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走向

合集下载

简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

简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

简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标签: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意义;实现路径我国一直重视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这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和理论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改善政府工作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对于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的活力不断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政府职能也在相应地进行着调整与转变,从全能型政府到经济建设型政府再到服务型政府。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依然存在着稳定压倒一切、发展压倒一切的管理导向,影响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自身不断明确权限,履行好职责,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为市场提供宏观调控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目标,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领域,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要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行政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

第二,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把一些不应该由政府审批的事项或者可以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进行剥离,强化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充分流动,为经济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调节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等突出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利益倾斜和社会救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以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现路径及案例研究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现路径及案例研究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现路径及案例研究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日渐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政府理念,服务型政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优化为核心,注重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更加高效的服务为百姓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分析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实现路径以及成功案例,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服务型政府的特点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政府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出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香港政府开展的优化和提高“一站式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香港“一站式服务”是指将各部门的服务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站式”的受理模式,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高效便捷的服务,方便了群众的办事需求。

2. 全员服务服务型政府不仅注重政府组织内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注重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整个政府组织之中。

政府组织内部每一位官员、工作人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不断发扬服务意识,为民造福,以群众利益为先导。

3. 联席办公服务型政府开展工作注重区域内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政府工作的无缝对接,让所有资源得到充分整合,提高政府服务的高效性。

二、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是一个渐进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政策为民的思维方式政策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立足之本。

要实现政策为民,需建立科学民主的政策研制体系,风雨无阻地倾听群众意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政策的有效实施,确保公共服务达到群众期望。

2. 推进政务公开和透明政务公开和透明有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预算、政策研究等方面都应公开透明。

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会媒体和公共平台等信息交流方式,实现全民网络监督和公共舆论监督,从而推动政府行为向更加公开、透明和效率化的方向发展。

3. 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建立好的服务机制包括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以及建立智慧城市等措施。

建立服务型政府应树立九大理念

建立服务型政府应树立九大理念

建立服务型政府应树立九大理念 2004年12月30日09:0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学人新论巩建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进行政府再造,通过政府的“自身革命”,达到善治和善政的目的,而“政府再造”和“自身革命”的惟一途径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过渡。

在此过程中,政府组织必须树立一些相应的运作理念。

1、“主权在民”的理念现代政府首先是民主政府,如果一个政府不是一个民主政府,那它就谈不上是一个现代政府。

民主政府不是为民做主的“民主”,而是主权在民的“民主”,亦即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

这一原则来源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一原则表明现代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自下而上的授权,而非自上而下产生,人民同意和支持的政府就是合法的政府。

同时也要求政府必须直接服务于民众的普遍利益,而非凌驾于人民之上。

这一原则也赋予了人民具有天然的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也要求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规制,为维护和保障人民行使这一权利提供顺畅的渠道和途径。

切忌将“人民主权”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通过政府组织体制予以落实。

2、“以民为本”的理念。

既然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那么,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或者说是一种“政治契约”关系。

因此,政府是公仆,而不是公婆,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是现代政府存在的价值基础。

因此要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观念,完全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力求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

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政的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

对政府而言,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准则;对每一个公务员而言,都要有责任心、爱民情、效能感和亲和力,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心理转换。

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人民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人民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人民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政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政府机构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努力成为一支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服务型团队。

本文将探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1. 推动社会进步: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因为只有当政府在为人民提供服务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时,社会才能蓬勃发展。

2. 保障人民权益:政府作为人民的代表,应该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 提高政府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二、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1. 加强政府的服务理念:政府机构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2.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组织体系:政府机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

3. 培养服务型政府的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注重服务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4. 推动政府服务的创新: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1. 加强政府与人民的沟通与互动:政府机构应该建立多种渠道和机制,与人民保持沟通与互动,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2. 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应该通过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式,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减少人民的办事负担。

3.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治理的引导和协调,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等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加大社会公平正义的力度: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解决贫富差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挑战与对策1. 规范政府权力行使: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对政府权力行使的约束与监督,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律防范,确保政府行为的公正和透明。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型政府:基层治理体系应以服务为宗旨,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民生为中心,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法治化管理:基层治理应当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3.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基层治理应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机制,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4.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基层治理体系应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

5.创新驱动发展:基层治理应注重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制度、机制和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6.区域协同和合作共赢:基层治理应加强区域协同和合作共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整体提升。

7.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法治为基础、民主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协同发展为目标,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念和实践。

2。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现代化治理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现代化治理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现代化治理中国始终坚持把政府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中心。

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推动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正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以服务为核心,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

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推进政府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水平的需求。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定义服务利民的工作目标,深化政务公开,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与社会对接的快速反应机制。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明确提出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标准和服务责任。

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

要实现政府服务群众的目标,必须在服务质量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服务提供的质量上,政府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服务水平,以推动政府现代化治理。

深化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政务公开,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公开透明的政府不仅增强了社会信任,也便利了群众生产和生活。

政务公开要求政府做到信息公开、事项公开、决策公开和财务公开,以完善政府信息平台,提高政务公开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创新管理方式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

政府要实现与社会对接,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能够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处理储存的整合,加强与群众和数据之间的交互,在数据资源的共享中提高行政效能。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快捷地反应。

政府要通过科普教育、应急预案等体系建设,提升快速反应机制的应对能力,以便及时解决社会突发事件。

二、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提出,现代化治理的目标不断调整和升级,加快促进中国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治理体系现代化。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理念、体制及管理方式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理念、体制及管理方式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理念、体制及管理方式摘要:地方政府由管制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应由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服务型地方政府体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方式三大板块组成。

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包括参与的理念、便捷的理念、责任的理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体制是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实体,既包括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也包括地方政府权限的划分和权责体系的重构。

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理念、新体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技术系统,要实现从传统服务到电子政务、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理念;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管理方式2004年2月,温家宝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修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之后,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热潮。

这些研究拓展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外延,架构了服务型政府的整体轮廓。

但对如何建构一个适应地方各级政府需要的“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笔者试图就建构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展开探讨,以期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有所裨益。

一、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的界定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释义。

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应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宏观(政府的服务理念)、中观(政府的职能定位)、微观(政府的运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三个层面的统一。

依据对服务型政府综合性的理解,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应由服务型地方政府理念、服务型地方政府体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方式三大板块组成。

其中,理念居于最上层,因为服务型政府是理性政府,它要回答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需要树立哪些理念的问题。

体制是服务型政府的载体,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调整、职能变化、权责体系重构,而且必须对政府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理念、新体制的一系列工具、技术和方法。

最新-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 精品

最新-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 精品

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为公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思想,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管理理念,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必须处处为公民最大利益的实现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强调的不是政府的权力和权威,而是对公民权利的保证和公民最根本利益的实现。

因此,服务型政府是为民、利民、便民、富民的政府,以民为本理念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

2有限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但政府职能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性要求还有差距,政府运行仍受制于全能型政府理念。

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型政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规范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是要求一些政府部门自断其臂的过程。

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下更大的决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新一轮行政改革仍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3政务公开、透明。

透明、公开的公共管理是政府对公民负责任的体现,是政府改革的目标。

管制型政府的一大特点是自我封闭,其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不向人民公开,在管制型政府下,政府不能主动提供服务,老百姓找政府部门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服务型政府是阳光政府,它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互动,政府的行为处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政府在社会和民众面前是透明的。

4责任政府。

责任政府作为民主政治时代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它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公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政府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上的、法律上的和道义上的责任。

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政府被认为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规划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福祉。

然而,现在,人们对政府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这些基本职能,而更加注重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迫使政府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服务的需求。

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目标,依托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人民创造更加便捷、高效、周到的服务环境和机制。

要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下面,本文将从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始于上世纪末期,是根据人们对政府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而发展起来的。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理念服务型政府是一种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政府类型。

其服务理念的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府应以加强服务和管理的能力为核心,将服务用户作为首要任务,通透了解用户的需求,精心设计服务内容和流程,完善服务体制和机制,以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氛围。

2. 服务机制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且科学的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包括服务理念、机构设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结果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整套服务机制,为政府提供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并可对政府服务业绩进行科学规范化评价。

3. 政府的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要求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更为注重服务和创新。

政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注重信息公开和公正公平,除了保障传统职能外,还应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更多的“供给者”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4. 社会参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要求政府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实行依法行政的原则,不断擦亮政府形象,增强社会信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向善治: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路探索

走向善治: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路探索

作 者 简 介 : 虎 (9 5 , , 东泰 安 人 , 共 广 东 省委 党校 ( 东广 州 5O 5 ) 士研 究 生, 究 方 向 为行 政 管理 。 邹 18 一)男 山 中 广 1 03 硕 研
收 稿 日期 :0】— 1 3 2 ( 1— 0 8
2 0世 纪 末期 以来 .公 共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在 西 方 发 达 国 家方
在 当今 也 必 须 通 过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的建 设 才 能 实 现 。
兴 未 艾 , 今 已 汇集 为一 股 席 卷 世 界 各 国 、 势 浩 大 的 政 府 管 至 声
理 改 革 浪潮 。 治 理 论 也在 这场 改革 运 动 中 日臻 成 熟 。 我 国 善 就
二 、 国服 务型 政 府构建 的 路径探 讨 我
服 务 型政 府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治 理 模 式 .这 种 模 式 对 我 国 的
而 言 , 国政 府 管 理 体 制 中 存 在 的 机 构 臃 肿 、 率 低 下 、 僚 中 效 官 作 风 较 为严 重 的 问题 .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为 规 范 、 转 离 行 运 协 调 、 正 透 明 、 洁 高 效 ” 要 求 相 去 甚 远 。 因 此 , 实 转 变 公 廉 的 切 政 府 职 能 , 理 借 鉴 国 外 善 治 理 论 的 优 秀 成 果 , 快 由 “ 理 合 加 管 型 政府 ” 服 务 型 政 府 ” 变 , 推 动 我 国行 政 体 制 改 革 和 顺 向“ 转 是 应 世 界 政 府 改革 潮 流 的 必 然 要 求 .是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善治 视角 下我 国服 务型 政府 的 目标定 位
何 谓 善 治 ?概 括 地 说 , 治 就 是 使 公 共 利 益 最 大 化 的社 会 善 管 理 过 程 。善 治 的本 质 特 征 就 在 于 它 是 政 府 与 公 民对 公 共 生 活 的合 作 管 理 , 是政 治 国 家 与 公 民社 会 的 一 种 新 型 关 系 , 两 是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意义

引言经过一系列理论深化和实践探索,从一到无穷大,从尝试探索到全面推进,伴随着法治政府、德治政府、创新政府协同发展,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服务人民的中心思想、推进自身革命性建设、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战略布局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与以往的执政理念不同,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管理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不再是以前的被管理,被要求,而是想要以主人公的姿态来参与管理,所以,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也从原来传统的单纯管理、控制、制约,转变为为人民服务。

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的主人,公权力的执行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导者的一切行动也都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从而在工作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二字,这也是服务型政府与与以前的执政理念的本质区别所在。

2."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范围。

与以往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一样,当时的政府职能很大,要管理的事物和范围很多很广。

服务型政府则认为在发挥政府的充分作用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发面,认为政府不应该管的太多、管的太死,要适当的简政放权,要给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互配合。

当然,虽然"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范围正在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越少越好。

相反,它强调日益详细和完善的政府职能,例如需要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

服务型政府提倡改变传统的,臃肿的、庞大复杂的运行机制,提倡高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此外,服务型政府还提倡和注重创新,注重以创新来完善和健全政府的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建设

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建设
流程创新:单一 窗口服务
服务传输技术创 新:电子化政府
2019/6/17
20
讲座结束,
敬请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2019/6/17
21
服务型政府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顾客导向 积极行政 质量至上 双重责任
2019/6/17
9
服务型政府与廉洁政府
2019/6/17
10
三、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策略
职能定位: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 重心
2019/6/17
14
(1)顾客调查
顾客细分 阳光下的阴
影与弱势顾 客的特殊关 照
2019/6/17
北京市:每年夏天,市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基层 调研,提出《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调查报告》, 主要反映群众对政府办实事的要求,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关 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作为10月起草编制 下一年度拟为群众所办的60件实事的重要参 考。方案初稿完成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并在市政府专题会议上讨论、修改,然后在媒 体上公布,进一步征求意见。从起草编制到最 后定稿,一般要十易其稿。
2019/6/17
3
2004年3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当时召开的全国人大会 议期间与陕西代表团的座谈会上又强调:“管理就 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 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这成为对服务型政府明确而最具权威性的阐述。
在2005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又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 告中,并经人大批准而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后温总 理又在不同场合讲过多次。
2019/6/17
7

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带给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体验。

随着社会的变革,政府理念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人民的公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职责是政策制定、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而服务民生方面的工作较少被重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生诉求不断升级,人民对政府的服务性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必然成为时代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重视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治理,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人民在政府的服务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这不仅是政府义务,更是政府的使命,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实施更加精细化、普惠的社会服务,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高效率、创新服务。

目前,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政府服务存在着普及和均等化程度不够、满足群众不够精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待提高。

其次,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府信息公开、政务透明等方面还存在瓶颈。

政府部门面对一些重要公共事务,过于封闭、作风不透明,不仅限制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更阻碍了公众的有效参与和监督。

最后,政府服务存在着部门化、职能分割、效率低下的问题。

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难以协同合作等问题在民生领域尤其明显。

跨部门沟通和协调,组织多部门合作,有效整体化协同服务尚需改善。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试述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试述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试述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摘要:在当今的经济、政治环境下,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本文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内涵及其特征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目前政府管理模式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指出当前形势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而言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然而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以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在运行,这一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变政府角色,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一、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以人为本”为价值,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公众需求为行动导向,以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追求的法治、透明、公正、责任、效能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决定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任务的内在需求,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服务型政府的特征1、以人为本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之上。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是受雇于人民的公仆,其一切活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有义务保证人民权利的实现,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2、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政府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过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但是现在,政府的作用已经不局限于此。

如今,政府需要为市民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高效的服务,以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和福利的不断提升的需求,这就是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政府的各个领域。

在宏观层面,服务型政府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如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推进产业升级、创新科技等。

在微观层面,服务型政府还需要为市民提供从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日常生活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背后,是一种对权力和责任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服务型政府的各个部门,需要具备以下的特征:首先,服务型政府需要倾听民意,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望,使政府的行动更具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服务型政府要注重创新,寻找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提供服务。

第三,服务型政府需要秉持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以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服务型政府还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多方面协力。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理念,一种前进方向,但实现它需要政府系统反思、变革和实践。

实现服务型政府,需要解决的难点不少。

而实践才是最好的检验。

下面让我们从国际案例和国内典型实践,来探讨政府如何实现服务型的转型。

一. 国际案例日本政府在服务型转型方面有着不少成功经验。

199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以“展开视野、改善成果、改革组织”为指导思想的“政务创新”,从传统职能管理体系向服务型管理转型。

政务创新包括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

日本政府的服务型转型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采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服务以满足广泛的需求的方法,具体而言,日本政府实行了多项措施,如合并组织、精简机构、推进电子政务、实现行政批准制度的精简化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政府工作的高效、专业、透明,实现了政务服务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和更好的满足公众需求,受到了国际的关注和赞许。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特征
具有核心竞争力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相关书籍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从高成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与政府服务的低效率是如影随行的。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减低行政成本。 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础上,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共管理人员和机构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企业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作出处置和负责的反应。具有充分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在权力结构中角色的变化: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权力统治者,变为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服务型政府应该是“阳光政府、创新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综合渗透的结果。它的建立与发展应遵循以下途径: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话题。

本文先介绍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然后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社区治理四个方面谈谈实践。

第二章: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源于新公共管理思想。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际公共管理学界形成的新管理理念,其核心观点是“市场化、管理化、网络化、社会化”。

其中“服务至上”才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

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政府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观念。

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包括: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协作与合作为主要方式进行工作;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坚持公民参与和开放透明;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

服务型政府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重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政府的转型。

第三章:政策制定方面的实践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民主、公开、透明,同时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二是政府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和公平。

这需要政府机构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注重集体决策和集体智慧,减少行政手续,简化流程,注重市场导向和用户需求,更好的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第四章:公共服务方面的实践服务型政府要着重优化公共服务机构、改善服务方式及质量,时刻关注服务民生的基本问题。

基层服务是政策制定的延伸和落实,也是政策宣传及社会信任的稳定器。

公共服务包括社保与医保、税务、住房保障等方面。

服务型政府要保障公共服务平等化,加强监管和管理,打击不合法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让公民得到更好的服务。

同时,要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创新,采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精细化、便捷化、高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走向
目前,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

应当肯定,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需要继续坚持,但是,真正推广实施的难度也很大。

它除要求政府开展更加细致入微的工作外,还需要考虑到种种制度性约束,通盘规划,制定长远的改革战略和策略。

一、服务型政府:
政治还是治政?
改革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

而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两大问题:政治与治政。

政治学研究表明,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 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

属于公共事务的,纳入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由公共权力(政府)部门采用法律的、行政的、政策的多重手段去解决。

属于私人事务,由私人自己或私人之间(包括个人之间、组织协会之间)通过协商、交易等方式去自行解决。

对于“私人领域”的管理可以称作“社会治理”或“治理社会”,属于“政治”的范畴。

“公共领域”的管理可以主要地被界定为“政府治理”或“治理政府”,属于“治政”的范畴。

前者强调的是“治民”,后者强调的“治官”;前者的目的是要规范公民行为和社会组织行为,保障公民权益,防止暴民政治;后者是要规范政府(包括官员)行为,限制公共权力,防止暴政统治。

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治观念的根本转变:从以统治百姓为核心的政治观念转向以服务百姓为核心的治政观念。

前者重在“治民”,限制百姓;而后者重在“治官”,限制政府权力。

这一转变与以“控制国家”为内容的民主宪政发展方向并行不悖。

基于上述认识,应当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看作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和任务。

因为那不仅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路径,而且,从中国的实际考虑,把它作为战略目标,放在与当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一样的位置上,可以通过推动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政府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促进中国政治发展。

二、政府创新:“形象工程”,还是系统工程?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形象工程”。

建一个“市长信箱”,设两个“局长接待日”,搞三个听政会,弄几个“政府主页”,并不足以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全面创新。

我们习惯了“政治式的”(治民、管制、服从)思维和行为。

现在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那要求我们培养另外一种“习惯”,那就是“治政式的”思维和行为。

这种“治政式的”思维和行为的核心是“治官”,实施的是“管制+自治+自由”的治理模式,强调“服务”而不是“服从”。

所以,适应这一革新的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服务型政府要求摒弃传统的官僚制式的社会管制型政府理念,树立政府部门与社会部门(私人部门和所谓的“第三部门”)携手合作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民主”+“宪政”+“治理”,它体现的是以民为本、依法治政、共管共治的治国理念。

服务型政府建设还需要在重新界定政府角色和定位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

在一般的政治学研究中,政府角色被界定如下:在国际社会中,政府是国家主权机关;在政治体系中,政府是政治权力核心;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机构;在经济生活中,政府是市场秩序监护人;在民间生活中,政府是社会纠纷仲裁者;在私人生活中,政府是公民权益维护者。

这样,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政府要恪守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和职责,全面推广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公示制度、听政制度、监督制度。

在具体的政府行为方面,要切实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将诚信政府落在实处,杜绝形象工程和运动式管理,要实实在在办事;政府做事要有系统规划,要有成本效益意识,要有责任观念和明确的问责机制。

第二,政府管理要做到有板有眼。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件“细活”,它更加关注于管理的细微之处,要求政府工作更加精心细致。

1980年代以来西方
国家政府改革的总体方向是缩小政府管辖范围,实行解制改革,其重点不是针对结构问题,而是着眼于管理细节,实现管理操作和过程的精致化。

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虽然受到来自结构方面的制度性约束,但在既有结构条件下还是有大量细致化的工作要做也可做。

强调政府要为百姓提供服务,而百姓所直接感受的并不是结构和制度,所认同的也不是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多大场面,做了多少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安全不安全、麻烦不麻烦、便利不便利、冤屈不冤屈。

服务型政府就是要遵照结果导向来改造政府。

这种结果必须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感受、去定义。

新公共管理运动有一个口号,要像企业经营那样去经营政府。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来检讨政府工作。

其实,明白了企业做服务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理。

企业做客户服务,首先要明白它的服务对象是谁,其次要明白这些客户的需求是什么,然后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做好政府服务,就要求把百姓分成不同群体,看看政府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事情:对城镇居民怎么做?对农民能做什么?对民工能做什么?对学生和教师能做什么?对中小企业能做什么?对于大型企业能做什么?对于社团组织能做什么?对于游客能做什么?对于军人能做什么?依此类推,可以不断深入细化,而且能够让各级政府有积累性地推进地方工作。

三、政府再造:单兵突进,
还是双管齐下?
一般认为,政府改革只是政府内部结构调整。

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理应放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人事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

这些工作当然重要。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还有另外一个属于政府之外的工作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处于非政府领域的社会自组织的发展。

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实现需要有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改造我们的政府,实现政府解制和减负,让它真的成为一个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机构;二是改造我们的社会,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在能够实现社会自理的领域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在不能自理的领域,实行政府与社团组织的共管共治。

这里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第一,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并不仅仅是行政改革,而是政治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调整政府内部的关系,而是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不简单意味着政府职能的收缩。

针对我们原来的政府模式,简政放权当然是必要的,而且我们也一直在这么做。

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放权放给谁,政府放弃的阵地由谁来“占领”。

政治学研究还表明,国家与社会处于双向互动之中,国家的退却和政府职能的收缩是以社会自组织的发展为条件的。

因此,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制订社会发展促进战略,鼓励和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

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把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治生活,实行一定程度的自治(自我管理),既可以提高管理绩效,也可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政府负担,避免政府直面社会矛盾和冲突而没有回旋余地。

基于上述认识,政府应该将社会自治视为政府管制的可替代战略,把社团组织的发展纳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中来,为社团组织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为社团组织服务本身也是服务型政府应该的作为):降低社团登记的门槛、简化程序,方便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并可以考虑在税费等方面对其所从事的公益活动给以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