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研究
——“民工荒”问题研究
2012年,珠江三角洲又迎来新的机遇,继续进一步向前发展。而在这个发展的道路上,珠三角洲地区遇到许多问题。而“民工荒”问题尤为严重,急需我们解决。在此,本文将讲述有关珠江三角洲劳动市场的情况并根据此情况研究分析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荒”状况
据了解,民工是以前从事农业现从事工业类的人们。而“民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求民工的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人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即民工劳动力供应当出现短缺。2010年开春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缺工数量超过200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大量企业无法正常接单,甚至出现停工现象。珠三角地区近年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玩具制造业、制鞋业、服装加工、电子装配、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有“世界工厂”称号。此次求职缺口主要集中在普工和技工上,这种情况在珠三角地区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而根据企业对劳动者需要状况(按教育水平划分)如下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大多数在高中、初中或无要求这几个教育水平。而丛水平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主要对农民工等需要量十分之大。在一个有九亿多农民人口的中国,在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对农民工的极大短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从上面这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中国劳动市场供求比总体越来越高,并且居高不下。而在中西部城市“用工荒”表格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中西部城市地区,其“民工荒”问题也十分严重。那么中国的民工资源在哪里呢?
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公布的信息和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导致“民工荒”问题的基本原因。如: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地区性变化。
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城乡就业收入的差距能够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外出就业。然而在这几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力发展,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与珠三角地区接壤的江西、湖南、四
川等地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要承接地,作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主要来源地的这些地区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实行就地就业。
(二)对劳动力年龄和性别的需求与供给出现差距。
企业用人需求中,18-34岁年龄组劳动力始终供不应求。劳动保障部2007年初的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25岁之间,近三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26—35岁之间。在性别方面,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一直高于男性。而在外出劳动者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女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存在差距。
劳动保障部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农民工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
(四)民工年龄结构和就业观的发生改变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1.5亿外出农民工中
将近60%是1980年后出生的,6%是1990年后
出生的,如右图所示。
随着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见民工趋向
于80后、90后。而在这两个年代的民工们,他
们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像于他们
的父母。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追求较高,
追求个性独立和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更
加珍惜个人价值和崇尚自由,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想在城里有一个体面的生活,而是想融入城市中,做一名现代化的城市居民。因此,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低、仅靠出卖劳动力且报酬不合理的流水线上的普工。
(五)在珠三角地区,其工资待遇缺和社会保障缺乏优势。
从有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92—2004年的12年间,珠三角工人工资仅增长64元/月。2006年珠三角工人平均工资为1226元,而且部分企业主只顾自己谋利,经常克扣工人的工资。有学者曾收集了珠三角、长三角等23个城市的210家出口工厂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劳资统计数据,其中大多是中小企业。统计显示,这些企业平均工资为1145.55元,但工人每天平均工作10.67 小时,每周工作66.41小时,每月加班120.9小时。而法定工作时间每天是8小时,每个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职工的付出与收益不匹配。在这种
情况下,思想和追求发生改变的年轻的民工们会选择在自家的地方就业而不是千里迢迢来到珠三角地区寻找工作。
(六)劳动力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加重了结构性失衡。
广东省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市,信息的发布渠道有限,对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引导性较差。农村劳动力获得外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是亲朋好友,这些信息零散且不及时,导致供求难以对接和流动的盲目性。
(七)珠三角地区部分企业用工理念滞后
在一些资料中,从劳动力供求市场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企业仍维持原来的用工理念,没有看到新一代的80后、90后农民工有更强的权益意识,对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而据了解,目前招工困难的主要是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经常加班、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的企业,而那些待遇较好、管理规范、收入较高的企业依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劳动保障部调查部分农民工春节后不想返回原单位工作的原因,认为“工资太低”的占51%,“加班太多吃不消”的占22%,两者合计占73%。其他原因包括“学不到技术”(占14%),“没什么前途”(占16%)等,与2006年相比,由于“工资太低”而不回原单位的比例上升了8个百分点。
从以上这七个方面看来,珠三角地区民工劳动力短缺和“招工难”既有劳动力市场客观变化的因素,也有相关企业、劳动者的主观因素,还有政府工作的因素,因此,珠三角地区“民工荒”问题急需要综合治理。而也根据以上七个方面,珠三角地区“民工荒”问题解决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落实政策,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维护力度,妥善解决拖欠工资、工伤、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增强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要指导企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改变不合时宜的用工观念和用工标准。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强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形成创业促就业的良性机制。
(二)通过税收优惠或奖励政策积极引导本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或产业转移,鼓励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政府对产业升级过程中所需的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和技能的培训;因势利导和严格产业准入,淘汰已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则应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交通运输、信息、商业透明度、软环境建设方面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把好项目立项和审批关,切忌引入超出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或没有竞争优势的项目;通过政策强化产业引进过程中改造和升级激励,避免简单的复制。
(三)加强信息服务,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的渠道,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式,实现经济和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形成服务网络,使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前,在县乡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进城求职期间,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在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得到诚信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对不同地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准确的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