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逼尿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逼尿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发表时间:2012-07-17T15:59:03.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裴革[导读]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调节排尿功能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
裴革(沈阳市于洪区北陵人民医院外科 110034)【中图分类号】R69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247-02 【关键词】膀胱造口术神经源性膀胱 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3例逼尿肌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性可控膀胱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46—59)岁,平均病程6.7(2—10)年。均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10年前因外伤致T12~L12压缩性骨折导致截瘫,1例有糖尿病史11年、脑梗塞4年,1例10年前患格林巴利。1例查体可触及胀大膀胱,1例查体下腹饱满,膀胱顶脐下3指,1例膀胱内小结石,前列腺钙化,残余尿132ml。1例行CT检查示膀胱多发憩室,前列腺钙化。1例血糖为20.4mmol/L。3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顺应性和稳定性正常,结论均为逼尿肌无力。
1.2诊治方法 3例均行可控膀胱造瘘术,膀胱注水30ml,下腹正中切口,切断脐尿管韧带,游离膀胱,取长8cm,宽3cm制管区,平行切开逼尿肌,膀胱切缘向外侧钝性加锐性粘膜下分离每边2cm,沿膀胱切缘切开膀胱,近端切断,4-0可吸收线将膀胱瓣缝合成管状,置入F18气囊导尿管,4-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粘膜,将肌管置于膀胱粘腊上,在其上方关闭肌层3-4cm,然后膀胱切口近端在缺管后方缝合,向两侧横行切开白线、腹直肌前鞘1.5cm,肌管切口处引出,缝合白线,管口与皮肤缝合。术后抗炎,3击拔造瘘管自行导尿。
2 结果 3例患者均于术后3击拔膀胱造瘘管,控尿满意,无漏尿,每2h导尿1次,每次150-250ml,3个月后每3-4h导尿1次,每次300-450ml,插管容易,无造瘘口狭窄和泌尿性感染发生。1例因切取膀胱肌管时靠近膀胱颈部,术后导尿时时有尿管插入尿道内口,4个月后好转。术后随访1-14个月,无漏尿、无造瘘口狭窄,插管容易。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调节排尿功能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而引起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其病因复杂,多为不可逆性病变引起,需依据尿动力学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依据尿动力学结果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膀胱带尿肌无反射剩余尿者两类。以往治疗逼尿肌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的术式较多,近年来有人利用膀胱腹直肌间置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老年以及半身截瘫、合并多种疾病,上述手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又不能耐受长期留置导尿管,最终只能选择耻骨上膀胱造瘘。由于造瘘管的持续性开放引流,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宦管困难而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结合,易从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结合,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尤其关闭时大量溢尿,患者需长时间服用抗生素和定期更换造瘘管以预防感染和结石发生。为了方便,目前多采用气囊导尿管,便气囊导尿管引流孔小,引流不畅,更易形成结石,甚至尿管不能拔出,需手术取出。笔者采用可控膀胱造瘘术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使患者的排尿接近于生理状态,引流通畅不易形成结石,避免了废用性膀胱萎缩,不漏尿、废除了集尿袋,不须永久置入造瘘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手术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随身携带无菌8号导尿管、石蜡油、消毒棉球,当膀胱有充盈排尿时定时插入一次性8号无菌尿管排尿,十分方便。术中应注意:未能顺利置入肌管,两侧粘膜下游离至少2cm;缝合腹直肌前鞘时,在肌管引出部位要做十字切开,以免肌管受压造成肌管远端坏死;由于术后导尿时插管方向斜向下方,切取膀胱瓣时应尽量靠近头侧,以免成管后造瘘口与尿道内口距离太近,插管时将管直接插入尿道内口距离太近,插管时将管直接插入尿道内口。本组1例由于切取膀胱瓣靠近尿道内口,影响排尿,但4个月后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可能与疤痕组织吸收和膀胱容量扩大使尿道内口与膀胱造瘘口距离增大有关。本术式适合于尿道或自控结构不可逆丧失,膀胱容量正常,上尿路正常,伴尿失禁的神经源性无张力膀胱。由于病例随访时间较短,所以无期效果还正在进一步观察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