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关于传统文化演讲稿三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关于传统文化演讲稿三分钟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
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
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
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
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
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
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
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
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
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
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
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
神文化遗产。
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
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美德。
对别人有礼貌也会得到别人的礼貌。周恩来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总是保持着他应有礼貌。每次接见外国来宾时,他总是提前到
达会面地点,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非常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是把客人送到门外,直到客人走后才离开。身为一个国家,他
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为他端茶递水,他总是站起来双手接过,并
微笑地点头表示谢意;在汽车行驶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礼貌行车,
让外宾车先走……外国记者曾赞美道:“凡是见到他的人,都认为
他具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其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文明礼貌,就是一个人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就是一面照着你自己的肖像的镜子,你对他怎样,他也会以同样的态
度对待你。
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体现比较明显的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一个老人晃晃悠悠地站在一个年轻人
旁边,年轻人就装作没看见一样。尽管如此,不是有人从后面站起
来请老人坐,而此时年轻人却羞愧得无地自容。这种现象在我们周
围是频频出现,如有人乱丢垃圾,就有人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等,也
在社会还是具有那么多有文明、有礼貌的人,只要有这些人的存在,社会还是美好的。
再过不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现在电视
上天天都在播放关于“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的广告。其中有
一条广告是这样的:有一用纸包裹的垃圾放在路边的椅子上,路边
行人来来往往,画面定格在垃圾箱口处,此时便听见一段广告词
“比赛已经开始了数十分钟,还没有一球进门,突然有人接到了球,并且带球进门,球进了!现在比赛仍在继续”,就这么一个公益广告
就体现了举办绿色人文奥运的主题。
传承文明礼仪,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的责任,在这特别的年度里,向全世
界展现我国国民的风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
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
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既惭愧又兴奋。惭愧的是,我从十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到现在接触传统文化也不过区区十年功夫,和真正
的大师相比,是蜉蝣和大鹏鸟的差别。然而令我兴奋的是,年轻的
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热情去恣意遨游,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
风破浪。
我非常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十分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区的图书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但
是你一进去,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传世藏书》,满
满排了三个柜子。
我认为“典籍”便是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通道。我专门了解过身边的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
同学会直接将“传统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实这也是我小时
候的想法。这种理解看似简单粗暴,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没错,
进入大学之前的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课本教材里面学习一些零星的
传统文化文本,为了应付考试也根本无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内涵。而
一旦进入大学,也有不少同学对“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总
想赶紧摆脱。
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觉得,时代的浪潮会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净,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像在
座各位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们的民族精华就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