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怀集思考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怀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1c4ad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2.png)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怀集思考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成为了广东省的重要发展方向。
怀集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也应当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怀集的现状出发,探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怀集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怀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怀集还可以加强与大湾区的产业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样不仅可以为怀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可以为大湾区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怀集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留下来,成为怀集的发展动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怀集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品质,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可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怀集工作和创业,为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怀集还可以加强与大湾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怀集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与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只有这样,怀集才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放异彩,为大湾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怀集可以抓住机遇,勇担使命,迎接挑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89265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e.png)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趋势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由粤、港、澳三地组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进程日益加快,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政策优惠的全面实施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优惠的全面实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企业向大湾区聚集,推动了大湾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二、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华南地区,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对于区域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跨境公路等多个项目的启动和建设。
广深港澳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也日益完善,使得大湾区内部的通达性大大提高,为区域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金融服务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近年来,大湾区各地逐步建立了金融机构合作和市场对接机制,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大湾区也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加速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四、产业升级转型的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工业、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都拥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大湾区不断加大对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也加速了新兴产业的孵化和成长。
大湾区也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为大湾区的产业升级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大湾区各地不断加大对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大湾区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也为区域融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b55013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6.png)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2.01.18•【文号】国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1.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贵州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二)战略定位。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发言稿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56020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c.png)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发言稿示例文章篇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嗨,大家好!我今天特别想和大家聊聊咱们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这件超级重要的事儿。
我住在这一片土地上,每天看着周围的一切。
这里有我熟悉的街道,有我喜欢的小商店,还有那些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
我们这儿啊,就像一个有点害羞的孩子,一直默默地待在角落,但是有着无限的潜力,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还没完全发芽的种子。
我听爷爷说过,以前我们这儿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那时候路也不好走,大家出门都不太方便。
可是现在呢,变化可大啦!就像变魔术一样,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路也变得又宽又平。
不过呢,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那些发达地方比起来,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呢。
我有一个在大湾区那边生活的小表哥。
有一次他来我们这儿玩,我就拉着他到处跑。
他看到我们这儿的一些情况后,就对我说:“哎呀,你们这儿要是能像我们大湾区那样发展就好了。
”我当时就不服气啦,我说:“我们也在努力呀,我们这儿有好多独特的东西呢。
”小表哥就笑了笑说:“你们是有自己的特色,可是你们得加快速度融入大湾区呀,那样就会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啦。
”我就很好奇,问他大湾区到底有多厉害。
小表哥眼睛都亮了起来,他说:“你看啊,大湾区那里有好多高科技的公司,就像一群超级英雄聚集在一起。
那些公司里的叔叔阿姨们可聪明啦,能发明出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
还有啊,那里的交通特别方便,地铁、轻轨、大桥什么的,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各个地方都紧紧地连在一起。
人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就像小蚂蚁在自己的洞穴里穿梭一样轻松。
”我听了之后,心里就想,我们要是能像大湾区那样该多好啊。
我们这儿也有很多勤劳的叔叔阿姨,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要是我们能和大湾区融合起来,那我们就像是一群小鱼游进了大海,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还能学到好多好多的东西呢。
我有一次去学校参加一个活动,大家就讨论起了这个事儿。
我的好朋友小明说:“我觉得我们融入大湾区,我们的学校可能会变得更好呢。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广东省怀集县为例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广东省怀集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4a95ae7e21af45b307a8d1.png)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广东省怀集县为例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今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的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滨城市群。
如何利用好大湾区的大好机遇,加快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促进自身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广东省怀集县为例,结合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和自身实际,对如何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参与全世界竞争、建设世界级超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由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和泛珠三角珠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肇庆和江门)组成,总人口约7000万人,总面积约5.6 万平方公里。
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粤港澳发展规划中唯一提到的县。
怀集县位于内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拓展的交汇处,是大湾区与东盟地区、大西南等地沟通的重要通道和物流中转枢纽重要布局点,拥有三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高速铁路,贯穿怀集全县,具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充足的土地资源。
因此,怀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备融入建设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平台的能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发展“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大胆实践,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市、各地区及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共同融入并建设好大湾区。
本文以怀集县为例,就如何加快融入大湾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政策。
二、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建议(一)优化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有重点推进现代商业贸易服务产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以农副食品、家居建材、汽车配件、五金机电、旅游消费品等为主,服饰、特色产品、小商品百货等为辅的商贸业态,逐步完善、升级星级酒店、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商贸服务综合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三高一铁”的现代交通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和发展综合服务型物流、仓储型物流、专业型运输物流,努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大湾区货物中转基地,逐步形成集仓储配送、区域运输、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集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产业,进一步打造粤桂湘省际物流枢纽中心。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ea566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e.png)
肇庆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摘要: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肇庆市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提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基调,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实现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城市发展新定位。
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肇庆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同样也有突出的瓶颈短板。
文章基于肇庆市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从功能互补、错位分工视角出发,借鉴境内外区域核心城市的发展经验,探讨肇庆市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功能互补;错位分工;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融入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2)12-0004-03(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肇庆526020)一、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发展优势(一)优越的区位优势。
肇庆市地处广东省西部,位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叠加交汇点,也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枢纽门户城市。
因此,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成为肇庆市优越的发展优势之一。
(二)便捷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肇庆着力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已形成了“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快速、六条轨道交通、七条高速”纵横交会的交通网络,构建“十纵八横”交通大动脉。
肇庆向东乘坐高铁35分钟即可抵达广州,抵达深圳或者相关区域也不超过1.5小时,即时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肇庆向西乘坐高铁在4个小时内,即可抵达周边5个省区的省会城市。
肇庆境内还有一条西江能够满足5000吨级航船通过。
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州新机场,距离肇庆市主城区仅仅20多公里。
(三)独特的自然环境。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肇庆被北回归线横穿,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境内雨水丰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具有丰富的植被、物种等自然资源,被称作“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绝佳区域。
肇庆市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70%,肇庆市鼎湖山的负氧离子含量位于全国之首;西江常年保持着Ⅱ类水质,是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优质的“淡水源”。
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考
![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296bb258762caaedd33d4c7.png)
智库THINK TANK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思考廖萍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国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了全面规划部署。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表示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协调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24August 2019 / 广东经济乡村振兴、“两个文明”建设等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东西北地区不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应抢抓先机、主动作为,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利好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被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远期发展目标之一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其目的不仅在于自身发展壮大,也在于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对周边的粤东西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创造诸多发展机遇。
(一)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过程,资源集聚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壮大,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壮大反过来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之一是加强粤港澳发展合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在滨州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推介会上的致辞
![在滨州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推介会上的致辞](https://img.taocdn.com/s3/m/41d0e6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1.png)
在滨州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推介会上的致辞一、开头1.1 欢迎致辞!1.2 对滨州市的介绍二、滨州市优势2.1 地理位置优势2.2 产业优势2.3 政策优势三、对接粤港澳大湾区3.1 理解粤港澳大湾区3.2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3.3 推介滨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四、结尾4.1 感谢大家的到来4.2 希望大家在此次推介会上取得成功尊敬的各位嘉宾、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滨州市政府,向各位嘉宾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处胶州湾经济区和黄渤海经济圈交汇处,是“两型”社会试点城市、全国创新城市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电视深媒体融合发展试点县等,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滨州市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和商贾云集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白马寺、张裕酒博物馆等,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滨州市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城市向现代化城市的转变。
同时,滨州市打造智慧滨州,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促进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展望未来,滨州市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广大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最后,再一次欢迎各位嘉宾和来宾莅临此次推介会,祝愿会议圆满成功。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
首先,滨州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而著名。
滨州市位于胶州湾经济区和黄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地跨山东省东北部和北部沿海区,是陆海联运战略、北煤南运大通道、胶东半岛腹地和滨海新区的主体,具有海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滨州市距离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仅数百公里,交通便利,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4ccf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7.png)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9.27•【字号】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施行日期】2023.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深圳经济特区正文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3年9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9月27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2023年9月27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范、保障和促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
合作区的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个街道。
第三条合作区应当坚持先行先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共享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
第四条深圳市应当以所属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给予合作区政策和资源支持,及时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强对汕尾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汕尾市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为合作区加快体制机制调整和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通过合作区加强创新合作、联动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合作区的支持和指导,依法推进合作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并统筹、协调合作区与汕尾市的区域合作事项,推动合作共享和发展。
第五条深圳市和汕尾市应当建立合作区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接联动,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强化合作区产业、经济、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的辐射带动、拓展延伸作用,推动汕尾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7ec32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8.png)
国际化发展:大湾区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 系,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企业走向国际化。
重点发展产业与领域
金融业:支持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金融业,提升金融业对大湾区经济发 展的支撑作用。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现代服务业:支持大湾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
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 兴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
土壤修复与保护: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防止污染扩散。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地区提供经济补偿,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相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对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促进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湾区国际竞争力,提升 国际形象
提升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吸 引人才和企业入驻
保障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 括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合作、完善 法律法规等,以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的合 作顺利进行。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为大湾 区内的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 升级和科技创新。
人才支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大湾区工作和生 活,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保障。
空气质量:部分城市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水质:部分水域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土壤质量: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
![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84d041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7.png)
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6•【字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307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307号2021年11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打造贸易投资便利、市场竞争公平、行政效率高效、法治体系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人员力量配置和经费保障,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工作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评。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是本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调查核实和监督检查等职责。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
第四条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
对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依法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湘江新区、国家级园区等区域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行先试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改革措施。
澳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澳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da73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2.png)
澳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陈志峰;吕霁月;朱英嘉【期刊名称】《广东青年研究》【年(卷),期】2024(38)1【摘要】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下,推动港澳青年多途径、深层次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澳门地区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现状和困境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发现,从客观的实习和工作情况以及主观的工作时数、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满意度等指标来看,受访者对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意愿有待增强。
其中,就业环境(机会)和行业前景是影响澳门地区青年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深度访谈结果进一步显示,政策的有效执行、生活配套建设和行业发展前景是影响澳门地区青年赴大湾区内地城市跨境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澳门地区青年跨境发展意愿、拓宽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推行大湾区智能政务服务体系、健全生活配套设施等对策建议,以便推动澳门地区青年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总页数】13页(P114-126)【作者】陈志峰;吕霁月;朱英嘉【作者单位】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相关文献】1.港珠澳大桥开通对澳门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分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分析2.韩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合作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3.以工业产业对接承接为突破口,将赣州打造成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江西省赣州市抢先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路径探析4.拥抱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兼论澳门发展与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5.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彩澳门人 澳门青年心向祖国,火热融入大湾区建设
![多彩澳门人 澳门青年心向祖国,火热融入大湾区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5ad8f76d4d8d15abf234ea0.png)
卩澳门回归20周年多彩澳门人澳门青年心向祖国,火热融入大湾区建设文丨黄薇青年是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年也 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或缺、充满活力的蓬勃力量。
为庆祝澳门回归20 周年,《国家人文历史》采访了几位澳 门各行各业的青年精英,他们各自在 事业上卓有成绩,又都热心投身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爱国爱澳,是他们 不约而同提到的关键词,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恩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他们同时都尽力回馈社会,身体 力行地为两地优势互补、大湾区的协 同发展贡献力量。
五个“前所未有”,对澳门发展前景充满冀望澳门万国控股集团董事长刘雅 煌,是澳门回归前最早一批与内地密切展开合作的青年企业家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他白手起家走上创业道路,曾创造了三十多个“第一”:第一家澳门 非博彩企业在澳洲的上市公司、第一家澳企参与内地母基金组建企业、第一 个到内地大规模投资农业的企业家、25年前策划承办首个中国内地最具规模的港星谭咏麟大球场个唱、投资澳 门第一个青创互联网加速器、第一批最早接待中国公民出境游的公司、汶 丿11地震后第一批抵达灾区的澳门社会 救助力量等。
如今,万国控股集团投资 领域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矿产等业务,主营实业、资源、金融与产业新城四大 板块,经营地域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主持大型多元化集团公司的青年 企业家,刘雅煌说:“公司的发展得益 于国家的改革幵放,得益于澳门回归后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锋所制定的一系 列开放的营商政策和措施,我们感恩 这个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各种机会” O刘雅煌总结在中联办及特区政府的领导下,澳门稳定发展的四大要素: 一是澳门当地爱国、爱澳社团的凝聚力,二是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及引领作 用,三是澳门可持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得很好,四是澳门有众多关注各类 弱势人群的慈善组织,有政府组建主导的基金会,有传统的慈善机构和各 类同乡、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的慈善组<S> /澳门万国控股集团董事长刘雅煌织,这四股力量为澳门的稳定发展奠 定了牢不可摧的基础。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存在的困难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545ea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3.png)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存在的困难
和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三个关税区,三套法律、司法体系,三种货币、这与国际上其它湾区有所不同,协同好是优势,协同不好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存在困难。
规则对接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问题。
针对以上困难,建议如下:
1.在大湾区建设的推动过程中,须要有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更强的协调力度,9+2湾区城市政府须要常设更强的组织、人员对接落实国家优势政策及城市之间的协同工作,先行先试,建立与大湾区发展相配套规则与制度,供应符合市场规则、国际惯例和企业需求的制度供应极其重要。
2.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特地机构为之服务,特殊是建立引进激励香港青年到湾区创业,到深圳创业的特地服务平台。
这样也将有利于一国两制的实施和香港的旺盛稳定发展。
3.习主席指出大湾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深圳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走在前列,国家赐予深圳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应当更好的发辉、例如“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应当在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为湾区建设供应范例。
4.向香港学习,优化现有商事登记体系。
香港目前实施的商事登记体系与大陆仍旧有所区分,最明显优势在于,在港备案过程中,会明确禁止行为。
企业不需因公司经营业务内容变更而频繁走工商登记变更流程。
(完)。
古县龙川: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造现代新城
![古县龙川: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造现代新城](https://img.taocdn.com/s3/m/1cdd1a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8.png)
古县龙川: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造现代新城1. 引言1.1 古县龙川的地理位置古县龙川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南部,地处粤东山区,东临惠州市,南接梅州市,西邻紫金县,北靠博罗县。
龙川县总面积2138平方公里,境内山地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龙川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交通便利,距广州市约180公里,深圳市约130公里,珠海市约200公里。
龙川县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县境内有广梅汕铁路、广惠高速公路、2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便于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系。
龙川县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间,气候宜人,是一个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古县龙川的地理位置独特,为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1.2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加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与发展,形成一个经济活力强劲、技术含量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世界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整合三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和劳动力资源,香港则具有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澳门则拥有独特的旅游和娱乐产业。
三地共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和互利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经济的发展。
三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和人才流动将更加便利,促进人员、物资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加快产业互联互通,推动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能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可以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实力和城市魅力的窗口,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中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对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古县龙川的历史沿革古县龙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是百越族群居住的地方。
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
![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863c3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b.png)
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枢纽地区。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西也积极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加快了与大湾区的联系和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利,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
广西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相邻,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特别是广西柳州、桂林、南宁等地距离大湾区核心城市不远,交通便利,是连接内地和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广西融入大湾区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支持。
广西是中国的绿色明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尤其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和壮族民俗文化,为大湾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
广西还是中国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与东盟国家交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及人文交流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广西作为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基地,与大湾区共同发展壮大。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广西的产业转移基地和后花园作用,对于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以吸引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并为大湾区提供原材料和产品,为大湾区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
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加强与大湾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加强对接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互补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广西还要加强与大湾区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规划和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思路和对策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思路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008afd3b3567ec102d8aee.png)
第19卷 第3期2019年 6月中国发展China DevelopmentVol.19 No.3Jun. 2019收稿日期:2019-05-20作者简介:宋金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王宋涛(通讯作者),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李鲤,讲师㊂E -mail:stwang@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宋金芳1,王宋涛2,李 鲤1(1.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15071;2.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 要:在国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毗邻的大汕头湾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㊂本文从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的优势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眼,提出从硬件建设㊁营商环境㊁服务贸易㊁生态环境等方面一系列措施㊂关键词:湾区经济;资源要素;联动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9)92-0071-05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广东视察时指出,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㊁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㊁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㊂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功能之一㊂汕头如何发挥重要发展极的作用,带领粤东地区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引擎,就成为粤东地区进入发展 高速公路 的必然选择㊂1 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功能要求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㊂当前,新的国际湾区正在高速发展形成中㊂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式㊁路径㊁核心等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㊂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㊂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㊁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㊁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㊂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 飞地经济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㊁分工合理㊁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㊂依托沿海铁路㊁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㊂从‘规划纲要“可以看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功能之一㊂2 大汕头湾区的提出与其他海洋省份相比,广东省最显著的特点是海岸线长㊁海湾多,湾区经济应当是广东经济的特色㊂早在2012年广东省政府就公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地图“,首次明确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划定 六湾区一半岛 ,其中,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就是 大汕头湾区 ㊂借鉴这一概念,汕头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 推进扩容提质,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㊂ 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回应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发挥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推动汕㊁潮㊁揭城市群建设㊂按广东省政府‘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大汕头湾区规划范围主要由韩江和榕江出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及外海的南澳岛共同组成,具体包括柘林湾(潮州)㊁海门湾(汕头)㊁神泉港(揭阳)等三个相互连接的海(港)湾,以及紧靠港口群和海湾的广阔腹地㊂3 湾区发展的经济学思考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携手建设大湾区,就是要把行政区划不同的三地当作一个利益共同体来看待㊂1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学理上来讲,就必须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一个覆盖不同行政区域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㊂区域合作机制是规范和约束区内互动方式的准则,它的生成是一个动态无意识自发演进和有意识人为设计的双向演进的统一过程㊂区域合作的本质是通过创新区域内政府间的制度安排,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服务㊁政府服务㊁社会服务等在内的公共产品,以减少区域间交易的制度性摩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实现更高收益的要素新组合和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㊂从全球范围看,传统的以降成本㊁降税㊁降门槛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间合作,已经转变为以道路联通㊁贸易畅通㊁政策沟通㊁货币流通㊁民心相通等为重点的更高层次的 互联互通 新范式㊂ 互联互通 是全球化的新方向,也是区域合作的新趋势㊂因此,未来的汕头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就是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 互联互通 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以 通 为基准点和定盘器,推动汕潮揭合作走向深化㊂同时努力打破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无形界限,实现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 人流㊁物流㊁资金流㊁信息流 四要素的自由流动㊂4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4.1 一带一路 建设为汕头湾区港口群发展带来机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产业投资和经贸合作,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广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㊂汕头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5个主要港口之一,有利于加快构建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国际物流体系,提升大汕头湾区港口群在国际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对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㊂4.2 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与港澳及东南亚合作基础扎实粤东3市是全国著名侨乡,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资源,现有港澳及海外潮人约1500万,约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的30%㊂潮汕籍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政商人脉关系广泛,生产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对回乡投资兴业充满热情㊂汕头是全国5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之一,以此为平台与欧盟开展区域间多领域务实合作㊂改革开放初期粤东借助华侨华人的力量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㊂开放的传统和态势始终贯穿粤东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大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扎实的历史和文化基础㊂4.3 临港产业初具规模港口经济是湾区经济的基础,也是湾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经过程㊂大汕头湾区所在的粤东三市分别依托沿海港口初步形成汕头市工业经济带㊁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和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㊂汕头市工业经济带依托广澳港区㊁海门港区和汕头保税区,重点发展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石化工业㊁临港工业㊁装备制造业和海洋产业,配套现代化物流产业;揭阳(惠来)石化基地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依托,打造石化产业㊁电力能源和装备制造基地;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以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㊁华丰石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能源㊁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㊂4.4 多个国家级平台将助力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粤东三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汕头华侨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兼具 侨 和 文化 特色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汕头拥有高新区㊁保税区等多重政策优势㊂2017年6月,汕头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9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同意在华侨试验区设立 侨梦苑 ,成为全国第17个 侨梦苑 ;华侨试验区是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之一㊂潮州是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享受闽粤经济合作区(潮州)的对台经济合作政策㊂揭阳揭东开发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中德金属生态城成为全国2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是广东省四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㊂大汕头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发展享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也将助力汕头湾区城市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㊂4.5 逐步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大汕头湾区发展提供保障随着汕头机场外迁㊁厦深高铁建成通车㊁高速公路网建设逐步完善㊁疏港铁路建设项目提上日程,大汕头湾区逐步成为水运㊁公路㊁铁路㊁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和粤东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最重要的货运枢纽,为汕潮揭一体化为基础的大湾区建设提2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供了保障,也为大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内陆腹地提供了支撑㊂5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5.1 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大汕头湾区处在珠三角经济区的边缘,加之前海㊁横琴㊁南沙等地区以及规划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端要素资源难以聚集㊂粤港澳大湾区对生产要素的虹吸效应,使大量的人流㊁物流㊁资金流㊁信息流进一步向粤港澳集聚,使汕头湾区的发展失去支撑㊂粤港澳大湾区是 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 的区域格局,拥有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湾区内现有的高水平产业格局,将使汕头湾区的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㊂5.2 汕头湾区产业基础㊁创新能力与高端人才的短板制约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汕头湾区经济规模总量较小,人均经济水平较低㊂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引擎㊂战略性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起步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面临诸多制约㊂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少㊁产品大多处在产业链中低端㊁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㊁产业集聚程度和产业链关联度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其从产业发展方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㊂另外,汕头湾区技术创新水平与粤港澳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创新中心的直接辐射比较困难,使得汕头湾区难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对接㊂其三,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地区,汕头湾区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环境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现象多有发生,引进高端人才㊁培育技术人才㊁留用现有人才均面临困难㊂5.3 汕头湾区港口融合度低,物流成本高,较难以整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对世界三大湾区之一的东京湾区进行研究发现,东京湾区内尽管汇集了东京港㊁千叶港等7个世界级港口,但这些港口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充分融合,和谐发展㊂相比之下,汕头湾区的多个港口经济腹地重叠,区域间缺乏协调发展机制,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㊂港口专业分工差异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不利于大湾区港口群协调发展㊂除汕头港主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为主,兼顾临港产业发展,承担了粤东港口群99%的集装箱运输,潮州港和揭阳港都定位于为能源㊁石化等临港产业服务㊂从汕头港务集团的调查资料看,粤东地区相当部分货源流到周边的厦门㊁深圳等港口出口,相当部分的进口货源不得不舍近求远,从深圳㊁厦门㊁广州等港口进口后运回本地,物流成本高,竞争力弱㊂5.4 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大汕头湾区包含分属于三个不同行政市的地理范围,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有相当难度㊂另外,从整个湾区来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政审批制度㊁商事登记制度㊁企业投资体制等改革措施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健全,推动实现快速通关㊁服务贸易自由化步伐较慢㊂金融㊁航运㊁商贸㊁文化等服务领域开放力度不足,融资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制约㊂6 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推进大汕头湾区建设,必须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以利益共同体为目标,抓住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建设成为广东经济增长重要引擎㊁全国最具活力经济区㊁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㊁粤港澳重要区域次中心为定位,以互助促互利㊁共建促共赢为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错位发展,汕潮揭内部产业协同分工,向海洋要经济,海路联动,以提供覆盖全区域的公共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区域的软硬发展环境,实现汕潮揭的共同繁荣㊂据国内外研究,湾区经济的发展动力可以归结为基础性动力㊁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㊁工业经济㊁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㊂大汕头湾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基础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基于区域自组织能力和完善经济制度的内生力动力不足㊂根据湾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大汕头湾区目前的发展是从工业经济阶段向服务业经济和创新经济阶段迈进㊂因此,大汕头湾区的规划建设内容思路,是以培养湾区的自组织能力为目的,以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为基础,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路径,推动湾区的经济从工业为主向生产服务业㊁高端服务业以及创新经济转化升级㊂3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7 政策建议7.1 准确定位,以产业互补和联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汕头湾区建设应主动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深入落实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避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地区包括粤东的资金㊁人才㊁技术的虹吸作用,加快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推动粤东三市振兴发展㊂以产业补链强链为重点促进产业协同发展㊂立足汕头自身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补链强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㊂特别是要主动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吸引更多产业㊁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实现与大湾区产业错位发展㊁配套发展㊁协同发展㊂7.2 以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为切入点,加快提升湾区内的硬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目标,充分发挥大汕头湾区港口群㊁机场㊁车站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打造立体交通联通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如铁路㊁公路㊁隧道㊁大洋航线㊁网络电缆和电网道路网络㊁机场㊁港口等的互联,不断提升连接效能;以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加快建设广澳深水港,推进潮汕机场扩建,打通 广汕汕+厦深 沿海高铁双通道,完善高速公路网,促进人员㊁技术㊁资金㊁货物等生产要素在汕便捷流通㊁有效集聚㊂构筑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互联㊁浑然一体的交通体系㊂7.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湾区建设中的作用除了基础设施和硬件的互联互通,软环境的互联互通也非常重要㊂汕头湾区要积极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促进规则相互衔接,重点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规则相互衔接,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打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汕头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的便捷流通㊂7.4 以华侨试验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基地为突破口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列入政府批准创建的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以此作为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㊂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在CEPA 框架下先行先试,集聚港澳高端要素和现代服务业资源,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成为打造我省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㊂利用这个平台,结合华侨试验区规划发展的九大都市产业,鼓励港澳地区的优势服务产业到华侨试验区发展,重点发展法律服务㊁财务服务㊁企业咨询服务㊁文化产业㊁卫生医疗产业㊁社会公共服务等产业㊂7.5 探索 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建设融合载体汕头湾区可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的 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突破原有体制和行政边界限制,进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开发,实现产业相关要素的整体性转移㊂汕头湾区可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平台,与港澳共建产业飞地,由港澳进行招商引资和管理,汕头湾区提供用地等便利服务㊂探索建立汕头所有㊁港澳所用,汕头管辖㊁港澳开发,汕头发展㊁港澳拓展的新型合作模式㊂7.6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抓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汕头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与港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大湾区 后花园 ㊂参考文献[1] 钟韵,胡晓华.粤港澳大湾区的构建与制度创新:理论基础与实施机制[J].经济学家,2017(12):50-57. [2] 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J].广东社会科学,2017(4):5-14. [3] 黄晓慧,邹开敏. 一带一路 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6-110.[4] 马向明,陈洋.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J].热带地理,2017,37(6):762-774.[5] 刘云刚,侯璐璐,许志桦.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现状㊁问题与展望[J].城市观察,2018(1):7-25.[6] 郑英隆.用开放性网络思维重新构架粤港澳大湾区[J].新经济,2017(1):14-15.4757宋金芳等:汕头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㊁思路和对策Challenges,Menta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ntou Bay Area Integrating into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ONG Jinfang1,WANG Songtao2,LI Li1(1.Shantou Polytechnic,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515071,China;2.Shantou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515063,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it'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nearby Shantou Bay Area to integrate into GBA.This article analyzes advantages,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for Shantou Bay Area to integrate into GBA,based on which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series of advice and measures o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business environment,service trad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Key words:bay economy;resource factors;coordination reaction。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征及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征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c4d4b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2.png)
未来展望
1、政策支持
1、政策支持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将继续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粤 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湾区内各城市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大湾区内的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港口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将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促进人员、物 资和信息的便捷流动。此外,大湾区还将加快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建设, 提高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特征分析
1、区域合作
1、区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密切合作,共同发展。这种区域合 作体现在多个领域,如产业协作、物流体系构建、跨境金融合作等。以物流为例,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以深圳港为核心,连接珠海、广州、东莞等港口的物流 网络,实现了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
2、优势互补
2、优势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在实践中,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探索 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合作机制。例如,广东与香港、澳门分别签订了《粤港合作 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定期协商机制和部门对口合作机制。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成立了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和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加强了三 地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
3、创新驱动发展
3、创新驱动发展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 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湾区将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 基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同时,大湾区还将深入推进教育、文化等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实力和竞争力。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交流发言稿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交流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698b0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8.png)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交流发言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交流发言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聊聊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这事儿,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咱先说说这粤港澳大湾区,那可就像是一个超级豪华的大礼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可能性。
我刚了解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你想啊,大湾区里有那么多厉害的城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国际化程度那叫一个高,金融、贸易啥的都是世界闻名;澳门呢,充满着独特的异域风情,旅游业、娱乐业蓬勃发展;还有咱广东的那些城市,深圳像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小子,天天捣鼓着各种高科技玩意儿,广州就像个底蕴深厚的老大哥,文化和商业都发展得相当不错。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深圳参加一个科技展。
哇塞,那场面简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新奇的科技产品。
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我看到那些智能机器人,能说话、能干活,感觉自己就像是穿越到了未来世界。
当时我就想,要是我们能更好地对接融入大湾区,那我们是不是也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些超酷的科技创造中来呢?不过呢,对接融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像天上掉馅饼,直接接着就好了。
可我觉得啊,这里面困难也不少。
我们就像一群想要闯进大观园的小蚂蚁,得找到合适的入口才行。
比如说,我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得跟上啊。
我自己就经常担心,我这本事够不够在大湾区里闯出一片天地呢?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小公司想和大湾区的企业合作,可是因为对那边的政策不了解,又没有什么人脉关系,结果处处碰壁。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对接融入,得先把这些情况都摸清楚,不能盲目地往前冲。
但是,不管困难有多大,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就好比是一艘大船即将起航,我们要是能搭上这趟船,那可就有机会驶向更广阔的海洋了。
我们可以学习那边先进的理念,引进那边的资金和技术,让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作者:徐豪
来源:《中国报道》2019年第04期
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
粤港澳大灣区的建设同样给湾区周边地区带来了难得机遇。
“积极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茂名的优势非常明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茂名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战略机遇叠加,这对茂名来说是重大的机遇。
“关键是茂名怎样把自己的区位、资源、空间、人口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向东积极融入大湾区,向西向南与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许志晖说。
“茂名区域面积、空间比较大,有1.14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人口也比较多,去年达到了810万。
同时茂名的产业基础也比较好,茂名去年GDP超过3000亿,在广东21个市排第七。
因此,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茂名具有优势。
”许志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茂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是要融入大湾区,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茂名的发展跟国家的战略规划尽可能地融为一体,来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多的资源。
”许志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因此,融入大湾区发展,茂名首先要加大交通对接力度。
“在去年7月份已经通了动车的基础上,茂名正在大力推进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这就会促进茂名跟珠三角核心区域进入一小时的经济生活圈。
”许志晖介绍,茂名同时还有几条高速公路,一条叫云茂高速,是连接茂名到珠三角核心区域的高速公路;另外还有一条是沈海高速改扩建,中部还有一条高速公路,都会使得茂名跟珠三角核心区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将来会越来越密切。
“茂名还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因为茂名空间比较大,我们除了有国家级的高新区,还有滨海新区、水东湾新城,各县区也都有省级产业转移园,这些都可以承接珠三角的优势产业加工制造转移。
”许志晖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茂名要利用自己的区位、空间、人口相关优势,对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当然也重点选择适合茂名发展需要的,跟大湾区发展之间能够互相匹配互补的高端制造业到茂名来发展,跟我们的产业基础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关系。
”
在创新资源的对接方面,许志晖说,茂名要依托大湾区的创新优势,利用茂名两所本科、4所专科高校,把茂名的人力资源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再借助茂名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平台,使得茂名的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也能够走在前面,能够跟大湾区对接。
许志晖介绍,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对接,茂名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茂名在数字政府建设,微信小程序、政务移动平台建设,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改革等方面都对标自贸区标准,对标珠三角最先进的城市来推动改革的进行,使得茂名的营商环境同样具有竞争力,这些都是我们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所做的工作。
”
2018年5月,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签署《2018——2019年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合作重点工作》协议,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两大城市群的“握手”,也让茂名市有了更大发展机遇。
北部湾城市群背靠祖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茂名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还是新一轮的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合作组织的主办城市。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22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要建立旅游合作机制。
我们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北部湾城市群的滨海度假资源和良好的气候资源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
”许志晖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相对于14亿人口,滨海度假产品和服务是稀缺的,海南算是走在了前面,可是容量有限,希望国家层面来支持北部湾城市群联手打造中国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把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满足国内庞大的对滨海度假产品的需求,以更高的、跟国际接轨的质量和比较便宜的价格去提供产品和服务。
许志晖表示,如果能够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定标准,给予扶持政策,解决交通联通、土地指标等方面的资源供给问题,这对发展建设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是非常有利的。
北部湾城市群成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农业都比较发达。
“茂名是广东农业第一市,它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肉类产品、禽畜养殖、水果生产等,都在广东全省排第一。
水产品、蔬菜产量在全省是排前三,罗非鱼产量是全国第一,茂名主要的农产品生产都位居前列。
”许志晖说。
“所以我们建议国家层面支持北部湾城市群,联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把它作为能够满足区域乃至全国市场的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先行一步,做出经济发展的探索,又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许志晖透露,旅游和农业两方面的建议,将会是新一届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重要内容。
许志晖还介绍说,茂名具有投资要素成本较低、投资性价比高、消费市场潜力大、创新创业环境良好、互联网政务“零跑动”全力推进等优势,是一方充满活力、拥有未来的投资热土。
“新时代海南自贸区(港)的全面建设,既是海南腾飞崛起的机遇,同样也是北部湾城市大有作为的机遇。
”
“茂名将与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
”许志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