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两大发现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一、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
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答:(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1、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这一伟大发现不仅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1、唯物史观的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唯心史观的局限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基础。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
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所代替。
(1)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要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说明,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据。
剩余价值的发现,提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通过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可是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一无所有”的阶级,它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奴隶。
在任何情况下,无产阶级都是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它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成长,必然要承担着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2)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可避免性作了科学的论证,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由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更不必说自动放弃,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
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曾发表了《在马 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 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揭示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这两 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 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唯物史观。唯物史 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 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 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 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 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 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 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
历史观定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唯物史观诞 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 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 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 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 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 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 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 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 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 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 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 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意义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第2学期马克思考纲答案
一、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历史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自然、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尤其是一种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社会理想)仍然是人类憧憬的美好理想。
/ 【中国】共同理想离不开远大理想。
三、中国市场经济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指导。
四、马克思的主观精神值得学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2、“形而上学”两种基本含义的理解狭义: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广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超越有形,是一种规律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唯物史观)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Marxism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两大发现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这一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马克思创造性的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完美结合在一起,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外思想家几千年的哲学基本问题。
以往的哲学家要么将这两者割裂开来,要么陷入唯心论的桎梏,都没有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因此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的另外一个伟大发现就是剩余价值理论,透过这一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也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必然走向衰亡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矛盾,可能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出某些“让步”,但是这只是资产阶级内部调整,这改变不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指出,无产阶级必然走向胜利,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人平等,人人丰衣足食的共产主义阶段,而这也是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在早年的求学生涯里就将焦点放在哲学和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性质及体系理论发展的全过程还有我们学习和运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特质,实际上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产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同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同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够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产生不可遏止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解析:在辩证唯物唯物主义之前,有唯心主义与近代朴素唯物主义,但都不够客观,马克思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就将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结合,并进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提出了马克思哲学,科学社会主义。
而剩余价值论就是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为我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让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是怎么被剥削的,直接让无产阶级清醒了,所以说马克思是伟大。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剩余价值理论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
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剩余价值理论的作用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多。
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以农业生产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的产出,原始社会,养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出虽有所提高,也不过除养活自己及家人外还能多养活几个而已;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产出养活几十、几百人也不成问题,现代发达国家,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便能满足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便是明证。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在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科学。
因此,探讨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对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生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作为理论形态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这两个理论形态的发展不是封闭的平行线式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端点相连的两条射线式的发展。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生成过程表现为二者的交互建构过程。
第一阶段,唯物史观的萌芽状态与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1841年)。
在这部博士论文的献词和序言中,马克思明确表明自己是一个唯心主义的拥护者,并且把普罗米修斯当成与神灵斗争的榜样。
[1](P9)这一点在他遇到物质利益的难事之后有了更加明确的表现,《莱茵报》成为这位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战场。
《莱茵报》的活动使马克思不得不深入研究由社会生活实践的各种问题引起的新冲突,因此马克思不得不研究越来越具体的现实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
对现实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疑问,使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及市民社会的关系的观点产生怀疑。
在1843年,马克思阅读了法国唯物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著作并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一次批判性的考察,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阐述了一系列的符合唯物史观的观点,概而言之,政治国家不是由绝对观念而是由市民社会的性质和政治国家的社会力量的对比决定的,明确地表明政治国家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同时为了在现实中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使自己的学说和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种现实的改造力量。
1844年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提出了上述任务。
东大21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3【标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答案:C
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风气的好坏
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增长的快慢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答案:D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4.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A.民族利益
B.民族交往
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
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
答案:A
5.在资本主义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所有制
D.法人资本所有制
答案:A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周期性
C.生产相对过剩
D.人口相对过剩
答案:C。
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关系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阐述。
这两大发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革和演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批判性分析,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级社会,而每个阶级社会都是依靠一种特定的经济形式存在的。
他主张经济基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矛盾的源泉。
资本主义剥削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雇佣工人,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为目的进行生产和交换。
资本主义剥削的存在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分析密切相关。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社会矛盾的本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是这种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的具体表现。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验证,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和对社会变革的主张。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和机制,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马克思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解。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极为重要,它们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这两个发现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首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成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和升级则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清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这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理解社会问题以及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社会变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客观规律可循。
只有深入揭示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实现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矛盾和运行机制。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剥削阶级通过剩余价值的榨取来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私有制为基础,通过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积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加剧了劳动者和资本家的矛盾。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型。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为我们认识当前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为反思资本主义体制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争取和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提供了思想支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马克思主义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C: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B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答案:A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B:求真务实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答案:D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答案:A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B:工人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C:工人阶级的罢工和起义D: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答案:A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B: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C: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的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和学说体系答案:C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伟大历史人物出现的前提D:新的理论创立的先导答案:A9.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阶级性、实践性、真理性、革命性和发展性B:真理性、革命性、发展性、实践性和阶级性C:现实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答案:D10.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A: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B: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C: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南、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答案:A第一章测试1.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A:方法论B:世界观C:认识论D:自然观答案:B2.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C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C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时空特性C:运动D:可知性答案:A5.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A:时空B:运动C:物质D:存在答案:B6.“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2020.12恩格斯与马克思终生亲密无间地合作,一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人类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尽管恩格斯十分谦逊地称马克思是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者,自己只是“第二小提琴手”,但实际上,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起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还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哲学观点,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大众化作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
今天,认真回顾总结恩格斯的这些哲学贡献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所作的贡献大家知道,恩格斯把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归功于马克思。
但实际上,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也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关系的发现,亦即关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发现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初通过研究德国的农民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认识到物质利益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关系。
随后,通过在克罗兹纳赫的研究,包括研究欧洲各主要国家历史上的所有制关系、社会等级结构以及国家和法的关系等等,基本弄清了欧洲历史上特别是近代欧洲各国的社会结构演变,初步发现了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以及法律观念等等,为发现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
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了两篇文章,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初步阐述了上述思想,并提出要依靠无产阶级,揭露旧世界,创立共产主义新世界。
这样,马克思就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杨金海【提要】恩格斯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哲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大众化作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之一
恩格斯是和马克思一起推动构建新世界观的,所以,他对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有深刻理解的。
恩格斯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这一论断,既表明马克思是从1845年开启其“新”世界观的构建,也充分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一起创立的“新”世界观之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
恩格斯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说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这一新世界观把实践原则引入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原则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这里,恩格斯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性(本质特征)给呈现出来了。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贡献之当代意义在于,实践是人的一种生成性活动,人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成其为人的,事物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的,世界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而成为与人有关的世界的,人、事物、世界都是一种过程性存在,一种生成性存在。
因而,要从实践的生成性来解释世界、解释事物、解释人。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2014141130 朱敏敏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马克思探索唯物史观始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展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则宣告唯物史观的形成。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完成,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进程的开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即“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和“政治国家是私有财产的已经得到实现的本质”。
此时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性质仍缺乏系统了解,仍基于人的本质来理解市民社会和财产关系,虽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算不上唯物史观的观点,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却是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因而,这两个命题的提出真正标志唯物史观的开始形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自我异化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开始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框架,但未提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概念,只是把这种新的理论称为“关于人的科学”。
《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手稿》中最重要的是异化劳动理论,这是马克思把哲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所获得的重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
即,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第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其次,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最后,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的解决。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作者:贾辉辉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60多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历史唯物主义是严整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剩余价值在竞争规律下的重新分配。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60多年前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体系、革命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史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斗争的产物。
“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并进而消灭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社会阶级的科学论证,亦即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阐明和革命道路的发现,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总趋势。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的第一部分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这个科学论断蕴含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条件,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
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一场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个为无产阶级辩护并阐明其历史地位和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科学理论。
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当代价值摘要:剖析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分析了发现它们的意义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而阐叙它们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当代价值一、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其含义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开始了解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马克思及其贡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就是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二、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交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1)它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驱逐出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在内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学说;(2)它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
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时间:2013-09-18 19:37来源:来稿选登作者:网文转载:马克思的两大发现(2012-04-11 12:43:14)2003年是马克思诞辰185周年(5月5日)、逝世120周年(3月14日)。
这位以其理论有力地掌握了广大群众、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伟人,离开我们愈远,他的形象就显得愈加高大,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主义就愈加放射出真理的光辉。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天,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二,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前者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的运动规律。
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20年以来的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恩格斯的这个论断是极其精辟的,他所概括的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完全没有过时,它们同120年前一样,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背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背离了整个马克思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两个发现都遭到种种挑战和诘难,我们理应对此作出应战和回答。
关于唯物史观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唯物史观。
如今,有些人却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现贬称为“传统唯物史观”,备加责难。
有人指责说,它的“严重缺陷”是“忽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及其实践活动”。
诘难者振振有词:“一种忽视社会主体人的历史观又怎么能指导人们全面系统地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呢?”有的甚至把一切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唯物史观,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和历史研究中反复出现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顽症,原因当然有多种,其最深刻的认识根源恰恰在于存在着严重理论缺陷的传统唯物史观。
”此类危言耸听的说法并不能给唯物史观带来丝毫的伤害,相反,却暴露了论者自身的唯心史观的实质。
唯物史观忽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吗?否。
正是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被恩格斯称作“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又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中,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及当代价值【摘要】:本文就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两个伟大发现的伟大意义与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伟大发现当代价值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
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7页)。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1.马克思完全改变了以往用“神”、“人”和“观念”说明社会历史的唯心史观,而是把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历史的发源地,把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作为说明人和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依据,从而破天荒第一次把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由于对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科学揭示,不仅提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而且其含义同先前哲学的存在与意识也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物质利益的总称,人们的意识和观念正是由此而决定的。
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点时说,“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律。
”还说,“这个事实不仅对于理论,而且对于实践都是最革命的结论。
”(同上书,第39、38页)可以说,这是马克思实现历史观伟大变革的立足点。
2.马克思把物质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把与之共生、与之相联系的交往关系、生产关系视为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进而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延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有机构成和基本矛盾。
列宁在说明这一进程时指出:“马克思究竟是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的呢?他做到这一点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9页)尽管社会活动有人的参与,尽管个人会对历史发生一定影响,但他不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决定社会面貌和历史发展的是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
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运动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遵循其内在的必然的法则。
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核心的思想。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科学历史观时,主要是针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历史唯心主义,所以他们着重强调的是经济的决定作用,或者说强调了社会本体论的一面,而对政治、观念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则阐述得不够,于是,后来便被有些人将这一原理曲解为“经济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恩格斯在晚年的通信中,不止一次地阐明了思想、观念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自己学说的批判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列宁是这样评价的,他说:“决定论思想确认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摒弃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对人的行动的评价。
恰巧相反,只有根据决定论的观点,才能作出严格正确的评价,而不致把什么都推到自由意志上去。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可见,只有坚持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才不会导致或者否定人的理性的作用,或者否定决定论的错误。
3.与此相联系,马克思揭明了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在历史上演进的几个阶段。
这个重要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得到初步阐发。
马克思认为,分工(生产力水平的表现)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人类历史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70页)在《序言》中,马克思作了更为确切的表述,指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这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想强调以下几点:第一,这里讲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它是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其主要标准是所有制关系。
只有依据这个标准才能把历史发展阶段、大的时代区别开来。
所以,这是历史的最基本的划分。
正如列宁所说,要研究社会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必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第二,马克思阐述的这个原理,具有普遍意义。
马克思虽然生活在资本主义发达的欧洲,但他考察的是人类全部历史,不仅包括西方,而且也包括东方。
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至今仍有不同理解,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这说明马克思的研究是把东方社会包括在内的。
由于东方社会确有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特点,所以马克思晚年又专门对之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发现的这个重要原理,已经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第三,任何科学真理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也是如此。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的是遵循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着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亚洲不同于欧洲,东亚又不同于西亚。
不仅如此,有的民族和国家受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影响,还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比如,德意志民族在历史上就越过奴隶制阶段而建立了封建的国家。
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这表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而不会否定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马克思特别重视对每个历史时期本身规律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阐明调节这个社会机体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死亡,以及这一机体由另一更高的机体来代替的特殊规律(历史规律)。
4.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不仅在历史观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而且在社会实践上得出非常革命的结论。
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的变革就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序言》中这一思想时,满怀革命激情地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恩格斯讲的是社会发展“远景”,是过程和趋势,而不是立即实现的事实。
革命辩证法总是从事物的肯定中看到否定的因素,资本主义制度无论现在如何强大,但它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迟早要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就在于,依据客观条件适时地推动这一进程。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与当代价值从上述可见,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与当代价值,至少有以下几点:1、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使社会科学真正变成科学。
人们可以曲解它,也可以不承认它,但是还不可能用一种所谓新的学说去代替它,至少在现在是如此。
正如列宁所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在我们还没有看见另一种科学地解释某种社会形态的活动和发展的尝试以前……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产生才使社会主义成为真正的科学。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的思想和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
众所周知,马克思40年代下半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但后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他对经济学的研究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商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正如列宁所说,《资本论》就是一部大写的哲学。
这两大发现,就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对此作了深刻地阐明,并且指出,没有德国的哲学,就不会有现代社会主义。
同样,要正确而深刻地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也不能没有哲学思维。
3、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导当今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不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还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正确把握,都必须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只有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使我们坚定信念,看清方向,认清本质,头脑清醒。
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武器,在面对21世纪严峻形势下,在我国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下,只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指导我们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体现。
2、资本的惟一冲动是获得剩余价值。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资本家必须在市场上找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并在自己的企业中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
劳动力商品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本身。
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因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同时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假定一个工人的劳动力维持一天所必要的生活资料需要半个工作日来生产,或者说,这些生活资料所包含的劳动,相当于半个工作日的劳动量。
再假定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就是说,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正好等于半个工作日的劳动量。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每天只要给资本家劳动半个工作日,就可以补偿资本家在劳动力上的支出。
这样,资本家就一无所获。
但是工人不能只劳动半个工作日,而必须劳动一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