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拉林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浅析

拉林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浅析

拉林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浅析刘伟;何世军;乔倩倩;许鑫【摘要】拉林河是松花江干流右岸的一大支流,也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界河,其水资源质量事关两岸及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多年实测水质资料,对拉林河及其主要控制节点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区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提出了拉林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拉林河流域;水质;水资源保护【作者】刘伟;何世军;乔倩倩;许鑫【作者单位】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130021,长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130021,长春;吉林省环境保护厅,130083,长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拉林河发源于张广才岭山脉的老爷岭西麓白石砬子山,为松花江干流右岸的一级支流,流经黑龙江省的尚志市、五常市、双城市和吉林省的舒兰市、榆树市,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界河,在哈尔滨市上游150 km处汇入松花江干流。

拉林河全长450 km,流域面积1.99万km2。

黑龙江省境内1.12万km2,吉林省境内0.87万km2。

拉林河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温热。

年降雨量在500~800 mm之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70%以上。

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9亿m3。

拉林河流域人口327万人,耕地面积约1260万亩(1亩=1/15 hm2,下同),2013年粮食总产量将近1 000万t,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左岸的榆树市连续8年为全国产粮第一县,右岸的五常市是我国优质稻米之乡。

近年,随着拉林河两岸经济快速发展,拉林河承泄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废水和灌区灌溉退水,给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拉林河流域省界缓冲区包括干流上的拉林河吉黑缓冲区I、拉林河吉黑缓冲区II,支流上牤牛河黑吉缓冲区和细鳞河(溪浪河)吉黑缓冲区等4个省界缓冲区,省界缓冲区河长302 km。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许多研究指出,水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地区之间的水质差异较大。

本文将从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问题,以期为保护水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1.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化是水环境污染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问题导致城市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区域内的水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以中国为例,许多城市的水质严重受到污染影响。

例如,在长江流域,上游清澈明净、下游浑浊不堪;在南方城市,因为雨天排水不畅,很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内涝问题;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了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影响,导致水质下降。

2.农村水环境污染随着农田灌溉、畜牧业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村水环境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

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遭受了农业活动的严重影响,导致水质恶化。

同时,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缺乏也成为了农村水环境治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3.工业水环境污染工业化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工业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源中,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例如在中国,许多工业城市的水环境状况较为恶劣,其中七大流域以及三大经济带附近的水质尤为突出。

二、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大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将导致城市区域内的大量废水集中释放,导致水环境恶化。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水环境污染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了水环境污染的加剧。

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弱势群体的环境利益被忽视,从而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区域内的社会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当地生态系统及周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气候、降雨、水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浓度等发生周期性变化。

年际变化则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使得水环境质量呈现长期的变化趋势。

2. 空间变化特征珠江河口水环境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在河口区域的不同地点和不同河段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受地形地貌、河流流向、潮汐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区域的水质、底质、生物群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降雨、地形地貌、潮汐作用等。

这些因素对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生活污水等。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导致水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趋势。

四、珠江河口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水质恶化、底质污染等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敏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珠江河口地区拥有广泛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水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五、结论与建议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珠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余明勇1,徐圣杰2,徐建华1
【摘要】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

入湖地区TP 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 含量稍高于5月。

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

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v0.05)。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
【年(卷),期】2016(032)005
【总页数】7
【关键词】水污染;时空分布;降水;土地利用;长湖
水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水污染影响因子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分析评价水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长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流域降水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其特有的气候变化特征、水系形态、地形地貌和过度开发活动等因素,加之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物排入湖泊,湖泊水产养殖的无序过度发展,导致局部水域有机污染严重, 富营养化风险水平较高。

有关研究表明,近几年长湖平均水质类别为V类,水体受到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TP、TN、NH3-N、COD、BOD5等⑴。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微课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微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华北地区工农业集中,城市 人口多,需水量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耕地
水资源
人口
中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其他地区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影响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生命之源
认识水资源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水资源的多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它的宽度变化代表河流径 流量沿河变化情况,一般 情况下,从上游向下游, 河流的径流量逐渐增大。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水资源不足全国的 20%
水资源占全国的 80%以上
我国南方河流径流量比北方河 流径流量大。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北京降水量
季节变化
北京降水量
年际变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 水年际变化大,导致我 国水资源也具有年际变 化大的特点。
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超过 1350mm
不足300mm
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0年)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以水田为主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 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仅占全 国的3.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 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 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摘要】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滹沱河;水质时空分布;综合指数;影响因子【作者】赵鹏宇;步秀芹;崔嫱;刘秀丽;徐学选【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忻州034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0;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忻州034000;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山西忻州0340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河流水质时空分布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水质评价的一个研究热点。

明晰河流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是评价河流水环境质量、分析污染来源和改善河流水环境的前提与基础。

水质评价方法目前已有很多,如污染指数法[1-8]、模糊数学法[9-11]、物元分析法[12]、人工神经网络法[13]、主成分分析法等[14-16]。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综合污染指数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克服了一般的污染指数法人为将污染程度分成不同等级,不利于与国家水质标准比较的缺点;二是避免了使用数学模型,计算简便,达到了同级水质之间的比较。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水资源的不均匀分布不
但影响到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以下是我国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自然因素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随着海拔
的增加,降雨量明显减少,流域的面积变小,导致干旱地区水资源的
时空分布不均,而且各流域水资源的供给量也各不相同,从而影响水
资源的均衡开发和使用。

其次,水资源经济效益分配不均衡也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一
大原因。

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特点,为了实现水资源供给的高效利用,应当实施针对性的优化效益分配政策,而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
却因为各地区政策的实施不足以致使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从而影响
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再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合理也是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
要原因。

在大规模工程建设中,违反水资源保护原则,多次改变水流
支流,导致水源地区逐渐变少,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河流的时空分布不均,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破坏全国水资源之间的均衡。

最后,水资源消费无序也是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
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水资源的部分消费过多,部分地区缺乏水资源,使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从而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有:大自然因素,水
资源经济效益分配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水资源
消费无序等几大方面。

只有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使水资源的利用得到实现,才能确保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介绍:1. 自然因素:黄河中上游流域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这些自然因素对水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如黄河中上游流域的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质地疏松、侵蚀性强,易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渗入水体,影响水质。

黄河流域的水体容易受到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洪水可能导致水体泥沙淤积,而干旱则会使水体缺乏稳定的水源,影响水质。

2. 人为因素:近年来,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人为活动对水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农田肥料、农药和养殖废水等。

这些农业活动导致水体中养分、农药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升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暴发。

工业废水排放也是污染水质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城市化进程也加剧了水质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最近几十年来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水体的稳定性和水质特征。

对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降水量的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尤为明显,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体流量减少,水体浓度变大,特别是养分和污染物的浓度会增加,从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应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到水体中。

也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提早预判气候变化对水质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这样才能保护好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河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治理建议研究

河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治理建议研究

河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治理建议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水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研究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对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一、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等。

其中,人类活动是河流水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建筑工地的污染等都会对河流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水质评价指标,河流可以被分为优良、中等和差三个等级。

大多数地区的河流水质等级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般来说,工业区和城市区域的河流水质较差,而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的河流水质相对较好。

此外,河流水质的分布还受到水文条件的限制。

干旱地区的河流水质普遍较差,而湿地和多水源的地区水质相对较好。

二、河流水质治理建议为了改善河流水质,减少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下是一些治理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环境监测是了解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步骤。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共享给公众。

同时,应加强对水质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水质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

3.改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工业废水是河流水质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鼓励企业建设和使用废水处理设施,对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4.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水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

采取措施降低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加强农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控制化肥和农药对河流水质的负面影响。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王变;陈飘雪;韦绪好;孙庆业【摘要】焦岗湖是淮河左岸一个天然湖泊,集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利用焦岗湖4个季节水质监测数据,运用Kriging方法,分析焦岗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焦岗湖水质参数在时间及空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从时间变化来看,夏季透明度较低、秋季较高;溶解氧浓度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秋季;总氮、总磷浓度与高锰酸盐指数均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从空间变化来看,4个季节的透明度空间差异较为显著;溶解氧浓度在春、冬季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呈现中心高周围低的变化趋势,秋季则表现为西高东低;总磷浓度春季分布较为均匀,夏、秋及冬季则呈西高东低之势;高锰酸盐指数在春、秋季节呈现东高西低之势,夏季高浓度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冬季浓度变化不大.【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8页(P520-527)【关键词】淮河流域;焦岗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影响因素【作者】王变;陈飘雪;韦绪好;孙庆业【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流域面积27×104 km2,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流域人口增加、工农业及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自1960s以来,淮河流域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水质不断恶化,恶性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给沿淮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经过多方努力,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淮河流域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状况,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但淮河支流总体呈现出中度污染状况[1],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015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该条例的出台将重点推进包括淮河在内的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管理. “水十条”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需要,更是推进水资源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平台.淮河流域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 km2,总蓄水能力280×108 m3,较大的湖泊有洪泽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女山湖、高邮湖、宝应湖、高塘湖等.作为淮河水系的一部分,湖泊承转上中游淮河来水,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多数湖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2-5],湖泊水体的恶化将对淮河流域整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焦岗湖位于淮河左岸,地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与阜阳市颍上县,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浅水性淡水湖泊,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集灌溉、养殖、旅游、调蓄洪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农业生产,近年来焦岗湖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及生态旅游业,流域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湖泊受到较大程度的干扰.上述情况在淮河安徽段的洪泽湖、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沱湖、高塘湖等湖泊也广泛存在,因此对焦岗湖进行水环境状况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焦岗湖的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为焦岗湖及淮河安徽段其他类似湖泊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焦岗湖(32°35′~32°37′N,116°34′~116°39′E)为淮河左岸一处重要的浅水性淡水湖泊,总流域面积480 km2,分属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及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平均水温14℃,年均降水量为902 mm,汛期为5-9月.湖泊呈椭圆形,东西长15 km,南北最宽处为5 km,大湖湖面面积31.3 km2.入湖河流主要有3条,分别为位于湖西部的北中心沟、南中心沟及湖东北部的关沟.一般年份焦岗湖正常水位在17.5 m时湖区总面积为37.5 km2,蓄水量为2×107 m3;雨季汛期水位在18.5 m时水面面积为46.7 km2,蓄水量为4×107 m3.湖区养殖面积近13.0 km2,主要分布在湖中-西部,是安徽省放养较早的湖泊之一.水生植物主要有菱、金鱼藻、狐尾藻、莲等,广泛分布于非养殖区.样点设置采用网格布点法,在大湖湖面共设置36个采样点(图1),大湖水面周边因人工阻隔而与大湖湖面分隔的水域未设置采样点.于2013年10、12月和2014年4、7月分4次采集各点表层水样,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依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14581-2002) [6]进行.监测指标包括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其中,透明度、DO浓度分别使用塞氏黑白盘、便携式溶解氧仪现场测定.水样带回实验室后立即进行TN、TP浓度及CODMn的测定,分析方法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7]进行.其统计描述见表1.焦岗湖旅游人次增长情况,湖区养殖面积、种类、产量,流域农田播种面积及施肥量等数据来自《毛集实验区志》*淮南市毛集区地方编篡工作委员会. 毛集实验区志. 合肥: 黄山书社, 2011.及《淮南统计年鉴》*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淮南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2012..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及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 10.0软件,作图采用Kriging方法.水体透明度是水质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能直观地反映水体清澈和混浊程度,其时空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认为,悬浮物(SS)、浮游藻类和可溶性有机物是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8-9].但对不同湖泊,具体影响因素及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在4个季节中,秋季焦岗湖透明度最好,夏季最差(表1).这可能是由于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泥土大量流失,且汛期入湖河流带来外源营养盐和泥沙含量都较高,在夏季东南风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再悬浮,使得水体浑浊,导致这一时期透明度低于其它季节.夏季暴雨过后,透明度会增加.另外,4个季节焦岗湖各采样点透明度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湖区浮游藻类的生长情况有关. 藻类的大量增殖,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光的吸收和散射,阻碍光线在水体中传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光的衰减,降低水体透明度[10].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焦岗湖浮游藻类生物量最大值为21.48 mg/L,最小值为0.54 mg/L,平均值为5.33 mg/L(未发表数据).各采样点浮游藻类生长状况差异悬殊,可能导致湖区各点透明度的差距较大.DO是湖泊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焦岗湖夏、秋季D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38和5.84 mg/L,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1],属于Ⅲ类水标准;春、冬季DO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74 和13.95 mg/L,达到Ⅰ类水标准.可以看出,春、冬季节DO浓度显著高于夏、秋季节.由于篇幅有限,且春、冬季DO浓度各湖区分布较为均匀,因此本文着重对夏、秋季DO浓度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夏季DO浓度呈现中心高边界低的趋势,以湖区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浓度逐渐升高.中心水域DO浓度在6.00 mg/L以上,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边界则基本处于3.00~5.00 mg/L,属于Ⅳ类水;秋季焦岗湖东部及中部部分湖区DO浓度主要在5.00~6.00 mg/L之间,西部DO浓度则在6.00 mg/L以上,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有研究表明,水温与DO浓度呈负相关,高温会阻碍氧气在大气与水体之间的交换[12].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焦岗湖夏、秋季平均水温分别为27.8和23.3℃,而春、冬季水温分别为17.8和7.1℃,夏、秋季DO浓度低于春、冬季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结果.另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夏季DO浓度与TN、TP浓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氮、磷浓度越高,DO浓度越低.这是因为夏季焦岗湖氮、磷浓度尤其是磷浓度较高,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中有机腐败物和有机质增加,分解这些有机物使得氧气消耗增加,进一步降低水中DO浓度[5].从空间变化来说,湖中-东部散布餐饮船舶18条,游艇30余只,夏季大量游艇的频繁扰动以及大量沉水植物(主要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黑藻(Hydrilla)和狐尾藻(Myriophyllum))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夏季湖中部水域DO浓度较周围高.一般来说,养殖区鱼类的呼吸作用和鱼类排泄物的分解耗氧,也会使DO浓度降低. 而秋季焦岗湖西部及夏季湖区西南部养殖区DO浓度反而高于湖东部,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由图3可以看出,焦岗湖TP浓度在不同季节及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从季节变化来看,TP浓度整体呈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逐渐升高的趋势.春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在0.050~0.100 mg/L之间,属Ⅳ类水质的水域面积为27.2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87.0%;夏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在0.100 mg/L以上,属于Ⅴ类及以下水质的水域面积为29.5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94.2%;秋季焦岗湖TP浓度主要分为0.025~0.050 mg/L和0.050~0.100 mg/L两个等级,分别属于Ⅲ、Ⅳ类水,水域面积分别为11.0和20.3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5.0%和65.0%;冬季TP浓度分为4个等级,主要集中在0.050~0.100 mg/L和0.100~0.200 mg/L,分别为Ⅳ、Ⅴ类水质,水域面积分别为12.7和18.5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40.5%和59.2%.从空间变化来看,TP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春季焦岗湖TP分布相对均匀,有较高或较低TP浓度的水体呈斑块分布;夏季TP浓度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湖西部及东北方向边界处小块水域,TP浓度均大于0.200 mg/L,湖中部及东部大部分水域TP浓度主要为0.100~0.200 mg/L;秋季湖区中西部及东北方向TP浓度主要在0.050~0.100 mg/L之间,湖东部则主要集中在0.025~0.050 mg/L;冬季焦岗湖中西部TP浓度主要在0.100~0.200 mg/L之间,湖东部则主要集中在0.050~0.100 mg/L.除春季TP分布较为均匀,其它3个季节TP浓度整体呈“西高东低”之势.磷是影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限制性因素,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13].从季节变化来说,夏季丰水期湖水中TP浓度高而其它季节低的现象,反映出非点源污染对湖泊TP浓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对水污染中氮、磷的贡献分别达到81%和93%[14].农业面源污染是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焦岗湖流域是重要的农作区,除少量城镇、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用地外,流域内绝大部分区域为农田.近年来农田施肥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523.05~565.50 kg/hm2之间,高于安徽省施肥量平均水平(371.85 kg/hm2).夏季频繁降雨导致土壤侵蚀作用加强,土壤中氮、磷大量流失[15],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造成湖泊水质显著劣于其它季节.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与淮河中游城东湖、城西湖的情况类似[2].另外,焦岗湖TP浓度在季节上的差异性,还可能与焦岗湖旅游业的快速、大规模发展有关.焦岗湖年游客接待量从2001年的1万人次到2009年的45万人次,2009年以后年均接待游客数量基本保持在50万人次,其中60%~70%游客量集中在夏季.夏季游客的显著增加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加剧了焦岗湖水质恶化.因此,夏季焦岗湖磷浓度增加,水质下降明显增加.其它季节水质相对较好,这可能是因为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汛期之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且湖中生长的水生植物群落能够增加水中DO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吸持和固定水体氮、磷[16],湖泊水质得到一定净化,这与万蕾等对骆马湖的研究一致[17].从空间变化来看,夏、秋、冬季湖西部TP浓度明显高于湖东部.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发现湖中西部均存在不同程度围网养殖.近几年鲜鱼年产量在12.4×105 kg左右,主要包括草、鲢、鳙、鳊等鱼种.有关研究显示,每生产出1 t鱼,水体中的磷负荷就增加约19.6~22.4 kg,随养殖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8],而围网中未消化的食物和排泄物是引起养殖区水体TP、TN浓度升高和DO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19-21].因此湖区夏、秋、冬季TP浓度“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可能与湖区围网养殖有关,这与吴朝等[22]对焦岗湖的研究结论一致,在淮河下游洪泽湖关于养殖对水质影响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相同结论[23].另外,张绪美等[24]的研究发现,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湖区营养盐会向西北方向堆积.本研究中的焦岗湖西部TP浓度较东部高,也可能与这个原因有关.春季TP浓度较高或较低水域呈斑块状分布,可能是由于湖水流动性较差,加上水流、地形等因素影响[25],以及湖面渔民居住点的散布,从而导致湖泊水质空间上的差异性.值得关注的是夏季TP浓度,尤其是湖西部及东北角TP浓度严重超标,显著高于秋、冬季节,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可能与焦岗湖西部及东北部的3条入湖河流有关.湖东部两条河流为出湖河流,对湖泊水质影响不大.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源”(陆地)与“汇”(湖体)的廊道,其水质对于整个湖泊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显得尤为重要[26].春季调查数据显示3条入湖河流TP浓度平均值为0.125mg/L,属于Ⅴ类水标准.入湖河流位于乡镇附近,两侧区域人口众多,且为重要的农作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的随意排入以及农田径流的排入导致河流水质恶化.5-9月为焦岗湖汛期,河水入湖,使得湖西部TP浓度显著增加,加剧焦岗湖水质恶化.与TP一样,TN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与TP相比,焦岗湖四季TN浓度都不高,春、夏、秋、冬季TN平均浓度分别为0.549、1.060、0.453和0.612 mg/L,除夏季TN浓度属于地表水Ⅳ类水标准以外,其它3个季节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TN与TP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焦岗湖TN与TP浓度可能受到相同影响因素作用.围网养殖及夏季雨水对农田土壤的冲刷不仅造成磷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对氮浓度产生影响.但相对于TP来说,对TN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养殖区投喂饵料及来源区域农田施肥特征有一定关系.由于本研究监测指标未涉及鱼类饵料、农药,因此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由图4可以看出,焦岗湖4个季节CODMn存在一定差异.春季CODMn主要分布在4.00~6.00 mg/L与6.00~10.00 mg/L两个等级之间,分别属于Ⅲ、Ⅳ类水水质标准,水域面积分别为11.1和17.9 km2,分别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5.5%和57.3%;夏季焦岗湖CODMn主要在6.00~10.00 mg/L之间,属于Ⅳ类水水质标准,水域面积为25.3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81.0%,其余水域均属于Ⅴ类水标准;秋季CODMn主要集中在4.00~6.00 mg/L与6.00~10.00 mg/L之间,水域面积分别为11.8和16.1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37.7%和53.2%;冬季CODMn基本在6.00~10.00 mg/L之间,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水域面积为31.0 km2,占焦岗湖总面积的99.0%.从空间变化来看,春、秋季CODMn值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夏季焦岗湖北部及东北角CODMn值较高,其它水域水质较为均匀,CODMn值都在6.00~10.00 mg/L之间;冬季CODMn值空间差异不大,基本都在6.00~10.00 mg/L. 有机质是水体主要的污染源,水体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有机废水、污水的排放和动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27].从季节变化来看,CODMn值从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与焦岗湖水生植物的腐解有关.焦岗湖主要水生植物有菱、金鱼藻、狐尾藻、莲等,湖区分布广泛.水生植物的分解会增加水体有机质浓度,且水生植物腐解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夏季高温腐解得到增强,本研究中焦岗湖CODMn季节变化趋势与之相近.从空间变化来看,焦岗湖北部为码头,长期停驻渔民自用及观光船舶(尤其夏季旅游高峰期),机舱废水、燃油等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有机污染,导致湖区春、夏、秋北部CODMn值偏高.春、秋季节CODMn值西低东高的趋势可能与湖区中西部频繁的人为活动有关,生活废水及垃圾都会对CODMn产生影响,与淮河流域的城东湖及城西湖情况相似[2].而冬季CODMn在焦岗湖北部及东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趋势,说明焦岗湖本身水文特征对该湖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1)TP浓度和CODMn对焦岗湖水质恶化贡献较大.2)从时间变化来看,夏季透明度较低、秋季较高;DO浓度在春、冬季显著高于夏、秋季; TN、TP与CODMn浓度均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从空间变化来看,4个季节的透明度空间差异较为显著; DO浓度在春、冬季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呈现中心高周围低的变化趋势,秋季则表现为西高东低;TP浓度春季分布较为均匀,夏、秋及冬季则呈西高东低之势;CODMn在春、秋季表现为东高西低之势,夏季高浓度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冬季浓度变化不大.3) 结合“水十条”要求,在焦岗湖湿地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应通过实施退网还湖、控制旅游人数、强化湖内及流域内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管理、减少流域内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实施入湖河道清淤疏浚和湖泊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河口地区作为众多物种的生存栖息地,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

珠江河口水环境质量,受到气候、水文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时空变异的现象。

本文将详细探讨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1. 时间变异时间上,珠江河口水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人为排放污染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雨季和旱季,由于降雨量的差异,河流水量和水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

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2. 空间变异空间上,珠江河口水环境的变化受到河流流向、海洋流动、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于珠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复杂,不同区域的河流水质存在明显差异。

此外,海洋流动也会对河口地区的水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水质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质的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一些耐污性强的物种可能会在污染严重的地方生存,而一些敏感物种则可能会因为水质恶化而消失。

此外,水环境的空间变异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迁徙,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珠江河口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供水、渔业、休闲旅游等。

水环境的时空变异会影响这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例如,水质恶化会降低供水和渔业的生产能力,而水环境的空间变异则会限制人们的休闲旅游活动。

这将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水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珠江河口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2. 实施污染源控制: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环境质量。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2024年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珠江河口地区的特殊性在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背景,这也使其成为环境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旨在研究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特性,以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未来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主要表现为水质的时空变化、生物群落的演变和地貌的改变等方面。

首先,珠江河口水质受气候、地理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河口地区的复杂地形和大量的人为活动,水体的理化性质(如pH值、溶解氧、总磷等)在不同季节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季节上,受潮汐、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质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在空间上,由于不同区域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活动差异,水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其次,珠江河口的生物群落也随着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演变。

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例如,某些水生植物和鱼类由于水质变差而减少或消失,而某些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则可能因水质改善而繁衍起来。

此外,河流和海洋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对生物群落的构成产生影响。

再次,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珠江河口的地貌也在不断变化。

河口的冲淤变化、岸线的变化等都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水环境的时空分布。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水环境的恶化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或数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生物群落的改变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水环境的时空变异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水质的改善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则能提供更多的食物链支持和服务功能。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黄河中上游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地区,其水质环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这些影响因素,以期提出相关对策以改善水质环境。

1. 自然因素黄河中上游流域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水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降雨量的增加、高山积雪的融化和气温的升高,导致了水体的极端波动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从而使水质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地质构造和地表地貌的复杂性也为水质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工业化的推进,都直接导致了水质环境的污染。

放置污水、化肥、农药、废弃物等不当处理,导致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

同时,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水土流失,也为水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 水文水资源环境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环境也直接影响着水质环境。

水的使用和开发活动,导致水源的枯竭和河水的萎缩,从而直接影响了水质环境。

同时,水库的建设和水文水资源管理的不当,也为水质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河流干涸和河道拓宽,导致水的流动速度加快,水质环境变化的机率也更大。

4. 不良天气不良天气也是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暴雪、雨雪、强风、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对水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不仅会导致污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更会导致因水位上升而淹没大量城镇和农田。

综上所述,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要改善水质环境,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加强自然保护,控制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污物,全面推进水文水资源管理,稳定河道环境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才能保护好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使其持续发挥重要的生态价值。

赤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

赤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

赤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周 玮1,高渐飞2,丁 琼1(1.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8;2.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摘 要: 文章基于2008~2017年赤水河流域上游-赤水、中游-茅台、下游-鲢鱼溪断面水质、径流和降雨等水文气象数据,分析了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降雨、白酒工业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上游断面COD Mn 、NH 3-N 和TP 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中游和下游断面COD Mn 、NH 3-N 呈现增加趋势,只有TP 含量下降。

流域内COD Mn 、NH 3-N 和TP 浓度基本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但中游、下游水质逐渐变差。

不同游段COD Mn 、NH 3-N 、TP 含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关联程度,对降雨-径流的响应结果也不一致。

整体上,白酒工业和城镇化会增加COD Mn 和NH 3-N 含量,而粮食种植对氨氮和TP 都有加重作用。

赤水河水环境在丰水期(6~8月)径流增加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中游和下游断面还面临枯水期点源污染。

关键词: 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驱动因素;赤水河流域中图分类号: X522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1.02.018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water quality in Chishui River basinZHOU Wei 1,GAO Jianfei 2,DING Qiong 1(1. Guizho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Guiyang 550008, China ;2. Guizhou Institute of Mountainous Resources,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data of the upstream Chishui and the midstream Moutai as well as the downstream Lianyuxi of the Chishui River basin from 2008 to 2017,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basi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runoff, rainfall, and the liquor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decade, the contents of COD Mn , NH 3-N, and TP in the upstream section display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contents of COD Mn and NH 3-N in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sections display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only TP decreased.The concentrations of COD Mn , NH 3-N, and TP in each section of the river basin roughly reached the Class II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However,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sections was gradually deteriorating. Under different watershed scales,there was a different correlation for the inter-annual and intra-annual changes of the contents of COD Mn , NH 3-N, and TP.Additionally, the response results to the rainfall-runoff were also different. Overall, the liquor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creased the COD Mn and NH 3-N. Crops cultivation showed a growing impact on both NH 3-N and TP. The increasing runoff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June-August) caused a seriou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 for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Chishui River. Meanwhile,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sections also faced th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during the dry season.Keywords : water quality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drive factors ;Chishui River basin CLC number : X522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境内,沿川黔边界流至贵州茅台镇,经古蔺河流经习水县至赤水市,再经四川省合江县与习水河相汇后注入长江,河流全长444.5 km ;涉及云南省镇雄、威信,四川省叙永、古蔺和合江,贵州省七星关、大方、金沙、仁怀、赤水、习水、桐梓和播州13个县(市、区),流域土地总面积18 959.50 km 2。

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

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

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首先,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反映了湖泊内部水体质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过去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昆承湖水质呈现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夏季和秋季时,湖水的氨氮、总磷含量相对较高,水质略为下降;而冬季和春季时,湖水的氨氮、总磷含量相对较低,水质较好。

此外,湖泊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水质略有不同。

例如,湖泊南部水质较差,与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污水直接排放有关;而湖泊北部水质相对较好,其外部环境质量较为优越、水的自净力较强。

其次,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密切。

湖泊水质受到城市化、工农业排污、气候变化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导致湖泊周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加剧了湖水污染;农田施肥和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了水体的养分含量,导致水质劣化。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湖泊的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降水量的增加会进一步稀释湖水中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而强降雨可能会带来土壤侵蚀,增加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

最后,针对湖泊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湖泊环境。

首先,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减少污水对湖泊的直接排放。

其次,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合理调整农田施肥制度,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此外,应加强湖泊周边土地的保护,减少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还要建立完善的湖泊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水质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综上所述,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的分析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湖泊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减少环境压力,才能确保湖泊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西明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西明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1引言西明江是流入邕江的一级支流,是广西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重点综合治理的十八条内河之一。

在西明江未开展综合整治前,长期承担着“城市下水道”的功能,雨水、生活污水一同直排入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不堪,一直为劣Ⅴ类,严重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西明江流域面积相对较小,但受到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方式的影响,流域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仍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

水环境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能够为水质评价提供动态信息,同时,这也是河流水质监测和管理的手段,正确识别流域水污染时空分异特性及污染源特征是科学、有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监管的基础与前提[1,2]。

目前,西明江仅在入邕江口处设有一个环保水质监测点,监测数据有限,且流域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难以建立起高精度的水质模拟模型。

在此有限条件下,本文尝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西明江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3]、聚类分析[4]、判别分析[5]、多维尺度分析[6]等方法,在河流、近海海域、湖泊和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例如,陈静生等[7]应用多元统计法分析长江、黄河、松花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和机理;董慧峪等[8]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得出制约南苕溪支流锦溪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为农业面源;田智慧等[9]潩利用方差分析对清河流域(许昌段)12个断面进行时空间显著差异性检验;韩向楠[10]通过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泾河流域多年来径流、泥沙、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是分别进行水污染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单独探讨时间或空间尺度的污染源特征,对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环境监管指导意义有限。

同时,过去的研究多以大河和湖泊水质变化过程分析,对于小型河流的研究较少,在有限【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No.AA17202032-3)。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水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1.区域差异水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水库等长江、淮河等一些大型流域受到的污染较为显著。

这是因为大型流域内人口密度大、工业活动频繁、农业面积广,导致大量的废水、污水和农药等污染物排入水体中。

另外,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密集度高,也容易受到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2.行政区域差异水环境污染的分布也与行政区域有关。

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水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少。

这些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如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地区、小城镇地区等。

而发达地区对于水环境的保护投入较多,水环境污染程度相对低。

3.排污源差异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还与排污源有关。

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的分布对于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排污源集中的地区,如工业园区、化工厂等,其周边水环境容易受到污染。

同时,农业活动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农田流失、化肥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二、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农田流失等均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会导致农田流失,并使水体中的养分含量增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对水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地下水补给不足、降雨量偏低等,会导致水资源的供应不足,使得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加严重。

3.制度和管理制度和管理在水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荣昉;张颖【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1(027)006【摘要】为研究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连续多年对鄱阳湖的TN、TP、NH4+-N、COD、BOD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运用水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其水质参数进行分析,运用污染物通量和SPSS软件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综合水质评价指数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平水期介于二者之间;从1999年开始鄱阳湖水质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水质优于Ⅲ类的面积由1999年的85.9%下降至2006年57.8%,劣于Ⅲ类的面积从2002年至2006年扩大了近50倍;鄱阳湖区污染物出湖通量明显高于入湖通量,说明湖周边的污染物是鄱阳湖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鄱阳湖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水质与各个产业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7;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生活和生产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78%直接排入河流最终汇入鄱阳湖,对鄱阳湖水质造成严重影响.指出应重视工农业生产中对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指标值和排放量的限制,以及渔业养殖生产中对水质指标值的限制.【总页数】6页(P9-13,18)【作者】李荣昉;张颖【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相关文献】1.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桂英2.基于DEA-CCA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胡绵好;廖桂萱;袁菊红;卢福财3.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鄱阳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J], 李艳红;葛刚;胡春华;刘雪莹;周晓岚4.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受水位影响的定量分析 [J], 刘发根;李梅;郭玉银5.基于星载雷达遥感的鄱阳湖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戴芳筠;辜晓青;陈兴鹃;聂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分析研究 。
博 斯腾 湖 所处 地 带 属 于温 带 大陆 性 荒漠 气候 ,温 度 最 高 可 达3 8 . 8 ℃ ,最 低 能 低 至一 3 5 . 2 ℃ ,降水 量 最 大 时为6 月 、7 月 。博斯 腾湖 对 于其 流 域 内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但 是 2 0 0 8 年 的检 测报 告 显 示博 斯 腾 湖 的水 质情 况 已经 从 最 初 的一类 优 质水 源 下降 到第 四类 的 中度 污染 。由于 水 质 污染 ,生态 环境 破 坏 ,流 域 内很 多珍 惜 的水 禽 数 量 越 来越 少 , 水 质 污染 及生 态 环境 的破坏 已经 逐渐 被 人 们所 重视Ⅲ 。
k m 。小 湖 由1 6 个 比较 小 的湖泊 构成 ,位 于大 湖 的西北 方 向 ,总 面积有 3 9 0 k m 。在湖 泊 的周 围是 由苇沼组 成 的湿地 ,总面积大 约为2 8 0 k m 。
行 了大 量试 验 和 研究 ,但 是 即使这 样 ,还是 不 能 够准 确确 定 流 域 内水 质 的时 空 分 布特 性 ,这是 因为 流 域 内 水 质 时 空分 布 的 影 响 因素很 多 且很 复 杂 。本 文 主要 根 据 博 斯 腾湖 流 域 内水 质 重 金属 的含 量 进行 研 究 ,了解 流域 内水质 的时 空分 布 特点 ,并 对 分 布 的影 响 因 素进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a t e r Qu a l i t y o f t h e R i v e r
O 引言 中 国 内陆分 布 有很 多 淡 水 湖 泊 ,其 中新 疆 境 内的 博斯 腾 湖 泊就 是 其 中最 大 的一 个 ,该 湖 泊位 于孔 雀 河
水 系 的上 游并 成 为该 水 系 的源 头 。流 域水 质 的好 坏是 各种 自然 活动 及 人类 活 动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为 了能够 了解 人 类 活动 和 流域 水 质 的关 系 ,很 多 研究 学 者 都进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o s t e n L a k e b a s i n i n X i  ̄i a n g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t h i s p a p e r f i g u r e d o u t t h e s p -
a t i a l a n d t e mp o r a l d i s t ib r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n t h e b a s i n b y d e t e c t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h e a v y me t a l , a n d a n a l y z e d
Ba s i n a nd I t s I n lu f e n c i n g Fa c t o r s
MA Gu o d o n g
( B o r t a l a H y d r o g r a p h i c S u r v e y B u r e a u o f Xi n j i a n g , B o l e 8 3 3 4 0 0 , X i n j i a n g , C h i n a )
a n d s t u d i e d i t s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
Ke y wo r d s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i r v e r b a s i n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p o r a l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2 0 1 7年第 3期 ( 总第 1 3 8 期)
E N E R G Y A N D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派 占

2 0 1 7年 3月
流 域 水 质 时 空分 布 特 征 及 其影 响 因素 分 析
马 国栋
( 新疆博 尔塔拉水 文勘测局 ,新疆 博乐 8 3 3 4 0 0 ) 摘 要: 以新疆境 内的博斯腾 湖流域 的水质状况 为研 究对 象,通过检 测其 中重金属 的含 量 ,了解流域 内水质的 时空分 布特点 ,并对分布的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研 究。 关键词 : 流域 水质 ;时空分布 ;特征 ;影 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X1 4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8 0 2 一 ( 2 0 1 7 ) 0 3 — 0 1 0 3 — 0 2
l 博斯 腾 湖 自然 环境 概 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