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建筑评析
——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
指导老师:张敏龙
学生姓名:胡露
学号:6001107045
专业班级:建筑073班
2011年 5月 22日
学生姓名:胡露学号:6001107045 专业班级:建筑学073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摘要】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的重要性。阐明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人的“天人合一”,以及生态环境及文化氛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图书馆建筑;空间环境;人
对建筑的认识由形式到空间到环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它不断从实践上接近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存空间环境这一本质内容。环境不仅指物质方面的形式空间,还包括了它同时负载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环境决不应仅是一个简单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无生命的人造体,而应同时是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反映,具有社会、文化上的意义,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孔子的整个思想从始而终对天都有一种很深的敬意,但他并不认为天就是神。从孔子开始,天的意义已经从宗教神学的上帝转变成具有生命和伦理价值的自然界。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这里所说的天,就是自然界,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这是天的基本功能,其中“生”字明确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意义,这决不能简单理解为生物学上所说的“生”。它的范畴远比生物学上的“生”大得多,天之“生”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善待一切事物,“唯天为大,唯舜则之。”(《论语·泰伯篇》)他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有审美上的感悟,又有伦理学上的自然关怀,把自然界的山、水和仁、智这种德性联系起来,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比附,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需要,因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是不能分开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总之,孔子思想中透露出对天即自然界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和热爱。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还是人们工作与学习的场所。无论位于怎样一种空间环境,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感受去体验这一空间的气氛,并理解自己与这一空间的关系。就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图书馆的空间环境也对人们产生作用,影响着人的情绪。在现代,人们根据对空间功能的要求、兴趣爱好而使其有
学生姓名:胡露学号:6001107045 专业班级:建筑学073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不同的空间设计,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就图书馆建筑设计来说,营造出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之感,使建筑环境日臻完美,使人的生活空间更加舒适,以达到人与建筑环境的完美统一和协调。
重视图书馆的建筑环境,首先要顾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及文化氛围的有机联系,使得建筑物在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改善和营造一种更好的新环境;其次是注重建筑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使得建筑空间环境与读者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相互感应,给人创造一种身心和谐的工作和阅读环境,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舒适的感受,能刺激、诱发其学习和工作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美国建筑大师莱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流水别墅即表达了莱特与自然界的韵律相协调的“有机”建筑理念。
建筑之意在于山水之间,建筑之术也就是山水之术,建筑为山水环境增色,山水环境为建筑添彩。建筑与自然环境均是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为化,是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要建造一座好的图书馆,首先是环境的选择,即选址,传统的“择胜而处”“依山傍水”的图书馆建筑环境理念在众多的图书馆建筑中给予了体现。如坐落于秀丽的漓江之畔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创造了满足读者与工作人员多方面功能要求和高效空间利用的同时给读者营造一种开敞清新的舒适感,这种极少阻隔和障碍感的开阔灵活的建筑设计与馆旁漓江的粼粼碧波相通,与馆前悠悠翠竹、茵茵绿草相融。又如深圳图书馆,馆舍坐南朝北,南面、东南面、西南面为荔枝公园,湖面环抱,绿水清波,景色宜人。沿湖间疏建有5个琉璃亭台,其倒影在公园的人工湖中,形成轻巧别致的园林建筑。其次是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对话,如建于黄龙山脚下具有民族风格
学生姓名:胡露学号:6001107045 专业班级:建筑学073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的浙江图书馆的低层建筑群;建于淮海路边体现现代海派风格的上海图书馆的高层建筑;建于紫竹院公园旁象征皇家风格的国家图书馆的恢宏建筑,都不失为成功的典范。建筑的最终结果应当也必需是与环境达成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
2、建筑与人的“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和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通的,所以古人强调“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建筑、自然”应该三位一体,相互协调。传统文化中演绎而成的现代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和谐的理念应该作为建筑创作的终极追求。而现代图书馆所重视的清丽幽雅的内外部自然环境及其园林艺术的融入,更加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作为文化建筑的图书馆“天人合一”的环境,给人以“情感的共鸣”“悟性”的激发,更好地满足了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如苏州图书馆的设计引入苏州古典园林城市的建筑精髓将庭院、园林设计巧妙地融入其中。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贯穿于空间的整体构思及局部处理中,创造了当代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自然感觉。置身园林式的馆舍中,能深刻地体验到中国建筑环境艺术的空间意识,不是局限于单体建筑物,也不是向苍穹作无尽的追求,而是在有限中见到大自然的真谛,又从大自然中回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旧馆东北侧的一方园林式景观,郁郁葱葱的松柏花木围绕着碧水拱桥,蘑菇形小亭,将自然之美体现于人工再现之中,给人一种“小桥流水”的幽静清新之感。与大自然的相接、相融,赋予该馆一种清丽古雅的格调。馆园结合的图书馆环境空间叠加了人的各种行为空间,揭示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调节和必然联系,满足了人们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要求,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而园林艺术对现代图书馆的介入,体现了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文化建筑的追求境界。
3、营造建筑空间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宝库,还是一艘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巨轮,图书馆担负起传承历史文化这一使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建筑体现出其周围环境的风格。因此,将公共艺术引入图书馆,能显现不同一般的文化气息,靠着艺术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