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主要辣椒病害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主要辣椒病害的诊断及综合防治
摘要辣椒是贵州省的一种经济和传统种植作物,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种病害发生日益严重。为了使广大种植者能准确诊断和识别各种辣椒病害,并能有效选择药剂进行防治,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笔者就贵州省主要病害(包括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白绢病等)进行了症状描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以便为农民提供技术参考,达到增产和稳产、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辣椒病害;诊断;防治;贵州省
辣椒是贵州省的一种传统种植作物,也是部分县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贵州省辣椒产业在市场建设、基地生产、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在“十二五”蔬菜种植规划中,计划到2015年全省辣椒种植面积达100万hm2以上。然而,辣椒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其非生理性病害种类繁多且危害大,据研究报道辣椒作物所有病害有15余种以上[1],在贵州省常见的主要病害也较多,主要包括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疮痂病、白绢病等。这些病害成为制约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因素之一。为了更鲜明了解主要病害的症状,准确诊断其病害种类,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就贵州省主要几类辣椒病害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使广大辣椒种植者能正确识别和掌握防治技术,从而减少病害的危害,提高产量和收入。
1 主要病害症状
1.1 辣椒疫病
主要由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i Leonian)侵染[2],该病原菌是一类寄主广泛、传播速度快、侵染力强、对农作物破坏性大的重要植物病原菌。在辣椒各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只要条件适宜,均可暴发流行成灾。苗期症状主要引起猝倒,根部腐烂,根茎部水浸状、褐色,严重时植株会枯萎死亡;开花结果期,不同部分症状包括枝枯、果腐、心腐及其他营养器官的腐烂,天气潮湿时,被侵染的果实表面会着生白色点状物,撕开果皮,在种子和果皮内侧上会布满白色菌丝,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发病田块会有中心病株,向四周扩散。
1.2 辣椒枯萎病
由镰刀菌属不同种引起,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3-4]。发生初期,叶片从下往上变黄且会脱落。严重植株地上部叶片枯萎,整株枯死。拔出病株后根部变黑而腐烂,有时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剖开主茎,维管束褐色,有时会逐渐变成紫红色,湿度大时会在根茎表皮上出现白色或蓝绿色小点霉状物为病原子实体。
1.3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侵染引起,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5]。在田间排水不良的田块容易发生,发病初期,叶片萎蔫,慢慢会扩展至整株,后期会整株死亡,但叶片仍为绿色。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受害植株会萎蔫,下午或晚上温度低时会恢复正常。拔出病株,根部生长正常,茎杆表皮正常,剖开后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较大时在伤口或横切面会有菌脓流出。
1.4 辣椒炭疽病
病原较多,主要包括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6-7]、辣椒丛刺盘孢(C.Capsici(Syd.)Butl.)、辣椒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Piperatum Ell.et EV.)和黑刺盘孢菌(C.Nigrum Ell.et Halst)[8-10]等。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和果梗,叶片发病先出现水浸状褪绿斑,逐渐变成褐色近圆形病斑,中间为灰白色,上面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果实发病表面先有水浸状黄褐色病斑,扩大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凹陷有稍隆起同心轮纹,轮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黏稠物,干燥时病斑干缩呈膜质破裂,果梗病,生褐色凹陷斑,不规则形,干燥时往往破裂。病原不同所引起的病斑颜色有差异,主要包括红色、黑色和黑点,最常见的为黑色和黑点炭疽病。
1.5 辣椒疮痂病
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utoria(Doidge)Dye]引起[1,11-12],病原菌可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被感染的部位,湿度较大时会产生的灰白色菌脓,能通过雨水飞溅及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该病可危害植株叶片、茎条果实及其他器官。在叶片感病后,初始呈小而多的褪绿水浸状圆斑,后期颜色变褐色,稍突起呈疮痂状,叶片会黄而脱落。茎部染病出现褐色条斑后病部木栓化,有时纵裂。果实染病,表面出现小的圆形斑,稍隆起,有时病斑连片,表面木栓化,呈深褐色疮痂状。
1.6 辣椒病毒病
病原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番茄斑萎病毒(TSMV),其中CMV是引起贵州省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类型。病毒病症状主要包括花叶和斑驳,表现为叶面、果面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叶片黄化;植株的细胞和组织死亡,枝权顶端幼嫩部分变褐枯死;畸形表现在叶片增厚,细小狭窄,叶面皱缩,但病叶不易脱落[13]。番茄斑萎病毒(TSMV)感染的叶片上会出现小的同心圆,黄色。TMV发病植株老叶叶缘向上卷曲,幼叶卷曲显著,叶柄明显下弯。发病早的植株明显变黄和矮化,结果少或不结果,即使坐果,果实小、畸形。过早成熟病株一般不能存活[14]。
1.7 辣椒白绢病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te)引起[15]。植株在受害初期茎基部表皮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会腐烂,随后病部凹陷,病斑处会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向四周扩展,后期病部菌丝和地表菌丝体都可产生褐色油菜籽大小状菌核。受害1周后植株会出现萎蔫,叶片凋萎、干枯、脱落,逐渐整株枯死。根部受害时,皮层腐烂,在病根上产生稀疏的白色菌丝。与地面接触的果实也可发病,发病后果实软腐,表面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16]。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虽然每个品种都存在抗病性,但品种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病害,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17];种子处理及消毒可以控制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一般用52 ℃的温水浸种30 min后催芽或播种,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田园保持清洁,高厢起垄栽培,排水方便,避免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根的呼吸和生长。基肥要重施腐熟有机肥,适时追施磷肥、硼肥及腐熟农家肥。与其他不同科、属作物实行2~5年轮作。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在病窝外撒生石灰,以利于控制病原生长和繁殖。
2.2 药剂防治
2.2.1 辣椒疫病。可供选择的化学药剂较多[18-19],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5 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500~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50%咪唑菌酮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和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也可选择高效生防菌及制剂[20-22],如光合细菌、木霉菌、放线菌及植物抗性诱导剂。
2.2.2 辣椒枯萎病。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2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2~3次,间隔7~10 d[23]。此外,还选择拮抗性较强的木霉生防菌拌米糠进行蘸根移栽,或用木霉菌500倍液进行灌根[24-25]。
2.2.3 辣椒青枯病。可以选择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荧光假单胞杆菌3 000亿个/g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6]、蜡质芽孢杆菌制剂1 000倍液[5]:3%克菌康1 000倍液与特立克700倍液的复配液[27]。所以药剂均采用灌根处理,每株灌20 mL药液,连续灌2~3次,间隔7~10 d。
2.2.4 辣椒炭疽病[28-29]。可选用250 g/L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2 000倍液、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25 g/L悬浮剂1 000~3 0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1 000~3 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50%氟啶胺悬浮剂1 000~2 500倍液,或86.5%波尔多液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2~3次,间隔7~10 d。
2.2.5 辣椒疮痂病。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共喷2~3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