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取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重点: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释一下,你们能帮老师吗?
课件出示情景图:我周末到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蔬菜,每千克6.42元。
用计算器算计算得到是12.482元,可蔬菜上面的标价是12.48元。
哪位同学能帮我解释这是为什么?(计算钱数“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了解生活中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二、展开――瓶装香油?带包礼盒
师:现在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她解决吗?
出示主题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只能装0.4千克。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认为王阿姨要我们帮她解决什么问题?
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巡视中找到四种情况的练习纸,有意按序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及时追问。
①学生甲:2.5÷0.4 = 6.25(个)
②学生乙:2.5÷0.4 ≈6(个)
③学生丙:2.5÷0.4 ≈7(个)
④学生丁:2.5÷0.4 = 6(个)……0.1千克
师:生活中能用6.25个瓶子吗?为什么把商保留整数?
师: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
师: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香油装全部装入瓶子吗?
学生讨论汇报: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那么需要6个瓶子。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还得多准备一个瓶子,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师归纳::像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里,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多少,都需要多准备一个瓶。
也就是:不管整数后面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前进一。
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完成黑板板书:2.5÷0.4 = 6.25个≈7个)
师:帮王阿姨解决了问题,果农们有一个类似的难题。
(课件出示:小练笔)
学生自行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完后让学生上台展示结果,并说理由。
师归纳:在生活中遇到租车、租船、用容器装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用到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引后放,以引为主,在交流碰撞之后,让学生认识、理解“进一法”,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
】
师:同学们帮王阿姨解决了香油装瓶子的问题,她非常开心,想送一些礼物感谢同学们,可是在包装礼物时又遇到困难,需要我们帮她解决。
出示例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一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师:大家估算一下,大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品盒?
师:刚才同学们的估算有各种结果,这样吧,我们一起翻开书33页例12第(2)题,看看到底最多可以包装多少个礼品盒?(学生自学课本,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
师:16.66……(个)这个结果合理吗?
师:礼盒的数量也必须是整数,根据“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师: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25米红丝带够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包装16个以后,剩余的丝带不够1.5
米长,也就是说不够再包装1个了。
这时,我们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舍去。
(板书:去尾法25÷1.5=16.66……(个)≈16个)。
课件出示小练笔。
学生列式解答,上台展示结果,并说理由。
师归纳:在生活中,遇到用布做衣服,用铁皮做水桶等有时就会用到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例题,学习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以放为主,放中有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与信任。
】
师归纳: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请大家翻开课本33页,阅读课本例题,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引导学生比较两题在取近似值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如何解决。
三、尝试应用、分层提高
1、口答,并说明理由。
(1)小明带3元钱去买英语本,每个 0.8元钱,估计可以买
几个本?
(2)一套衣服需要2米布,5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3)25千克苹果放入纸箱,每个纸箱能放10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认识到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
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在这节课还有哪些收获?
3、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与近似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4、作业:p35 6、9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内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