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测量(1)

合集下载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微波测量是指利用微波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波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进行实验,了解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实验主要依赖于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配合。

首先,发射器通过产生一个特定频率和幅度的微波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一个导波器(如开放式传输线)中。

信号在导波器中通过传播,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设计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

接收器用来接收由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关于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微波测量中,由于微波的特殊性质,测距、测速和测向等参数可以通过对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分析来实现。

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利用相位差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微波发射器:用来产生微波信号的设备;2.导波器:用来传输微波信号的导向装置;3.微波接收器:用来接收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并进行参数分析的设备;4.被测物体:用来反射或传播微波信号的物体。

四、实验步骤1.连接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对其进行相位校准;2.将被测物体放置在适当位置,调整微波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接收到反射或传播过的微波信号;3.运行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等参数;4.根据参数分析的结果,计算并得出被测物体的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利用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对一块金属板进行了微波测量。

通过对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金属板的尺寸和位置等测量结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微波测量仪器及其调整实验

微波测量仪器及其调整实验

微波测量仪器及其调整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器件。

(3)学会调整微波测量线。

(4)学会测量微波波导波长和信号源频率二、实验原理(1)基本微波测量仪器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

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量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分为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

点频测量是指信号源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下图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线。

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2)常用微波器件简介微波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器件:①检波器②E-T接头③H-T接头④双T接头⑤波导弯曲⑥波导开关⑦可变短路器⑧匹配负载⑨吸收式衰减器⑩定向耦合器⑪隔离器(3)微波测量线的调整1.微波测量系统组成2.测量线的调整①将信号源设置在内调制状态,选择工作频率在10GHZ,将衰减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②开槽测量线是指在波导宽边中央开一条狭窄的槽缝,在其中放一个可以沿槽移动 的探针与波导中的电场耦合,并经检波二极管输出低频1kHz 信号送人选频放大器输 出指示。

为了保证输出有两处可以调整:探针深度调整和耦合输出匹配调整,探针 深度既不能太深,影响波导内场分布,也不能太浅,否则耦合输出太弱。

③反复调整输出衰减器、探针位置、探针耦合匹配、选频放大器灵敏度,使测量线 工作在最佳状态。

(4)用测量线测波导波长和信号源频率测量线的基本测量原理是基于无耗均匀传输线理论。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微波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会使用微波测量技术对微波元件的参数进行测试;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技术是研究微波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特性及其与微波元件相互作用的技术。

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微波参数的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种高性能的微波测量仪器,能够测量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S参数)、阻抗、导纳等参数。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两个端口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进而分析出微波元件的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2. 微波元件(如微带传输线、微波谐振器等)3. 测试平台(如测试夹具、测试架等)4. 连接电缆四、实验步骤1. 连接测试平台,将微波元件放置在测试平台上;2. 连接VNA与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校准;3. 设置VNA的测量参数,如频率范围、扫描步进等;4. 启动VNA,进行微波参数测量;5. 记录实验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通过扫频功率传输法,测量微波谐振器的Q值,得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参数;(2)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耦合度;通过测量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与反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方向性;(3)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输出至副线的功率之比,得到传输损耗。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结果,分析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和能量损耗程度;(2)根据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结果,分析耦合器的性能指标,如耦合度、方向性等;(3)根据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结果,分析功率分配器的传输损耗。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熟练掌握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技能;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微波元件的特性,为微波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量测量【摘要】:微波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应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

在通过对微波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观察和研究后,我们掌握了频率、功率以及驻波比等基本量的测量,同时掌握了微波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点,初步掌握微波的测量技术;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关键词】:微波,频率,驻波比,功率,【引言】: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的划分并无统一的规定,通常将波长范围为0.1cm~100cm的电磁波划为微波波段。

微波的波长决定了它的性质既不同与无线电波,也不同与光波,其独特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高频特性,2)短波性,3)似光性,4)量子特性。

常用的小功率微波振荡器有反射式速调管和体效应管振荡器。

【正文】:实验仪器:DH1121C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DH364A00型三厘米波导测量线、隔离器、DH4861B型厘米波功率计、DH388A0型选频放大器、DH406A0型微波实验系统、衰减器、频率计、检流计(示波器)等.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3.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频率、功率、驻波比和波导波长一、实验原理及方案1.微波的传输特性.在微波波段中,为了避免导线辐射损耗和趋肤效应等的影响,一般采用波导作为微波传输线。

微波在波导中传输具有横电波(TE波)、横磁波(TM波)和横电波与横磁波的混合波三种形式。

微波实验中使用的标准矩形波导管,通常采用的传输波型是TE10波。

波导中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描述波导管中匹配和反射程度的物理量是驻波比或反射系数。

依据终端负载的不同,波导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1) 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反射波不存在,波导中呈行波状态;(2) 当终端接"短路片"、开路或接纯电抗性负载时,终端全反射,波导中呈纯驻波状态;(3) 一般情况下,终端是部分反射,波导中传输的既不是行波,也不是纯驻波,而是呈混波状态。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引言一 实验目的1 熟悉和掌握微波测试系统中各种常用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2 掌握微波系统中频率、驻波比、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3 按要求测出测量线中的驻波分布;二 实验原理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 导行波的概念: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 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

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0=Z E ,0=Z H 。

电场E 和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

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

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

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 色散波的特点:由于TE 波及TM 波与TEM 波的性质不同。

色散波就有其自身的特点: (a) 临界波长cλ :矩形波导中传播的色散波,都有一定的“临界波长”。

只有当自由空间的波长λ小于临界波长λc 时,电磁波才能在矩形波导中得到传播。

mm TE 波或mm TM 波的临界波长公式为:22)()(2bn a m c +=λ (1)(b)波导波长gλ和相速V 、群速Vc :色散波在波导中的波长用gλ表示。

实验一 微波测量基础知识

实验一 微波测量基础知识

实验一微波测量基础知识1.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信号发生器使用及校准2)了解微波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常用微波测量系统各器件的调整和使用方法4)频率计(波长表)校准5)了解和掌握测量线使用方法2. 实验原理1)微波信号源图1是微波信号源的基本框图。

通常由微波信号源、微波测量装置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

图1 微波信号源的基本组成它负责提供一定频率和功率的微波信号。

同低频信号源一样,其信号可以是连续波也可以是调制波,工作方式有点频、扫频两种状态工作。

微波信号源被广泛应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1)标准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其输出信号的频率、功率和调制系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有时调制系数可以固定不变),并能准确读数且屏蔽良好。

它能做到输出微波信号准确已知,并能精细调节,特别是能将信号功率连续衰减到毫瓦、微瓦级电平,根据不同用途可具有不同的调制方式。

(2)扫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是能产生扫频信号的微波信号源,它能从所需频率范围的一端连续地“扫变”到另一端,所以能直接得到各个频率上的测量结果,在示波器或者记录仪上立即显示出所需要的频率特性曲线。

2)微波测量装置微波测量装置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驻波测量线、调配元件、待测元件和辅助元件(如短路器、衰减器、匹配负载、移相器等)图2 微波测试系统基本框图3)指示器部分指示器是用于显示测量信号特性的仪表,如直流电流表、测量放大器、功率计、示波器、数字频率计、频率计(波长表)等。

3. 实验内容及步骤1)了解微波信号源工作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2)认识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

3)按照图3 所示连接系统,用数字频率计对波长表(或称频率计)读数进行校准:图3 波长计校准系统装置图(数字频率计是否使用与所用功率源有关)①将可变衰减器调至最大衰减量,以防止晶体检波器损坏;②按照信号源的操作步骤接通电源;③预热15 以上分钟;④掌握直读频率计(波长表)的使用方法。

微波的基本测量 近代物理实验

微波的基本测量 近代物理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微波的基本测量学院:组号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一、实验目的a)要求学全使用基本微波器件,了解微波振荡源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微波的传输特性。

b)掌握频率、功率以及驻波比等基本量的测量,培养实验报告规范与处理能力。

c)作图作表与数据处理能力,基本实验的测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1.微波的传输特性.在微波波段,为了避免导线辐射损耗和趋肤效应等的影响,一般采用波导作为微波传输线.微波在波导种传输具有横电波(TE波),.横磁波(TM波)和横电波与横磁波的混合波三种形式.矩形波导是较常用的传输线之一,它能传输各种波型的横电波(TE波),横磁波(TM波).微波实验中使用的标准矩形波导管,通常采用的传输波型是TE-1o 波.波寻中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描述波寻管中匹配和反射程度的物理量是驻波比或反射系数.依据终端负载的不同.波导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1)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反射波不存在,波导中呈行波状态;(2),当终端接”短路片”.开路或接纯电抗性负载时,终端全反射,波导中呈纯驻波状态;(3)一般情况下,终端是部分反射,波导中传输的既不是行波,也下是纯驻波,而是呈行驻波状态.2.微波频率的测量.微波的频率是表征微波倌号的一个重要物理量.频率的测量通常采用数字式频率计或吸收式频率计进行测量.下面主要介绍较常用的吸收式频率计计的工作原理.当调节频率计,使其目身空腔的固有频率与微波信号频率相同时,则产生谐振,此时通过连接在微波通路上的微安表或功率计可观察到信号幅度明显减小的现象.注意,应以减幅最大的位置作为判断画频率测量值的依据.3.微波功率的测量.微波功率是表征微波信号强弱的一个物理量.通常采用替代或比较的万法进行测量.也就是将微波功率借助于能量转换器转换成易于测量的低频或直流物理量.来实现微波功率的测量.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吸收式微瓦功率计(如GX2A).在功率计探头表面。

微波测量MicrowaveMeasurement

微波测量MicrowaveMeasurement

A 20lg s21
21 ArgS21
2 微波信号特性参数 功率、频率、波形、频谱、噪声等
《微波测量》
微波测量参数可以总结为射频铁三角:
振荡器、压控振荡器、频率合 成器,分频器、变频器、倍频
器,混频器,滤波器等
阻抗测量仪 网络分析仪
测量线
频率
频率
标量 / 矢量 网络分析仪
测量线
频率计数器/功率计 频谱分析仪 测量线
(4)微波计量工作,保证微波量值的统一性和法制性。
《微波测量》
二、微波测量参数分类
1 微波网络特性参数:
(1)标量网络参数
s11 s22
1
1
11
1 1
s11
22
1
1
s22 s22
RL
(2)阻抗、反射系数与复网络参数测量
z 1
1
(3)传输参数测量
s11 s22 s21 s12
阻抗变换
阻抗匹配 、天线等
频率、阻抗和功率三角关系
衰减器、功分器、 耦合器、放大器、 开关等
《微波测量》
三、微波特性参数的本质
能量传输是微波技术领域的本质 单位:dB dBm dBc dBc/10KHz/1Hz
四、课程框架 理论基础
测量线技术
《微波测量》
1 微波归一化传输线理论 2 功率方程式与匹配问题 3 测量线系统和晶体定标 4 负载驻波比测量 5 源与检波器驻波比测量 6 单口与双口网络参数测量 7 测量线误差分析
《微波测量》
2. 微波测量的任务
(1)利用当前已有的微波技术条件组成合乎要求的测量装 置和仪器。
(2)利用当前已有的微波理论与技术,研究符合实际的测 量方法(包括研究新的测量仪器与先进的测量方 法),而新的、日趋完善的测量方法又推动微波理 论与技术的发展。

微波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微波测量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及设备,掌握微波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微波测量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微波测量技术基本原理(1)微波定义: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2)微波传播特性:微波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特性。

(3)微波测量方法:微波测量方法主要有反射法、传输法、干涉法等。

2. 微波测量设备(1)网络分析仪:用于测量微波网络的S参数、反射系数、驻波比等。

(2)频谱分析仪:用于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功率、调制方式等。

(3)功率计:用于测量微波功率。

(4)示波器:用于观察微波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等。

3. 实训项目(1)微波反射系数测量①连接网络分析仪和待测微波网络;②设置网络分析仪的测量频率和带宽;③启动测量,记录反射系数S11;④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的性能。

(2)微波驻波比测量①连接网络分析仪和待测微波网络;②设置网络分析仪的测量频率和带宽;③启动测量,记录驻波比S11;④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的性能。

(3)微波功率测量①连接功率计和待测微波网络;②设置功率计的测量频率和带宽;③启动测量,记录微波功率;④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的性能。

(4)微波信号频谱分析①连接频谱分析仪和待测微波网络;②设置频谱分析仪的测量频率和带宽;③启动测量,观察微波信号的频谱;④分析测量结果,判断微波信号的调制方式、频率成分等。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微波反射系数测量通过测量待测微波网络的反射系数S11,分析微波网络的性能。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是否存在故障或性能下降。

2. 微波驻波比测量通过测量待测微波网络的驻波比S11,分析微波网络的性能。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是否存在故障或性能下降。

3. 微波功率测量通过测量待测微波网络的功率,分析微波网络的性能。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微波网络是否存在故障或性能下降。

微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1

微波测量实验实验报告1

电子科技大学物电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微波测量实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詹朋璇学号:201522034032 指导教师:胡标实验地点:物电楼701 实验时间:2016 3一、实验室名称:科研楼701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微波混频器的参数测试三、实验学时:2四、实验原理1.混频器的作用是实现频谱搬移,与本振信号结合可以把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进行处理,也可以把中频信号上边频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2.理想的混频器是一个开关或乘法器3.单端混频器从所得结果包括了几个新的信号分量,只有一项式所需要的IF信号,直流项直接用隔直电容阻断,而其余项可以用低通滤波器阻断,剩下则为IF信号。

4.双平衡混频器5. 变频损耗测试方法变频损耗通常指变频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间的差值。

该指标可以通过频谱仪直接测试,通过频谱仪先后两次测试变频前输入信号的幅值和变频后输出信号的幅值,然后把测试得到的两个幅值相减即可得到变频损耗值。

6. LO端口与RF和IF端口之间的隔离度测试方法LO本振信号较大,泄露到RF和IF端口的信号影响尤其严重。

混频器隔离度测试也可以通过频谱仪直接测试。

先测试LO本振功率,然后在RF端口和IF端口分别测试LO信号的功率,最后把两次测得的结果相减即可得到LO与RF端口和IF端口之间的隔离度。

7. 微波混频器的典型高阶杂散(dBc)五、实验目的:1.理解微波混频器的频谱搬移作用;2.掌握频谱分析仪测量微波混频器变频损耗以及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的方法;3.掌握频谱分析仪测量微波混频器的典型高阶杂散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1.在IF端口不连接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利用频谱仪测试的混频器变频损耗;2.在IF端口不连接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利用频谱仪测试混频器LO端口与RF和IF端口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

3.在IF端口不连接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利用频谱仪的Delta Mark功能测量典型的三阶杂散信号;4.在IF端口连接低通滤波器的情况下,再次测试三阶杂散信号以及LO和RF在IF端口的泄露信号;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最后处理测量数据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1. A V4036频谱仪1台2.信号源2台3.L波段混频器4.L波段滤波器八、实验步骤:1.混频器指标测试测试框图2、信号源参数设置1.L波段信号源1,输出频率为1.998GHz,作为混频器RF输入端信号(PRF=7dBm)2.L波段信号源2,输出频率为1.506GHz,作为混频器LO输入端信号(PLO=8dBm)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根据混频器输入端口测试得到的RF信号功率和在IF端口测试得到的IF信号功率值,计算两种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到混频器的变频损耗;2.测试三阶杂散信号时,利用频谱仪的Delta Mark功能即可直接得到三阶杂散信号十、实验结论与分析:.根据混频器输入端口的测试得到的LO功率和在RF端口和IF端口分别测试得到的LO的泄露信号功率值,取其两次测试得到信号功率的差值即可得到LO与RF和IF之间的隔离度;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理解了微波混频器的频谱搬移作用;掌握了频谱分析仪测量微波混频器变频损耗以及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的方法;掌握了频谱分析仪测量微波混频器的典型高阶杂散的方法。

实验1微波测量方法

实验1微波测量方法

l l l 2 f c
2
故:扫频仪 在该点的频率—电压曲线直接反 映了该点的频率—阻抗曲线。 优点:可直接看出一个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 缺点:不能直接读出阻抗的绝对值
2、参数测试 (1)测反射系数 : a:终端短路(或开路) A
b :终端接被测件
B
由定义,A为短路时入射波和反射波之和, 故A/2为入射波;同理B/2为反射波。 1 A B 则 B/A 和 1 A B
(2)、负载阻抗测试: 由传输线理论或圆图知: 当 Z R Z0 时, R Z0 / 。 Z 当 Z R Z0 时, Z R Z0 。 (3)、负载工作频率(带)测试: a、调整负载工作频率 把驻波系数最小点 调至工作频率 b、读出带宽 f
f
(4)、测介电常数和相速 由 c 2 电缆长度
二、用扫频仪测量微波系统参量
1、测试原理 扫频仪 输入 输出 衰减器
形头 测量电缆 被测件
检波器 当测量电缆与被测件阻抗不匹配时,电缆 输入端阻抗随频率周期变化。由传输线理 论,该点阻抗变化表明了该点电压变化。

其中
Zin Z0
Z R jZ 0 tan l Vi n Z 0 jZ R tan l I in
g 2 d
3 、通过终端短路和负载下波节间距离测量 相移; lmin d1 d 2
用法:
探针检波 信号源 测量线 放大指示 负载
1、使用时先调整探针在波腹位置,再调整探 针深度和信号源输出,使指示表处于恰当 位置(过大—打表,过小—灵敏度低)。 Emax / Emin 2、对线性检波 对平方律检波 Emax / Emin
实验1、用测量线和扫频仪测量 微波网络各参量

微波测量方法

微波测量方法

微波测量方法本文来自: 微网论坛作者: huangfeihong88日期: 前天 22:52阅读: 25人打印收藏微波测量微波测量内容虽然很多,但是驻波测量、功率测量和频率测量是微波中最常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而其他的二级参量(如Q值、衰减、介电常数、铁磁共振线宽△H、阻抗等等)的测量都可以归结到这三种基本参量的测量加以解决。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调节匹配”是微波测试中必不可少的概念和调整步骤,任何微波系统正式工作之前,都必须把微波线路中各个部分调到匹配状态。

匹配意味着微波系统处于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此时微波功率由信号向负载传输而不出现反射波(驻波比ρ=1)。

为什么通常总要把微波系统调到良好的匹配状态呢?因为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存在驻波是不好的。

驻波的存在表示信号源与负载未匹配好,能量不能有效地传到负载去,使损耗增大;在大功率情况下,由于驻波的存在,在电场最大值处可能发生击穿现象;驻波的存在还会影响信号源的频率稳定,从而影响微波测量的精确度。

1.驻波测量驻波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驻波测量可以判断微波传输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匹配状态,还可以测量波导波长、衰减、阻抗、谐振腔Q值、介电常数等等。

下面介绍测量驻波的设备和方法。

驻波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其简单原理是:使探针在开槽传输线中移动,将一小部分功率耦合出来,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后再由指示器指示,从而看出在开槽线中电场的分布情况(相对强度)。

使用驻波测量线时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首先,使探针在开槽波导管内有适当的穿伸度。

显然,探针穿伸度过大,会影响开槽线内的场分布情况而产生误差;穿伸度太小,又会降低测量的灵敏度。

探针穿伸度一般取波导窄壁高度b的5—10%。

其次,通过调谐装置使测量线调谐。

调谐的目的是消除探针插入测量线内引起的不匹配,并使探针感应的功率有效地送至检波晶体管。

其次,注意检波晶体管的检波律。

检波晶体管的检波电流I与管端电压V有关,而V与探针所在处的电场E成正比,I,E满足关系式:,其中κ1,n为常数。

微波测量专题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专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波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

3. 学习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系统的测量技术。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微波测量理论。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是指对微波频率、功率、相位、阻抗等参数的测量。

微波测量通常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VNA可以测量微波系统的S参数,通过S参数可以计算出微波系统的各种参数。

三、实验设备1.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2. 微波信号源3. 微波功率计4. 微波传输线5. 微波元件(如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滤波器等)6. 微波测试平台四、实验内容1. 微波传输线测量- 测量目标:测量微波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衰减和反射系数。

- 实验步骤:1. 将微波传输线连接到VNA。

2. 调整信号源频率,使用VNA测量传输线的S11和S21参数。

3. 根据S参数计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衰减和反射系数。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微波传输线理论。

2. 微波元件测量- 测量目标:测量微波元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和方向性。

- 实验步骤:1. 将微波元件连接到VNA。

2. 调整信号源频率,使用VNA测量元件的S21、S12、S31和S41参数。

3. 根据S参数计算元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和方向性。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微波元件理论。

3. 微波系统测量- 测量目标:测量微波系统的增益、带宽和线性度。

- 实验步骤:1. 将微波系统连接到VNA。

2. 调整信号源频率,使用VNA测量系统的S21参数。

3. 根据S参数计算系统的增益、带宽和线性度。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微波系统理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波传输线测量结果- 实验测得微波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与理论值相符。

- 实验测得微波传输线的衰减为0.1dB/m,与理论值相符。

- 实验测得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为0.02,与理论值相符。

2. 微波元件测量结果- 实验测得微波衰减器的插入损耗为1dB,与理论值相符。

微波测量方法

微波测量方法

微波测量方法本文来自: 微网论坛作者: huangfeihong88日期: 前天22:52阅读: 25人打印收藏微波测量微波测量内容虽然很多,但是驻波测量、功率测量和频率测量是微波中最常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而其他的二级参量(如Q值、衰减、介电常数、铁磁共振线宽△H、阻抗等等)的测量都可以归结到这三种基本参量的测量加以解决。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调节匹配”是微波测试中必不可少的概念和调整步骤,任何微波系统正式工作之前,都必须把微波线路中各个部分调到匹配状态。

匹配意味着微波系统处于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此时微波功率由信号向负载传输而不出现反射波(驻波比ρ=1)。

为什么通常总要把微波系统调到良好的匹配状态呢?因为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存在驻波是不好的。

驻波的存在表示信号源与负载未匹配好,能量不能有效地传到负载去,使损耗增大;在大功率情况下,由于驻波的存在,在电场最大值处可能发生击穿现象;驻波的存在还会影响信号源的频率稳定,从而影响微波测量的精确度。

1.驻波测量驻波测量是微波测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驻波测量可以判断微波传输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匹配状态,还可以测量波导波长、衰减、阻抗、谐振腔Q值、介电常数等等。

下面介绍测量驻波的设备和方法。

驻波测量线是测量微波传输系统中电场的强弱和分布的精密仪器,其简单原理是:使探针在开槽传输线中移动,将一小部分功率耦合出来,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后再由指示器指示,从而看出在开槽线中电场的分布情况(相对强度)。

使用驻波测量线时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首先,使探针在开槽波导管内有适当的穿伸度。

显然,探针穿伸度过大,会影响开槽线内的场分布情况而产生误差;穿伸度太小,又会降低测量的灵敏度。

探针穿伸度一般取波导窄壁高度b的5—10%。

其次,通过调谐装置使测量线调谐。

调谐的目的是消除探针插入测量线内引起的不匹配,并使探针感应的功率有效地送至检波晶体管。

其次,注意检波晶体管的检波律。

检波晶体管的检波电流I与管端电压V有关,而V与探针所在处的电场E成正比,I,E满足关系式: ,其中κ1,n为常数。

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电磁波技术,它在通信、雷达、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和功率传输特性,探索微波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一: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微波信号发生器、一根微波传输线和一台微波功率计。

首先,我们将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微波传输线的输入端,然后将微波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到微波功率计。

接下来,我们调节微波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并通过微波功率计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

实验结果表明,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与频率密切相关。

当微波信号的频率增加时,传输线上的功率损耗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衰减和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传输线的特性和工作频率来选择合适的传输线,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实验二:微波功率传输特性在实验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微波信号发生器、一根微波传输线、一台微波功率计和一个负载。

首先,我们将微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微波传输线的输入端,然后将微波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

接下来,我们调节微波信号发生器的功率,并通过微波功率计测量微波信号在传输线和负载上的功率。

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的传输特性与功率和负载的阻抗匹配程度密切相关。

当功率和负载的阻抗匹配较好时,微波功率能够有效地传输到负载上,并且功率损耗较小。

然而,当功率和负载的阻抗不匹配时,微波功率会发生反射和衰减,导致功率损耗增加。

因此,在微波电路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功率和负载的阻抗匹配问题,以提高功率传输效率。

实验三:微波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雷达、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微波信号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并且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在雷达领域,微波信号可以用于探测和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位。

在医疗领域,微波信号可以用于医学成像和治疗,如MRI和微波消融术等。

微波的测量 实验报告

微波的测量 实验报告

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微波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在现代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分析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测量微波信号的参数是了解和分析微波系统性能的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量,探究微波的特性和性能,并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一:微波信号的频率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频率计来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

首先,将微波信号源与频率计连接,并设置频率计的测量范围。

然后,调节微波信号源的频率,记录频率计的测量结果。

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微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和频率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微波信号的频率在特定范围内波动较小,表明微波信号源的频率稳定性较好。

同时,我们还发现微波信号的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规律。

这些结果对于微波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二: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是衡量其强度和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功率计来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

首先,将微波信号源与功率计连接,并设置功率计的测量范围。

然后,调节微波信号源的输出功率,记录功率计的测量结果。

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微波信号的功率范围和功率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微波信号的功率与微波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呈线性关系,即功率随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我们还发现微波信号的功率分布呈正态分布,表明微波信号的功率稳定性较好。

这些结果对于微波系统的功率控制和传输性能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三:微波信号的衰减测量在微波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传播介质和传输线的损耗,信号的强度会逐渐减弱。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衰减器来模拟微波信号的衰减情况,并使用功率计测量衰减后的微波信号的功率。

通过调节衰减器的衰减量,我们可以探究微波信号的衰减规律和衰减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微波信号的衰减与衰减器的衰减量呈线性关系,即衰减随衰减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我们还发现微波信号的衰减程度与传输介质和传输线的特性有关,不同介质和线路的衰减程度不同。

微波测量复习题 (1)分析精选全文

微波测量复习题 (1)分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微波测量复习题1.表征微波信号的三个重要基本参数,简要阐述微波测量与低频电子电路测量的区别和联系。

(1)功率、频率、阻抗。

(2) ①低频电子电路的几何尺寸通常远小于工作波长,属于集中参数电路。

便于测量的电压电流和频率是基本测试量。

微波元器件的几何尺寸通常和工作波长相比拟,属于分布参数电路。

功率,频率和阻抗是基本测试量。

②非TEM波传输线系统中电压、电流的定义失去了唯一性,如单导体传输线波导-模式电压,模式电流。

而在TEM波传输线系统工作于主模且在行波条件下,行波电压V、电流I和传输功率P仍满足与低频电路相同关系式。

③它们在测量任务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方面都有所不同。

2.测量的基本要素与之间互动关系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和测量环境测量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1制定出测试策略(测量算法)和操作步骤(测试程序)2选择测试仪器,组建测试系统。

3分析测量误差并显示测量出结果。

3.什么是测量环境,举例说明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比如温度、湿度、力场、电磁场、辐射、化学气雾和粉尘,霉菌以及有关电磁量(工作电压、源阻抗、负载阻抗、地磁场、雷电等)的数值、范围及其变化。

4.测量误差来源有哪些?(1)测量对象变化误差(对应测量基本要素)(2)仪器误差(3)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4)人身误差(5)环境影响误差5.计量与测量的关系•计量的任务是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

•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

•测量是计量应用的重要途径。

•没有测量,计量将失去价值6.微波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含义微波信号源就是产生微波信号的装置,又称为微波信号发生器。

主要性能指标:频率特性,输出特性,调制特性。

(1)频率特性--频率范围,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频率分辨率,频率切换时间,频谱纯度。

(2)输出特性--输出电平,电磁兼容性,输出电平的稳定度、平坦度、准确度(3)调制特性--让微波信号的某个参数值随外加控制信号而改变*微波三极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静电控制原理控制交变电子流的大小,来实现信号产生和放大的功能。

微波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

微波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

微波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微波测量这个话题,听起来似乎有些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咱们在家里用的微波炉,虽说是个简单的厨房小工具,但它背后可藏着一套复杂的科学原理呢。

今天,我就来聊聊微波测量的三个基本参量,带你走进这个神秘又有趣的世界!1. 频率(Frequency)1.1 频率是什么?频率,这个词一听就觉得有点儿“学术”,但其实它很简单。

就像你听歌时,音符跳动的速度。

频率就是每秒钟发生的波动次数。

微波的频率通常在几GHz到几十GHz之间,听上去是不是很炫酷?这就像是微波的脉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1.2 为什么频率重要?那么,频率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开派对,音乐节奏慢得像乌龟,那气氛肯定冷得跟冰箱一样!同理,微波测量中的频率决定了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信息的带宽。

频率高,信息传输快;频率低,信息传输慢。

就像大街上堵车,频率高的车流当然走得顺畅!频率的精准测量对微波通信、雷达和卫星导航等领域至关重要。

2. 振幅(Amplitude)2.1 振幅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聊聊振幅。

简单来说,振幅就是波的“力度”,它决定了波的强弱。

想象一下,你在唱歌,声音越大,振幅就越高;声音越小,振幅就越低。

微波的振幅越大,信号传递得就越远,传输的质量也就越高。

换句话说,振幅就像是信号的“自信心”,自信心足了,什么都敢闯!2.2 振幅与接收质量说到这儿,咱们得谈谈振幅和接收质量的关系。

如果振幅太小,那信号就像被人压低的声音,听起来含糊不清;而如果振幅过大,又可能导致信号失真,简直是“画蛇添足”。

所以,振幅的测量就像给微波信号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音量”,让一切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

调得好,接收的质量自然高;调得不好,就容易“掉链子”。

3. 相位(Phase)3.1 相位的神秘面纱最后,咱们要说的就是相位。

相位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实际上就像是波的“位置”。

就好比一群人在舞池里跳舞,大家的舞步得协调好,才能看起来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对于连续的等幅微波信号,功率一般是指其时间 平均值;而对于由矩形脉冲调制的脉冲波,其脉冲 功率定义为脉冲持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且平均 功率定义为整个脉冲周期内的功率平均值。大多数 的功率测量方法只能直接测量平均功率。 在矩形脉冲调制的情况下有: Pi=P/(τ •fr) 式中,Pi是脉冲功率,P是可以测得的平均功率, τ 是脉冲持续时间,fr是脉冲调制的重复频率。
功率。
(12)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功率计按其校准方式可分三类: 1、绝对功率计:它可以直接给出微波功率 的绝对值,无需另行校准。 2、相对功率计:它本身只能给出微波功率 的相对值,需要利用绝对功率计进行校准。 3、功率指示器:它只是指示功率的相对值, 一般不进行校准。
(13)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一、大功率测量 大功率的微波信号一般采用热量计式大功率计 来测量其功率。 t2
(4)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1、通过式接法
信 号 源 (f待测)
I0
检 流 计
去耦 L 衰减 器 频率计 (f0可调)
可调 衰减 器
检 波 器
(a)频率计通过式接法示意图
I0
L0
L
(b)调谐指示曲线
(5)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2、吸收式接法
可调 衰减 器 可调 衰减 器 I0 检 流 计
信 号 源 (f待测)
配信号源相连,这时功率计的读数就是P0,将测得的P0 和P1代入式A=10•lg(P0/P1)(dB),即可算出衰减量。
功率计法的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系统失配误差和功
率计的测量误差。
(27)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二)驻波法
匹配 信号源 待 测 元 件 测量线
短路板
驻波法测衰减量的简化电路
在测量电路终端接短路板,使测量线中形成纯驻 波。当未接入待测元件时,根据纯驻波的正弦分布
(16)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电偶的功能是产生正比于所吸收微波功率的温差热 电动势,用引线将此温差热电动势引出,输入给热 电式功率计的指示器。而指示器是由一个指示表头 和一个低噪声、高增益、稳定性好的直流放大器组 成。这种功率计具有工作频带较宽、测量范围大、 灵敏度和稳定性较好,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等优 点。其主要缺点是热电偶的抗过荷能力差,常因热 电偶过荷而烧毁。 2、热敏电阻式功率计
(21)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输系统也匹配的情况下,在同一负载上得到的功率 为P1,则元件的衰减量定义为: A=10•lg(P0/P1) (dB) 注:实际上P0是待测元件的输入功率,P1是待测元
件的输出功率。
Γ 微波 信号 源 Γ
g L
Γ 负 载 微波 信号 源
g
Γ 待测 元件
L
负 载
(a)待测元件插入前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第二部分
微波测量
微波测量就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微波进行定量测量 的方法。它是认识和揭示微波技术中科学规律的一
种重要手段。
第一章
微波测量基本原理
§1.1 微波频率测量
频率(或波长)是微波测量的基本参量之一。它与 驻波(或反射系数)、功率测量并列组成微波测量技 术中的三大基本测量。
(1)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29)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为E2,则 E2(d)=E2 sin(2π d/λ g) 通过波形曲线2的最大值点作一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那么在曲线1上位于波节点左右必有两个对称的交点 1和2,设点1和点2的距离为W,则有 E1(W/2)=E1 sin(π W/λ g) =E2
从而可得
E1/E2=1/ sin(π W/λ g) 因为 P0∝E12 P1∝E22
(3)负载影响; (4)环境影响。
(7)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一般中等精度的谐振式频率计的相对误差约为10-3 左右,采用高品质因素腔体的高精度谐振式频率计的 相对误差约为10-4。 二、外差式频率计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信号与本机振荡信号通过“差 拍”进行频率比较。 fX
粗 测 谐振 式频 率计 混频器
一、功率比法 功率比法是根据衰减量的定义式A=10•lg(P0/P1) (dB),通过测量功率比P0/P1来确定衰减量的一种方法。
(24)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一)功率计法 此方法是采用一个调到匹配的功率计作为负载,
接到待测元件的输出端,由于这时负载是匹配的,
故满足衰减量定义所要求的负载匹配条件,而且 负载匹配时当然没有反射,所以这时功率计测得
(20)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1.4 衰减量的测量
Γ g=0 微波 信号 源 Γ L=0 负 载 微波 信号 源 Γ g=0 待测 元件 (b)待测元件插入后 Γ L=0 负 载
(a)待测元件插入前
定义衰减量的系统 在一个匹配的传输系统中,待测元件插入前,负 载得到的功率为P0,插入待测元件后,在元件与传
为I0,电源供给热敏电阻的功率为:
P0=(I0/2)2•R 当微波功率输入后,由于热敏电阻吸收了微波功率, 其阻值减小,电桥失去平衡。这时可调节电阻R1减小 总电流I0。设当总电流I0减至I1时,电桥又恢复平衡,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又恢复到R,电源供给热敏电阻的 功率为:
P1=(I1/2)2•R
(19)
信号源系统 (匹配信号源)
短路活塞
功率计法测衰减量的装置示意图
(26)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1、负载系统的调配
2、信号源系统的调配 3、测量方法:在测量时须将测量线的探针提起,这
时的测量线就相当于一段传输线;将已调配好的匹配 负载系统接在待测元件的输出端,记下功率计读数P1,
然后拆下待测元件,将调好匹配的负载系统直接与匹
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λ =V/f 式中,λ 为电磁波的波长,V为电磁波的相速,f为 电磁波的频率(Hz),频率f与周期T的关系为f=1/T。
如果已知电磁波的的相速,就可以按上式进行波长
与频率之间的换算。注意:波长和频率是有区别的,
前者决定于长度,后者决定于时间;因而波长的测量 属于长度的测量,而频率的测量属于时间的测量;在
(11)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微波功率计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类:吸收式 和通过式。 1、吸收式微波功率计:这类功率计测量的是传 输线终端匹配负载所吸收的微波功率。属于这类功 率计的有:热量计式、热敏电阻式、热电偶式以及 光度计式功率计等。 2、通过式微波功率计:这类功率计不是直接测 量终端负载吸收的功率,而是测量传输线中的通过
出水 测流量 水箱
P
波导
t1
进水
热量计式大功率计的原理示意图
(14)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待测微波功率的计算公式 P=c•M(t2-t1) (卡/秒)=4.18c•M(t2-t1) (瓦) 其中 c=1卡/克•度,为水的比热;M为水的流量, 单位为:克/秒; (t2-t1)为进出口水的温差,单位 为:0c;4.18为热功当量。 这种热量计式大功率计测出的功率为平均功率,
是一种绝对功率计,可作为校准校对其他的微波功
率计。 引起热量计式大功率计的测量误差的因素:(1)
失配误差;(2)高频功率损耗和辐射损耗;(3)热
(15)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传导和热辐射损耗;(4)流量和温度差测量不准确 引入的误差。 二、中小功率测量
中小功率的微波信号一般采用热电式功率计或热
敏电阻式功率计测量其功率。 1、热电式功率计 这种功率计由微波功率探头和指示线路组成。微 波功率探头既是吸收微波能量的终端负载又是热能 转换元件,其中的主要部件是温差热电偶。温差热
(dB)
条 件
测量衰减量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条件
根据功率比关系测量衰减量 中衰减量: A≤15-20 dB 小衰减量: A≤5 dB (23)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测量衰减量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条件(续)
测 量 方 法 应 用 条 件 替代法 用校准的可变标准衰减器作为替代标准 (1)高频替代法 大衰减量: A≤70-80 dB (2)中频替代法 中衰减量: A≤50 dB (3)低频替代法 小衰减量: A≤20 dB 根据功率反射关系测出未知衰减量 功率反射法 中小衰减量: 0.1dB<A<10 dB
频率计 (f0可调)
晶体检波器
(a)频率计吸收式接法示意图
I0
L0
L
(b)调谐指示曲线
(6)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3、影响谐振式频率计精确度的因素 (1)腔体的Q值;
腔的半功率频宽△f与其谐振频率fo和QL之间有下 △f/fo=1/QL 列关系: 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素QL越高,谐振曲线就越尖
锐,因而其分辨能力就越高。 (2)腔体的尺寸精度;
mfx±nfL 音频 fn=fx-nfL 零拍
放大器
指示器
fL
石英晶体 稳频的本 机振荡器
外差式频率计方框图
(8)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fx=nfL 三、数字式频率计
(n=0,1,2,…)
它是一种测量微波频率并用数字显示的仪器。它 具有直观、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
§1.2 微波驻波测量
驻波测量的目的在于测定微波传输系统内电磁场 的驻波分布情况,包括场强的最大点、最小点的幅度 及其位置,从而得到驻波比(或反射系数)和波导波长。
(9)
微波测量与天线测量
§1.3 微波功率测量
微波功率测量是微波测量的基本测量技术之一,
它与微波频率测量和驻波测量构成微波测量技术中 的三大基本测量。测量微波功率的仪器称为微波功 率计。通常按功率大小划分为如下三种量程范围: 小功率—功率电平低于100mW;
中功率—功率电平由100mW至10W;
大功率—功率电平高于10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