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案-第六章脂类的代谢-4学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六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第六章 脂类代谢

四、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1. 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酸 脂肪组织、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血浆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脂肪
95﹪
类脂
5﹪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二)动物体内重要脂肪酸
习惯名称 乙酸 月桂酸 肉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十二碳脂酸 十四碳脂酸 十六碳脂酸 十八碳脂酸 十八碳一烯酸 十八碳二烯酸 十八碳三烯酸 系统名称 碳原子数 双键数 2 12 14 16 18 18 18 18 3 4 5 0 0 0 0 0 1 2 3 9 9,12 9,12,15 9 18:1Δ9C
+ H2NCH2COOH CH2CONHCH2COOH
苯乙尿酸
CH3CH CH2CH CH2COOH 2COOH H2 CH
2 2
β
α
β
α
(二)脂肪酸一般氧化分解过程
四个阶段:
P402
1、脂肪酸激活(线粒体外膜):RCOOH →RCOSCOA
2、脂酰COA转运(10C以上): RCOSCOA 肉毒碱 RCOSCOA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
G蛋白
+
AC
cAMP +
HSLa(无活性) PKA
HSLb(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FFA
甘油二酯
FFA
甘油三酯
甘油一酯脂肪酶 FFA
甘油
AC:腺苷酸环化酶 PKA :蛋白激酶A

生物化学-脂代谢【课件】

生物化学-脂代谢【课件】

苯乙酸
苯甲酸
A. 脂酸的活化 • 在线粒体外进行。 • 在脂肪酸硫激酶(FAAthiokinase,又称Acyl CoA合酶)
作用下,需ATP和Mg 2+ • 形成一个高能硫酯键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细胞质中进行
B. 脂酰CoA的转运
通过移位酶,脂酰-SCoA与肉毒碱结合成的脂酰肉碱进 入线粒体内膜,反应可逆。
乙酰乙酸
丙酮
2.酮体的利用
D-β-羟丁酸脱氢酶 β-含氧酸 : CoA转移酶
硫解酶
D-β-羟丁酸 乙酰乙酸 乙酰乙酰CoA
病理: 糖尿病人,乙酰乙酸形成速度>分解, 血中出现大量酮体。
3)肝的作用:
❖ 肝细胞线粒体中有生酮作用的所有酶, [乙酰CoA]↑时,酮体为肝的正常代谢产物;
❖ 肝中氧化酮体的酶活低,故酮体入血到肝外组织。
OH
O
H2
CCC
SC o A
O
O
O
C
H2 CC
aceto acetate
CH3
H M G -C oA
H M G -C o A L yase
O
C H 3 + H 3 C C SC o A
acetyl-C o A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羟--甲基戊 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
β-羟丁酸脱氢酶
β-羟丁酸
▪ 意义:带甲基的支链FA、奇数FA或过分长的长链FA
例:
水解
叶绿素
氧化
叶绿醇
α-OX
植烷酸(带甲基的支链FA)
降植烷酸
❖ ω-氧化:
• 1932年Verkade等人发现11碳脂肪酸在体内可产生C11、 C9、C7的二羧酸,即ω-碳原子被氧化,故称为ω-氧化。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讲课文档
④硫解 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 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 1分子乙酰 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第二十页,共55页。
第二十一页,共55页。
总结:
脂肪酸β氧化最终的产物为乙酰CoA、 NADH和FADH2。假如碳原子数为Cn的脂肪 酸进行β氧化,则需要作(n/2-1)次循环 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CoA,产生n/2个 NADH和n/2个FADH2;生成的乙酰CoA通 过TCA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能量,而NADH和FADH2则通过呼吸链传递 电子生成ATP。至此可以生成的ATP数量为:
第十八页,共55页。
①脱氢 脂酰CoA经脂酰CoA脱氢酶催化,在 其α和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 CoA,该脱氢反应的辅基为FAD。
②加水(水合反应) △2反烯脂酰CoA在△2反 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 成L-β-羟脂酰CoA。
第十九页,共55页。
③脱氢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 氢酶催化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 子生成β-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 NAD+。
◆ 琥珀酸可异生成糖并以蔗糖的形式运至种苗的其 它组织供给它们生长所需要的能源和碳源;而当种 子萌发终止,贮脂耗尽,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时, 植物的能源和碳源可以由光和CO2获得,乙醛酸体的
数量迅速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过程中,乙醛酸循环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谢的枢纽。
第十页,共55页。
⑴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胞液)
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形式是脂酰CoA。
在脂酰CoA合成酶(acyl CoA synthetase)催化和CoA-SH及 ATP的参与下,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

第六章--脂类代谢(2)

第六章--脂类代谢(2)
2. 合成原料 合成甘油三酯的原料为α-磷酸甘油及脂酸。
3. 合成过程
脂酰转移酶脂酰转移酶
α-磷酸甘油浴血卵磷脂磷脂酸
脂酰CoAHS-COA脂酰CoAHS-COA
磷脂酸磷酸酶脂酰转移酶
DG TG
H2O Pi脂酰CoAHS-COA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
(一)前列腺素及血栓素
(二)白三烯
(三)生理功能
5分钟
10分钟
挂图或投影片(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10分钟
提问:胆固醇不能供能,能不摄取食物胆固醇吗?
教案末页
小 结
5分钟。
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合成能力最强。合成所需的原料为α-磷酸甘油和脂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脂酸合成是在胞液中脂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乙酰CoA为原料,在NADPH、ATP的参与下,逐步缩合而成的。脂酸合成的原料也主要由葡萄糖氧化提供。脂酸合成的终产物是软脂酸。
植物不含胆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以-谷固醇为最多。
4.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1)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膜的流动性和正常功能;膜结构中的胆固醇均为游离胆固醇,而细胞中储存的都是胆固醇酯。
(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一)合成部位 肝、小肠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序次
13
专业班级
2009级护理
授课教师
王文玉
职称
副教授
类型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二)

大学脂类教案

大学脂类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对象: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脂类的定义、分类、生理功能及其代谢过程。

2. 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包括能量供应、细胞结构维持、激素合成等。

3. 理解脂类代谢过程,包括脂肪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利用。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脂类代谢相关疾病的原理。

教学重点:1. 脂类的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过程。

2. 脂肪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利用。

教学难点:1. 脂类代谢过程中各反应的调控机制。

2. 脂类代谢相关疾病的原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模型或实物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脂类?脂类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脂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脂类的分类与生理功能1. 脂类的分类:介绍三酰甘油、磷脂、固醇等脂类的结构特点。

2. 脂类的生理功能:a. 能量供应:介绍脂类作为能量储存和供应的重要作用。

b. 细胞结构维持:介绍磷脂在细胞膜结构中的作用。

c. 激素合成:介绍固醇类物质在激素合成中的作用。

三、脂类的代谢过程1. 脂肪的合成:a. 酶促反应:介绍脂肪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作用。

b. 反应途径:介绍脂肪酸的合成途径。

2. 脂肪的分解:a. 酶促反应:介绍脂肪分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作用。

b. 反应途径:介绍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

3. 脂肪的转运和利用:a. 脂肪酸转运:介绍脂肪酸的转运机制。

b. 脂肪酸利用:介绍脂肪酸在细胞内的利用方式。

四、案例分析1. 以高脂血症为例,分析脂类代谢异常导致疾病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脂类代谢相关疾病。

第二课时一、脂类代谢的调控1. 脂肪酸合成酶的调控:介绍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2. 脂肪酸分解酶的调控:介绍脂肪酸分解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二、脂类代谢相关疾病1. 高脂血症:介绍高脂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 脂肪肝:介绍脂肪肝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生物化学9.脂类的代谢-最新课件

生物化学9.脂类的代谢-最新课件

9.2 脂肪的分解代谢
酮体的代谢
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所 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
酮体的生成
乙酰乙酸(约占30%) b-羟丁酸(约占70%) 丙酮(极少量)
酮体的利用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9.2 脂肪的分解代谢
酮体的生成
生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
雷宁循环
9.2 脂肪的分解代谢
酮体的利用
哪个释放的能量多,为什么? 5. 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是否能通过b-氧化途径分解?请计算15碳饱和脂肪
酸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6. 酮体是如何生成和利用的?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7. b-氧化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加工的“半成品”,易于运输与利用 酮体具水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壁,是输 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禁食、应激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取酮体代 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细胞所需,并 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9.3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两个用于运载脂肪 酸的活性巯基
脂肪酸合酶系统 结构模式
9.3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ACP辅基的结构
9.3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脂肪酸链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乙酰CoA进位(连到FAS上)
第二阶段:脂肪酸链的延伸(二碳单位添加)
第三阶段:脂酰基的水解
移位
进位
缩合
NADPH
还原
脱水
NADP+
还原
9.3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生成ATP的分子数 -2
+(1.5+2.5)×7 = +28 +10×8 = +80 +106

[课件]食品生物化学-6脂类代谢PPT

[课件]食品生物化学-6脂类代谢PPT

断裂
R C O C H C ~ S C o A 2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β α O
β-酮脂酰CoA
O 脂酰CoA+乙酰CoA R C ~ S C o A + C H C O ~ S C o A 3
=
CoA-SH
=
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 生成酮体
彻底氧化
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FADH2
2ATP
呼吸链
H2O
3ATP NADH + H+
⊿--烯酰CoA 水化酶 β α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H2O
O R C H O H C H C ~ S C o A 2
=
=
线 粒 体 膜
β α O R C O C H C ~ S C o A 2
=
NAD+ NADH+H+
3ATP
呼吸链
H2O
=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CoA-SH
O R C ~ S C o A + C H C O ~ S C o A 3
脂肪动员过程中使脂肪水解的酶主要为脂肪酶。
6.2.2甘油的分解代谢
肝、肾、肠 等组织
6.2.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生物体内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途径主要是:β -氧化 部位: 组 织: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 肌肉最活跃。 细胞:线粒体
脂 肪 酸
ATP ( 活 化 )① AM P + PPi ( 脱 氢 )②
TAC
=
4. 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β-氧化: 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氧化、水合、再氧化、断裂 产物: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NADH+H+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 肌醇、ATP、CTP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脂类代谢
① 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HOCH2CH2NH2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CH3)3
胆碱
ATP
ATP
乙醇胺激酶
ADP
胆碱激酶
ADP
P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脂类代谢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
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 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
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其限速酶
生活小常识
脂肪酸如果在碱的作用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钠盐或者钾盐 (肥皂,一般为C18硬脂酸) 化妆品中乳膏、霜剂之类,之所以形成乳状,就 是因为是油(含脂肪酸)/水双相体系,大部分是 水包油,少部分为油包水。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 主要是起到对皮肤保湿作用——涂抹后形成油膜 阻滞皮肤的水分蒸发。用作油相的主要有硬脂酸、 石蜡、凡士林、液态石蜡等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
体 膜
ATP H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HSCoA
脂类代谢
脂肪酸合成过程
脂肪酸合成酶系
➢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肪酸合成的 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催化丙二酰CoA的合成
R3COCoA HSCoA
CH2O -C-R3 甘油三酯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
= =
酮体的分子结构:
OO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OH CH3CHCH 2COOH
D(-)-β-羟丁酸
O
CH3CCH3
丙酮
1.酮体的生成
酮体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生成。 酮体生成的原料为乙酰CoA。
脂肪酸需运送到需要能量的组织或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其 运送任务主要由血浆清蛋白来完成。游离脂肪酸穿越脂 肪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浆中清蛋白结合,通 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其他组织中,以扩散的方式将脂 肪酸由血浆移入组织,进入细胞氧化。
②进入线粒体的转运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场所是肝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基质中。由于长链脂肪酸不能穿越线粒体内膜,需在肉 (毒)碱携带下,通过特殊的传递机制被运送到线粒体 内进行氧化。
5、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
1分子FADH2可生成1.5分子ATP,1分子NADH 可生成2.5分子ATP,故一次-氧化循环可生 成4分子ATP。
1分子乙酰CoA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10分子 ATP。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来计算,则生成ATP的数目为:
7次-氧化分解产生4×7=28分子ATP;
8分子乙酰CoA可得10×8=80分子ATP;
3.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4.对婴幼儿来说,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并对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识别反式脂肪酸食物?
某些梳打饼干、凤梨酥、薯片、蛋卷、人造奶油、方便面、 冷冻食品、烘焙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反式脂肪酸的名称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为“氢化植物油”、 “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 油”、“麦淇淋”、“起酥油”等。
反式脂肪酸目前被食品加工业广泛添加于食品中。同一般的 植物油不同,反式脂肪酸比较稳定,便于保存,由其加工 而成的糕点不仅口感松脆且不易变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 普遍觉得,自己家里油炸的薯条不如外面卖的炸薯条好吃 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氧化的过程 。
(20 分钟)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
酮体是乙酰乙酸(acetoacetate) 、β-羟丁酸
和利用
(β-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的总称。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定位: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 CoA。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难点: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过程
挂图□
其他□ 补充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和时间分

思想教育:
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 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致力追求。一个人如果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一样。每一份富有成效的工作,都需要明确的目标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 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 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 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 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脂代谢 1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2 第7周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授课方法(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自学辅导□ 其他□
授课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教学目的: 1、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和在胞浆中合成脂肪酸的过程; 2、熟悉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了解脂类的酶促水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2)β-氧化产生的乙酰 CoA 绝大部分进入 TAC 彻底氧化,生成的 FADH2和 NADH+H+ 氧化磷酸化产生 ATP。 小结: 1、脂肪酸分解过程(总图解)(重点) 2、脂肪酸分解的 ATP 的生成和计算(难点) 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重点) 4、甘油的代谢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 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 10 分钟: 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 小结 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
教学方法、手段: 板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难点:脂肪酸分解时 ATP 的计算。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 时间分配
一、课程回顾:
(10 分钟)
(一) 和同学们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回忆上节课所讲内容并板书)
课程回顾
1、 脂类的生理功能
2、 脂肪的分解代谢
(3 分 钟)新课
去指引。缺乏明确目标的人,其工作必将庸庸碌碌。坚定而明确的目标是专注工作的 导入 一个重要原则。
目标是一道分水岭
工作前先把目标设定好
确立有效的工作目标
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
一、新课导入 否听过脂肪肝?是否有家人或亲戚朋友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危害?…是肝脏组织发 生了病变,发生了怎样的病变?为什么会病变? 二、讲授新课:
-7
-6
课后总结分析: 5、 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讲透难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6、 为提高教学效率,应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采用以问题提出和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举临床例子。 8、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充分突出教学内容,课件内容要衔接好。 5、每堂课后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内容。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脂代谢 2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习题课□ 复习课□
2 第8周
其他□
授课方法(请打√) 授课资源(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自学辅导□ 其他□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其他□
-4
教学目的: 1、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动员的意义; 2、脂肪的分解代谢,酮体的生成及其意义; 3、脂肪代谢调节; 4、了解脂肪酸的合成及类脂的代谢.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HMGCoA 合酶
1. 酮体的生成 (PPT 图解)
2. 酮体的利用 (PPT 图解)
3.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意义
(1)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2)酮体的利用可减少糖的消耗,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5 分钟): 甘油的代谢
小结:1、脂肪酸分解过程(总图解)(重点) 2、脂肪酸分解的 ATP 的生成和计算(难点) 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重点) 4、甘油的代谢
(5 分钟): 小结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1、简答脂酰 CoA 的 -氧化过程 2、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 ß-氧化,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3、脂肪的合成代谢:甘油磷酸二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
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肪酸。
2.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
1.定义 储存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 FFA 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
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20 分钟)
8 分子乙酰 CoA
脂氧化的
7 分子 NADH+H+
能量生成
7 分子 FADH2
(3)能量计算:
生成 ATP 8×12 + 7×3 + 7×2 = 131
净生成 ATP 131 – 2 = 129
(三)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1.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Δ3 顺式结构需异构酶使其变为Δ2 反式结构,再继续β- (10 分钟)
(3)酮体产生过多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丙酮为挥发性物质,可经呼吸排出体外。
(4)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增加,β-氧化增强,酮体生成增
多,可导致酮血症、酸中毒。
4. 酮体生成的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调节)
(五)甘油的代谢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随血液循环运往肝、肾等组织被摄取利用。主要生
成α-磷酸甘油,再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可循糖分解代谢途径氧化分解。也可 作为合成脂肪原料再利用。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 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 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
-3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 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 止奶牛的死亡。
( 20 分 钟)脂类 的概述
(一)脂肪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中,脂肪组织含脂肪细胞,多分布于腹腔、皮下及肌纤
维间,这一部分脂肪称为储存脂(stored fat)。
(二)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中,不同的组织中类脂的含量不同,以神经
组织中较多,而一般组织中则较少。
三、血脂的种类和含量
(一)什么是血脂
氧化。此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 ATP 少于饱和脂肪酸。奇数脂肪酸氧化生 脂 肪 酸 的 其
成的丙酰 CoA,可转变为琥珀酰 CoA。
他氧化方式
2. 脂肪酸的α- 氧化
脂肪酸氧化成α -羟脂肪酸后,再经氧化脱羧,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
脂肪酸的过程。
3. 脂肪酸的ω - 氧化
脂肪酸末端甲基氧化生成ω-羟脂肪酸,再氧化生成ω,α–二羧酸进行β-
(1)-氧化定义: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后逐步氧化分解,经过 脱氢、加水、 再脱氢、硫解 生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 和一分子乙酰 CoA 的过程,由于此氧化 过程主要发生在脂酰基的 -碳原子上,故称 -氧化。
(2)-氧化过程 ①脱氢 ②加水
30 分钟: 脂肪酸的 氧化
③再脱氢
④硫解
7.乙酰 CoA 的彻底氧化
3、 脂肪的动员:3FFA+甘油
4、FFA 的代谢过程
二、讲授新课:
(10 分钟)
(二)脂肪酸代谢的总过程:(参照 PPT 上的图解,课本上也有不详细)
脂肪酸代谢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 以 16 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
的总过程图
(1)活化:消耗 2 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
的讲解
(2)β氧化 7 轮循环产物:
等。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3.脂解激素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10 分钟: 脂肪动员
4.抗脂解激素 可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 E2 等。
5.脂肪动员过程
(二)脂肪酸的氧化
-2
1.脂肪酸氧化的反应部位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2.亚细胞定位 胞液、线粒体。 3.脂肪酸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脂肪酸的活化 第二阶段: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 第三阶段: β-氧化过程 第四阶段:乙酰 CoA 的彻底氧化 4.脂肪酸的活化 (1)脂酰 CoA 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2)消耗 2 个高能磷酸键能量。 (3)此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5.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 6.脂酰 CoA 的 -氧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