因此多属于吸附色谱法。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别系统、温控系统和检测系统等五大系统。

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延续运行、管路密闭的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器、供气控制阀门和仪表,其作用是把试样输送到色谱柱和检测器。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眨眼汽化,并迅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分别系统主要是色谱柱,它由柱管和装填在其中的固定相等所组成,其作用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分别。

温控系统是用来设定、控制和测量色谱柱、汽化室、检测室的温度装置。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记录器,其作用是把经色谱柱分别后的各组分的浓度变幻改变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如电流、电压等,然后输送到记录器记录成色谱图。

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是被分析样品(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汽化后)的蒸气在流速保持一定的惰性气体(称为载气,即流淌相)的带动下进入填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色谱柱中样品被分别成一个个组分,并以一定的先后次序从色谱柱流出,进入检测器,组分的浓第1页共3页。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快速分析具有复杂组成的物质的分析
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微量物质以气体形式进行脱附,然后用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再用检测器对分离的各种成分进行
检测。

该分析法以气态物质的不同稳定性、溶解度以及穿透率为基础,通过对物质电离和离子转移作用,使被测物质根据其不同性质在柱身
内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精度高等优点。

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脱附、检测剂的
检测、柱身的分离和筛选等步骤。

样品经过搅拌后进入搅拌室,在这里,样品混合分解,并以气态形式向色谱柱端面施压,也就是在柱子
内进行脱附。

经过样品的脱附和检测剂的加入,所得到的混合气体在
色谱柱内分离,根据其不同稳定性、溶解度以及分子量等性质,各种
成分在柱身中行走时间也不一样,通过检测器可以检测不同成分的浓度,形成各种成分的曲线,从而得出被测物质的组成。

气相色谱分析法在现代化学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
它为基础,可以开展具有一系列新性质的研究,如食品、环境、生物
医药分析中的有机气体、挥发性有机物、无机气体等物质的组成研究等。

在污染源的检测方面,气相色谱分析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气相色谱分析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时间短、精度高等
特点,在食品、环境、生物医药以及污染源检测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应
用价值。

气相色谱质谱仪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质谱仪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一、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定义气相色谱质谱仪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能够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它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气相色谱质谱仪的结构1. 气相色谱部分气相色谱部分主要包括进样系统、色谱柱、色谱炉、检测器等组成。

进样系统用来引入样品,色谱柱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色谱炉用来加热和蒸发样品,检测器用来检测色谱柱输出的化合物。

2. 质谱部分质谱部分主要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

离子源用来将化合物转化为离子,质量分析器用来对这些离子进行分析,检测器则用来检测质谱输出的信号。

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用来接收、处理和输出色谱和质谱的数据,包括化合物的质谱图和色谱图等。

三、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基本原理1.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利用气体流动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来。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不同成分会根据其在色谱柱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在色谱柱中移动,最终被分离出来。

2. 质谱原理质谱是利用化合物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碎片离子,并根据这些离子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质谱仪会将化合物转化为带电离子,然后通过电场和磁场对这些离子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质谱图谱。

3. 联用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接在一起,样品首先经过气相色谱的分离,然后进入质谱进行离子化和分析,最终得到色谱和质谱的数据。

通过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四、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来分析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药物分析中,可以用来鉴定药物中的杂质和成分;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

五、气相色谱质谱仪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相色谱质谱仪在分析性能、数据处理和操作便捷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未来,气相色谱质谱仪将更加智能化,分析速度将更快,分辨率将更高,对于微量成分的分析将更加准确。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一、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色谱法,又称色谱法或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和吸附性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

分离原理是基于流动相和固定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功能的差异。

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气相色谱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色谱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量复杂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整个系统的流体,也称为载气。

固定相:色谱柱中的固定相、载体、固定液和填料。

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采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及温控系统和记录系统组成。

图1. 气相色谱仪结构简图1.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装置,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通过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系统气密性、流量监测的准确性及载气流速的稳定性都是影响气相色谱仪性能的重要因素。

气相色谱仪中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和氩气,纯度要求99.999%以上,化学惰性好,不与待测组分反应。

载气的选择除了要求考虑待测组分的分离效果之外,还要考虑待测组分在不同载气条件下的检测器灵敏度。

2. 气相色谱仪的进样系统气相色谱仪的进样系统主要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1)注射器:根据待测组分的不同相态,采用不同的注射器。

通常,液体样品用平头微量进样器进样,如图2所示。

气体样品通常通过旋转六通阀或色谱仪提供的吸头微量进样器注入,如图2所示。

图2. 气体、液体进样器固体试样一般先溶解于适当试剂中,然后用微量注射器以液体方式进样。

(2)气化室:气化室一般由一根不锈钢管制成,管外绕有加热丝,作用是将液体试样瞬间完全气化为蒸气。

气化室热容量要足够大,且无催化效应,以确保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且不分解。

3. 气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气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部分,作用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各个组分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一
种技术,它利用流动的相乎作为柱剂,能够将混合物转变为单独的组分,供检测。

一、基本原理
1、样品的分离:分离效果取决于样品分子颗粒大小和组成。

它在柱中被分解为单独的化学物质,以便进行检测。

2、样品的流动:用活性气体作为流体,把样品溶解在体系中并实现样品的流动和甩掉。

3、色谱室的温度控制:传热器控制色谱室的温度,当分子被连续加热和充满时,不同分子的稳定性越差,分离效率越高。

4、测定:检测各分子的浓度,可以通过元素测定仪器,例如:热电偶、热电阻、IEF等,用来检测分离得到的组分,使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5、解析:记录检测数据,通过相对密度、元素信息以及表明分离物分子量的柱面分离,获得加入到样品中所包含的物质。

二、工作原理
1、引入混合样品:通过用N2或H2等气体将混合样品在色谱柱中进
行渗透。

2、对样品的第一次划分:使混合样品分为两组,一组比另一组相对密度较低的小分子。

3、增加温度:将色谱室的温度陆续加热,让更小的分子从色谱柱的出口处流出。

4、多次环路:重复上面的三步,多次进行环路,最终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5、检测:通过元素测定仪器(如: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测定每个分离得到的组分,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三、应用
气相色谱法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具有检测多组分精细物质的
能力,能够采用可调精度的测定方法。

常用于环境监测(毒气检测、
有害物质检测),气体分析(氧气含量分析),食品检测(风味检测)等各种实际工程中,为样品的安全分析提供快速准确的基础数据。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原理组成及使用

简述气相色谱分析仪的原理组成及使用
气路 系统 当中缓缓流动 , 经过色谱 柱时进行分 离 , 经过检测器 时进 行检测 , 最终通过气路系统流入废液瓶中 , 就完成 了整个 的检 测过程 , 所 以气路 系统 就像是整 个气相 色谱分析 仪 的骨 架, 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 。
A . 调整仪器状 况。按顺 序打 开气体 发生 器开 关或 钢瓶
类型 , 一般设定为 “ 绝缘 油” , 然 后对进 样方 式 、 试验 时 间、 切 换时间进行设定。最后 , 等基线稳定后 , 即可进针 。
3 结语
1 . 3 气相 色谱 分 析仪 的 色谱 分 析 系统
气相 色谱分析仪色谱分析系统就是 由色谱柱和柱箱两部
分组 成, 色谱柱就是前面原理 中所说 到的将混合 的气体 样品 进行 分离的部 位。是气 相色谱分 析仪 的关 键部分 , 主要 有填 充柱 和毛细柱 两大类 。柱箱就是装接和容纳各种色谱柱 的精 密控温的炉箱 , 是色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柱箱结构设计
流入到检测器 当中进行检测 。检测器是整个气 相色谱分 析仪
】 3 4
参考 文献 :
[ 1 ] 许 国旺. 现代 实用 气相 色谱 法 [ M] . 北京: 化 学 工业 出版 社 ,
2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
[ 2 ] 孙传经. 气相 色谱分 析原 理与技 术 [ M] . 北京: 化 学工业 出版
2气相色谱分析仪的进样系统气相色谱分析仪的进样系统相对于液相色谱分析仪的进样系统来说重要得多因为气相色谱分析仪的进样系统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在进行固体和液体成分的检测时进样系统要将这些样品进行气化才可由载体气体携带不然样品是无法进入到气相色谱分析仪内进行检测的
应用 研 究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相关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相关知识

5.在柱垫圈上端以上留出柱4-6mm,用打印机改正液在柱螺 母下作标记.
6.将柱插入进样口,把螺帽和垫圈上部的柱子滑向进样口 底部.用手指拧紧柱螺帽直至柱被固定.
7.调节柱位置,使柱上改正液标记正好在柱螺帽底部.
8.拧紧螺帽1/4-1/2圈,用轻微的力部能将柱从接头上拉下.
9.在检测器上安装毛细管柱 其步骤与进样口相同,但是在柱垫圈上端以上留出的距离不 一样(FID:48mm) 注意:如果在应用中系统所使用的是ECD或是NPD等, 那么在老化色谱柱时,不接检测器。
#1 #2 #3 #4 #5 #6 #7 #8 #9
分流比设置问题
进样口的日常维护


更换隔垫
清洗或更换进样针
进行泄漏测试和维修
清洗或更换衬管/内插件 更换O-形环 清洗或更换分流平板和金属垫片(SSI)
2.气化室
为了让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而不分解,因此要求
气化室热容量大,并不使样品分解。为了尽量减少柱前谱峰
进样口类型:
1)分流/不分流进样口 (SSI) 2)隔垫吹扫填充柱进样口 (PPI) 3)冷柱头进样口
4)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口 (PTV):进样口的加热丝可程序升温, 适合多组分难分离的物质分离
5)顶空进样 6)微相固萃取进样
SSI 分流模式流路图
SSI 不分流模式流路图
SSI分流流量计算
隔垫吹扫填充进样口
变宽,气化室的死体积应尽可能小。常用金属块制成汽化室、
外套加热块,为消除金属表面的催化作用,在汽化室管内有 石英衬管,衬管有分流与不分流之分。衬管是可以清洗的。
3.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是指把混合样品中各组分分离的装置,它由 色谱柱组成
色谱柱的分类: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摘要:气相色谱法(亦称为GC),该技术在1952年由詹姆斯同马丁提出,它作为是一种创新的分离、分析方法,自此之后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所用固定相的存在形式不同,GC划分成气-固色谱法与气-液色谱法两类。

相对于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气相色谱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该技术可快速、高效地进行组分分离和定量测定。

其次,该技术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过程所需样品用量少。

以液体样为例,检测用量约只需0.1μL足矣。

另外,该技术选择性好,能够分离和检测某些沸点接近的组分。

最后,该技术应用范围广,如煤化工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

除气体和VOCs外,该技术也能对固体样进行分析。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原理;组成1 气相色谱仪的原理GC指的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

该法利用待测样中不同组分的理化性质不一样以实现试样中混合物的分离。

气相色谱仪以待测样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与气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作为基础。

待测样由载气输送至色谱柱后,各组分将在两相间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各组分吸附能力与溶解能力的差异,它们在管柱中的移动速率亦有差异。

在色谱柱中运行一段距离后,各组分将先后从色谱柱中输送入检测系统中。

不同组分生成的电信号通过记录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峰。

1.1 气-固色谱分离气-固色谱采取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以在色谱柱中匀速流动的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

载气将汽化后的试样输送至色谱柱后,各组分随着载气在气、固两相间的移动不断吸附与析出,并在吸附、析出过程中进行反复分配。

由于固定相对于各组分的吸附系数存在差异,不易吸附的组分的移动速率较快,而易吸附的组分则较慢。

所以,各组分在色谱柱中运行一段距离后便会分离,先后从色谱柱输送到检测器,并逐一检测。

1.2 气-液色谱分离气-液色谱法是在色谱柱中添加某种低活性、多孔的固体,并且于固体的表层均匀涂上厚度较薄且挥发性较差的多沸点有机物作为固定液,同时使其生成液膜。

载气会把汽化后的试样带入色谱柱。

气相色谱的构造

气相色谱的构造

气相色谱的构造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全面而又敏感地分析物质组成或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物质的各种成分,在不同分析领域起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气相色谱法及其构造原理。

一、气相色谱法原理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分子组成或结构分析方法,它利用常压下的一种气体(通常是氢气)将待测样品加热脱除、共混溶,然后通过一种可变压力或不可变压力的柱状介质将其分离,利用测定仪探测器来检测其分子组成或结构。

气相色谱法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偏析物质成分,且分离效果好,因此能够高效检测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二、气相色谱的构造原理1、仪器结构气相色谱仪器主要由柱管、泵、检测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柱管是气相色谱的基础,它内部装有一定的溶剂,可以将待测样品分解成多个组分。

泵负责将待测样品和柱管内封闭的溶剂连接。

检测器是气相色谱最关键的部分,它采用电化学,热释电等方法检测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柱温、流速等参数,以保证分离效果。

2、柱管结构柱管一般由内管、外套、柱内轴等部分组成,外套也叫柱壳,主要作用是连接热控制装置。

柱内轴是柱管内的铝合金轴,它可以承受排斥效应,保持柱管内部稳定。

柱内装有各种不同的溶剂,可以将被分离成的组分分离出来。

3、柱内加热柱内加热是实现气相色谱仪器的关键,它使得待测样品在柱内熔解,有效地分解成组分。

柱内加热的方法有热风加热和恒温加热两种。

热风加热技术使用连续循环的热空气加热柱管,使得柱内温度可控、稳定。

三、总结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可以检测物质的各种成分及结构,在分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仪器主要由柱管、泵、检测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柱管内部充满色谱分析所需的溶剂,外套连接热控制装置,柱内轴承受排斥效应,使柱管内部稳定。

柱内加热使得待测样品在柱内熔解,有效地分解成组分,从而实现气相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一、气相色谱分析简介气相色谱分析(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分离不同分子组分物质所用的技术。

它由一个柱,一个活性柱材料,一台负责改变柱内组分气体比例的汽油机,一台采样泵和一台探测器组成。

柱架中装有一个分子过滤固定柱,这种柱架可以把混合溶液中的分子分离出来。

在一个GC实验中,通常将混合溶液放入GC中并用一种类似汽油机装置将混合物作为气体进入GC柱架,汽油机将其进一步压缩,并进行热加热,以便混合物的组成物被分离,经过一定的时间,每一种组分物质都会按其分子量、电荷等参数沿着柱架向下流动,最终被探测器检测到。

二、气相色谱分析原理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柱内复杂的分子过滤作用来分离有机物。

它是通过热活化或汽油机压力改变试液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之间的相对比例,从复杂的混合溶液中将有机物分离出来,经过探测器的检测以便实现色谱分析的目的。

在气相色谱仪的回收环节,由活性柱材料提供的结合功能,首先结合溶液柱中的无机离子和较大分子物质,然后再结合较小分子物质,又因为物质在结合和脱离活性柱材料的过程中,各物质的临界点不一样,所以其分子组成的组分物质以根据其临界点的差异,以不同的速率流动到检测器,实现色谱分析的目的。

三、气相色谱分析应用气相色谱在药学、生物学以及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的薄层色谱可用来快速分析样品中的各成分,而深层色谱则可以测定分子混合中低量组分,它可以测定出健康体检、环境检测和油品分析中排放出的有毒物质等多种样品,它不仅涉及到分离和测定,而且可以测量有机物的活性和氧化指示物的水平。

此外,气相色谱还可用于分析宏观物料,如燃料油、生物油脂、染料等,从而检查产品质量,还可以检测气体、蒸气、液体和固体中可挥发物质等。

四、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分离和检测分析技术,它将有机物浓度范围从比重分数降低到50-100微克/克,精确度高于重量少于10-8克。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B、固定液的分离特征
被测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大小与 被测组分和固定液两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 关。分子间作用力 ①静电力(定向力) ②诱导力 ③色散力 ④氢键例 (不同固定液的分离性质用麦氏常数表征——表2-6麦 氏常数 )
C、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选择——相似相溶原理
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 ①分离非极性物质 选用非极性固定液——鲨鱼烷、甲基硅油、阿批松。 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之间的作用力是色散力。各组分按 沸点顺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沸点 高的组分后流出。如果被分离组分是同系物,由于色散 力与分子量成正比,各组分按碳顺序分离。
n 有效 5 .54 ( H 有效 L n 有效
' Βιβλιοθήκη RY1 / 2) 16 (
2
' tR
Y
)2
( 2 18 ) ( 2 19 )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较为真实的反应了柱效能的好坏。 成功处:解释流出曲线的形状(呈正态分布)、浓度极大点的位 置以及计算评价柱效能等方面。 不足处:基本假设是不当 。
O
Fe
O
有吸附性,担体需加以钝化处理。处理方法:酸洗, 碱洗,硅熔 。
2、固定液
A、对固定液的要求
①挥发性小 ②热稳定性好 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 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
③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 ④具有高的选择性 对沸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物质有 尽可能高的溶解能力; ⑤化学稳定性好 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Dg—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单位为cm2·-1) s
纵向扩散与组分在柱内的保留时间有关,保留时 间越长,分子扩散项对色谱峰扩张的影响就越显著。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氨气)可使B项降低。 Dg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与柱压。 弯曲因子r:空心毛细管柱r=1、填充柱中扩散程 度降低r<1、硅藻土担体r=0.5~0.7

气相色谱结果分析

气相色谱结果分析

气相色谱结果分析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它不仅在医药、化工、化妆品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食品行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在实际数据处理中,根据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于误差及信息可信度的评估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将需要分析的样品通过溶解或热解的方式,将其转变为气态分子,并在柱内的涂层物上进行分离,最后在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分析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样品、柱和检测器。

1.样品样品的准备工作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非常重要。

首先应确保样品干燥后粉碎均匀。

接着,样品必须在进入气象管之前被转化为气体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样品转化为气态分子时,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内部标准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柱在柱中的涂层物,也就是固相材料,是分离样品的关键。

「顺时针」柱和「逆时针」柱是两种常见的柱类型,这两种柱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物。

涂层质量也会显著影响分离结果。

3.检测器检测器在气象色谱分析中主要用于检测样品的分离和识别,是气象色谱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

在选择检测器时需要根据检测物分子结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速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气相色谱结果分析的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处理要依靠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分析方法:1.峰高度分析法在峰高度分析法中,根据检测器收到的信号高度来计算每个成分的组成比例。

这种方法需要依靠标准直方图和谱库数据库来进行数据分析。

2.峰面积分析法峰面积分析法直接测量峰面积来计算每个成分的组成比例。

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对每个成分的响应因子进行校正。

3.峰形匹配分析法峰形匹配分析法基于计算机比较分析,使用已知成分的谱库作为比较基准,从而对待测样品的数据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数据的应用气相色谱分析通常成为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因为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活和可靠的特点。

气相色谱仪结构及其原理

气相色谱仪结构及其原理
• 分流比范围(1:10-1:100):进入毛细管柱内的载气流量与放 空的载气流量之比称为分流比。
分流示意图
3.色谱柱
茨维特的经典实验:
茨维特的经典实验是使用一根填充白色菊粉的玻璃柱管来分离植物叶的石 油醚提取液,实现了不同色素的分离。操作时将植物叶的石油醚提取液倒入菊 粉柱中,提取液中色素被吸附在顶端,然后用纯净的石油醚不断冲洗,与此同 时可观察到柱管从上到下形成绿、黄、黄三个色带。再继续用石油醚冲洗,就 可分别得到各个色带的洗脱液。
点火时,FID检测器温度务必在120℃以上。点火困难时,适当增大氢气流速, 减小空气流速,点着后再调回原来的比例。检测器温度要高于柱温20~50℃, 防水冷凝。
进样隔垫定期更换,定期清洗衬管。
分析样品前需老化色谱柱,走平基线后分析样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作过程:
来自色谱柱的有机物与 H2-Air混合并燃烧,产生 电子和离子碎片,这些 带电粒子在火焰和收集 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几 百伏)形成电流,经放 大后测量电流信号(1012 A)。
A区:预热区 B层:点燃火焰 C层:热裂解区:温度最高 D层:反应区
具体描述如下:

氢气由喷嘴加入,与空气混合点火燃烧,形成氢火焰。极化极和收集极
形成的微电流经高电阻,在其两端产生电压降,经微电流放大器放大后从输
出衰减器中取出信号,在记录仪中记录下来即为基流,或称本底电流、背景
电流。只要载气流速、柱温等条件不变,基流亦不变。无样品时两极间离子
很少,基流不变;当载气+组分进入火焰时,在氢火焰作用下电离生成许多正、
负离子和电子,使电路中形成的微电流显著增大。即组分的信号,离子流经
由茨维特的经典实验可以看到色谱分析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其原理是 将分离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布,其中一相是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固定相菊粉, 另一相是推动被分离组分流过固定相的惰性流体石油醚,叫流动相。当流动相 载带被分离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利用固定相与被分离的各组分产生的吸附( 或)分配作用的差别,被分离的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使不同的 组分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从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洗脱出来,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 离。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简述气象色谱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气相色谱分析于1952 年出现,经过50 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近代分析手段之一,由于它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准,易于自动化等特点;且当其与质谱,计算机结合进行色-质联用分析时,又能对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对气象色谱仪进行探讨:1 气象色谱流程与分离原理气象色谱仪分离的原理:分离原理是气体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过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混合物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并在两相间分配。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从而达到各组分分离的目的。

气象色谱法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载气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

可用流程方框图表示,如下图:2 气象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和核心部分2.1气路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和检测器的正常工作提供稳定的载气和有关检测器必须的燃气、助燃气以及辅助气体,气路控制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仪器的分离效率、灵敏度和稳定性,从而将直接影响定性定量的准确性。

气路控制系统主要由开关阀、稳定阀、针型阀、压力表、电子流量计等部件组成。

2.3 色谱柱和柱箱色谱柱的作用就是分离混合物样品中的有关组分。

是色谱分析的关键部分,主要有填充柱和毛细柱两大类。

色谱柱选用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分离的效率、稳定性和检测灵敏度。

柱箱就是装接和容纳各种色谱柱的精密控温的炉箱,是色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柱箱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体性能。

2.4 检测器检测器是气象色谱仪的心脏部分,它的功能就是把随载气流出色谱柱的各种组分进行非电量转换,将组分转变为电信号,便于记录测量的处理。

检测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整机仪器的性能,主要影响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器的性能也决定了该仪器的应用范围。

一般色谱仪的检测器都有热导检测器和氢焰检测器:A 热导检测器的原理:气体具有热导作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热导检测器就是根据不同物质热导系数的差别而设计的,它对有机、无机样品均匀响应,而不破坏样品,可用于常量分析。

气相色谱原理和分析方法图解

气相色谱原理和分析方法图解

或含有矿物杂质,如氧化铝、铁等,使色谱峰产生拖尾。 因此,使用前要进行化学处理,以改进孔隙结构,屏蔽活性中 心。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硅烷化及添加减尾剂等。
(i)酸洗 酸洗:用3--6mol·cm-3 盐酸浸煮载体、过滤, 酸洗 水洗至中性。甲醇淋洗,脱水烘干。可除去无机 盐,Fe,Al等金属氧化物。适用于分析酸性物质。 (ii)碱洗 碱洗:用5%或10%NaOH的甲醇溶液回流或浸 碱洗 泡,然后用水、甲醇洗至中性,除去氧化铝,用 于分析碱性物质。 (iii)硅烷化 硅烷化:用硅烷化试剂与载体表面硅醇基反应, 硅烷化 使生成硅烷醚,以除去表面氢键作用力。如:
保留指数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人为规定正构烧烃的保留指数为其碳数乘100,如正己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烷和正辛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和80O。至于其他物质 的保留指数,则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保留指数进行标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 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 定。测定时,将碳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加于样品x中进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 行分析,若测得它们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tr′(Cn),tr′ ),t (Cn+1;)和tr′(x)且tr′(Cn)<tr′(x)<tr(Cn+1)时, ;)和tr′ )且t )<t )<t 则组分X 则组分X的保留指数可按下式计算,即
这种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较弱的分子间的 吸引力,它不像分子内的化学键那么强。它包 括有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作用力4 种。前三种统称范德华力,都是由电场作用而 引起的。而氢键力则与它们有所不同,是一种 特殊的范德华力。此外,固定液与被分离组分 间还可能存在形成化合物或配合物等的键合力。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

气化温度 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气化温度,使液体试样 迅速气化被载气带入柱中,在得证试样不分解 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气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 利。 气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
对固定相的要求:
①挥发性小,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
免流失;
②热稳定性好,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
③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
假设试样中有n个组分,每个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 m2,……,mn各组分含量的总和m为100%,其中组分i的质量ωi 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mi mi Ai f i i 100% 100% 100% m m1 m2 mn Ai f1 A2 f 2 An f n
3、分离系统
色谱柱(心脏部分)、柱箱和恒温控制装置。
色谱柱:填充柱、空心毛细管柱。
填充柱:
制备简单,可供使用的单体、固定液、吸附剂繁多, 可解决各种分离分析问题。 填充柱外形有U型、W型和螺旋型三种,内径均为2~ 6mm,长度在1~10m之间,通常2~4m。不锈钢、玻璃、 聚四氟乙烯。
空心毛细管:
气相色谱法
信 号
气相色谱法是采用气体作为
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法。在此法 中,载气(不与被测物作用,用来 载送试样的惰性气体,如氢气、氮 气等)载着欲分离的试样通过色谱 柱中的固定相,使试样中各组分分 离,然后分别检测。检测器信号由 记录仪记录,得到“色谱图”。
时间
气相色谱的工作流程
6 7 9 2 4 5 8 3 1
现今,“色谱”这一名词仍沿用下来。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色谱法研究的对象已不局限于有色物质。
Tsweet的实验
色谱法的原理
分离原理: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

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和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和基本原理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依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亲和力,通过在载气流动下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

气相色谱的组成包括分离柱、载气系统、探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首先是分离柱,它是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

分离柱通常由一种高纯度的固定相填充在一根毛细管中。

固定相可以是无机物(如硅胶、氧化铝)、有机物(如聚硅氧烷、苯乙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复合物(如聚二甲硅氧烷、聚酯化合物)。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的性质和目标分离效果。

分离柱可以是直接填充型(packed column)或开放式管柱(open tubular column)。

直接填充柱是将固定相直接填充在柱内,利用其多孔性来提供更好的分离能力;开放式管柱由一层极薄的固定相涂覆在柱壁上,其表面积大,但分离能力稍弱。

接下来是载气系统,它用于将样品气体推动流过分离柱。

常用的载气包括氦气、氮气和氢气,其中氦气是最常用的选择,因为其惰性、稳定性和低温液化容易。

载气通过分离柱时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被分离柱中的固定相吸附,从而推动流动相和样品分离。

载气系统还包括进样装置,用于将样品进入分离柱。

进样方式可以是液相进样、气相进样或固相微萃取进样。

然后是探测器,它用于检测分离后的组分,并转化为可读的信号。

常用的探测器包括热导检测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

热导检测器适用于检测非极性化合物,其原理是利用样品和载气的导热性差异来检测组分含量;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适用于检测极性化合物,其原理是将样品离子化,通过测量产生的离子流来检测组分含量;电子捕获检测器适用于检测具有硫、氮、卤素等元素的化合物,其原理是利用电子与样品分子反应产生的流量变化来检测组分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载体表面处理:硅藻土含有硅醇基(— )载体表面处理:硅藻土含有硅醇基 SiOH)、Al2O3、Fe等,也就是说,它具有 、 、 等 也就是说, 活性而不完全化学惰性,需进行化学处理。 活性而不完全化学惰性,需进行化学处理。 其处理过程如下: 其处理过程如下:
二、气相色谱流程
1-载气钢瓶;2-减压阀;3-净化干燥管;4-针形阀;5-流 量计;6-压力表;7-进样器;8-色谱柱;9-热导检测器;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
三、分离过程 待测物样品被蒸发为气体并注入到色谱分 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 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物反应 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 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 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 气)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
四、 分离度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 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 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 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⒈理论塔板假定
⑴在一小段间隔(H)内,气相平均组成和液相平 在一小段间隔( ) 均组成很快达到平衡; 均组成很快达到平衡; ⑵载气以脉动式进入色谱柱,且每次进气为一个板 载气以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体积; 体积;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纵向扩散忽略不计; ⑶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纵向扩散忽略不计; 分配系数在各板上是常数。 ⑷分配系数在各板上是常数。
⒉柱温的选择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选择柱温 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 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 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 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 ( 分析时间20 30min) 对宽沸程的样品, 20- min); 分析时间 20-30min) ; 对宽沸程的样品 , 应使用 程序升温方法。 程序升温方法。
二、分配系数、分配比与滞留因 分配系数、 子
⒈分配系数 组分在色谱柱内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 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称为分 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 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mL)的比值, 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
⒉分配比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 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用k 表示。 分配比越大,保留时间越长;分配比 为零,保留时间为死时间。
色谱柱长:L 色谱柱长: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理论塔板数: 色谱柱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 间的关系为: 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 5.54( ) = 16( ) Y1/ 2 Wb
⒉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五、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⒈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塔板高度与载气流速曲线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 柱效⇓ 流速⇑ 柱效⇑ 柱效⇓,流速⇑ ,柱效⇑ ,由于流速对这两 项完全相反的作用, 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响使 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 最佳流速值 以塔板高度H 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以塔板高度H对 作图, 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为 最佳流速。 最佳流速。
① 柱效较高,△K (分配系数)较大,完 全分离; ② △K 不是很大, 柱效较高,峰较窄, 基本上完全分离; ③柱效较低,, △K 较大,但分离的 不好; ④ △K 小,柱效低, 分离效果更差。
分离度的表达式: 分离度的表达式:
R= =
2 (t R ( 2 ) − t R (1) ) Wb ( 2 ) + Wb (1) 2 (t R ( 2 ) − t R (1) ) 1 .699 (Y1 / 2 ( 2 ) + Y1 / 2 (1) )
⒋担体的性质和粒度
担体表面积越大、表面和孔径分布均匀, 担体表面积越大、表面和孔径分布均匀,固 定液涂覆均匀,液相传质越快,柱效较高; 定液涂覆均匀,液相传质越快,柱效较高; 担体粒度太细,阻力增加,对操作不利。 担体粒度太细,阻力增加,对操作不利。
⒌气化温度
气化温度越高对分离越有利; 气化温度越高对分离越有利; 一般选择比 柱温高30~ ℃ 柱温高 ~70℃。
四、气相色谱的组成
1.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 速控制; 速控制; 2. 进样系统:进样器及气化室; 进样系统:进样器及气化室; 3. 色谱柱:填充柱(填充固定相)或毛细管柱 色谱柱:填充柱(填充固定相) 内壁涂有固定液); (内壁涂有固定液); 4. 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 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 或氢火焰检测器最为常见; 或氢火焰检测器最为常见; 5. 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 6. 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气化室的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系统:柱室、气化室的温度控制。
⒍进样时间和进样量
一般在1秒内完成,越快越好;进样时间长, 一般在 秒内完成,越快越好;进样时间长, 秒内完成 会导致色谱峰变宽; 会导致色谱峰变宽; 进样量适当;进样太多,峰叠在一起, 进样量适当;进样太多,峰叠在一起,分 离不好;进样太少,检测器灵敏度不够, 离不好;进样太少,检测器灵敏度不够,不能 出峰。 出峰。
第三节 固定相及其选择
气固色谱固定相——固体吸附剂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 固体吸附剂
该类型色谱柱是利用其中固体吸附剂 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差别进行分离。 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差别进行分离。主 要用于分离小分子量的永久气体及烃类。 要用于分离小分子量的永久气体及烃类。
1. 常用固体吸附剂 : 硅胶 强极性 、 氧化 常用固体吸附剂:硅胶(强极性 强极性)、 弱极性)、 非极性)、 铝(弱极性 、活性炭 非极性 、分子筛 极 弱极性 活性炭(非极性 分子筛(极 筛孔大小) 性,筛孔大小 2. 人工合成固体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微球 人工合成固体吸附剂: (GDX): 人工合成的多孔聚合物 , 其孔 : 人工合成的多孔聚合物, 径大小可以人为控制。 径大小可以人为控制 。 可在活化后直接 用于分离。 用于分离。
⒊滞留因子Rs 组分与载气在色谱柱内的流速之比
mS 1 RS = = mM + mS k + 1
t k= tM
' R
三、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塔板理论把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工程, 把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工程,直接引用处理 蒸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分离过程, 蒸馏过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处理色谱分离过程, 即把连续的色谱过程看作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 即把连续的色谱过程看作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
R =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 =1.0:分离程度98%; R =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令Wb(2)=Wb(1)=Wb(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 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
R= = 2(t R ( 2 ) − t R (1) ) Wb( 2 ) + Wb(1) ( r21 − 1) t 'R ( 2 ) t 'R (1)
2)载体类型: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 )载体类型: 藻土型, 藻土型,前者又分为白色担体和红 色担体。 色担体。
类型 组成 制备 特点及应用 孔穴密集、孔径小、比表面大。 孔穴密集、孔径小、比表面大。对强极性 红色担体:硅藻土+粘合 红色担体:硅藻土 粘合 化合物吸附和催化性较强 可使它们 和催化性较强, 它们因吸 化合物吸附和催化性较强,可使它们因吸 o 单 细 胞 海 藻 骨剂 900 C 煅烧 硅藻土 附而拖尾 只适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拖尾。 附而拖尾。只适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小量盐) (SiO2+小量盐 小量盐 与红色担体性质和特点不同。 白 色 担 体 : 硅 藻 土与红色担体性质和特点不同。白色担体适 于极性物质。 +20%Na2CO3 煅烧 于极性物质。 非硅藻土 有机聚合物 人工合成:有机玻璃球 由于表面难以浸润, 人工合成:有机玻璃球,由于表面难以浸润,只用于一些特定组分 分析。 氟,GDX 载体 分析。
载体+固 二、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 固 气液色谱固定相 载体 定液
气液色谱固定相由载体和固定液构成: 气液色谱固定相由载体和固定液构成:载 体为固定液提供大的惰性表面, 体为固定液提供大的惰性表面,以承担固 定液,使其形成薄而匀的液膜。 定液,使其形成薄而匀的液膜。
1.担体 (也称载体 担体 也称载体 也称载体) 1) 对载体的要求: ) 对载体的要求: 多孔性、比表面积大; 多孔性、比表面积大; 表面是化学惰性的; 表面是化学惰性的; 热稳定性、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热稳定性、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粒度均匀、细小。 粒度均匀、细小。
恒温: 恒温:45oC
温度低,分离效果较好,但分析时间长 温度低,分离效果较好,
恒温: 恒温:145oC
温度高,分析时间短,但分离效果差 温度高,分析时间短,
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30~180oC
程序升温,分离效果好,且分析时间短 程序升温,分离效果好,
⒊固定液性质和用量
固定液量越大,所容许的进样量越多, 固定液量越大,所容许的进样量越多,但色谱 柱效能越低,分析时间越长。 柱效能越低,分析时间越长。
2
=
t 'R ( 2 ) − t 'R (1) Wb
=
(t 'R ( 2 ) t 'R (1) − 1) ⋅ t 'R (1) Wb
( r21 − 1) n有效 ⋅ = Wb r21 16
t 'R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