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经济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纷纷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世界各国人民对生态危机的感受和认识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当代人类迈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生态经济时代----一个全面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

首先来对生态经济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生态经济概念
生态经济简称ECO,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特点
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三大特点。

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生态经济内容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

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

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

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

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

生态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互动的层面:小层面即单个企业层面的生态经济,简称单一型生态经济;二是中观层面即企业之间的生态经济链,简称结合型生态经济;三是宏观层面即社会层面的生态经济层,简称复合型生态经济。

三个层面的生态型经济,体现出从单一到结合,从结合到复合,层层推进,每一次的推进,
都将促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企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个体和基础,是实施生态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生态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个体,结合型生态经济和复合型生态经济都是建立在发展生态企业这一层面之上的。

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实行生态管理,实现“最佳生产,最佳经营,最少废弃”,才会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现代型企业管理要从纯粹的追求经济利润管理向经济利润管理与生态型管理结合转变,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方面体现出生态与经济的统一性,不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实施生态化管理,自觉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而且,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管理,不仅促使单个企业的生态化转变,而且由点及面、推广普及,引起整个经济环境及整个社会风尚的转变。

通过这些转变再推动生态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早日实现。

生态经济思路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企业要走生态之路,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原则的同时,坚持以建立绿色企业经营为根本目的、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原则,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形式上。

正是基于此,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在生态经济约束下的企业经营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只有寻找到有效实现“生态管理”和“生态管理经济”的路径,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真正建成生态型企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

马克思生态经济
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的指导,没有哲学导向的“经济繁荣”是灾难性的繁荣,就生态经济来讲,更离不开哲学的终极关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寻求理论指导。

所以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克思生态经济的思想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中,自然观,在今天更确切地来说应该叫生态观,同样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那么自然观就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钥匙。

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自然界的先在性、决定性。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辩证法,非常强调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同理,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也非常强调自然的第一性、独立性。

第二,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主观能动性。

人类从自然界进化而来,在长期的从自然走来的过程中,人区别于动物的明显标志便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进而改造自然。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不容轻视,同样,这种能动性也不能片面地夸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我们无法完整、准确地乃至于客观地把握,就是人类行为对自然的较为近期的影响,我们也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把握。

一方面,这是一个主观真理逐渐向客观真理靠近的过程;另一方面,主观与客观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合一”的境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天人合一”不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人类能够达到的高度。

第三,社会是人与自然的中介。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之处在于“联合起来的个人,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在这里,人类的本质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也迫切地要求在应对全球生态社会危机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乃至于不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实施绿色新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

总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先在性、客体性。

人与自然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制于自然,依赖于自然,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将自身融入自然或以自然充实自身。

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又是主体。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对自然改造中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人的意志力量绝对化,而是为了把人的意志力量严格限制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

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自然异化产生的生态问题是人类一手造成的。

生态系统的调控,首先是对人类行为的调控。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并不意味着人这个主体掌握自然的控制权。

相反,人类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遵循着内在的循环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资本主义大生产对土地肥力的滥用,加上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的城镇化,使得大量取之于土地和自然的物质不能回到土地和自然,“物质变换的裂缝”造成了严重的自然危机、生态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危机。

而这一切,在非马克思主义看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看到的却还有人与人的关系,要调整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使得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无愧于人类的伟大,就需要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命。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落脚点。

园艺与生态经济
了解完了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下面让我们来看下城市与生态经济。

由于我们是园艺专业的,所以我就园艺建设与生态经济的联系和发展做下介绍。

生态化城市园艺作为近代城市绿化的大潮流,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绿化现象基础的,以期构建层次结构复杂和生态过程多样的绿地系统。

生态绿化不仅是生态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社会各个方面对绿化多种需求互相矛盾和冲突的产物。

当然,城市生态绿化作为城市园林近代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在实际运用中应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植物选择、群落结构、绿地管理目标等。

同时,尽快改变城市绿化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倡导营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绿色生活空间。

1,城市生态园艺概念的出现“园艺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张家骥对园林的观念这样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称园艺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虽然这些定义表述的侧重点不同,
但都指的是园艺绿地,是自然和人工要素结合的特殊空间。

中国园艺在经历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封建社会中的皇家园艺和私家园艺两大类,其两者分别以气势宏伟和粉墙黛瓦而著名。

新中国成立后,满足了广大群众审美和游玩的需求。

20世纪末至今,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恶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把缓解城市环境恶化,认为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生命力的系统。

此时园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其生态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因而许多大中城市陆续提出了“生态园艺”观念。

总之,园林的功能是围绕改善人居环境这一主题,不断发展变化的。

2,城市生态园艺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园艺文化的内涵是园艺最显著的特征,近代园艺文化的内涵应表现在以人为本和彰显地方特色上。

近代自然园艺尊重自然、源于自然而发展起来,主要是尊重原有地形,用自然的材料建设园林,提倡减少人为干扰,极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更新与调整,充分展现区域的自然特色。

让游客能够融入自然、感受到自然,了解生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循环等知识,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是最大的受益。

3,城市生态园艺的设计内涵生态园艺应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具有能创造景观,美化城市,为市民提供休憩、游览和文娱环境的园林景观观赏性功能。

因此,景观经由视觉的用而形成的美感经验,是生态园艺设计方向之一;二是具有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效性,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减弱噪音,防风降尘,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功能;三是具有时间、空间和营养的合理生态结构性,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4,城市生态园艺设计的原则4.1生态原则:生态园艺是由各类形态和各类功能的园艺绿地构成的总体,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标准。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从市民的实际生活中出发,重视生态系统贯,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

另外,在生态系统设计中,绿色覆盖率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生态园艺建设还要通过乔、灌、草和藤本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

4.2综合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保证绿色覆盖率并重园林其它设计要素,小品、水体以及美术学上的其它艺术作品共存,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化特色,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

5,现代城市园艺生态设计的目标5.1系统整体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或城市所在地区,城市园艺绿化的系统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城市园艺绿化是否能满足城市或城市所在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表现在城市园艺绿地系统合理的空间格局方面,包括与城市划格局及城市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的统一性。

5.2综合多功能性:生态园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生态防护功能、景观游憩功能、社会经济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等方面。

在局部上要考虑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促进生态功能的全面开发,使之相辅相成,形成弹性空间。

5.3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城市中由于人为干扰和随机因素多,环境变化快速多样,因此要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就要求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景观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空间、资源才能得以相互作用,避免植物群落间的竞争。

生态经济不但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核心。

生态经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制的保护。

简单地说,生态经济就是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栖境,是实现既能满足今世及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最好的办法。

所以,对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来说,实施和发展生态经济刻不容缓!让我们共同筑起可持续发展之桥,在生态经济的光辉笼罩之下和谐的生活吧!
----何莎莎
201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