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自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报告保险专业
闽江学院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 (1)
二、教师队伍 (3)
三、教学条件及利用 (5)
四、教学过程及管理 (6)
五、实践教学 (7)
六、人才培养 (8)
自评汇总表 (11)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报告
闽江学院保险专业根据《教育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创办于2009年,当年招生49人,2010年49人、2011年38人。
2012年37人,迄今本专业已招收四届本科生,共计173人。
保险专业贯彻“按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思想,以教学为中心,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致力为学生实习、毕业后求职和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加强科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两岸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日益开放,保险企业日益国际化,这就要求未来的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保险相关环节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沟通谈判的外语能力。
我们设置保险专业目的就是适应当代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的保险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科学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保险专业体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掌握保险业务操作技能,熟悉保险法规与惯例,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能胜任保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种各种商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和社会保障机构从事业务操作、基层管理、勤事务等工作。
3.专业建设措施有力
通过外引培,努力推动青年教师的硕士化、博士化进程,鼓励教师报考名校、名专业的硕博士,以名师工程促学科队伍建设。
依靠省市外贸行业的支持,通过派遣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专、兼、聘结合,构建“双师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按“校企协作,产学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思路,继续加大保险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教学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引入创新性教学机制,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目前在校外有6家相关行业的公司机构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实践的训练,也加强了我们教学与行业的沟通联系。
争取进一步获得学院和其他相关企业的支持;本着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精神,加大图书资料建设力度,购置种类齐全的专业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学术期刊、光盘、音像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能创新、会创业”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本专业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园林、保险学、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社会保障学、保险中介学、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营销学、再保险等20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突出“强能力”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在选修课方面精心选择了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并与专业从业资格考证相联系的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理财规划等专业选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还开始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
2.凸显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强调实践能力,不定期的输送学生在实践单位比较繁忙的时候参与业务操作,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视野在实践中扩展。
形成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兴趣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3.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严肃性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按合理流程开设,专业主要课程全部开出,选择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邀请省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莅临讲学,平均每学期达2场,包括博士生导师郭铁民教授《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省发展中心副主任益生研究员《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问
题》等等。
二、教师队伍
(一)专业负责人
凯,男,1976年2月出生,副教授职称,保险专业,1998年7月于毕业于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担任保险专业负责人。
主要承担保险学、人身保险、保险中介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中介。
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参编教材2部。
代表性成果如《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寿险代理业务的思考》(论文)《我国农村保险营销策略的思考》(论文)、《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行机制》(论文)。
目前承担项目省厅级项目1 项:发展省沿海水产养殖业保险的研究。
(二)专业教师配置
保险专业(2009级)共开出52门课程,教授、副教授主讲的28门占54%,讲师主讲的22门占42%,助教2门占4%。
聘用2位客座教授。
(三)专业教师队伍
保险专业现有17名教师。
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1.学缘结构
本专业17名教师来自不同院校,有大学、中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师大学、农林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大学、财经大学、财贸学院、大学等。
2.职称结构
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占教师总数的76%;讲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24%。
3.学历及学位结构
博士学历4人,共占24%;硕士10人,共占59%。
师资队伍较为年轻且学历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年龄结构
45岁以下副教授10人,占教师总数的59%;35岁以下讲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12%。
本专业还将大力引进所需博士和优秀硕士及高职称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专任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5.致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多人拥有高级商务师、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等职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经营管理经验,为“双师型”教师。
(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
1.以质量求生存
本专业教师中,荣膺省教学名师一人,在2011—2012学年学院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程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教学水平测评中,学生评教分数90分以上72人次,80分-90分7人次。
教学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2.以科研求发展
(1)凝练科研方向、强化课题意识。
树立科研强系的观念,重视科研,鼓励围绕教学、服务教学进行科研。
近4年专业教师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11项、科技厅项目1项、人事厅项目1项、学会项目2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9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专著教材3部;还主编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为落实“科研强系”,本系除执行学院的相关科研成果奖励政策外,还制定系《科研工作奖励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编撰教材专著视其分量予以有力资助,有效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3)重视学术交流。
成立闽江学院海峡西岸经济研究中心,鼓励教师参加国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保险论坛、第5届保险教育论坛、中国保险学会第2届保险学术年会、省保险学会2009-2011年学术年会;2009年“科学发展保险保障民生”保险学术研讨会、2010年海峡两岸保险与风险管理学术研讨会、2011年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协办2010年省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转变海西保险业发展方式”分论坛和2012年省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理性·规·科学发展保险”分论坛。
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举办了十几场的学术讲座,以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本专业教师根据教学与行业需要,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认真钻研,科研水平有一定提高。
据初步统计,近4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9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 其中主编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些学术成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支撑。
本系被评为2008、2009、2010年度闽江学院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五)实验教师队伍
现有实验教师3人,均为副教授,能够满足实验实践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条件及利用
(一)专业实验室
金融保险综合实验室于2005年10月建成。
硬件与软件总投资额50万元,总面积达230平方米。
已经一系列实验软件系统,可一次性提供60位学生进行相关业务的实验。
(二)专业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拥有学院经济类图书:3128种,共12287册;外文书籍273种,563册;经济类期刊有229种。
专业类电子期刊网址26个(含试用),包括:中宏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新华社高等教育专供数据库、新华社高等教育专供数据库、中经专网(教育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标准镜像数据库等,可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科研需要。
(三)实习基地
在校实验室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开辟了一批稳定的实践基地,使校外与校技能训练场所形成互补优势。
目前已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省分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省分公司、中国安邦财产保险公司省分公司、中国华泰人寿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国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实业银行支行“闽江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四、教学过程及管理
(一)课程建设
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容之一。
以建设合格课程为起点、优秀课程为中心、精品课程为目标,不断地推进课程建设。
系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各教研室自检自评,系对各门课程进行检查评估。
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编订每一门课程教学大纲。
要求大纲科学规、符合实际、项目完整,使用效果良好,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根据“闽江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试行)”(闽院[2004]61号)文件精神,本专业已有1门课程列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年争取再建成3门校优秀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
(二)教材建设
1.重视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规划及教材编写资助办法的激励下,近4年本系教师主编2本。
其中,主编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把好教材使用关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在充分研究和吸收国外大学教材的基础上,优化专业教材。
本专业所有课程在教材使用上完全按照教高[2001]4号文的要求,选用“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知名度较高的教材,原则上要求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发挥教研室作为教学研究和改革基础平台的作用,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教学改革研讨。
组织全系教师开展教改大讨论,围绕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探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教学模式。
1.重视教学研讨交流
近年来,本系召开四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共提交70篇论文进行研讨,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派教师出席校、系组织的“经济与管理教学研讨会”、“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多媒体教学研讨会”等等,以扩大视野,促进教改。
2.改革教学容和教学手段
改变单纯课堂授课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容充分体现最新的学科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提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有教师皆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技术,专业教师较多采用“立体化”的形式,即以纸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网络形式教材,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每学期随机地选择专业教师举行两次以上的教学观摩,从中进行学习、总结,推动教学改革。
3.师生互动促教改
通过导师制,强化师生互动。
导师通过咨询活动及个别交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介绍自己的教学课程、学术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自身教学。
(四)质量监控
牢固树立质量立系(专业)观念,把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进行全程质量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本科教学规。
对从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到出卷、改卷、考试、质量分析、听课、教研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
1.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条例》、《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坚持规化的教学档案管理。
归档的资料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的教改、科研论文或著作、职称和学历证明、获奖证书复印件等等。
每一门课都要有教学进度表、讲义或教案、教学大纲、考试AB试题卷及答卷、试卷质量分析表、记分册等材料。
实验课程要求有实验记录表。
教研活动及教学工作会议均有记录。
2.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
成立由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为主要成员的系务会,负责有关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施。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在学生评教方面,每学期都召开由学生系两委、各班两委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让学生直接评判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同时实行期末学生打分评教制;在教师评教、评学方面,定期、不定期由系部和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研讨、评估及教学经验交流。
本专业始终坚持听课制度,包括老教师听年轻教师的课、系领导随机听课,本专业教师与教师的互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等。
听课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五、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容与体系
1.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课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0%;尽可能多开展提高综合能力的实践课,多开行业准入所必需的关键岗位技术和技能的实践课,如: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会计等实践课程。
2.搞好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
为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引入校外教学资源,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学习兴趣。
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咨询服务、
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通过导师制、实验室开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和创新平台。
有课题的教师吸收学生参加相关调查研究。
(二)实验教学
金融保险综合实验室在教学软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熟悉各种的保险实务软件。
(三)实习教学
利用与保险公司建立的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
将毕业实习与就业挂钩,调动用人单位参与实践环节指导的积极性,用人单位以培养本单位骨干的态度予以精心指导,确保了毕业实习这一重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六、人才培养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毕业证书与多种岗位技能证书并举的多证书制。
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举办的各种活动,提高职业技能。
2009级保险专业48名本科学生中计算机过一级的学生48人,比例达100%;英语四级通过的学生43人,比例达95.6%;英语六级通过的学生14人,比例达30%;48人获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比例达100%;48人获得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比例达100%;34人获得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比例达71%。
另外,25人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7人获得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书;3人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2人获得商务英语证书;1人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1人获得高级公关员证书。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学生实践教育,拓展学生专业素质教育。
坚持利用寒暑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了工作能力。
(二)毕业论文
1.管理规,过程管理严格
成立由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该环节进行规化组织管理。
制定详细的毕业论文指导规,要求各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对毕业生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进行集中辅导。
系部组织有关人员参照指导教师评语对选题、开题等环节进行抽查。
2.选题
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既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反映保险行业相关热点和难点问题。
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创新,选择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指导教师
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的6名教师,指导48名学生撰写论文。
指导教师职责:审定选题,介绍参考文献,审定提纲,过程指导,进度和质量检查,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填写《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情况记录》。
4.质量保障
毕业论文辅导、选题的下发、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等组织严密,时间上有保障。
利用毕业实习了解实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明确,便于操作。
实行小组答辩、集体评分,做到评分客观、公正。
(三)综合素质
紧密遵循“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积极实施人才素质教育工程。
1.形成颇具特色的系部文化
以“明德、励志、笃学、创新”为基本要求,激励师生怀“经世济民”之抱负,崇尚完美、追求卓越;强化“质量为基、学生为本、无愧社会”的责任感,讲究教学实效,要使学生终身受益;注重礼仪,构建和谐系部。
2.学生政治方向明确,积极靠拢党组织
2009级保险专业共有学生48人,其中学生党员有12人,占学生总数的25%;入党积极分子有13人,占学生总数的27%;申请入党的学生有48人,占学生总数的100%;并在2009级保险专业班级建立了学生党支部。
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专业坚持每学期策划组织“心声”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常识,缓解心理困惑。
目前本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学生实践教育有特色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学生素质教育。
坚持利用寒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与了“关注农村经济”三下乡活动、与金融证券市场亲密接触、走进保险公司等一系列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学风
1.注重加强学生自律管理、学风引导
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通过组织晨读、晚自修,加强课堂考勤管理、纪律检查、组织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习型社团等形式逐步推进学生管理的规化、科学化,并积极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短剧小品赛、素质拓展培训等学习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风建设。
2.注重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组织成立了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在积极指导帮助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还策划举办4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教师的热心指导下,学生紧密结合专业所学大胆构筑创业梦想,创业方案异彩纷呈,此项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还以省首届榕城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活动为契机,承办了闽江学院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首届榕城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活动开幕式,对参赛学生进行了精心指导。
本专业将在已有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加深教改及学术研究,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投入,扬长避短,进一步办好本专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经过全面认真的自查自评,我们认为本专业已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恳请审核批准。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报告
保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