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合集下载

散剂中成药临床运用与新药开发

散剂中成药临床运用与新药开发

摘要: 散剂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 与现代中成药采⽤各种⼿段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法不同, 不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 完整保留了原中药⽅剂的⽅旨。

作者对在剂型和疗效上有着独特优势的中药散剂的临床应⽤进⾏了探讨,认为在中成药创新⽅⾯, 散剂必将展⽰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散剂 中成药 新药开发 汤剂和膏丹丸散等是中药的传统剂型, 除了丹药现在使⽤较少以外, 其他的剂型都很常⽤。

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 使中药材的品质得到很⼤的提⾼, 基本改变了过去中药“粗⼤⿊”的形象, 从⽽使现在采⽤优质的中药材开发散剂中成药成为可能。

作为散剂, 只是将⼴泛使⽤的汤剂处⽅中的中药材进⾏粗加⼯成为粉末, 成为便于服⽤的另形式, 由于只是中药材的物理性状发⽣了变化, 没有做任何的提取, 不改变药材的任何化学性质, 完全保存传统中药临床处⽅的“原汁原味”, 和⽬前经物理化学⼿段进⾏提取⽽⽣产出来的中成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中药散剂的运⽤有着巨⼤的优势 中药散剂的优势表现在: (1) 散剂服⽤⽅便,可以⽤⽔直接冲服或⽤开⽔直接泡服, 适合现代社会的⽣活节奏。

加⼯好的散剂达到了⼀定的细度,病⼈⽤⽔冲服时不会感到困难。

如果采⽤开⽔泡服的话, ⼝感舒适, 味同饮茶, 易于让多对中药汤剂的苦味感到恐惧的病⼈接受。

(2) 散剂可事先配伍加⼯好以备急⽤(也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病⼈的病情即时配伍加⼯) , 从⽽可为病⼈节省等待拣药和熬药的时间。

(3) 散剂进⾏分包装后, 剂量准确, 携带⽅便, 便于使⽤者更好控制服⽤剂量。

(4) 与同样处⽅的汤剂相⽐, 病⼈的单次⽤药量减少, 药材的利⽤程度较⾼, 更为“节省”药材。

(5)汤剂中含有的主要是可溶性成分, ⽽服⽤的散剂则含有药材的全部内容, 包括各种粗纤维和不溶于⽔或醇的成分, 更完整的保存了药材的药性。

(6) 与汤剂相⽐, 更适宜于慢性病患者长期服⽤, 相对于汤剂对胃肠道影响较⼩, 不容易影响使⽤者的⾷欲和消化功能。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荆芥
5-10g
夏枯草
10-15g
白头翁
6-15g
1.祛风湿散寒药
防风
5-10g
2.清热燥湿药
④治咽喉肿痛药
独活
6-12g
羌活
3-10g
黄芩
5-15g
射干
6-10g
木瓜
10-15g
2.发散风热药
黄连
2-10g
4.清热凉血药
2.祛风湿清热药
薄荷
3-6g
黄柏
6-10g
生地黄
10-30g
秦艽
5-10g
牛蒡子
10-15g
红花
10-15g
茜草
10-15g
牛黄
15-35g
3.止咳平喘药
桃仁
5-10g
3.收敛止血药
牡蛎
15-30g
苦杏仁
4.5-9g
益母草
10-30g
白及
3-10g
天麻
3-10g
苏子
3-9g
牛膝
6-15g
仙鹤草
3-10g
全蝎
2-5g
百部
3-9g
4.破血消症药
4.温经止血药
驱虫药
桑白皮
6-12g
莪术
当归
6-12g
熟地黄
9-15g
白芍
6-15g
何首乌
6-12g
阿胶
3-9g
4.补阴药?
北沙参
10-15g
麦冬
10-15g
龟甲
15-30g
鳖甲
15-30g
收涩药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3-6g

中药复方药效研究新思路优秀文档

中药复方药效研究新思路优秀文档
于RF-ONLY模式。在进行LC-MS/MS 供试品溶液于200-400nm扫描,发现EFY在230,280和320nm处均有较强吸收,比较EFY在上述3个波长下的HPLC图谱, 确定280nm为测
定检测波长。
实验时, 质谱仪可在子离子扫描、多重反 精密吸取EFY溶液8mL, 内标物溶液2mL,流感病毒有效部位(EFY)自制;乙腈 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内标物香草醛为分析纯(含量99.19% ); 对 照品绿原酸、甘草苷、甘草素-4c-O-芹糖 (1→2)葡糖苷、异甘草素-4-O-芹糖(1→2) 葡糖苷、异甘草素-2c-O-芹糖(1→2)葡糖 苷、连翘酯苷、芦丁、4, 5-二咖啡酰基奎 宁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 4-二咖 啡酰基奎宁酸、牛蒡子苷、醉鱼草苷、染 料木素及异甘草素由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 效部位中分得。
• 通过LC-MS/MS对主要色谱峰碎片 离子的解析及添加对照品[绿原酸、 甘草苷、甘草素-4c-O-芹糖(1→2) 葡糖苷、异甘草素-4-O-芹糖(1→2) 葡糖苷、异甘草素-2c-O-芹糖(1→2) 葡糖苷、连翘酯苷、芦丁、4,5-二咖 啡酰基奎宁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 酸、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牛蒡子 苷、醉鱼草苷、染料木素、异甘草 素的考察, 实现对主要色谱峰的指认。
中药复方药效研究新思路
——从银翘散展开来说
银翘散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5温病条辨6卷 一, 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 上焦, 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现代用于治疗 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疱疹、麻疹、 流行性 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为中医临床广泛 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之一。
(15克) 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

突破常用剂量8味中药显奇效

突破常用剂量8味中药显奇效

突破常用剂量,8味中药显奇效中药的用量,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居住地域、气候和选用的方剂、药物等进行考虑。

由于使用目的不同,用量也就有所不同。

同一药物,因用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或产生新的功能,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特别是超大剂量,用之得当,往往出现意想不到之奇效。

所以中药用量与作用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正如日本人渡边熙氏所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

”这是很有见地的话。

兹就近人及个人实践所及举例说明。

一、益母草90g利水消肿本品辛苦微寒,主要作用是活血调经,因此一般多用于月经不调、产后血胀及打扑内损瘀血等症。

虽然《神农本草经》曾提及『除水气』的效用,但后世应用者甚少,或认为『消水之功,并不显著』,这是没有掌握其用量的缘故。

本品用作『调经活血』时,其用量一般为9~15g。

倘作『利水消肿』之用,则需量大,始能奏效。

益母草之利尿作用,我在临床观察,每日用30~45g尚不见效,嗣加至60~90g,始奏明显之效。

尝用治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恒一剂知,二剂已。

处方:益母草60g,泽兰叶20g,木槿花12g,甘草3g。

【随证加味】风水型者加麻黄3~5g;实热型者加大黄5~8g,生槐角15g;气血虚弱者加当归10g,黄芪皮20g。

此外,对于单腹胀(肝硬化腹水)或其他水肿,均可用本品90g加入辨证论治方中,以增强利水消肿之作用。

二、荠菜250g治尿潴留这是一味药食两用的野菜,茎叶多作蔬食,子、花入药,其实全草都有医疗作用。

甘温无毒,诸家本草均谓其能利肝明目,益胃和中,调补五脏。

其主要作用有二:一为止血,用于咯血、崩漏;二为止痢。

江西医学院药理教研组曾对其药理作用作了实验研究,认为荠菜煎剂与流浸膏均有直接兴奋子宫等平滑肌及缩短动物凝血时间,降低血压等作用。

子、花入药,其用量一般均在10~15g。

但民间单方用大剂量治尿潴留有著效,也是加大剂量而发挥更大作用的结果。

尿潴留是热性病,特别是肠炎、灰髓炎初步好转后常常出现的一种后遗症,导尿仅能一时缓和症情,不一定解决问题。

中药新用

中药新用

治中耳炎:先用消毒棉球揩净外耳道分泌物,再用双氧水清洗,拭干后取少量七厘散用纸管(塑料管)吹入患耳内,每天1次,一般用药2-4日即可痊愈。
防风通圣丸的新用途
防风通圣丸表里双解类中成药,传统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理俱实诸症临床发现有下列新用途:
1.治属风热型的三
治风湿性关节炎:取七厘散2克,温黄酒送服,每日2次,5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4个疗程。
治痔疮: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温洗患处,然后取七厘散3克与京万红痔疮膏5克混匀,涂于肛门痔塞熟,,每凑镣萄砖次,可连用2-4周。用药期间忌饮酒服辛辣食物。
治腱鞘囊肿:取国公酒与七厘散调成糊状(用量据患处面积而定),外敷患处,外用纱布固定在12小时以上,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4次即愈。
: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部。先用0.1%新洁尔灭常规消毒,再用无菌干棉球擦净裂口,然后用西瓜霜喷敷于局部,外盖无菌纱布,每天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水坐浴,1日喷敷1次,2周为1个疗程。
7.治单纯性疱疹:先用75%酒精洗净患处,随即喷上西瓜霜适量,每日2~3次,1~2天即可结痂脱落,且不易复发。
萎缩性外阴炎。左归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1个月为1疗程。该法对于女性蒌缩性外阴炎的总有效率为97.1%,有专家曾用本法治疗患者68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61例。
西瓜霜的新功用
西瓜霜是家都熟悉的中成药,常用来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小儿鹅口疮等口腔疾患正确用法是:用消毒棉签蘸药粉少许(约0.3克)涂患处,或喷(吹)敷患处,每日次。近年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西瓜霜还有些鲜人知的新功用,且疗效也常令人刮目相看。
1.治中耳炎: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患耳耳道,然后拭干,取西瓜霜喷剂1支,对准耳道将药粉喷入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1周后耳道脓汁明显减少,继续治疗1周可愈。

中药散剂的现代研究及思考

中药散剂的现代研究及思考

中药散剂的现代研究及思考
中药散剂是传统中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散剂在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氧化、降血脂、
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药散剂的现代研究及思考:
1. 中药散剂的免疫调节作用:一些中药散剂如当归四逆汤、黄芪颗粒等具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抵抗疾病。

2. 中药散剂的抗炎作用:中药散剂如连翘、板蓝根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3. 中药散剂的抗氧化作用:一些中药散剂如紫锥花、甘草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 中药散剂的降血脂作用:一些中药散剂如连翘、金钱草等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5. 中药散剂的抗肿瘤作用:一些中药散剂如人参、黄芪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散剂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
独特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散剂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不够完善,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还
需要进一步验证。

因此,在推进中药散剂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
发挥中药散剂的作用。

中医49个散剂

中医49个散剂

中医49个散剂1.制腐生肌散:上梅片五钱,元明粉二钱,硇砂五钱,黄柏三钱,生川军二钱,川黄连五钱,五倍子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主治:鹅口疮,口腔溃疡,苔癣样口腔炎等。

用法:外用2.梅莲散:乌梅五钱,山楂碳三钱四分,地锦草四钱,车前草五钱,石榴皮二钱,黄连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养阴清热,利湿敛泄主治:泄泻伤阴之秋季腹泻。

3.泻速停:乌梅二钱,山楂碳一钱四分,白芍三钱四分,地锦草三钱四分,车前子一钱四分,茯苓一钱四分,儿茶一钱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利湿止泻主治:功能性腹泻,秋季腹泻等。

4.驱虫散:乌梅肉一两,砂仁五钱,榧子仁五钱,使君子仁一两,雷丸五钱,生大白五钱,炒二丑一两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安蛔驱虫,健脾消积主治:因虫积引起的面黄肌瘦,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喜食异物。

5.消风散:当归一钱,生地一钱,防风一钱,虫衣一钱,知母一钱,苦参一钱,胡麻仁一钱,荆芥一钱,苍术一钱,牛蒡子一钱,石膏一钱,木通五分,车前子一钱,地肤子一钱,赤芍一钱,紫草根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疏风养血,清热利湿主治:痒疹,湿疹6.养阴生肌散:牛黄一钱,黄柏一钱,龙胆草一钱,雄黄二钱,青黛二钱,甘草二钱,梅片二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清热养阴,收敛生肌用法:外用主治:口疮7.温脐散:丁香一两,肉桂一两,木香一两,麝香三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用法:外敷脐上主治:小儿肠套叠8.清热解毒散:薄荷二钱,连翘三钱,防风三钱,栀子三钱四分,生川军二钱,二花二钱,公英三钱,地丁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清热解毒,解表消肿主治:疮,疖,湿疹等。

9.银杏散:白果仁七钱,小茴七钱,甜杏仁七钱,麻黄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温中散寒,止咳定喘主治:虚寒咳,久咳,肺脾两虚证10.葶苈散:葶苈子七钱,白僵蚕七钱,浙川贝各二钱,射干三钱四分,甘草三钱四制法:共研细末备用功能:泻肺祛痰,止咳定喘主治:肺热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等。

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散剂

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散剂

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散剂1、代刀散:【方剂名】代刀散,出自清。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皂角刺(30克)、黄芪(30克)、甘草(15克)、乳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9克,陈酒或温开水送服;或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托毒溃脓。

【主治】主治疮疡脓毒已熟、尚未溃破。

【临床医案】临床报道主要见于治疗痤疮等病症。

2、化铁丸,上治颈椎,中治腰椎,下治膝盖这是一个无比强大但快要失传的药方,它上治颈椎,中治腰椎,下治膝盖。

这个药方就是化铁丸。

它的主要成份只有两味中药,威灵仙和褚实子各15克,但它却号称可以化坚软坚散结、治疗一切难化的坚结肿物,非常有效。

化铁丸,顾名思义就是连铁都能给化了,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表达了一个意思,它可以化坚软坚散结,把身体里某些多余且非常坚硬的东西化掉。

人体内由于各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颈椎,腰椎,膝盖,以及脚后跟往往会生出一些骨刺。

骨刺,古时又称骨赘,意指骨刺非常坚硬,要将其去掉也很困难,现代医学常用手术的方法将其去除,但手术不仅痛苦,而且由于其靠近重要关节部位,一但手术不慎,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其实使用化铁丸,就可以不用手术将这些多余的骨刺化掉。

由于每个人骨刺的生长部位不同,具体应用时按下面的标准添加药材:长在颈椎,加葛根50克;长在腰椎,加杜仲10克;长大膝盖,加川牛膝10克;长在脚后跟,加骨碎补10克。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与病情不同。

一般来说一个疗程为七天,最多三十天。

症状较轻的服用七天就能收到效果,严重一点的服用半个月两个疗程也能见好,最多服用一个月。

若服用一个月后一点效果都没有,说明该药不对症,就不要服用了。

如此一来,大家看看,你是不是也会开药方治疗骨刺啦!下面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药方的含义:威灵仙:该药以种根及茎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新的用途不断的被发现,如治疗胆结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血亏虚者及孕妇慎服。

木香-2味散研究新进展

木香-2味散研究新进展

预防POCD的关键是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全面排查好发因素并积极调整,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助于降低POCD的发病率。

对疑有脑部病变或脑栓塞、脑出血者应行脑cT检查,尽可能调整好患者的全身状况。

由于POCD的机制还未阐明,对于POCD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认识,但下列措施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镇静治疗,必要时给予催眠镇静药物151,定时人工干预制造睡眠清醒节律或应用褪黑素处理;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心理治疗。

目前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药物主要通过改变大脑皮质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含量起治疗作用,一些镇静药与钙拮抗剂也能改善认知功能。

5小结POCD是麻醉后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并发症,一直受到麻醉工作者的关注。

虽然经过几代麻醉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对POCD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尚未明确,而且在流行病学、治疗和预防等许多方面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由于老年患者手术几率的增大和人们对术后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因此,麻醉工作者需进一步探索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l】1徐雁,李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I间的关系忉.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88-1390.【2】JonesMJ.Theinfluenceofanestheticmetllodsonmentalfunction【刀.AetaChirSeand,1989,550(2):169—176.【3】WanY,XuJ,MaD,eta1.Postoperativeimpairmentofcognitivefunctioninratg:apossibleroleforeytokine-mediatedinflammationinthehippoeampus[J】.Anesthesiology,2007,106(3):43“443.【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IMI.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84一188.【5】朱科明,邓小明,马宇.异丙酚对ICU老年患者急性术后精神障碍的治疗【JL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15.(收稿日期:2009—10-21)木香一2昧散研究新进展丽华1孙布日z(1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蒙医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100)(2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木香一2味散是由木香、诃子两味药材组成,具有燥黄水及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耳部化脓、中耳炎等I-I,是蒙医五官科较常用的制剂之一。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浅谈近年来有关中药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梁兴光 10级中医本科1班 105160150004【摘要】阐述历代医家对细辛的用量,旨在探索细辛的合理使用剂量、剂型、配伍及服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关键词】细辛;古今用量;综述。

【正文】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具有良好的散寒止痛、祛风解表、温肺化痰、宣通开窍等作用,为古今医药界所公认,但细辛又是一味很有争议的中药,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用量上。

1.“细辛不过钱”的记载考“细辛不过钱”(1钱约合今之3 g)之说起于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但该书已佚,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日:“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虽死无伤”(注:“钱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

用汉代的五株钱币量取药末至不散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

一钱匕约为今2 g多,半钱匕约为今1 g多)。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这种说法流传至今,影响很大,甚至还流传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谚语。

明·刘文泰编著《本草品汇精要》称细辛:“不可多用。

”清·严洁等人编著《得配本草》日:“其性极辛烈,气血虚者只用一、二分,亦能见效。

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七、八分,以止一钱,则真气散,虚气上雍,一时闷绝。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日:“所用止宜几分。

”清·罗国钢编著《会约医镜》曰:“细辛燥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

”清代·凌奂编著《本草害利》日:“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

”2.“细辛过钱”的记载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即质疑说:“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宋代《和剂局方》之加减三五七散,细辛用至一斤八两。

明代《证治准绳》之滑氏补肠汤,细辛用量为三两。

中药不传之秘——老中医的用药剂量经验

中药不传之秘——老中医的用药剂量经验

中药不传之秘——老中医的用药剂量经验导读: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恰当把握用药剂量,常常对于方剂作用的发挥具有关键意义。

陆教授对药量变化的运用十分灵活,如薄荷用6g以疏肝行气,用15g以清热解毒,清半夏用15g以燥湿化痰,用30g以治顽固性失眠等,其用药经验值得学习。

(编辑/姜春颜)作者/张伟,刘洪宇陆小左教授对药物剂型使用和药量变化的运用十分灵活。

根据“汤者,荡也;丸者,缓也”,陆教授治疗疾病经常前期用汤剂,后期继以丸剂巩固疗效。

陆教授熟读《伤寒论》,对其中经方的药量使用非常熟悉,十分重视药物剂量的选择配伍。

如《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均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但使用药量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有区别。

陆教授根据其配伍比例,桂枝、芍药1:1使用,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芍药5 : 3使用,功效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治疗奔豚气;桂枝、芍药1 : 2使用,则具有温中缓急作用。

陆教授经过长期探索,对药量使用有其独特经验,如:使用代赭石30g治疗肝阳上亢,取其质重平肝潜阳之效,用量较大;而用于胃气上逆之呃逆时,仅用6-10g,取和胃降逆之功,用量较小。

薄荷用6g以疏肝行气,而清热解毒时用15g。

陆教授善用柴胡,用柴胡升举阳气及疏肝解郁时,治气陷证和肝气郁结证时用10g;用柴胡和解表里,取其退热之功时用至20g。

又如半夏一药,因其有毒性,陆教授常用清半夏,且用量相对较大,用于燥湿化痰时用15g,用治顽固性失眠则用至30g。

陆教授常说,药物用量不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病证轻重等进行加减,灵活变化,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现把陆教授常用中药剂量的变化列举如下。

半夏常用量:15g。

特殊用量:30g,治失眠。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为历代医家所熟知且习用,然其镇静安神治疗失眠之效却多为人所忽视。

陆教授常重用半夏治疗失眠。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同一种药物,有时用量不同,主治功用就不一样,临床效果就会差别很大,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深入挖掘药物的剂量和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中药功效,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

1麻黄麻黄以其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善达肌表,走经络,散风邪,祛除寒毒,用量宜重。

若为风寒外感,用10~15克,常用的有麻黄汤、小青龙汤等。

若为风寒湿痹,用15~30克,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附麻辛桂姜草汤,用量轻则效果不佳。

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隐匿于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者,用量宜轻,3~5克即可,如阳和汤。

老年男性,麻黄量大,有致癃闭之嫌,但此副作用,可用来治疗儿童遗尿病,多配伍益智仁、芡实、金樱子、莲须等补肾制品。

2柴胡柴胡用量不同,临床功效差别很大。

《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若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

”若用于解表退热,用量宜大,15~30克,如柴葛解肌汤、柴胡达原饮、小柴胡汤,用量过轻达不到退热效果。

若用于疏肝解郁,量宜中等,10~15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

若用量过大,则使肝气疏泄太过,作用会适得其反,还会损伤阳气和肝阴。

用于升举阳气,少量即可,一般不超过6克,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若用量过大,会减弱人参、黄芪等的益气功能,直接影响益气升阳之效果。

3升麻《辨证录》:“盖升麻少用则气升,多用则血升也”,升麻少量可以升举阳气,透表发疹。

若用于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崩漏下血等气虚下陷证及疹出不畅的风疹、麻疹等病,用量宜小,3~6克,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升陷汤、升麻葛根汤。

重量可以深入血分,而达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治疗痈肿疮毒,热毒血痢等热毒炽盛之证,用量宜重,可以用15克以上,如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

若用治疗一般的阳明胃肠郁热证,用量宜适中,10~12克,如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皮肤科中药外用散剂大全(建议收藏)

皮肤科中药外用散剂大全(建议收藏)

皮肤科中药外用散剂大全(建议收藏)第一节散剂2.1.1五白散配方:白薇、白及、白蔹、白芷、白鲜皮、青黛、苍术、黄柏、大黄、紫草、生地榆各30g 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煅白矾、煅蛤壳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细粉,加入冰片,过罗,混匀,备用。

主治:燥湿收敛、消炎止痒,主治湿与皮炎的糜烂渗出期。

用法:撒布患处,每日多次。

2.1.2防护散配方:黄柏、煅炉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 制法:各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干燥收敛,消炎止痒,用于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预防等。

用法:清水洗净皮损后,撒布患处。

2.1.3冰花散配方:冰片15g 花椒60g 细辛3g 制法:取细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下用火加热,则见冰花散逐渐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匀瓶装,待用。

主治:消炎止痒,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口腔糜烂等。

用法:粘膜处用散撒布,皮损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2.1.4石黛散配方: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各研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主治:脓疱疮。

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药粉调成糊状(含散量为35%左右)冷却后敷涂患处,每日2-3次。

2.1.5钟乳散配方:钟乳石66g 寒水石60g 黄连6g 三梅片3g 制法:上药共研成粉末,连筛,混匀,装瓶密闭备用。

主治尿布皮炎。

用法:温开水将患儿臀部洗净,擦干,将此散撒敷患处,每日3次;如有糜烂渗出时,先涂芝麻油少许,再用药散撒布。

2.1.6褥疮生肌散配方:黄连3g、冰片2g、人工牛黄3g、血竭10g、元明粉6g、儿茶10g、白牙10g、黄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细末,过120目筛,各粉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褥疮(II度或III度)。

用法:首先要妥当处理创面,除创面上有小水疱可直接涂上药散外,若有大水疱需抽出疱内渗液,如表面渗出物过多时,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10%黄柏水湿敷,直疮面干净为止,再外撒药散,每日换药1-2次,直至收口为止。

煮散剂的剂量与兴衰

煮散剂的剂量与兴衰

渣 服用 的方法命名 为煮散 。葛洪 《 肘后备急方 》中记 载用来
治疗 瘴气疫疠温毒 的 “ 老君神 明白散” 中指 出 “ 术一 两 ,附 子 三两 ,乌头 四两 ,桔梗 二两半 ,细辛一两 ,捣 ,筛 ,……
基金项 目:国家科 技基础条件平 台工作项 目 ( 2 0 0 4 D E A 7 1 1 7 0 ) ① 中国中医科学 院中药研究所 通信作者 :张瑞 贤 北京 1 0 0 7 0 0
展及其 衰落的前后经过进行 了系统 的梳理 ,现综述如下 。
1 煮散剂的兴始 Fra bibliotek中明确提出煮散的方剂共有 l O 余首 , 如“ 丹参 牛膝 煮散 ” 、 “ 龙
骨 汤” 、“ 丹参煮散方” 、“ 五邪 汤” 、“ 荆沥汤” 、“ 泻肺散 ” 、“ 铅
现 存 文献 中最早 记 录煮散 剂 的医学 文献 是 马王堆 出土 丹散 ” 、“ 安 心煮散” 、“ 肾沥汤 ” 、“ 紫石煮散 ” 、“ 治 肾劳热妄 的《 五十二病 方 》 。书 中有 “ 入三 指一最 ( 撮) ” 、“ ( 舂 )木 怒 ,腰脊 不可俯仰 、屈伸煮散方 ”等 。其炮制方法 如 “ 丹参
上十八 味捣粗筛 ,以水一升半 , 纳散方寸 匕, 臼中 ,煮 以酒 ” 的记载 ,上述 记 载虽然 没有 将此 种方 法定 牛膝煮散 ”的 “
名为 “ 煮 散” 这一 名称 ,但是 其 已经初 步有 了煮散 剂 这一
煮取七合轻绢滤去滓 ,顿 服 日再 ”[ 2 】 。“ 丹参煮散方 ”的 “ 上 十七味治下筛 ,为粗 散 ,以绢袋子盛散二方寸 匕,以井花水 二 升煮 ,数动袋 子 ,煮取一 升 ,顿服 , 日二”【 3 ] 。然而 目前 共记 载 4 5 0 0余 首方剂 ,煮散剂所 占比率 不足百 分之一 。孙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中药剂量的用量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

药量太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过大则可造成不良后果。

虽然中药绝大部分是原生药,药性比较平和,但也有少数药性猛烈或有剧毒的药物,其用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发生意外。

——中药剂量(中国大百科全书)医案1旋覆代赭汤半夏10克增至30克医案来源:国医大师张志远1969年在济南遇一男子,脘中嘈杂、呕恶、嗳气、打嗝,自言有气体上冲、腹内肠鸣,二便正常,曾诊断胃炎、奔豚病,疗后仍然不减,转老朽施治。

开始给予旋覆代赭汤,计半夏10克、旋覆花15克(布包)、代赭石3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10片、大枣6枚(劈开),反馈很不理想。

考虑代赭石、半夏、生姜均属降下功能,何以未见显力?即把半夏增至30克,又吃二剂,症状缓解。

痰饮圣物“掌中乾坤”起了关键作用,量的升高,促使了取胜战局。

医案2小青龙汤细辛增至15克1971年我在山东农学院诊一教师,遭受风寒咳嗽,并发急性鼻炎,味觉失灵,涕下不止。

开始给予小青龙汤加味,含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5克、甘草10克、藿香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

服后诸症悉退,惟流涕不减,遂添茯苓20克。

吃了二剂依然如故,即考虑细辛问题,把量增至15克。

结果疗力凸显,涕出转少,又继续数日,竟完全治愈。

医案3吴茱萸汤吴茱萸增至30克1982年吾在山东中医学院遇一学生家长,胸中痞闷、嗜食热物、舌苔白腻、脉象弦紧、肚子隐痛、大便日行两次,医院诊为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怀疑早期恶变,屡治未愈。

老朽就取吴茱萸汤与之,计党参15克、吴茱萸15克、生姜15片、大枣10枚(劈开),每日一剂。

服用四天,毫无转机,乃把吴茱萸升高至30克,才渐入佳境,十五帖后方安。

量的大小,至关重要。

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

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

中药散剂研究的现状周欣欣;罗贤强;张俊清;张旭光;李秀敏;赖伟勇【摘要】散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具有易吸收、起效快、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用药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散剂研究的文献,对散剂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散剂的新形式与新技术.【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3【总页数】3页(P392-394)【关键词】散剂;煮散颗粒;中药分散片;超微粉碎;中药粒子设计【作者】周欣欣;罗贤强;张俊清;张旭光;李秀敏;赖伟勇【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散剂是中国传统的古老剂型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名曰左角发酒,其制法为剃其左角之发,约一方寸,烧至为末,以美酒一杯同服。

散剂的特点在于其易吸收,起效快,外用可起到保护与收敛的作用,剂量容易控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携带及使用方便。

散剂除了可以直接作为剂型使用外,也是其他剂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喷雾剂、气雾剂、混悬剂等剂型制备的中间体,可见散剂的发展在中药学的进展过程中十分必要。

1 传统散剂的分类与制备1.1 分类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局部外用散剂。

内服散剂一般多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溶液中服用,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或局部。

外用散剂分为治疗皮肤或黏膜损伤用的撒布散剂,吹入体内腔道(如耳、鼻等)的吹入散剂,清洁牙齿或治疗牙齿病痛的牙用散剂[1]。

1.2 粉碎方法粉碎是通过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适当细度的过程。

粉碎能大大降低固体药物的粒度,增加药物表面积,加快溶解;有利于各组分均匀混合,见表1。

失传已久的中药散剂方,终于重出江湖,9种疾病,统统调理,值得收藏......

失传已久的中药散剂方,终于重出江湖,9种疾病,统统调理,值得收藏......

失传已久的中药散剂方,终于重出江湖,9种疾病,统统调理,值得收藏......每当春夏来临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痛不欲生,因为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开始双面夹击。

一系列的症状扑面而来:“气力不足、身体发沉、头晕目眩、关节疼痛,大便糖稀”等等。

中医认为,这一系列的症状统称为“湿邪”。

说起湿邪,大部分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药物、食疗等。

但结果却不太理想。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补好脾,脾胃一旦补好了,湿邪就会随之而出。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就记载了一个方子名为参苓白术散,现在也有中成药,“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少困多动,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均可使用。

为什么参苓白术散效果这么好?补气健脾谁是鼻祖?当然要数四君子汤,后世成千上万的补气健脾方法多是在它基础上而来。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了多味药而成,治脾气虚,又兼有渗湿行气,并有保肺之效,以治疗脾虚湿盛,体现“培土生金”治法。

补脾:党参擅长补脾胃之气,提振脾胃阳气。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它促进水液代谢,将脾胃痰饮化成水液,再把水液向下引,用小便方式排出。

白术也是祛湿高手,它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化中焦水湿,把它们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四君子汤稳稳地保护住我们的脾胃,是为君药。

再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

祛湿:虽然脾气补了,但也要加强驱赶水湿于体外的能力,这是就用到薏苡仁、白扁豆。

薏苡仁性寒凉,熟用又健脾又祛湿,配合温和的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均为臣药。

和胃:上面都是补脾健胃的药,如果补太过了怎么办?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将水谷散布全身,桔梗的作用就是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引脾胃之气入肺。

“一补一泻,一升一降”水湿代谢无踪影。

1个参苓白术散调理9种症状1.食欲不振:吃多吃腻的话要用保和丸,这种是实证,要是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时可用参苓白术散。

2.不吸收:胃强脾弱时,胃虽吸收,脾运化弱,吃啥拉啥,脾胃吸收不了时用参苓白术散。

26味常用中药散剂中的用量研究

26味常用中药散剂中的用量研究

26味常用中药散剂中的用量研究
蔡光先;胡学军;刘芳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年(卷),期】2005(11)1
【总页数】2页(P63-64)
【关键词】散剂;常用中药;饮片;中药剂量;临床使用;药典;药品标准;研究;速溶;用量【作者】蔡光先;胡学军;刘芳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R283
【相关文献】
1.国外政党政治研究中的常用量化工具 [J], 王雅君
2.单味中药散剂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J], 刘清华;林渊;邱颂平
3.禽常用单味中药的作用及用量(上) [J],
4.禽常用单味中药的作用及用量(下) [J],
5.28味常用中药饮片汤剂与散剂中用量的研究 [J], 蔡光先;刘柏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中药超微速溶饮片因其具有节省药材、减少费用、质量可控、方便卫生等许多优点,而备受医药界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探索具体的临床使用剂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进一步对国家《药典》及部颁《药品标准》中散剂的中药剂量进行研究,从而为超微速溶饮片临床剂量的确定提供了文献参考。

研究人员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0册,收集散剂处方近200个。

对所有散剂中药剂量进行统计,收集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作为分析对象。

并与药典中单味中药的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研究。

然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味中药在散剂中的平均使用剂量及95%的可信区间。

并计算其均值与常规剂量(主要为汤剂剂量)的比值。

结果发现,熄风类药物在散剂中用量最少,仅为汤剂用量(平均值)的1.4%~3.4%;清热、攻下、解表、行气、活血类药物散剂用量为汤剂用量的8.9%~16.9%,即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11~1/6;补益气血、化痰类药物散剂用量变化较大,多数在汤剂用量的9.6%~16.9%之间,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10~1/6,如甘草、当归、半夏、白附、贝母等;少数用量较小,如天竹黄仅为2.1%,山药仅为4.2%。

散剂与汤剂用量之比最大的为三七、贝母、半夏与甘草,在16.9%~16.6%之间,即前后用量之比约为1∶6。

另外,“多入丸散剂”的药物如牛黄、麝香、冰片、珍珠、朱砂,其散剂处方实际用量(均值)接近其规定用量,其中麝香为95.2%,其余在24.28%~55.2%之间。

中药超微饮片由于采用了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从而可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材。

然而临床用量究竟以多少为妥,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而着重研究的问题。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曾对银翘散、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等8个传统名方临床量效的研究表明,半量超微速溶饮片浸泡液与全量传统汤剂疗效相当。

诸多实验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后的速溶饮片能明显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且能显著提高体内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宋代以后的临床用药散剂运用较多。

文献研究表明,宋代至清代散剂中饮片用量是汤剂的20.9%~41.9%,即散剂与汤剂中药饮片剂量之比为1∶5至2∶5。

由于中药超微饮片是散剂的延伸和发展,古代散剂多是将中药材加工成粗粉后再煎煮,现代散剂则多为直接口服(开水送服),而超微饮片则是将经超微粉碎后的中药微粉用开水冲泡10~20分钟后口服,其主要目的之一均是通过药材细度的提高促进药效成分的溶出,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材。

《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中的散剂是目前中医临床实践的标准用药,代表着目前临床用药剂量的实际状况。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药物的散剂使用剂量为汤剂剂量的9.6%~16.6%,即前后之比大约在1∶10至1∶6之间;熄风类药用量最小,仅为汤剂用量的
1.4%~3.4%;而三七、贝母、半夏和甘草的用量相对较大,为汤剂用量的1/6。

这一方面说明,现代散剂用量相对汤剂而言,较古代用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同时也表明,中药超微饮片在汤剂半量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减少用药剂量的空间。

至于本身只宜入丸散剂的中药,制成中药超微饮片后,临床使用剂量减量幅度相对较小,如麝香不宜减量,而牛黄、冰片、珍珠、朱砂的用量宜在常规用量的1/2~1/4之间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