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是什么?A、地形起伏大,气候湿润B、地貌以黄土高原为主,气候干旱C、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丰富D、地形平坦,土地肥沃2、关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措施,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提高水土保持能力B、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C、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破坏行为D、由于生态脆弱,不适合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3、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气候干旱B. 植被稀少C. 地形陡峭D. 水土流失严重4、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下列哪项措施最为有效?A. 扩大耕地面积B. 退耕还林还草C. 大规模修建水库D. 开发矿产资源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质地黏重,肥力低B、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C、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不稳定D、人为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6、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提高农业产量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促进旅游发展7、在“绿色长征”的田野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发现黄土丘陵地区部分村民为了增加短期收入,大量栽种果树,但仍面临水土流失问题。
以下措施中最有利于巩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扩大粮食作物种植规模 C.加大养猪、养鸡的养殖规模 D.减少人畜用水的用量8、下列设施在该地区最适宜布局的是() A.风力发电厂 B.火力发电厂 C.化工厂 D.炼油厂9、题干: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下列哪项措施最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A. 大规模开垦荒地B. 大量开采矿产资源C.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D. 疏通河道,发展渔业 10、题干: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下哪种做法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A. 陡坡开垦B.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退耕还林还草D. 大量开采煤炭11、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为暴雨形成地表径流B、黄土土质疏松,易受风力侵蚀C、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D、水资源紧张,农业用水严重不足12、在黄土高原地区,下列哪种措施不适合用于治理水土流失?A、修建梯田B、植树造林C、开垦荒地扩张耕地D、保持原有植被13、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 土壤肥力低,植被稀少C. 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加剧D. 地形崎岖,水土流失1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B. 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C. 大规模建设梯田,防止水土流失D. 严格控制人口,减轻环境压力15、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开垦B. 水土流失C. 植被破坏D. 以上都是16、在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A. 退耕还林还草B. 建设梯田C. 修筑挡土墙D. 种植经济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内容】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这里经历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
其次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开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开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读黄土高原景观图,答复1、2题。
1.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坎坷,溶洞广布C.地表破裂,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2.黄土高原人地冲突锋利,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生态脆弱D.环境恶化【解析】1选C,2选B。
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地表破裂,千沟万壑。
第2题,其形成的最主要人为缘由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冲突比拟锋利。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以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
读图答复3、4题。
3.建筑图中建筑形式的民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柔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4.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这种建筑形式多消失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筑。
第4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以下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状况图。
据图答复5、6题。
5.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削减D.泥石流6.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缘由是(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北部的人口密度最为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5选B,6选A。
第5题,由经纬度及区域轮廓可推断该区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6题,由乙图对比甲图不难发觉,A、B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别到达了64人/平方千米、47人/平方千米,而本区合理的承载力是30人/平方千米。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生态问题及发展策略,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预习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基本情况,并收集关于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相关资料。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围绕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分析其原因和后果,并共同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
3. 调查研究:结合所学知识,每组完成一次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包括但不限于当地经济状况、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实践等方面内容。
调研过程中可以运用地图分析、数据统计等地理分析工具。
4. 方案规划:基于调研结果,每组制定一份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规划书。
包括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及可能的挑战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参与小组讨论和调查研究活动。
2. 预习内容应全面准确,能够清晰阐述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脆弱性。
3. 小组讨论和调研报告应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内容要真实、客观、具有针对性。
4. 方案规划书应逻辑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行,并能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创新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预习内容的准确性、小组讨论的深度和调研报告的客观性进行评价。
2. 方案规划书将重点评价其逻辑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每组调研报告和方案规划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应积极听取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3. 对于优秀的作业成果,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学习案例供全班同学参考。
《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理解,并探讨该地区的发展路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实践能力的运用。
二、作业内容1. 课前预习:学生需自行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及历史发展背景。
2. 理论学习:课堂上,教师将详细讲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3. 案例分析:以黄土高原某一具体区域为例,学生需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策略。
要求收集相关数据,如人口分布、产业构成、资源利用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该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5. 报告撰写:每组成员需将讨论结果整理成PPT或报告,内容需包含该地区的概述、生态问题分析、发展策略及实施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准确性: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要准确无误,引用的信息要注明出处。
2. 完整性:分析要全面,考虑到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3. 逻辑性:报告或PPT的逻辑要清晰,各部分内容要有逻辑联系。
4. 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建议,体现个人或小组的独到见解。
5. 规范性:报告或PPT的格式要规范,符合学术要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格式、逻辑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小组内成员的互评也是评价的一部分,互评将考虑组员在讨论和报告准备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度等因素。
3. 作业成绩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及同学的反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一课时进行汇报和交流。
3.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建议,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策略,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围绕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特征及发展策略展开。
具体内容如下: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其作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特征。
2. 生态脆弱性分析: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3. 发展策略探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生态修复、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并提出个人观点和措施建议。
4.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组合作,搜集黄土高原某一小区域的具体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探索该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挑战。
5. 实践报告编写:每组学生根据合作研究成果,编写一份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现状及策略的实践报告。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
2. 基础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有全面了解,并能准确表述。
3. 生态脆弱性分析部分需有详细的资料来源和准确的观点阐述。
4. 发展策略探讨部分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建议。
5. 小组合作研究需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并由组长汇总整理形成小组报告。
6. 实践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准确,并附上相应的图片或图表辅助说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态度、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__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作业提升3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基础演练】下图为黄河某河段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污染D.湿地被破坏2.防治该生态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植树种草③调整产业结构④防治水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山地面积占88.5%,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m。
境内石灰岩分布广,山上多松散的碎石和土层。
本世纪初,全县陡坡多用于种植茶树,茶田一般在冬季翻地除草,春夏季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为治理水土流失,该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划,在五类不同的水土保持区内,采取不同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下图为“石台县水土保持区划图”。
据此完成3~4题。
3.水土流失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是( )A.河流水位变化减小B.水库蓄洪能力加强C.植被覆盖率降低D.河流含沙量增大4.下列农业耕作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B.修筑梯田C.深耕保土D.增施有机肥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
境内梁峁重叠,沟壑纵横,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永和县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下图为永和县境内黄河及地形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永和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酸雨6.为治理上述生态环境问题,缓坡修筑梯田主要改造的是( )A.气候B.地形C.植被D.水文【能力提升】“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调控技术是将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利用、治理与开发、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坡地生态农业技术。
下图为采用该技术的梯田果园模式。
据此完成7~8题。
7.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 )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湿地破坏8.该技术最适用于( )A.内蒙古草原地区B.新疆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我国黄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共23张ppt)
土地沙化(沙质荒漠化)
冻融侵蚀 (高寒荒漠化)
水土 流失
盐碱化
石质 红漠化
荒漠化
黄土高原初印象
A
C
猜一猜哪幅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B
✔
D
✔
黄土高原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三: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四:破坏后难以恢复
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 林覆盖率达50%以上,之后 不断减少,至明清时仅为8 万平方千米。如山西省吕 梁山唐代曾辟为林区,到 明清时已破损不堪。
植被破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植被难以恢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
——
总 结
生 态 脆以 弱黄 地土 区高 的原 发地 展区
为 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思路
明确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找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危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课后思考
读书P33页活动,回答问题。
1 、 根据石漠化的成因,查找相关资料, 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2 、 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不利影响。 3 、 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 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气候干旱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五:位于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
平原→山地、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季风性气候→大陆 性气候
02 脆弱生态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学案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必备知识·素质奠基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1.生态脆弱地区: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_________,反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_________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2.黄土高原的范围:3.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表现:(1)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_________摆布,植被覆盖率低。
(2)黄土土质疏松:黄土以细粉沙为主, _________明显,易导致_________。
(3)地表形态_________:地势高,长期流水侵蚀,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4)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管理1.管理策略:(1)治水与_____相结合。
(2)治____与治沟相结合。
(3)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①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哺育根系发达、固土蓄水性能好、抗旱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乔木、灌木和牧草,兼顾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农业技术措施。
[填一填]将农业技术措施填入表格。
①发展林草业③适度放牧区域塬面和陡坡草地缓坡、沟谷②部份种植经济作物④种植业发展方向①②③④(4)优化产业结构。
①以__________为基础,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哺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②积极发展__________、旅游业。
③以__________为龙头,带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相关产业发展。
(5)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__________。
②结合新农村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自然灾害多发区及超过环境承载力地区的人口迁出。
关键能力·素质形成能力 1 生态脆弱区及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1.生态脆弱区:2.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并且人类不 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者加剧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
课后素养落实(四)(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以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
据此答复1~2题。
1.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D.山河相间,降水匀称2.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需重点治理的生态问题为()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1.C2.A[第1题,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倒塌,且该地区降水季节短,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较少,气候比拟枯燥,故适合开挖窑洞。
C项正确。
第2题,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故该地区需重点治理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
A项正确。
]陕西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研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进行讨论发觉: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90.4%。
据此答复3~5题。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水土流失B.风力强劲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4.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①营造宫殿、修建花园②修筑大路、开石动土③开荒弃荒④退耕还草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⑥5.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缘由,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预防水土流失3.A4.D5.C[第3题,黄土高原沟谷发育的主要缘由是水土流失。
第4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许多,如过度放牧、滥伐、开荒和开矿等。
①是古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可排解;④⑤是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可排解。
应选D。
第5题,人为因素是现代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只要人类掌握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实行肯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配套复习课件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提素养关键能力
考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真题剖析 (2022福建卷)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 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 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 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 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 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 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寻找物种多样性与家畜放牧行为的关系 近年来,受人类过度放牧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已遭到不同程 度的破坏。家畜的放牧行为受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牧草和家畜等生 物因素、补饲和放牧制度等管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为物种多样性与 家畜放牧行为的关系图。
(1)过度放牧对该地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提示 过度放牧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草地覆盖度降低、草地高度 降低、地上生物量减少、产草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 含量下降等。 (2)青藏高原家畜的放牧行为集中在哪里? 提示 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分布格局与其自然本底条件和人口分布格局相 一致,东南部的自然条件较好,人口较密集,草地生产力远高于西南部、西 北部以及东北部,故推知青藏高原家畜的放牧行为集中在东南部。
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
(2)地处沿海向 半干旱
内陆
、平原向
地区的过渡地带。
高原
、半湿润地区向
过渡地带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大
2.脆弱生态
(1)气候较为干旱
全年 夏秋 春季
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左右,植被覆盖率低 降水集中且多 暴雨 ,加剧了地表的侵蚀 较为 干燥 ,不利于地表植被的及时恢复
(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B )
A.提高土壤肥力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以下哪项不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类型?A、峡谷B、喀斯特地貌C、丹霞地貌D、黄土塬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A、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还草C、修建梯田D、扩大粮食种植面积3、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量少,气候干旱B、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C、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植被破坏严重D、地表缺乏植被覆盖,风蚀作用强烈4、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人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B、减少放牧,保护野生动物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实施坡地改梯田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A. 河道整治,增强河流泄洪能力B. 大规模围湖造田,提高土地利用率C.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覆盖D. 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增加工业发展6、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B. 改善生态环境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确保水资源供应7、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 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稳定D. 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频繁8、在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包括:A.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 建设梯田,减少径流速度C. 过度放牧,增加草地利用D. 大规模采伐,促进经济发展9、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B. 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C. 土壤贫瘠,植被覆盖度低D. 人类活动,过度开发 10、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关键措施不包括:A. 植被恢复与重建B. 水土保持工程C. 退耕还林还草D. 大规模工业化建设11、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过于集中,水土流失严重B、黄土性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易受流水侵蚀C、植被覆盖率低,抗侵蚀能力弱D、人为活动对土地的压力增大12、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以下措施中最有效的一项是()A、全面禁止地质勘探和开采活动B、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C、大幅度提高地区人口迁移速度D、大规模增加灌溉面积,实施生态农业13、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A. 退耕还林还草B.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植下防护林带D.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4、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下哪种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小?A. 陡坡B. 平原C. 丘陵D. 河谷1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措施是:A. 大规模植树造林B. 增加农业灌溉面积C. 开发矿产资源D.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16、下列哪项不是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A. 水土流失严重B. 土地荒漠化加剧C. 森林覆盖率高D. 生物多样性减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策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及发展策略展开。
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特点、生态问题等基础知识。
2. 脆弱性分析: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的具体表现,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成因、影响及演变趋势。
3. 发展策略探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策略。
4. 案例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地区某一具体区域作为案例,分析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发展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践活动,如开展水土保持实验、设计生态保护项目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 基础知识掌握要全面,能够准确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 脆弱性分析要深入,能够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问题成因,并准确评估其影响。
3. 发展策略探讨要具有针对性,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4. 案例研究要注重事实依据,避免脱离实际情况的夸大或歪曲。
5. 实践活动要有创新性,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6. 作业报告应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文字简洁明了,注意使用图表、数据等辅助说明问题。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2. 脆弱性分析的深度与准确性;3. 发展策略的针对性和创新性;4. 案例研究的真实性和启发性;5. 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和报告质量。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区域发展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阅读《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章节,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脆弱性的原因及其影响,了解当地的资源开发状况、农业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具体案例(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发展等),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措施和成效,并探讨其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3. 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制作黄土高原生态发展展示报告或研究报告。
内容需包含小组对于该地区发展的建议措施及如何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4. 反思总结: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分析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以及自己从本次学习中所获的认识和启示。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全面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结合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
2. 案例分析需具体深入,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的内在逻辑和实施效果。
3. 实践活动需团队合作完成,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展示报告或研究报告需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图文并茂。
4. 反思总结需真实反映个人学习过程和收获,结合实践活动的体会进行深入思考。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反思总结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双重评价。
3. 反馈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反馈,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同时,小组之间也需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学习心得。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进一步完善作业内容。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毁林和樵采
露天开矿
具体影响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水土流失加剧 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 开矿破坏了表土和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 流失的新的物源
应用体验
2.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综合思维)
题,以及综合治理措 施。
3.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同的治理措施,强调因地制宜、综
合治理。(人地协调观)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1. 黄土高原的概况 (1) 地理位置:地处黄河中上游与_海__河___上游地区。 (2) 范围
2. 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粗放的耕作制度( D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解析] 第2题,黄土高原的粗放耕作制度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从而加重水土流失。
探究二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
情境究
材料 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 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
(2)自然灾害易发 黄土高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多灾地区之一。发生的自然灾害有20余种,其中旱 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
旱灾 洪水 暴雨
1949—1990年,85%的年份发生 1949—1990年,76%的年份发生 1949—1990年,37%的年份发生
暴雨和洪水还会引发滑坡和 泥石流,全国约有1/3的滑坡灾 害发生于黄土高原地区
高中新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作业(2)
其次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开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开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堂检测·素养达标“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唱出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读景观图,答复1、2题。
1.以下关于黄土高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日月山以西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局部或一局部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掩盖率低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形成黄土高原支离破裂地貌景观的主要缘由是( )A.冰川侵蚀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D.风力积累【解析】1选D,2选C。
第1题,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不跨四川省,但包括青海省的一局部;黄土高原植被以森林为主。
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裂的地表景观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以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答复3、4题。
3.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4.造成甲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自然缘由是( )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3选A,4选C。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峻。
第4题,甲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峻。
读以下图,答复5、6题。
5.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拦沙蓄水B.发电浇灌C.防洪抗旱D.调整气候6.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以下各地形部位实行的措施不正确的选项是( )A.甲——平整土地,建立根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开展林果生产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解析】5选A,6选D。
第5题,由经纬度及等高线可知,图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
图中堤坝位于沟谷,为淤地坝,主要作用应为拦沙坝,起拦沙蓄水的作用。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时检测含解析
(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以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挨次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肯定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解析】1选D,2选B。
第1题,依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的成因及产生的危害可分析答复。
第2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影响内河航运。
【补偿训练】“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掩盖率在30%以下。
以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答复(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2)以下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②乐观开发新能源③掌握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解析】(1)选A,(2)选B。
第(1)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
第(2)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①、④错。
(2020·北京高二检测)支付宝为“碳账户〞设计了一款公益活动——蚂蚁森林,它鼓舞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方式来削减相应的碳排放量,活动中用户供给的虚拟树长大后,蚂蚁森林的公益伙伴就会在我国西北某地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据此完成3、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及其影响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为(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产业结构不合理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的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4.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有(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②耕地质量下降③生态环境恶化④淤积下游河床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6.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使(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题组二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面三题。
7.“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8.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9.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读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关于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耕地面积增大B.天然林地面积增大C.人工草地面积减小D.荒坡面积减小11.燕沟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B.将天然林地改造成果园C.大力开发,改造荒坡D.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12.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13.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800~1 600毫米。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深度解析材料一图1为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图1材料二图2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示意图。
图2材料三图3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3(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 )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下图是该组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易错)A.①B.②C.③D.④我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侵蚀,流域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1995年以来,该流域先后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下表为该流域不同海拔土壤侵蚀面积(平方千米)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土壤侵蚀类型海拔/m<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微度 1 118.45 1 060.87612.66378.83220.55210.44轻度52.35109.6419.187.15 2.77 2.11中度46.67156.5846.2224.5011.058.75强烈12.1493.5046.9826.9413.328.07极强烈 1.2027.7347.0242.7723.4613.65剧烈0.04 2.6311.7717.1910.338.153.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升高,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小B.海拔小于300米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海拔为450~500米土壤侵蚀面积最小C.随着海拔升高,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先增大后减小D.海拔300~350米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4.相对于高海拔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海拔低,坡度大C.耕地面积大,人类活动影响大D.土质疏松5.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丰富且相对集中B.纬度低,夏季气温高,风化作用强,土质疏松易侵蚀C.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小,植被破坏严重D.海拔高,坡度大,地势起伏大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题组二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有( )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④保证植物成活率,植树造林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8.()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是( )A.含沙量减小B.河床抬升加快C.径流量增加D.径流季节变化变大9.()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坡面径流流速小B.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C.降水量减小,且强度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0.威宁建设石坎梯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光照不足B.寒潮灾害多发C.风沙威胁大D.水土流失严重11.当地建设石坎梯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起伏大B.土层薄C.石料多D.植被茂密12.当地建设石坎梯田有利于( )①拦截雨水,缓解旱情②平整土地,便于机械化耕作③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④滞缓径流,减弱侵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
“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长汀县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其原因主要是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作军资;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科学有效的治理,该县水土流失率迅速降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优良,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汀县罗地草山1985年和2018年景象。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简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长汀县的危害。
(3)从生态、经济角度分析长汀县单位土地面积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4)针对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简述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专题强化练三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一、选择题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
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4.()目前“蚂蚁森林”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6.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7.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