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关于《韩国经济转型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南端,与中国一衣带水。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韩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崛起为新型工业化国家,到1995 年一跃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史称“汉江奇迹”. 1996 年,韩国正式加入OECD,随后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体,标识着韩国仅仅用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就由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新兴发达国家。
韩国发展基础和发展战略与中国相似,因此通过对韩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韩国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从而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1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历程韩国独立初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美国援助。
领导人主要注意力在政治军事斗争,相对忽视经济建设,导致韩国经济落后于同在半岛的朝鲜,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朝鲜的三分之一。
经济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不满,几经动乱,军事强人朴正熙上台,韩国进入朴正熙时期,也就是韩国“真正开始发展经济”的起飞时期。
整体来看,韩国经济转型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大阶段:朴正熙执政前期(1962~1971 年),朴正熙执政后期(1972~1979 年),后朴正熙转型时期(1981~1997 年)。
1.1 朴正熙执政前期韩国经济转型发展情况1961 年,韩国陆军少将朴正熙发动“五·一六”政变,建立“国家重建最高委员会”,开始了军政府时期。
此时,军政府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为此,朴正熙一方面设立中央情报部,严厉镇压政敌异端;另一方面,成立经济企划院,统筹经济规划、财政预算和外来资本。
基于政变前民主党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军政府出台了韩国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以期通过经济建设成就来“合理化”军事政变。
由于韩国当时国内市场狭小,人均国民收入偏低,但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自然资源储量较小,朴正熙政府调整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之前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积极引进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缺口,从而扩大投资,尤其注重投资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加工业: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以及经验借鉴
韩国经济发展以及经验借鉴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功因素,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通过对韩国的政府调控、计划体制、完善的经济发展法律体系、产业政策、人才培养、创新和创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韩国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和创业的发展,这些都是韩国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管理学的融合中,韩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一、引言韩国经济发展历经逆境和挑战,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快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成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以及其独特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经验。
因此,深入研究韩国经济发展及其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在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各个时期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1960年代,政府实行了出口导向型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韩国企业向国外市场拓展。
在1970年代,政府采取了保护性关税、出口补贴等政策来促进工业发展。
在1980年代,政府逐渐推进自由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在1990年代至今,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小企业的支持等,来应对困难。
除了政府的作用,韩国企业的发展也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70年代,韩国的钢铁、造船、化工、电子等工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在1980年代,韩国企业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如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
这些企业的成功为韩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政府在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韩国政府也开始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三、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一)政府调控以及计划体制的经验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家,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一个亚洲经济体的代表。
韩国经济
旅游业:韩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韩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确定为国家战略 产业之一。2004年韩国开通高速铁路-KTX,在首尔至釜 山412公里线上,时速300公里的KTX将以往4个多小时 的行程缩短为2个小时,一条堪称韩国旅游的“黄金线” 就此打造:高科技产业荟萃大田,政治商贸工业重镇大 邱,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庆州,“现代”汽车产地蔚山 点缀其中,青山碧水美丽风光一路开展。 KTX已经成为 韩国旅游业的新的亮点,为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 的契机。
能源业:韩国本土资源很少,必须依靠大量的进口来满 足需要。煤炭、石油是韩国的重要能源。核电和天然气 是近20年的能源开发重点。韩国是第四大原料产品买主, 其石油完全依赖进口。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能源挑战。 韩国政府制定了下列的能源政策目标:一是确保跟稳定 的能源供应;二是建立一项总能源需求量管理系统;三 是改善能源工业与能源市场的效率;四是建构一项通过 东北亚能源合作与亚洲大陆相连接的能源系统。
第二阶段是起飞阶段-20世纪70年代。该时期 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特点是,韩国本地企业逐步 替代外资企业,但韩国电子企业的技术供应仍 然主要来源于国外,而且所生产的电子产品也 主要销售到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市场。 第三阶段是跨越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6、纺织工业:韩国是世界第五大纺织品出口国,在中国、 意大利、美国和德国之后。化纤维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 合成纤维织物生产能力居首位,棉花生产能力居十六位, 总体上,韩国纺织工业在全球排名第七位。 7、化学工业:韩国目前有三个大型石油化学联合企业, 二是丽川石油化学联合企业,三是大山石油化学联合企业。 8、零件和材料业:零件和材料业在韩国起着关键作用, 占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9%,年营业额为152亿韩元。该行 业负责全部出口额40%以上的任务,价值623亿美元。在 2001年创下了出口顺差50.68亿美元的记录。
韩国经济分析
一、韩国经济现状及前景众所周知, 韩国在60 年代初期还只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 但由于坚持推行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 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从而推动韩国的总体生产规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外出口贸易规模, 以及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发生了令世人注目的巨大变化, 进而使韩国不但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且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重要的一员。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1962—1971 年经济起飞阶段。
期间, 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911% , 国内生产总值由23 亿美元增长到95 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由87 美元增加到289 美元。
(2) 1972—1981 年经济发展阶段。
期间, 韩国的经济特别是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668 亿美元, 增长717 倍; 人均国民收入增加到1734 美元, 增长6 倍; 出口贸易总额由1971 年的1016 亿美元增加到213 亿美元, 增长近20 倍。
(3) 1982—1991 年经济腾飞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 韩国经济无论是在产业结构还是在工业化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增长率年均达到1011% , 大大超过了同期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2727亿美元, 同发达国家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规模方面的相对差距大为缩小, 由1983 年的只相当于美国的1ö4 5 缩小到1989 年的1ö27。
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60 年代初的4219%、1612%、4012%变为816%、2916%和6118%。
特别是,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 重化学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发生巨大变化, 前者从60 年代初占2113% 上升到7413% ,后者则从占7817% 下降至2517%。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摘要当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和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进入90年代,国际旅游业伴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在亚太地区掀起热潮。
韩国在亚洲是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从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本论文具体分析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从中吸收宝贵的经验。
论文有五个部分构成:一、前言;二、韩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三、韩国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四、韩国旅游产业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启示;五、结语。
关键词:韩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启示一、前言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以来,韩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入境客源国之一,而中国也成为韩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
韩国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际游客,力争成为亚洲旅游中心国家。
近几十年来,韩国由一个旅游资源不甚丰富,国土面积仅9万多平方公里,过去旅游知名度不高,旅游的软硬件设施也较落后的国家,到如今旅游接待海外游客数量近600万人次,韩国的旅游观光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二、战后韩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2.1第一阶段:旅游基础设施扩充期(20世纪60年代)韩国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2年成立全国旅游公司,标志着韩国国际旅游业已开始成为韩国的一种产业而起着重大的作用。
政府确定了促进入境观光产业的政策,切实发展了与旅游业有密切关系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韩国的旅游环境。
2.2第二阶段:国际旅游振兴期(20世纪70年代)70年代,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期间先后加入了世界旅游组织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加强了旅游业领域国际合作的基础。
70年代是韩国旅游业发展较迅速的十年,1978年接待国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国际旅游业初具规模。
2.3第三阶段:国民旅游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80年代起,政府把旅游业定为21世纪的“出口产业”,提出了吸引六名外国旅游者就等同于出口一辆小轿车的口号,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启示意义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启示意义摘要:韩国文化产业取得的瞩目成就,成功掀起了全球的“韩流”。
其成功经验是:政府战略上高度重视、财政上大力扶植:企业做强自己、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民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的同时,非常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融资渠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韩国;中国;文化产业;启示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
利用好政府政策,抓住市场机遇,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的经验,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东方文化范畴,地域上也非常接近,韩国文化产业成功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文化产业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通过开发利用文化内容知识产权,生产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
各国在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角度,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共识。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韩国经济发展概况
韩国的经济发展概况韩国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韩国的地形、地理位置:韩国领土由朝鲜半岛南部和附近3000多个饿岛屿组成,起海岸线全长5259 公里,西海岸和南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
韩国的地形包括三种类型“东部高山区,中部山地丘陵区,西部平原区。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可耕地面积仅).78亩,比日本的可耕地面积少。
韩国的气候环境:韩国的气候属于东南亚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冬季长,昼夜温差的,春季较短雨量大,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至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约占全降水量的70%。
韩国的自然资源:到目前为止,韩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近300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50多种。
储量较大的有铁、金、银、铜、铅、锌、石灰石、磷灰石、硅石、滑石、莹石、高岭土、无烟煤、云母和石棉等。
由于韩国气候条件多样多山多河,很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
森林资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山林面积达65,95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6.6%。
韩国的树种达167科903属,约5000多种。
自然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韩国的人文地理韩国人口4792万(2003)人口密度将近50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人口密稠的国家之一,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中城市不断增加约占总人口的80%主要集中在汉城,釜山,大丘等城市,韩国民族单一,主要是朝鲜族。
韩国主要经济部门(一)工业部门1.钢铁工业2.电子工业3.汽车工业4.造船工业5.纺织工业6.机械工业韩国的钢铁和机械工业比较发达,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二,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五,电子工业发展迅速,为世界10大电子工业国之一。
电子工业电子工业是韩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农业部门1.种植业。
种植业是韩国的主导部门,其中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大麦为主。
2.畜牧业.韩国共有草地9万公顷,但韩国畜产品的生产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三)交通运输业1.海洋运输。
海运是韩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
主要港口有釜山,仁川,木浦等2.铁路运输。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浅谈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启示【摘要】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韩国把发展文化产业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习和借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将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韩国;文化产业;中国文化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韩国政府在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后,把发展文化产业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并且成功地塑造了国家形象。
一、韩国文化产业崛起的背景(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受儒家文化和韩国地政学说的影响。
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的价值观念,植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
韩国的民族文化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同时,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本国的地政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国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山地丘陵居多的小国,地理环境对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较大。
韩国传统文化是在儒教文化与韩国地政学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二)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目标是使韩国成为世界五大文化强国之一。
韩国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于1994年首次设立“文化产业局”,主管文化产业。
1996年5月,韩国开发研究院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韩国经济的构想与发展战略》的报告。
1998年,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并将文化产业列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韩国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了工业化进程
危机的打击,但外债规模与结构不合理只是其发生 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从其利用外资的整个过程来 看, 其外债利用的经济绩效要远大于其负面影响。
进行
韩国工业化所需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利用国 外贷款来解决的,特别是利用国外贷款发展了重化 工业。重化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 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升级,使韩国经济获得了可持续 发展的动力。韩国的相当一部分外国贷款采取了技 术转让方式, 据统计, 韩国技术引进的2 一 0 0 3%是 通过外资企业带来的,那些没有技术引进合同的外 资企业也都通过它们的经营、销售等把经营管理技 术带进了韩国,外资成为韩国引进先进技术的主要 渠道之一,大批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在较短的时间 内改变了韩国的工业技术的落后状况。 在韩国工业化过程中,外资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外资与产业结构的相融。而外资与产业结构的相融 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有效率的强政府干预。 韩国政 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 使工业化各阶段的主 导产业明确且相互衔接紧密。二是以利用对外借款 为主, 外国直接投资为辅的外资政策。 由于对外借款 使用的自主性, 使其投向服从、 服务于韩国工业化各 阶段主导产业的创建与发展 ,这也是外资与产业结 构相融的主要表现。 此外, 利用直接投资为辅的外资
根据本国产业政策而调整投资导向,鼓励外资进人 部分行业, 限制进人其他行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所以, 在改革开放 初期 ,为了避免改革开放的步伐过大而使整个国民 经济不适应, 我国采取“ 先局部试验, 再推向全国” 的 改革开放策略。 在引进外资上, 我国也是先在经济特
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2011年第7期山东社会科学No.7总第19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1·东北亚经济合作(学术主持人:张东辉)·中日韩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刘文王静(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三个典型代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各有其特点。
三国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总量水平提高迅速,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居三国首位,韩国次之,中国最少,但增长速度超过了日韩两国;日本R&D经费投入总额高于韩国,韩国R&D投资的增长率远高于日本,中国R&D投入额的增长速度较快。
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观在日韩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强大作用,启发我们对现代“人的自由和发展”内涵进行思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日本;韩国;比较[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7-0099-06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成为美俄重点争夺势力范围的地区。
无论是GDP增长的速度、总量,还是国际贸易的增长、科技竟争力的提高,东北亚地区都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东北亚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五有其二,在世界经济增长中逾20%,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其中,尤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融合最为引人注目。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地域相邻、文化渊源相通,存在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三国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一个充满生机的区域性经济体逐渐凸显,成为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东北亚和谐区域的构建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地区政治互信与依赖关系的建立。
工作心得:韩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工作心得:韩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及启示文化产业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对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的文化产业在数十年内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效益。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一)将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1998年,金大中就任韩国总统后提出,一个国家的立国基础不外乎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
同年,他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认定低消费、低污染、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之后,政府陆续制定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等多部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2001年,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
2013年2月25日,时任总统朴槿惠在就职仪式上演说,阐明了自己的国政目标是“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以及“构建和平统一基础”。
(二)不断完善法律保障,出台配套产业政策1999年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近年来,政府又陆续修订《影像振兴基本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战略方向,在政策和制度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法律和政策会落脚在一些非常确切的细节上,比如,电视剧播出时60%的广告收入要回归到电视剧制作中去,如果达不到这个比例,中间的差额国家要征收60%的税。
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会不断调整具体的产业支持政策。
比如,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期,韩国电影业经受了美国好莱坞的极大冲击,韩国政府将电影产业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取消审查和增加税收优惠。
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电影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主体产业。
(三)科学的文化组织管理体制为全面实现文化产业的振兴,韩国设立了非常科学、全面的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类协调机构。
韩国的产业政策研究及启示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一 直保持 着较快 的增长 趋势 。产 业 政 策 经 常被 认 为 是 发 展 中 国家 快 速 赶 超 战 略 的 一 种 有 效 手 段 , 大到一个 区域 、国家 ,小到 国内 的某 个区域 经济发展 。长期 以 来 ,中国一直都在推 行产业 政策 ,以此来引导未 来经 济的发展 方 向。而韩 国的产业政 策 对 国 民经 济 发展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因此有很 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 学习。 韩 国产 业 政 策 分 析 ( 一 ) 韩 国产 业政 策 的特 点 1 、采用政府引导型推进产业政 策。和欧美 国家不 同 ,韩 国 属 于 典 型 的政 府 引 导 型 的 产 业 发 展 模 式 。大 部 分 欧 美 国家 认 为 如果 政府 过多的运用行政手段干预产业发 展 ,会造 成经济扭 曲,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应该遵循 市场经 济发展 的 自身 规律来决 定 未来的产业发展道 路 ,因此大部 分采取 自由放 任 的态 度。而韩
年 ,通过 I T技术融合 实现 的产值 规模达 到 了 4 9 .7万亿 韩元 , 政府计划到 2 0 2 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 到 1 1 7万亿 韩元 。为 了加 强 传统企业与 I T企业间的交 流 ,政府支持成立了 6个 I T融合论 坛 和 9个 I T融合支援中心 ,包括造 船 、汽车 、纺织 、建筑等传 统 资格进入该行业 ,这也就限制了中小企业 的进入。 ( 2 )提供优惠政策方面 。韩 国政府非常善 于运用 产业政策 行业都参与其 中。政府通 过对这些 行业领域 的巩 同和发展来 加 等行政手段来引导 产业 的发展。如对 大型企业 集 团采 取金融 资 速资本积 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 的增长发展。 3 、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韩 国经济发 展 金资源和税收优惠政策 的支持。6 0年代 ,同内金融资 源大部分 都 由政府掌控 ,当时政府 5 0 % 一 6 0 %的政府贷 款都投 资分配 到 特点 以及 国情来看 ,将政府 作为产 业发展规 划 的主导力量是 符 0年代之后 ,南于 中围企业 的 出 了石油化工 、钢铁 和机械 产业 ,另外政 府对这 些产业 实行低利 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韩 国进入 9 率 的贷 款 优 惠 。甚 至 当 这 些 产 业 的 大 型 企 业 由 于 产 业 重 构 陷 入 口导致 了韩 国纺织 、制 鞋业 等 劳动 密集 型产 业 丧失 了竞 争 力 , 巨大的财务危 机之 时 ,政 府也对他 们实施 了广泛 的援助 :将 贷 开始 从 市 场 上 退 出 ,从 整个 社 会 来 看 收入 分 配 结 构 发 生 了恶 化 。 款展期 ,同时大规 模分 配资金贷 款资源 ,提 高企业 的固定资 产 政府在此 时又发挥 了主导 型了作用 ,对 国内大型 企业进行 了专 折旧率以减少 赋税 ,划拨 大量 的政府投 资基金 。其 中设备贷 款 业化 的引导,将产 业政策 的重点放 在发展技 术密集 型产业 。首 D P中 所 占 比 利率之间的差距 由 6 0年 代 的 3 %提高 到 7 0年代 的 1 3 % 。可 以 先 ,韩 国企 业 增 加 了研 发 支 出 ,研 发 费用 支 出 在 G 说 ,一直 到 8 0年代前 ,出口部 门和重化工业 一直都享受着低 利 例迅 速达 到世界先 进水 平 。为 了增 加专 利 权等 无形 固定 资 产 , 率 的贷款优 惠。而相反 ,小 企业所 面临 的情 况就 困难 的多 ,因 韩国增加 了技术开发投资 ,结果使得无形 固定资产 占 G D P的 比 此可以看 出政府干预作用下的产业政 策倾 向。 重增 加 。国内企业 的设备 投资 比重 减少 。韩 国企 业不断 增加研 ( 3 )干预企业重构。7 0年代 ,通过实施 重化学T业 化 ,韩 发投资 ,减少 了技 术引进 。在 世界知识 产权组织 发表 的国际专 国的企业得 到成长 、壮 大 ,但是也 带来 了负面影 响。由于过 量 利申报情况 中,2 0 0 7年韩国专利登记仅次于美国 、日本 和德国 , 生产 了很 多还不具 备 国际 竞争 力 的产 品 ,导 致韩 国出 口衰退 。 1 9 8 5年 ,韩 国的轻工业产 品出 口不断增 加 ,重化学工 业产 品的
韩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
--- ①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
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 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 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 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970年, 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计划结束时 的197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 ③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斱针 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 经济波劢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斱针,对 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 “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六五”计划(1987 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 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亍出现盈余。1984年~1985 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 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 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 (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 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 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
• 1992年开始实斲七五计划。出现了韩国历叱上第一位文 人民选总统金泳三,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计划 (1993年~1998年)”。在此计划中提出行政改革、产 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不中国建交。1994年实 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达8.9%,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996年由亍日元升值导致韩 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 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不发展组织(OECD) 成员,这标志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1997年10月卷入亚 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韩国政府丌得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IMF)申请金融救劣,幵不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 救劣计划实斲后,外汇状况趋亍稳定。进入21世纪以杢, 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 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斱面的经济斲政纲领。2002 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
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
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付家骏(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摘要:上世纪60年代后,韩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注重文化融合、注重自主创新,实行市场经济“主导”的发展体制,从而实现了高速稳步的发展,给予邻国中国诸多启示。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启示发展正文:韩国与我国地缘相近,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
国土面积99262平方公里。
韩国有近5000万人口(2010年),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地区之一,甚至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被分割为朝鲜和韩国。
工业资源大部分为朝鲜所得,而韩国则留下了有限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严重缺乏,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石灰石等十分贫乏,石油储备为零。
同时,二战难民以及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初期阶段经济位于崩溃的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韩国政府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富裕程度,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既归功于韩国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是韩国内在特有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素养作用的结果。
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试图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征战略上分析,提出对正位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建设关键阶段的我国若干启示,以吸收韩国经济发展优秀经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一、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特点(1)经济发展政策体制改革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顺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国内经济发展因素,制定相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升华经济体制改革,以满足融合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经济高速稳步发展。
发展历程中,其经济体制的变迁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于“五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严格规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为经济发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工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韩国发展历史(2024)
引言概述:韩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从韩国的历史背景开始,以及韩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科技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进而探讨韩国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历史背景:韩国地处东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韩国曾是较为封闭的国家,并遭受过多次。
后来,韩国经历了三国时代、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等王朝的兴衰。
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经济发展:1.工业化进程: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工业化政策,逐渐建立起韩国独特的经济模式。
韩国发展了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出口国。
2.经济增长: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韩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扬。
3.技术创新:韩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
韩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4.国际贸易:韩国以出口为引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韩国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
政治制度:1.民主化进程:韩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但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了民主化改革。
韩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完善,人民的参与和言论自由得到了保障。
2.政府机构:韩国的政府机构体系较为完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多个部门。
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外交关系:韩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与美国、中国、等亚洲地区的大国关系密切。
韩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体制:1.教育改革:韩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养等。
韩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2.教育投入:韩国高度重视教育,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
3.学术研究:韩国的学术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附加值 ,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 型产业的转型。
中国也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政策引导、技 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 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与促进国内发展相结合
韩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其 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韩国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教育改革和人才引进政策,培养 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附加值
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 式,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韩国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了产业附加值的 提升。
韩国经济发展历程
韩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 速的增长,成功地实现了从贫穷国家 到发达国家的转变。
韩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干 预、教育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韩国经济结构与特点
韩国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导,其中制造业在韩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企业和品牌,如三星、LG等。
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词
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韩两国合作的重要内 容之一,可以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增 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详细描述
中韩两国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 经验,通过加强该领域的合作,两国可以相互学习、 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 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还可以促进两国在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和发展。同时,通过文 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 了解和友谊,推动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及启示付家骏(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摘要:上世纪60年代后,韩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注重文化融合、注重自主创新,实行市场经济“主导”的发展体制,从而实现了高速稳步的发展,给予邻国中国诸多启示。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启示发展正文:韩国与我国地缘相近,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
国土面积99262平方公里。
韩国有近5000万人口(2010年),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地区之一,甚至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被分割为朝鲜和韩国。
工业资源大部分为朝鲜所得,而韩国则留下了有限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严重缺乏,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石灰石等十分贫乏,石油储备为零。
同时,二战难民以及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初期阶段经济位于崩溃的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韩国政府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富裕程度,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既归功于韩国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是韩国内在特有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素养作用的结果。
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试图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特征战略上分析,提出对正位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建设关键阶段的我国若干启示,以吸收韩国经济发展优秀经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一、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特点(1)经济发展政策体制改革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顺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国内经济发展因素,制定相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升华经济体制改革,以满足融合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经济高速稳步发展。
发展历程中,其经济体制的变迁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于“五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严格规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为经济发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工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韩国在技术支持引进和资本金融监管,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的审批核查制度,成立了专门机构为引进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由政府承担技术引进、资本监管及相关情报收集和整理的职能,其目的是防止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和引进成本过高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提供良好的金融秩序,保障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如通过《外资引进法》,具体规定对外资的限制措施,允许和不允许投资的部门或项目以及鼓励外资的保障、优惠政策、出口贸易自由区的优惠措施等进行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型管理。
除工业之外,韩国政府在农业经济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保障农民长期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倡新农村运动,诸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其他行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给予农民更多补贴等。
在“新农村运动”的促进体制下,中央政府的内务部全权管理,其他部位通力合作,组件由内务部部长出任委员长的新乡村运动中央协议会,提高全国新乡村建设意识,保证新乡村运动目标的实现。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长期基础经济发展,韩国已经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分工。
同时,韩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需要政府部门减少对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干预,按照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规则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大环境下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由发展。
为此,韩国政府把更多的经济调节职能交至市场机制自身完成,建立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和产业结构。
韩国的“主导”体制,有效地促进了韩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引进”走向工业化道路,这个阶段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投资指向,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国内金融市场的保护,以保护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快速改变韩国经济困境的局面,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融入世界经济发展。
第一次“主导”是基础,第二次主导体制改革则真正促使韩国市场经济以更加自由的形式参加全球化经济发展竞争,保证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韩国有效的运行(2)把握机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从6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致力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瞄准发展变化动态,闹闹把握机遇。
初期,韩国政府利用二战时期与美、日等建立起来特殊关系,积极争取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海外转移加工产业的机会,同时结合本国具有廉价优秀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成功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明确了世界经济发展分工,使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又一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
为了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发展变革机遇,韩国政府于1973年提出“重化学工业宣言”,将重化工业确定为接下来“五年计划”的战略决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产业政策从轻纺出口工业测机型转变为重化工业刺激型,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大幅提高出口产值,增加外汇存储。
与此同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型企业培养和发展,增强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竞争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以达到韩国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下分工格局的平等。
这使得韩国国内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重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韩国政府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两次重大国际机遇的把握,奠定了韩国经济发展基础,使得韩国在短时间内从农业为主的贫穷国家成长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韩国出口贸易在1964年突破1亿美元大关后, 1970年突破了10亿美元,1977年又突破了100亿美元, 到1987年达到4711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17%,实现了名符其实的经济起飞。
到1995年,韩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突破了1000 亿美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规模排名世界第11位,韩国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随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外资企业。
韩国政府瞄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注重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盯紧海外市场,先后将三星、大宇等知名的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等方式投放到中国等海外市场,扩大跨国企业是市场占有率,真正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体系中。
例如中国如今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三星、LG等韩国企业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从许多标准来看韩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业在韩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同时,它的出口增长也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品转向了技术密集型、高质量的产品。
1996年,韩国人均收入为8356美元,达到了世界银行分类法中高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韩国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到了韩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美、日等国的紧急资金援助下,韩国渡过危急关头,并对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劳动市场等领域实行改革,对经济结构作较大调整。
2001年8月下旬,韩国比预期提前3年还清IMF 全部贷款,结束了IMF监管体制。
2002年初以来,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鼓励信贷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韩国经济出现好转势头,出口回升较快,IT 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激增。
2002年,韩国钢铁产量4544万吨,居世界第5位,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是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
2002年汽车产量320万辆,居世界第六位。
造船订单标准货船吨数759万吨,比上年增加18.5%,居世界第一。
电子工业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尤为迅速,手机年产量达1.2亿部。
近年来韩国重视IT产业,不断加大投入,2002年韩国IT产业出口额达46.1亿美元,名列世界前茅。
(3)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企业,打造民族品牌韩国在发展初期就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打造韩国自身创新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种模式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世纪60年代,韩国通过引进技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框架,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不得不依赖引进技术。
为了推进技术引进工作,韩国政府制订系统的“科学技术振兴计划”,建立科学技术行政机构和相关制度,确立以引进技术为主的科技工作路线,先后成立了“技术管理局”、“科学技术处”等,并制定“技术引进促进法”、“科学技术振兴法”等,还建立了韩国第一综合产业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
70年代开始,韩国国家创新体系得到充实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韩国政府认识到只靠引进技术是不行的。
为此,韩国政府先后推出“技术开发促进法案”等,鼓励基础科学研究活动,并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经费。
90年代,韩国开始把科技计划的制定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确定长远的国家发展目标,选择技术领域,并征求基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调整,制定中长期科技计划,如“向2010年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1995)”等。
如在提高韩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过程中,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指令三家汽车生产商:现代、起亚和大宇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地向政府汇报情况。
韩国政府的汽车计划非常具体,如本地的车型必须是世界最新车型,国产化率至少要达到95%,生产成本不能高于2000美元等等。
这些高目标对于当时的汽车厂商形成了“危机”和“压力”,推动了韩国汽车产业内部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得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4)注重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独特民族文化特色韩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儒家文化思想是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最深。
儒家文化培养尚贤、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了全民道德素质,造就了丰富的优质人力资源,从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市场经济在儒家文化思想熏陶下,形成了诚实守信等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促进了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儒家文化提倡的自强不息和奋斗进取精神也为韩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顽强竞争的源动力,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为企业、为国家建功立业。
韩国文化还表现在众志成城,团结奋发的精神面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众多国家和地区,韩国亦不例外。
但是,团结爱国的韩国人并没有被压倒,举国上下响应政府的“募金运动”,民众自发捐金献银,与国家共进退,为国家经济早日复兴而贡献的精神震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