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麻栗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麻栗坡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份考试文
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右侧漫画完成于1986年。
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指数。
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
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国力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
2.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3.铸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可以充分揭示一个社会的面貌。
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其图案描绘一位市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
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罗马每个自由民都享有投票权
B.当时罗马的法律高度成熟
C.充分体现罗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D.反映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
4.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5.“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
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
”此竹枝词反映出
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6.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
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8.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汉堡拜访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在当时,他能乘坐的最新技术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B.火车
C.飞机D.汽车
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巳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11.下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12.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三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四(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
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
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
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
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
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
……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
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而漫画完成于1986年,因此A项错误;战后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政治大国,因此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由图片信息及题目(三人撑角)可体现出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2.A
【解析】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都体现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议,故D项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罗马法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制定的法律总称,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可能保证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权利,故A项错误;罗马法的高度成熟根据材料依据不充分,故B 项错误;罗马法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制定的法律总称,不可能体现人人生而平等,故C 项错误;“市民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
4.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
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故B、D项正确。
C项表述不正确,因为: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即可判断冷战不是时代本身。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
内涵及影响。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银行……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资本输出竞争激烈,所以答案选C。
其他选项材料没有反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资本输出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等信息可知,元朝在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C,A、B是从军事和政治考虑,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江浙、湖广、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8.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896 年”、“最新技术”,由此判断李鸿章拜访俾斯麦的时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故D项正确;A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不是最新技术,排除;飞机出现于20世纪初,故C项排除。
【点睛】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限定“1896 年”、“最新技术”。
9.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朴素的民本思想,属于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C正确。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过于笼统,没有突出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A 错误。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过于绝对和片面,故B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
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斯密的这段论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没有实行市场经济及与之相应的法制建设。
这样的制度安排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斯密的这些论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时弊,揭示了中国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
从西汉长安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看出,“明光宫”“长乐宫”“未央宫”等宫殿在长安城中占据了大部分,突出政治功能;AC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来;D项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布局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至1920年,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故B项正确。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结果;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3.(1)实行郡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
(3)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
(1)从材料“尊君抑臣,置列郡县”可以看出,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的制度创新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做出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优越性重点体现在相互牵制、相互配合上。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科举制对思想控制、中央集权加强和中华文明的维护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4)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反映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材料“后名军机处”说明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君主专制对社会的阻碍等方面来分析出君主专制度的消极影响。
14.(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4分)(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1分)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2分)后因:全盘(3)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2分)
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
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
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废止幕府时代服饰......自天皇以下......饮食结构也在变化”
即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众人趋之若鹜”即可得出“国民竞相效仿”的结论;材料一中“牛肉被称为文明的药剂”、“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得出学习西方表面化。
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国文明之进步......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即可得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前者可从摆脱民族危机和落后的现状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后者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第(3)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
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即可得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的结论。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措施和影响。
15.核心提示:(注意:此题为开放题。
该提示仅作参考。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一: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
主要史实: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观点二: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主要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技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作用;到了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文明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材料信息从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提取任意一个发明作为论点,如“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或者“中国古代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四大发明中围绕对于中国以及世界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