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应急知识——预警基础知识

预警基础知识

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

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

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

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

(1)快速性。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事故征兆预警这个“报警器”就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2)准确性。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地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3)公开性。即发现事故征兆,这一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预警信息。由于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机、环、管等多种复杂因素,控制事故发展和应急救援需要企业、社会的力量,落实相应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而公开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无疑是上述措施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

(4)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征兆的发展态势。

(5)连贯性。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应以上次的风险分析为基础,实现预警预报的闭环,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预警机制作为一种制度,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监测到的各种异常信息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告。这就要求明确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以及工作要求与程序,明确预警的方式、方法、渠道和监督措施。

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要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防止顾此失彼;

二是要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社会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

三是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故发生概率很高,但危险性却未必高;而有些事故危险性很大,未必风险大,两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四是处理好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任何有效的预警机制都必然是由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硬件与由技术、制度、政策、管理等构成的软件组成,实际建立中需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是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原则和要求

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实行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等方面。

(3)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准确预告,并制订合理的应急救援措施。

(4)引导性原则

预警的基本功能根据事故征兆,预测事故的发生和发出警示,不能说考虑到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就隐匿有关信息。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又是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现。

三、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为了实现对事故的预警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战略的角度出发,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在构建预警管理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

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各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外部预警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变化、企业内部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构成。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灾害的破坏往往是一天甚至一时之间,对它的预警只能是被动的。人的生产活动造成的破坏往往引起环境的突变(例如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愈来愈多。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应经常予以监测。

(3)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例如大型复杂化工

生产线,不仅涉及到各种化工技术,而且也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因而预警体系也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和工艺流程变化的预警。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

(1)质量管理预警

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质量管理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

(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

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图2所示。

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基础之上,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一种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自组织”系统。预警系统也是一种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火灾急救知识、 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识、传染病应急急救措施以及溺水救治方法等。 一、触电急救知识 触电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否迅速脱离电源和正确地实行人工呼吸 和心脏按摩,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脱离电源的方法 ⑴发生触电事故时,岀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流插销时,可立即将电源开关打开或拨岀插销;但普通开关(如拉线开关、单极按钮开关等)只能断一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切断了电源。 ⑵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电时,不能采用其它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 干燥的木棒、竹竿、绝缘手套等)将电线移开,使人体脱离电源。 ⑶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等)切断电线,以切断电⑷应防止人体脱离电源后,造成的二次伤害,如高处坠落、摔伤⑸对于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⑹高压断电时,应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2、紧急救护基本常识 根据触电者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诊断,并分别处理: ⑴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岀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此类病人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感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小心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⑵病人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此时,应将病人仰卧,周围空气要流通,并注意保暖;除了要严密观察外,还要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的准备工作。 ⑶如经检查发现,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呼吸停止,应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用体外人工心脏挤 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 ⑷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松开衣物一-> 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一-病人鼻孔朝天、头后仰一-贴嘴吹气一-放开嘴鼻好换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次,即每5秒吹气一次。 ⑸体外心脏挤压法:病人仰卧硬板上一-抢救者中(手掌)对病人胸口凹膛一-掌根用力向下 压慢慢向下突然放开,连续操作每分钟进行60次,即每秒一次。 ⑹有时病人心跳、呼吸停止,而急救则只有一人时,必须同时进

电工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维修电工考试题 班组姓名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 分) 1、造成交流接触器线圈过热而烧毁的原因是( D ) 。 A 、电压过高B、电压过低C、线圈短路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2、各断路器的配合中,电路上一级的熔断时间应为下一级熔断器的( C )以上。 A 、一倍 B 、二倍 C 、三倍 D 、四倍 3 、触电伤害的程度与触电电流的路径有关,对人最危险的触电电流路径是( C ) 。 A 、流过手指 B 、流过下肢 C 、流过心脏 4、热继电器可作为电动机的( B )。 A、短路保护 B、过载保护 C、失压保护 D、过压保护 5、凡接到任何违反电器安全工作规程制度的命令时应( C ) 。 A .考虑执行 B 、部分执行 C 、拒绝执行 6、指针万用表的优劣,主要看( A )。 A .灵敏度高低B. 功能多少C .量程大小D 、是否能测电容 7、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其铭牌上标明额定电压为220/380V,其接法应是( B ) 。 A .丫/△ B .△/、「 C .△/△ D .丫/丫 8. 热继电器不用于( )。 A、过载保护 B 、电流不平衡运行保护 C、断相保护 D 、短路保护 9. 使用万用表不正确的是( )。

A 、测直流时注意正负极性 C 、可带电测量电阻 D 10. 符合钳型电流表工作特点的是 A 、必须在断电时使用 B C 、操作较复杂 D 、测量档位要适当 、使用前要调零 )。 、可以带电使 用 、可以测量电压 1 1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在一般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压规定为 ( )。 A 、12V 以下 B 、24V 以下 C 、36V 以下 D 12、屋面避雷针接地属于( ) 。 A 、保护接零 B 、保护接地 C 、工作接地 13、 常用的室内照明电压220V 是指交流电的( 、48V 以下 D 、都不是 )。 A 、瞬间值 B 、最大值 C 、平均值 D 、有效值 14、 标有"220V 40W"的灯泡,其中220V 是指交流电压的( A 、瞬时值 B 、平均值 C 、有效值 D 、最大值 15、 手摇发电机式兆欧表在使用前,指针停留在标度尺的 ( 中央处 D. )。 任意位置 A. “0” 处 B. “乂” 处 16、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属于( A 、保护接零 B 、保护接地 17、 与参考点有关的物理量是( A. 、电流 B 、电压 C 18、 全压起动的电动机,其熔丝应选择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A 、 1 B 、 1.5?2.5 C 、 2 D 、 4?5 19、 检修线路加装临时接地线时,必须( )。 A 、先装接地端,后装线路端 B 、先装线路端,后装接地端 C 、 随便。 20、 热继电器在电机控制线路中不能作( )。 A 、短路保护 B 、过载保护 C 、缺相保护 D 、电流不平衡保护 21、 对触电者是采取人工呼吸法急救对应往其嘴里吹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 为( )。 两分钟、三分钟 B 、两秒钟、三秒钟 C 、三秒钟、两秒钟 22、 我国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是 ( ) 我国大陆领域和香港、澳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我国大陆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的单位 C 、我国陆地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其他法律,法规、规 章、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3、 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 )。 A 、 4Q B 、 10Q C 、 15Q D 24、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 、劳动部门 B 、公安部门 C 25、 在电气上用黄、绿、红三色分剐代表 A 、 U 、 V 、 W B 、 A 、 B 、 C 二:判断题( 每题 2分,共 50分)。 、电压 C. )。 C 、 ) 、电位 工作接地 D 、重复接地 D 、任意位置 )倍? A 、 A 、 B 、 、1.5 ?2.5 、30 Q 、 专门 ( ) C )的安全作业培训, D 、消防郝门 三个相序。 、 Ll 、 L2、 L3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doc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1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1)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 ?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 个阶段。 3,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继续努力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开展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长期恢

基础知识考试原题

2017年基础知识考试原题 1.下列不属于术前用药的是C A.镇静催眠药 B.镇痛药 C.静脉麻醉药 D.抗胆碱能药 E.抗组胺药 解析:此题命题人的问法不太严谨,其实命题人想考的知识点是麻醉前用药。麻醉术前用药:(一)镇静催眠药可以抑制病人的情绪激动和多种生理功能,如感觉减退、肌张力下降、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得以平衡及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有助于麻醉诱导。1.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术前晚或术前2小时应用。2.地西泮类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硝西泮。此类药物由于有抗焦虑及遗忘作用而优于巴比妥类,在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时也属首选。(二)镇痛药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1.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2.哌替啶镇痛作用同吗啡,不引起平滑肌痉挛。麻醉前应用。3.其他镇痛药①喷他佐辛: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3,具有镇静作用,对循环、肝肾功能影响轻,但不宜用于婴幼儿、脑外伤和呼吸功能不全者;②芬太尼: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00倍,对呼吸中枢抑制明显,对循环影响轻。(三)抗胆碱能药主要作用为抑制涎腺、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如阿托品、东莨菪碱麻醉前皮下或肌内注射。(四)抗组胺药可以拮抗或阻止组胺释放。H1受体阻滞剂作用于平滑肌和血管,解除其痉挛。常用异丙嗪。 2.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诱因不包括B A.感染 B.心肌炎 C.分娩 D.中重度贫血 E.剧烈运动 解析:心肌炎属于病因,不属于诱因。病因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因素,诱因是突发事件,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剧烈运动属于生理压力过大,是各种心脏病加重的诱因,没有任何问题!这是基本常识啊!1.病因(1)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2)心肌炎和心肌病: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等。(2)心脏负荷过重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左心室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后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2.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1)感染:是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2)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3)循环血量增加或锐减:如输液过多过快、摄入高钠食物、妊娠及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4)严重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常见。(5)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不恰当应用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等。(6)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肺栓塞等。 3.人体在术后早期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代谢改变是B A.肝糖原合成增加 B.高血糖 C.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强 D.大量脂肪分解 E.胰岛素水平升高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主井运行一组 应 急 救 援 基 础 知 识

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1、编制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措施 2、有可靠的防止火灾监测系统 3、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火灾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值班调度人员和现场的区、队班组长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它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4、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注明所有火区和曾经发火的地点,每处火区都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建立火区管理卡。火区位置关系图和管理卡必须永久保存。 5、永久性防火墙应遵守以下规定 (1)、每个防火墙附近必须设立栅栏、警示,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 (2)、应定期测定防火墙内的气体成份和空气温度。 (3)、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外的温度,瓦斯浓度、防火墙内外空

气压差以及防火墙体。发现封闭不严或其它缺陷,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必须记录在案。 (5)、矿井做大的风量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墙内气体成份和空气温度。 (6)、井下所有永久防火墙都应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中注明。 6、火灾事故预警信息发布 (1)、人工系统 1)、专职瓦斯检查人员或其它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规程》规定的告警值时,要立即上报调度室,并按《规程》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上述人员要继续对超限区域进行检测。 2)、上述人员发现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规程》规定的断电值时,要立即汇报调度室并实施断电程序,并按《规程》要求停止超限区域的一切作业并撤出人员。上述人员要继续对超限区域进行监测。 3)、调度人员要根据井下人员的汇报,立即核对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恢复到《规程》要求的正常状态。如出现严重超限,瓦斯、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快速增大,应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处置措施。 (2)、安全监控系统 火区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地点设置,按照《规

(完整版)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1.什么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4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过程。应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3.演习(Exercise )演习是为应对某种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的形势中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4.应急演习含义:1)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习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2)应急演习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环境中,按照应急预案所提供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5.演习依据:演习什么?演习哪些具体内容?包括演习的蓝图、

步骤,待实现的目标和指标等。 6.预案:是指根据预测,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具有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 7.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8.应急预案的结构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预案,由国务院制定.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3)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备案,目前共有25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4)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指出:1)这些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2)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从

最新计量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计量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库(请您在认为正确的句子前划“√”)(每题库1分,共25分) 1. 以下那一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秤是强检计量器具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是强检计量器具 C.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表是强检计量器具 2.给出测量误差时,一般取有效数字。 A.1位 B.2位√ C.1至2位 3.下面几个测量误差的定义,其中JJF 1001-2011的定义是。 A. 含有误差的量值与真值之差 √B. 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C. 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实际值之差 4.以下哪一种计量单位符号使用不正确。 A.升L √ B.千克Kg C.牛(顿)N 5.若电阻的参考值是1000Ω,测量得值是1002Ω,则正确的结论是。 √A.测量误差是2Ω B.该电阻的误差是2Ω C.计量器具的准

确度是0.2%。 6.计量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A.允许误差范围B.准确度等级√C.法定 7.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是测量仪器保持其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A.计量特性B.示值 C.复现值 8.国际单位制中,下列计量单位名称属于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是。 A.摩(尔)√B.焦(耳) C.开(尔文) 9.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的仪器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能够测量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称为。 A.标称范围√ B.测量区间 C.示值范围 10.随机测量误差是。 A.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B.对不同量进行测量,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误差分量; √C.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11. 我国《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仲裁检定的数据为准。 A.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B. 本地区准确度最高的计量标准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

应急救援管理知识 一、应急救援的任务和特点: 1.1 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 应急救援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等降低至最小程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法规和政策,并成立了响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应急救援预案(或称计划); (3)应急培训与演练;

(4)应急救援行动; (5)现场清除与净化; (6)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应急救援的特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发、激化、放大的特点。 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1)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 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 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 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 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 一、基本概念

精品文档 旳7■迅述、有黯地应科可簡,世土的审哉丸嘩*莅制戒商修茜可體适戒的肩宿和瑯响1?而逬苻的一: 宇列育计旬人 百坦织的苣理.匹搐预 莎、请逝*吶便z 和■虑児n't ■附除c 卄F1■可自隹石牛的苇越侖聯. 旳御r*、百卄t 也歼帝冋利讦动而師寺$卄厅的苗绸曲番和阿牌斗宅貯“ y.i 區尹:眼區 毗皆 测,审横円旳旳星||冋?占'M g 屮,耐.人昌* 取旳 爭单骨到垂衣控制后,沖诫硏胡券■冏區尊內两生产* 生f?r 垂阳1谀痛r 生志环填葡尽快恢夏■正 :州■廿玄而蕈仲时楮诞阴仟动° 圧总刑孫 也厲內宓窃柏」垃皱知 的普痕“爭=扌殖出柏XJ^.* 0 畏的TiM* 、基本原则 隠曲响飕 孑m 警井级

应急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公共管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了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它涵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任务 应急管理主要任务包括:

房地产基础知识考试题带答案

房地产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 本试卷采用填空形式,用正确答案填写使得该段文字完整为合格。 一、房产类 1、房地产的含义: 房地产具体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地上的附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又称不动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两者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包括: a) 土地 b) 建筑物-及其地上附着物 c) 房地产物权__________ 注:房地产物权除所有权外,还有所有权衍生的租赁权-、抵押权-、土地使用权土 -、地役权-、典当权-等。 2、房地产的类型 按用途划分: a)居住房地产,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 b)商业房地产,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c)旅游房地产,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 d)工业房地产,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e)农业房地产,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二、地产类 1. 红线图:又叫( 宗地图 ),是按一定比例尺制作的用以标示一宗地的用地位置、 界线和面积的地形平面图。它由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给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受让者只能在红线范围内施工建房; 2. 总建筑面积:指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 和。

3. 容积率:是指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值。 4.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阳台、挑廊、 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 m 以上(含22 m )的永久建筑。 5. 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的公式为: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十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____ 6. 绿化率的公式为:所有绿地面积之和十建设用地面积 7. 房屋销售面积:房屋按套(单元)出售时,房屋销售面积为该套(单元)的建筑面积, 即为该套(单元)的使用面积与该套(单元)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8. 公共建筑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指各套(单元)以外为各户 共同使用,不可分割的建筑面积。可分为应分摊的公共建筑面积和不可分摊的公共建筑 面积; 9. 契税是土地、房屋不动产所有权发生转移,按当事人双方订立契约等对产权人征收的一种税。 征税范围及纳税人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发生产权转移变动的土地、房屋。在中国境内转移 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 (1)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2)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予、交换; (3)房屋买卖; ___________ (4)房屋赠予。__________ 三、房地产权属、证照、配套类 1. 产权证书:产权证书是指“房屋所有权证”和“ 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书包括: 产权类别、产权比例。房产坐落地址、产权来源、房屋结构、间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数纪要、他项权利纪要和附记,并配有房地产测量部门的分户房屋平面图。 2、五证: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 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简称“五证” 其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市规划委员会核发;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火灾急救知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等,根据公司实情,了解并掌握这些现场急救基本常识,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常用急救方法 (1)口对口人工评吸法:病人仰卧、松开衣物——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病人鼻孔朝天、头后仰——贴嘴吹气——放开嘴鼻好换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次,即每5秒吹气一次。 (2)体外心脏挤压法:病人仰卧硬板上——抢救者中(手掌)对病人胸口凹膛——掌根用力向下压——慢慢向下——突然放开,连续操作每分钟进行60次,即每秒一次。 二、火灾急救知识 一般地说,起火要有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木材、汽油等)、助燃物(氧气等)和点火源(明火、烟火、电焊花等)。扑灭初期火灾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 1、火灾急救的基本要点 现场有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由义务消防队急救,其他人员应迅速撤离。 (1)及时报警,组织扑救:全体员工在任何时间、地点,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并参与和组织群众扑灭火灾。 (2)集中力量,主要利用灭火器材,控制火势,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3)消灭飞火,组织人力监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露天物质堆放场所的未尽飞火,并及时扑灭。 (4)疏散物质,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质转移到安全地带,阻止火势蔓延。 (5)积极抢救被困人员: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要有熟悉情况的人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困的人员。 2、火灾急救的基本方法 (1)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2)救人重于救火。灭火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员得到救援。 (3)先重点,后一般。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重要物资:火势蔓延猛烈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4)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灭或剂,取用方便,资源丰富,但要注意水不能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应急管理基本术语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 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先例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 应急状态: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全国范围内,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耦合事件:是指在同地区、同一时段内发生的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总体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531-34 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火灾急救知识、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识以及传染病应急急救措施等,了解并掌握这些现场急救基本常识,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急救援基本常识 1、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预案。 2、施工项目应建立项目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预案;在实行施工总承包时,应以总承包单位事故预案为主,各分包队伍也应有各自的事故救援预案。 3、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

事故的应急救援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严禁在未清楚事故情况下,盲目救援,造成更大的伤害。 4、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⑴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⑵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⑶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⑷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触电急救知识 触电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否迅速脱离电源和正确地实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1、脱离电源的方法 ⑴发生触电事故时,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流插销时,可立即将电源开关打开或拨出插销;但普通

公民应急基础知识

开展应急知识集中宣传活动提升公民应急处置能力 一、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1、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扩散性等特点。 2、我国突发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在我国,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和可控性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1、一般事件。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较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重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特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在不断蔓延。 3、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涵盖哪些活动?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应急管理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二是应急管理是事前、事后的管理和事发、事中的应急的有机统一。 4、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什么?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有: 1、预防准备。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 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 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 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4、资源协调。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 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 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医疗卫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 模拟题一(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阴道自净作用: 3.尿路刺激征: 4.等渗性缺水: 5.基础体温: 二、填空题(每小题1空,每空2分,共10分) 1.呼吸道和器官病变出血,自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2.目前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在国际上大多采用分期。 3.脓毒血症临床特点为剧烈寒战后高热,热型呈。 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常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内。 5.头痛、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进行沟通时,影响沟通并使双方产生不信任感的行为是()。 A. 双眼注视对方 B. 全神贯注倾听 C. 言语简单明确 D. 及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胸廓呈()。 A. 漏斗胸 B. 鸡胸

C. 桶状胸 D. 扁平胸 3.夜班护士发现一支气管扩张病人咳血约200ml后突然中断,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两手乱抓,首先要做的是()。 A. 立即通知医师 B. 立即气管插管 C. 清除呼吸道积血 D. 给予氧气吸入 4.引起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最主要的致病菌为()。 A. 葡萄球菌 B. 溶血性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 肺炎杆菌 5.在为内科疾病病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时,其中哪一步可以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诊断、新计划或修订原有方案() A. 评估 B. 诊断 C. 实施 D. 评价 6.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其无菌区为()。 A. 肩,背,前胸,手部 B. 肩部及腰部以上 C. 前胸,手臂,腰部以上 D. 前胸,臂部以上腰部以下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整理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和答案 姓名单位分数 1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A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县 B.市C省 D.地区 2.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故 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D) A.只包含① B.包含①、② C.包含①、③ D.包含①、②、③ 3. (B )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4. 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B)放在按压位置。 A.手背面 B.手掌掌根部位 C.手掌指端部位 5. 以下物品中(A )不能用作止血带。 A.铁丝 B.领带 C.毛巾 6. 搬运交通事故伤员,(C )是正确的? A.随意搬抬伤员 B.两人或多人抬伤员 C.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4?5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 动 7. 发现人员触电,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B )。 A.呼叫救护人员 B.切断电源或使伤者脱离电源 C.进行人工呼吸 8. 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以下(C )急救方法不正确? A.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9. 头部发生创伤的人员,在接受医生检查前,采取下列急救措施中,(B )是不正确的。 A.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B.给伤者服止痛片止痛 C.运送途中应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便于清除呕吐物 10. 发现煤气中毒人员,采取以下行动中,( A )急救方法是正确的。 A. 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B. 在现场拨打电话求救 C.在现场马上给伤员做人工呼吸 11. 全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 C )。 A.114 B.122 C.120 12. 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 采取下列运送方法中,( C )搬运是正确的。 A. 一人背负运送 B. 二人抬运,一个抱头,一个抬腿 C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 13. 以下( C )方法不是伤口包扎的目的。 A.止血 B.减少细菌感染C止痛 14. 搬运脊柱骨折患者,下列搬运工具中,( B )不宜使用。 A.床板 B.软担架 C.门板等长宽木板 15.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D )。 A.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填空题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1)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患于未然。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