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

———对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形态创作理论局限性的美学批评

工硕预备班15期

郭晓伟

学号:2011291037

2011-5-28

【摘要】通过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的理论及作品的研究,发现了建筑类型学存在的时代问题,总结归纳了几个方面并深入探讨,并结合罗西的作品说明建筑类型学的时代局限性并发掘其内在矛盾的根源。

【关键词】类型学、形态、罗西、历史、局限性、矛盾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理论和作品有了大量了解,许多建筑评论家赞扬他的理论分析的科学性质,但同时又对他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气质有异议。我们知道60年代的意大利,对罗西而言,生活和工作在每天都受到传统强烈熏陶的环境之中,这似乎才是他完善教育、陶冶性情、发挥才华的乐土。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把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传统城市的保护和更新的研究上。因此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理论带有明显的历史、传统特征,同时受理性主义的影响,难免有一点教条主义的倾向,所以随之也跟随着一定的舆论局限性。

一、“考古学式的原型探讨”

在形成建筑理论的初期,类型学理论把精力大多集中在“考古学式”的原型探讨上,故此类型学理论在其建筑创作中强调“不创造新类型”。但这种原则仅限于欧洲哪些有着悠久历史并具备可以改造条件的城市。对于其他地域的传统城市或是新建城市,其理论中的一些原则就难以成立。建筑的目的不仅在于表现历史,更重要的是创造人类活动的场所。建筑的基本功能还是要使今天人们的生活更丰富美好,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体现今天的文化。

二、乌托邦的色彩

类型学理论一方面强调场所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一再声称建筑形式的自主性。这一点似乎有些前后矛盾。类型学理论强调类型的选择应来自于传统建筑,但忽视建筑风格上的连续性。因为在类型学理论看来,这是肤浅的枝节问题,而建筑的本质是类型。例如,罗西对类型的运用就是很极端的。为了在作品中清晰表达类型的运用就是很极端的。

为了在作品中清晰表达类型学的概念,他故而刻意追求形体的抽象性,不采用任何装饰细部,用近似“原型”的形体,让人们清楚感觉到类型的存在。在他提取的类型中,所有的历史的联系都被排开了,只剩下一个纯潜在的框架,这事古往今来的历史都可以在上面刻画自己痕迹的框架。罗西在这里将建筑的自主性建立在一个半空中的、不真实的设定条件上,使他的类型学理论带有某种乌托邦色彩。

三、缺少环境特征

在记忆与历史问题上,类型学理论只注重“推进性”要素,而决然排开凝固的历史。

然而当历史在一座建筑物上留下痕迹后,建筑就具有某种纪念意义。建筑是文化的结晶,其本身的建造就放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艺术情趣、习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特点。

建筑一旦建成并不就已经完成了对文化的放映和表现,它还是有生命的,还会把使用过程中的痕迹记录下来。不同时代的建筑放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它们聚集在城市中,就放映了城市一代代发展的历史。没有这些把过去时代凝固在自己身上的建筑物,城市的历史是不会像今天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在建筑形成过程中如何反映文化的延续性和地方性,这并不是可以靠给未来留下空白就能解决的。这既不能引起今天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又没给后人留下多少今天的东西。在面对20世纪末期复杂多样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状态时,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理论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缺少环境的特征,反而违背了自己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初衷。

四、刻板的理论框架

由于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理论始于对建筑理论的研究,故而导致其在实践过程中

主观上刻板的遵循自己已经确立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坚持同一主题”——这一不可违背的原则,反而损伤了其理论的真实意义。类型学将纯粹的理论,不加实践地过滤、转变成真实的建筑实体,这使其作品多少显得有点冷漠和难以理解,甚至被一些学者称为”

空虚的圣洁”和“自身之论述”。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创作实践,还不如说是用来阐述类型学理论的图示。可见以罗西为代表的建筑类型学理论还没有找到一条既能清晰表达出来类型学概念,又能消除其作品冷漠型的途径,这恐怕也是罗西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局限性

罗西的理论来自于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思想体系,来自于意大利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因此,就其理论来源、目的、途径、方法和实践而言,类型学表现出其历史性、抽象性与选择性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片面性与矛盾性。罗西的类型学建立在历史的方法基础上,已用在形式来表达历史感,这是他勇于解释所有城市与地狱本质的唯一方法。

局限性在于:a)难以适应城市在发展过程众不同阶段的需要。试想,罗马时期露天的、半开敞的市民集会广场、公共讲坛、交易所柱廊能够适应今天SOHO族们网上聊天、“聚会”的需要吗?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小资、BOBO族一代代的快速更新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情趣发上了巨大的变化,古典主义不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

现代世界依然被一成不变的传统围绕将无法想象。b)即使是那些文化背景较为相近的西方国家由于城市的人口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因而城市中不同的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并不相同。c)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由于城市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底蕴各不相同,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感也千差万别、在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后的地方,类型学的理论实用性较强。旧中国的101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十分必要。并对于那些自然环境恶劣、居民生活质量亟待改善的地区,保护和更新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历史”的立场上了。历史是发展的,不仅仅只有古罗马、古希腊。“现在”就是“未来”的“过去”,只有把握现在,展望将来,树立辩证的历史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过分注重理论研究,以为强调类型选择来源于传统,却忽视建筑风格的连续性,忽略地方特性与人的真正情感需求。由于采用重复的图案,罗西的作品具有大部分成分可以转移的特征,因此被合作者加斯米称为“国际主义”风格。罗西自己也说过:“在南美,有西班牙的建筑,在荷兰、美国都有英国的建筑。这与国际式的玻璃盒子不一样,可能会产生一种通用建筑,但是有区别的。”罗西所说的区别在于他自认为重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对城市和场所的感知。但是这仅局限在人类对历史的认同方面,却忽略了不同地域特征下的人的感知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人的心理需求。比如分别是法国拉维莱特公寓和荷兰的博尼芳丹博物馆。同样的方格红砖墙、白棂方窗和绿色窗楣。在这样相似的“语言”提示下人们何以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呢?意大利的维尔罗比亚研究机构,黄色的钢桁架与花岗石墙传达着两种时代信息:现代的高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山区花岗岩生产基地……由于无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地域特征和场所空间特性,罗西的作品难以体现与地域文化和人类情感水乳交融。理论上的东西无法表达在作品中被人所体味,就变成了冷漠、难理解的“空虚的圣洁”和“自身论述”。

在理性和抽象的理论指导下,罗西的设计出发点,不是现代主义的一切从功能出发,而是从建筑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抽象的形式出发,把空间和功能放在次要地位。在罗西看来,建筑物不过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行为。最有争议的例子是他1989年在日本福冈设计的广场饭店。设计的灵感来自纽约苏荷区一种铸铁的阁楼建筑,罗西试图以西式手法把日本的庙宇形式重新组合,结果在临水一面设计了一面封闭的实墙,在实墙上设计了一系列柱式象征西方传统主义。“这个设计牺牲了沿河景观而达到一种纪念碑式的效果,同时也成为城市轮廓线中的焦点”对于港口城市和饭店建筑而言,这样的牺牲是完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