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用与信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资信 资信是指与信用活动相关的各类经济主体(包 括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自主履 行其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 资信是在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一种承诺,资信则是这 种承诺能否自主如期履约的能力。履约能力和可信 任程度与履约状况和守信程度是“因”与“果”的 关系。 资信是对信用风险的预源自文库,资信的概念,把信用风 险从“事后”确定前移到“事前”预期,并以“事 后”的状况来检验。 资信等级是对未来如期履约能力强弱的判断。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1、信用具有社会性 (1)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 信用实际是以信任为前提基础的,借款 者的信任实际上是带着对信用关系所具有 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 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取决于贷者的理 性判断。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 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行为主体时而是授信人时而是受信人。 信用的内涵及其表象形式愈加丰富,信用作 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 (3)信用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信用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
3.其他的视角 3.其他的视角 (1)基于伦理的视角——“信守承诺”的道德品质 信用最早是一个伦理学的范畴,是指从事社会和经 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 基础的履约行为,是社会和谐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道 德准则。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诚信”、“可信”、 “讲信用”、“一诺千金”等就是这个含义。 (2)基于法律的视角 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 存在信用。 是指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权利和肩负的义 务。
(2)信用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利益 人格利益是公民因人权所带来的利益,是指人的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方面的利益。 信用不但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性,更具有道德上的人个性。 信用在伦理道德的人格利益具有一定的脱离财产的独立 性。 ——信用与财产相联系。 ——仅有人格方面的因素也可以维系支撑一个人的信用。 例如,多数国家的破产法把破产的原因规定为债务 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不是资不抵债。虽然,一个商业 道德水平较高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但它仍然可以向银 行贷款,仍然可以偿还债务,仍然可以不宣布破产。这 说明它的基础并不完全是财产而是与财产相分离的人格。
2、诚信 诚信顾名思义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 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诚信“要”有自觉 性和主动性。诚信虽然也抽象地泛指信用的 一般意义——守信,但它更多泛指的是道德 和社会文化,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思维方 式、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 诚信更具有道德和社会文化的意义,它不象 “资信”和“信用”那样更具微观的经济学 意义。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一、信用内涵的界定 1、《辞海》中对于信用的内涵给出了三层的含义: 一是“信任使用”; 二是“遵守承诺,实践成约”,从而得到别 人对他的信任。 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 中,其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 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信用的发展是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 规律中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 要求诚实守信,愈要求有序的信用交易。西 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 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 发挥了信用活动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 用活动快速发展的倾向和趋势。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含义
(1)信用的社会学含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用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信用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际关系 中的相互信任和安全感。 第二、信用是一种人际关系。 第三、信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成为约束人 们行为的道德准则,守信的人得到社会的推崇和 信任,失信的人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孤立。
第一章 信用和信用管理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信用这是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站在不 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内涵界定。 通常会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界定:经济学和社会学 一.经济学: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二.社会学:信任、资信、诚信。所谓“以诚为本”, 就 患有作为人讲信用的意思。
资信等级与信用等级的区别: 资信等级与信用等级的区别: 资信等级反映的是自主偿债能力的强弱, 信用等级反映的是偿还债务的程度。 一般来说,资信等级高的债务人具有较强 的自主偿债能力,其信用等级也较高;而 信用等级高的债务人,其资信等级不一定 也高。 信用对资信、诚信、信誉来说,具有普遍 的意义。资信、诚信、信誉是信用基础上 派生的概念,信用可以泛指。
(3)信用价值需要在经济交换中体现出来。一个人通 过过去的交换实践建立的信用,但是如果就此体制 参与进一步的经济交换,比如改行,则他所拥有的 信用资源无法通过今后的交换活动来利用,则其价 值也无从表现出来。 (4)信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 这种价值可以从一个人在具有良好信用条件下节约 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理解。如果把信用看作是商品, 信用的高低就是这种商品价值的大小。
3、信誉 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抽象 价值和社会声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 象标识。 信誉是系列信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口碑或声誉。 信誉是以信用为基础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区域 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对主体信用表现及其信用抽 象价值的评价。 它抽象的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即具有社 会道德和文化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信誉能使主体从“一般信用”升华为社会资本形态, 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和价值资源。微观主体的信誉可以为其带来更大的 市场份额,可通过资产评估转化为价值计入无形资 产。
信用、诚信、信誉、资信
我国语言学中的信任、资信、诚信、信誉虽然 都源于“信用”,但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它们的 内涵是有差别的。 1、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 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 程。 信用等级就是信用交易后以受信方的信用记录为主 要衡量标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信用等级则反映了 。 不同的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差别。
2.信用的财产性 (1)它是一种财产信用,即以财产为基础的信用。财 产是衡量信用高低的重要标准,能够给信用的拥有 者才来财富。 (2)信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 (3)侵害商业信用主要承担财产责任。
3.信用的信息性 (1)信用是一种可以量化的信息——用一定的符号 表示信用的高低。 (2)信用是一种信息服务机制——中介机构参与 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征信公司 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 深层次的信用服务机构——商帐追收、信用保险、 信用担保等等。 (3)信用也是一种信息监督机制 信息的公开、公示的监督作用来促进市场主体提高 信用 信用要求对信息本身进行监督。只有真实、及时、 准确的信息才能反映信用的原貌。
(3)信用体现为一种人格权即信用权 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就其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 和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信赖与评价所享有的、 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 信用权作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民事主体的人必须拥有 完整的人格利益。信用与其人格密不可分,有人格 才有相应的权利,信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权利,对 自己的良好信用拥有维护和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这种人格权限于对精神利益保护的范畴,很少或基 本上不涉及财产利益。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 (1)伦理——是一种价值观 诚实守信的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 受到孤立和谴责。 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 则的时候,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 为就会减少。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从文化特征看——不同文化背景对信用 具有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背景下,注重节俭,量入为出。 在西方背景下,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 现象比较普遍。
4.信用的资源性 信用是进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是现代社会成 员的品牌,是得到现代社会认可和尊重的资格。拥 有了良好的信用就等于掌握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其 进入市场的范围就宽,从市场中获得社会资源的成 本就越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越强。 (1)信用资源的形成要通过拥有者重复参与一次以上 的交易活动来实现。 (2)信用资源本身是一种试验品,只有通过具体的交 易才能体现双方信用的好坏。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3)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对信用的理解应该是指社会道德上的诚实守信 和经济上的偿付能力的统一,是社会伦理意义上的 信用在经济具体领域中的交融和运用。 信用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 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作为道德范畴的信用,其内涵 是信任、资信、诚信;二是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角 度阐述,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其内涵则是以偿 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3)基于货币的视角(信用创造学派) 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 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的增加与货 币量的增加具有相同的效果,即他们同样能产生财 富、兴盛商业。 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货币就是财富,但货币不必是金银,而土地、 公债、股票等为了保证所发行的货币为最好。 ——货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 用,就可以提偶那个丰富的货币。 ——这些货币能给经济带来最初的冲击,也可以使 国家富强、经济繁荣。
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信用有着丰富的层次,至少可 以从国家、银行、企业、个人几个层次。 信用构成的两个要素 信任——授信人对受信人的信任 时间——授予信用和偿还信用的时间限制 从受信人的角度,对信用产生影响的因素 履约意愿——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保证付款或者还款 的主观意愿。 履约能力——受信人在特定使其内实现付款或还款的 经济能力。
信用管理学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市 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而 作为市场机制核心内容的商品交换的基本原 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 换关系的复杂化,整个经济活动被彼此相连、 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所连接。这种信用关系 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支持、形成 市场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就 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就没有人 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2)信用的经济学含义 一般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经济学中的信用是指在社会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经 济生活需要,建立相互信任,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 一种承诺。 借贷活动是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并支付使用资金的 代价——利息。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社会、心理上的信任为基 础的,即授信人以受信人所作还款承诺和能力有无 信心为基础,并以此为决定是否授信。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4、几者的关系 经济范畴和金融范畴的特征与社会性和文化 性紧密相连。 (1)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授信者不仅要考虑能 否获得利息,更要考虑能否安全的收回资金。 (2)对受信者的资信进行评估:资信好——放款; 不好,要么不不放款,要么提高条件。
三、信用的内涵 1.信用的人格性 (1)信用是一种法律资格 信用表明一种特定的法律和社会身份、地位达到 一定的信用水平,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法律资格。 信用体现为一定的性质的法律资格。达到一定的信用 水平就拥有一定的法律资格,比如发行债券,信用等 级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等。 信用意味着市场交易和竞争中所拥有的事实上的社会 地位。信用高,居于有利的地位,反之,处于劣势。 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同时还受其相应的社会身份、地位 的影响。阎王还能欠小鬼的钱。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信用的基 础特征 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 是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 价——利息,信用是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改变了资金的使用 权。 。
第一节 信用的内涵与特征
(1)通过信用方式融资,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 润的平均化。 (2)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 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在竞争中加速对小资 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 把零散的,用作积累的利润汇合成巨额资金追加扩 大再生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3)节约现金流通和各项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