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加涅信息加工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广为流传,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了解上述理论是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必不可少的环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三、视听教育理论(重点)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
三大类十个层次
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是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研究 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是从事视听 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 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 方法》 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05
戴尔“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 )
07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
02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04 答案是:A
06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08 答案是:D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 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 过的视听教育理论和教 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
音感。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 两耳间产生的声 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 是根据相位差和 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 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 (相位差)。
A
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
B
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吴正宪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 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 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 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虚拟实训
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操 作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
虚拟场景教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 种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 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 习效果。
05
教育技术学实践应用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
04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教学助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 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个性化学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智能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 的作业、考试等进行智能 批改和评估,减轻教师负 担。
实验研究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从而得出因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技术学中常用于探究不同教育技术手 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 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干预,然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量 和比较。实验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实 验条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较为准确 的因果关系。但实验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难 以完全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 等。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 室等硬件设施。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学生、教师、课程等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 件、视频等。
网络安全保障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个人总结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对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
一、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内涵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核心,它主要涵盖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发展历程、方法论以及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如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开发、教育技术评估、教育技术实施等。
2.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如技术决策理论、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系统论等。
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如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等。
4.教育技术学的方法论,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开发方法、评价方法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质量控制。
5.教育技术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如教育周边学科、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社会学等。
二、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教育技术学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内涵、概念、解释和理论,来认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础理论的演变历程。
2.实证研究法,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是通过实证手段来验证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3.归纳研究法,是从具体、个别到普遍、一般的推理过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尝试寻找解释教育技术学现象和肇因的理论框架和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4.演绎研究法,是从普遍、一般到具体、个别的推理过程,采用已确定的理论框架,推导出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进而对教育技术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假设和方法。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03
02
0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项目。
教育信息化项目
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监控项目进度和评估项目效果。
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项目实施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
05
智能教学助手
平台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平台的架构、功能和界面,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平台开发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发出稳定、安全、易用的在线教育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呈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其有效性。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特定案例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04
在线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和环境,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通常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教育技术对参与者的影响。实验研究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特点
定义
历史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学与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系统与控制理论、媒体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媒体.信息。
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各个组成部分予以适当控制.。
教育资源、媒体、信息:1,教学资源: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2,媒体: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 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3,信息:定义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处理。
一般是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反馈、学生听课质量检测、学生成绩汇总分析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它不单是为了使用媒体,也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关系到有关概念、观点、职责、职能和工作目的和方向等问题的改革。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传播模型: (一)自学传播(二)个别传播(三)课堂传播(四)远程传播(亦称远距离传播) 抽 象的 经 验 图1-1 戴尔的《经验之塔》直接经历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观摩示范 见习旅行参观展览 电 视 电 影 图形.录音 无线电 视觉符号 语言符号 观察 的经验做的经验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⑨ ⑩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要素分析原理(2)目标控制原理(3)优先选择原理(4)反馈评价原理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1)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2)媒体理论和媒体应用技术(3)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4)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5)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答:步骤:1、需求分析2、课件设计3、课件制作4、测试5、评价6、分布7、应用;设计种类:教学设计,结果设计,内容设计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学与教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他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 阶段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心理结构 来进行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认知 结构。学习者通过把新的信息和以
前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建构
自己的知识。
学与教的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
(一)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意义
1、学习的问题是任何自己学习或指导别人学习的人不能 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2、任何低效率的学习都等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高效率 的学习成为21世纪的基本的生存能力。 3、在未来,你能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 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 4、教育技术的孕育就是促进学习。
学与教的理论
斯金纳
斯金纳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 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操 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在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中提出了强化原则。
学与教的理论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学与教的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行为主义原理来奖励 或惩罚学生的行为。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 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 为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 程序教学的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也
学与教的理论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 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 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二是从记忆系 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 取。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果是不同人看 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 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4)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考点】拉斯韦尔提出的“五 W”模式中的“通过什么渠道”是指(教学媒体) 香农——韦弗模式的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香农——韦弗模式中,信息源要进行(编码)才能进行传播 香农——韦弗模式中,所传递的信息只有进行(解码)时接收者才能接收
【知识点 04】 传播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原理 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一些原理或规律: 共同经验原理是指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 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 术。 【考点】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整体原理是指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 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方法是指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知识点 03】 传播理论的四大模式:拉斯韦尔“五 W”模式、布雷多克“七 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SMCR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 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1.拉斯韦尔“五 W”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它用一句话表示:“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这就是所谓的“五 W”模式。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02
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 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 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03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 程都自成系统,任何一个系 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 大的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 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 与子系统间具有相对性。任 一系统在与环境发生物质、 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 发展,是保持动态稳定的开 放系统。
若不了解学习理论各流派对学习的根本 认识,我们还谈什么“教育技术是对学 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理论的三大流派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 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三 大流派,它们分别是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 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 主义学习理论。
没有一种学习理论可以 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现 象。这是因为各派都从 一个角度说明一部分规 则,揭示了部分真理。 从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 来看,各派的相互融合 成为主要趋势。
教育技术要解决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必 须与教学理论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从其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者的分析,从教学 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等 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 教学评价,都从各种教学理论中吸取精 华,综合运用,寻求科学依据。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主要 理论基础。
阐释系统科学理论对教 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04
05
阐释学习理论对教育技 术发展的影响。
阐释传播理论对教育技 术发展的影响。
论述教育技术学术思想 的演变。
70年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
“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 目标,对教与学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系 统方法。” 结合教育技术特定的发展阶段分析问题: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视 听 教 育 理 论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戴 尔 的 “ 经 验 之 塔 ”
(做的经验)
“经验之塔” 理论(观点)
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度到抽象; 3.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4.位于“塔”的中层的视听媒体,比言语和视觉符号具 体 形象,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 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 式之不足。 5.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 展,要形成概念。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试误说(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1、华生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 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 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2、学习规律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信息化、多媒体化和多元化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 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革新学习环境
2、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作出的接近最终行 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 的那种反应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认知主义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 反应(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 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 用的结果,即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认知结构)。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习者联系以往已经掌 握的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
1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德国的“鱼牛”童话
• 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 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 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单 独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 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 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 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 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 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 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 “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 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第一章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本章要点:
1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
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3
4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1.1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
• 教育技术的广义理解
– 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 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 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高校开设电教课程 • 建立电教馆和电教室,开展电化教育活动
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 1978年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 – – – 省、市、县、学校 购置电教设备 编制电教教材 开展电教实验活动
• (1)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应用)的广 泛运用 •(刺激)
回答
(反应) 下一步
确认
(强化) 正答
• 个别化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刺激——反应——强化
– 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 理过程 – 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学与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系统与控制理论、媒体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媒体.信息。
动态的不
断变化的过程,需要各个组成部分予以适当控制.。
教育资源、媒体、信息:
1,教学资源: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2,媒体: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 时,
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3,信息:定义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处理。
一般是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反馈、
学生听课质量检测、学生成绩汇总分析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它不单是
为了使用媒体,也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
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
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关系到有
关概念、观点、职责、职能和工作目的和方向等问题的改革。
.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
传播模型: (一)自学传播(二)个别传播(三)课堂传播
(四)远程传播(亦称远距离传播) 抽 象
的 经 验 图1-1 戴尔的《经验之塔》
直接经历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观摩示范 见习旅行
参观展览 电 视 电 影 图形.录音 无线电 视觉符号 语言符号 观察 的
经验
做
的经
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要素分析原理(2)目标控制原理(3)优先选择原理(4)反馈
评价原理
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1)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2)媒体理论和媒体应用技术(3)教学系
统的设计和开发(4)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5)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
学模式(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答:步骤:1、需求分析2、课件设计3、课件制作4、测试5、评价6、分布7、应用;设计种类:教学设计,结果设计,内容设计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多媒体设备使用注意事项:1,注意开关电源的安全2,勿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拆卸任何设备,3注意保持设备正常运行4,勿使用有带病毒的U盘或硬盘,5,如出
现死机或其他问题请找管理人员,勿自行处理。
6,使用完后要关闭设备再离开。
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及主要应用:1、确定训练目标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3、观摩有关
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5、角色扮演
--微型课堂教学实践6、声像记录7、重播录像,自我
分析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9、再实践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数码相机的特点及教学中的应用:数码相机的感光平面是CCD或CMOS感光芯片表面所处
的位置;作用:1,及时,快捷记录存留教学影像资料,2
照片影像能选择播放,3维护简便,教学资源消耗低,4
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光圈、快门的组合运用:不同的数据,构成不同的曝光组合。
对同一曝光量,可以选择不同光圈和快门值。
光圈缩小一倍,快门同时放慢一倍,曝光量是不变的。
学习评价的作用:反馈和决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运用(课例分析):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
学有机结合,共同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学媒体:1,声音媒体2,图形媒体3,图像媒体4,视频媒体5,微格教学6,多媒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1)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层次上,利用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发挥
自身的经验、能力和信念,接收和感受信息,构建更新、更高的知识层
次。
(2)提倡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3)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媒体教
学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请简述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要素分析原理(2)目标控制原理(3)优先选择原理(4)反馈
评价原理
分析教学过程中媒体应用等:教学媒体选择依据:(1)要依据教学任务(2)要依据教学内
容(3)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4)要依据一定的教学条件
基本原则:根据对促进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简述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4)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5)
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6)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7)学会
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合作讨论式的学习(8)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
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如何应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1,聚集资源,
2,优化课堂设计
3,生动展现,
4,图、文、声、像结合运用,
5,随时随意录像教学,适宜任意复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